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防风四物牵正汤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20天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与对照组的86.7%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防风四物牵正汤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应用疏风散邪方联合针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两组患者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联合针刺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面神经功能评分。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疏风牵正汤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临床疗效明确,可以促进面神经的早期恢复,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牵正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牵正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刺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治疗前后House-Brae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87%,治愈率71.87%;对照组总有效率87.50%,治愈率46.87%;2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正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徐国栋 《光明中医》2016,(16):2361-2363
目的观察加味牵正散配合巨刺法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合巨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牵正散。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0.0%(P0.05)。结论加味牵正散配合巨刺法可提高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2例采用牵正散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62例用激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9.0%,对照组58.0%,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能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27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组,用电针加特定电磁波治疗面神经麻痹139例作为电针治疗组,用单纯针刺加特定电磁波治疗面神经麻痹139例作为针刺对照组.结果:通过对比观察发现,电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56%,针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81%,电针治疗组疗效优于针刺对照组.结论: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方法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李种泰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2):1285-1286
目的:观察中药牵正散加减结合透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27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150例和对照组12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牵正散加减口服,结合针刺透穴治疗,对照组单纯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8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牵正散加减结合透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纪学恩 《中国针灸》2004,24(Z1):14-15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8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组,用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128例作为针刺治疗组,用其他方法治疗面神经麻痹60例作对照组.结果通过对比观察发现,针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针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方法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周围性面瘫多由寒冷刺激、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2009-01—2010-12,我们采用针刺配合龙附牵正汤治疗周围性面瘫150例,并与常规针刺治疗15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医体质说"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胜明  张蕊 《河北中医》2004,26(12):925-926
目的观察"中医体质说"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采用"中医体质说"配合针刺方法,对照组31例用普通针刺方法.2组均10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显效率为71.0%,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体质说"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新加牵正汤配合巴豆外敷治疗面神经麻痹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神经麻痹系面神经管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或称贝尔麻痹。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自2000年3月以来,笔者应用新加牵正汤配合巴豆外敷治疗本病3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与用针刺配合穴位埋线和穴位注射治疗的32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均用中药治疗,观察组加用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0.00%,对照组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左海萍  汤建文 《陕西中医》2006,27(2):224-225
目的:观察经络导平仪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与针刺配合电磁波照射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将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40例随机分为采用ZDL-401型经络导平仪治疗组60例;针刺配合电磁波照射治疗组80例。结果:经络导平仪治疗组有效率为96.7%,针刺及电磁波照射治疗组有效率为96%,P>0.05。结论:经络导平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与针刺配合电磁波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逐邪牵正汤热敷治疗面神经麻痹32例*河北省磁县东城营卫生院(056500)龚爱春*主题词面神经麻痹/外治法热敷疗法针刺@逐邪牵正汤/治疗应用笔者近年来应用自拟逐邪牵正汤行患处热敷疗法为主,配合脉络宁静脉滴注及针刺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32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扬刺牵正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方法:6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针刺治疗,以牵正穴为主穴并采取扬刺手法,随证配穴,观察治疗效果、年龄与疗效关系、年龄与病程关系.结果:总有效率95.6%,患者年龄小疗效好,病程短见效快.结论:牵正穴是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效穴位,采取扬刺方法增强了其疗效,为治疗此病提供更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味牵正散治疗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静滴利巴韦林、口服泼尼松片、注射Vit B1,Vit B12及针刺、理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中药加味牵正散口服,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为80.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味牵正散治疗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效果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揿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299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加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揿针治疗。2组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两种治疗方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显著,且针刺配合揿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揿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针刺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加悬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采用电针加悬灸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电针治疗.结果:第1个疗程结束时,2组间无明显差异,第2个疗程结束后,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Z值=-2.586,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配合悬灸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药配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以针刺配合牵正散化裁治疗面神经麻痹60例.结果:治愈45例,显效10例,好转5例,无效0例.结论:此方法治愈率高,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牵正穴温针灸配合桂枝汤加味治疗风寒型面神经麻痹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来收治的84例风寒型面神经麻痹患者,按摸球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牵正穴温针灸治疗;观察组42例,给予牵正穴温针灸联合桂枝汤加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