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文茂  焦广军 《农垦医学》1999,21(2):111-111
自1951年方先之开展融合术及脓肿清除术治疗脊柱结核至今,国内已广泛开展。我院自1975年始已行脊柱结核病灶清除153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情况:本组男性96例,女性57例;年龄4.5岁~76岁,平均34.5岁,以农牧民为主。患病部位及数目:颈椎结核5例,胸椎结核31例,胸腰段57例,腰椎结核52例,腰化部结核8例。椎体破坏最多5个,最少2个,平均为3.4个椎体。病程:最长9年,最短为3个月。治疗结果:本组153例,病推清除加植骨141例;单纯脓肿清除12人次;合并窦道形成13例者术后闭合。合并截瘫35例,20例完全恢复,4例部…  相似文献   

2.
自1998年至2001年我院共收治骨与关节结核136例,占同期收治病例数的6.3%。参照裘法祖等骨与关节结核的治疗原则,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行手术治疗:(1)任何部位的骨关节结核,有明显死骨或较大脓肿不易吸收者;(2)窦道流脓经久不愈者;(3)单纯骨关节结核或滑膜结核经药物治疗未能控制,即将发展成全关节结核者;(4)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07年6月间收治的脊柱结核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9岁~72岁,平均36.6岁。其中,颈椎结核2例,胸椎结核11例,胸腰段结核16例,腰椎结核6例,骶椎结核1例;累及1个节段8例,累及2个节段17例,累及3个节段9例,跳跃性结核2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椎旁脓肿,8例伴流注脓肿形成,16例患者伴不全瘫,所有病例均在全身抗结核治疗2周后手术。手术方式为:前路病灶清除、后路内固定+植骨1例,前路病灶清除、支撑植骨、前路内固定18例,前路病灶清除、支撑植骨、后路内固定8例,前路病灶清除、支撑植骨、前后路联合内固定6例,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后路内固定3例。所有病例术中均在病灶清除植骨区域加用链霉素1g~2g,术后常规全身抗结核治疗超过12个月。结果:32例获得随访,术后随访6个月~4年,平均13.6个月,术后胸背、腰腿痛及局部疼痛均缓解,16例不全瘫患者除1例改善外,其余完全恢复,围手术期伤口延迟愈合2例,经局部换药后愈合,术后3个月切口部窦道形成1例,经窦道切除、局部清创、换药后伤口愈合,未见远期并发症及复发病例。植骨平均于术后6个月完全融合,融合节段矫正角度平均丢失4°。结论:根据脊柱结核病灶的部位、范围以及是否累及椎管等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一期完成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同时重建脊柱稳定性,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1986~1997年收治的颈椎结核54例,其中多发性颈椎结核10例,合并截瘫15例。1临床资料1.1临床特征。颈椎结核所产生的脓计常汇集在椎体骨膜前方和颈长肌的后方。颈‘以上病变多形成咽后壁脓肿;颈。以下病变多形成食管后脓肿,椎体两侧病变在预部两侧形成脓肿,或活椎骨前筋膜及斜角肌向锁骨上窝流注形成脓肿。颈椎负重少,抵抗力强,很少形成死骨。截瘫的发生多因脓汁或椎体后缘的直接压迫所致。l·2治疗。手术治疗ZI例,其中截瘫12例,9例有较大脓肿,病灶清除术后效果满意,平均住院无数52天。非手术治疗33例,其中…  相似文献   

5.
马中耀 《现代医学》1989,17(2):117-117
我院自1985年以来对具备手术治疗指征的椎体结核患者采取了病灶清除术,其中6例腰椎结核,4例胸椎结核。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10例年龄18~56岁,病程6个月至4年。均未接受系统抗结核治疗,术前予一线抗痨药物准备1~2个月。4例胸椎为胸_(3~4)、胸_(7~8)各1例,胸_(8~6)2例;6例腰椎为腰_(1~2)、腰_(4~5)各1例,腰_(2~3)、腰_(3~4)各2例。全组均经X线证实有椎旁或腰大肌脓肿或死骨。腰椎中4例可扪及腹侧部包块,其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后路器械内固定、病椎部分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在抗痨药物治疗下手术治疗的 2 2例脊柱结核的临床资料。男 14例 ,女 8例 ;年龄 2 2 - 5 8岁 ,平均 4 1岁 ;发病部位胸椎 4例 ,胸腰段 10例 ,下腰椎及腰骶部 8例。胸椎椎旁脓肿 11例 ,腰椎腰大肌脓肿 8例 ,3例无脓肿 ;单椎体发病 3例 ,2节段发病 15例 ,3节段发病 4例 ;术前后凸角度测量 9 - 36 ,平均 30 。手术方法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为后路器械内固定 ,第二步为切除病变侵及的部分椎体 ,并取大块髂骨支撑植骨。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 1年 8个月 ,后凸角度为平均 6 ,植骨愈合时间 4 - 6个月 ,血沉全部正常 ,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结论 后路器械内固定、前路病椎部分切除、支撑植骨融合术 ,病灶切除彻底、完全 ,可以短期内稳定脊柱 ,脊柱融合可靠 ,能有效地矫正和防止后凸畸形的发生和加重 ,为治疗脊柱结核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7.
脊柱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特征性的CT征像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脊柱结核患者的CT资料,其中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4例经穿刺活检证实,20例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临床痊愈。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6例,平均年龄40岁。结果 CT表现:(1)椎体变形,骨质破坏及“死骨”;(2)椎间盘破坏lO例;(3)椎旁脓肿40例;(4)附件破坏5例;(5)椎管骨破坏15例,椎管内脓肿20例;(6)脓肿环状增强20例。结论 (1)脊柱结核较特征性的CT征像是骨破坏区内见小“死骨”,软组织影内见钙化,椎间盘破坏,脓肿环状强化,常常累及多个椎体;(2)CT扫描能早期发现脊柱结核,能提高其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8.
<正>采用经皮穿刺切吸病灶清除方法进行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文献中鲜见报道。本院1994—1997年间治疗腰椎结核患者9例,对其中6例行此疗法,取得良好效果。初步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6例:男2例,女4例;年龄42~63岁;工人1例,农民5例。诊断:L_(1)结核1例,L_(2)3例,L_(3)例,L_(4),合并L_(5),者1例。合并不全瘫或下肢神经肌肉症状者5例;椎旁脓肿者4例;轻度病理性脱位者1例(L_(4)L_(5),双椎体受累)。全部病例经X线和CT观察椎体均有楔形变、不同程度的椎旁脓肿、死骨形成及椎间隙改变。所有病例实行门诊随访,时间12~35个月,平均21.5个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21例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患者采用早期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并行联合化疗。术前Frankel分级:B级12例,C级5例,D级4例。结果:术后随访4~36个月,平均8个月,死亡2例,其中术后4个月死于突发肺部感染1例,1年后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所有患者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Frankel分级:D级12例,E级9例。3~6个月X线片显示无骨质破坏复发,植骨处均已骨性融合,无内置物松动、脱落或断裂。结论: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宜在联合化疗的基础上尽早外科干预;在细致的围手术期管理、正确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下,颈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并四肢瘫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鄢安良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0):1156-1157,1159
目的:探讨颈椎结核合并不全四肢瘫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31例颈椎结核合并不全四肢瘫患者采用早期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并行联合化疗。术前Frankel分级:B级12例,C级10例,D级9例。术后随访10~66个月,平均(18.6±3.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Frankel分级D级18例,E级14例。4~6个月X线片显示无骨质破坏复发,植骨处均已骨性融合,无内置物松动、脱落或断裂。死亡2例,其中1例术后4个月死于突发肺部感染,1例术后1年死于脑血管意外。结论:颈椎结核合并不全四肢瘫宜在联合化疗的基础上尽早外科干预;颈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合并不全四肢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固定加侧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胸椎结核患者,术前应用异胭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等抗结核治疗2~4周,采用一期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侧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椎体间植骨3—6个月融合,平均4个月。无一例复发,后凸畸形矫正满意。结论一期后路固定加侧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椎结核有利于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彻底减压脊髓压迫,提高植骨融合率,矫正和预防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2.
17例颈椎结核外科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椎结橱外科手术治疗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本组17例,平均31岁。其中C1~2 4例,C2~3 3例,C2-5 5例,C5-6 3例,C6~7 1例,C7T1 1例。一期清除结核病灶,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15例,应用Orion内固定4例,Zephir 4例,Codman3例;Slim-loc 2例,Apofix 1例,枕颈融合1例。2例C1-2经颈前路病灶清除后未行内固定。所有病例术后均采用颈围或头颈胸石膏外固定3个月,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结果平均随访21个月,结核病灶愈合;颈椎后凸畸形得以矫正,颈椎生理弧度得以恢复,术后随访未见矫正角度明显丢失;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术后3~6个月植骨融合,无内固定器械断裂,无结核病灶层部复发。结论在抗痨治疗的基础上,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可恢复病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解除脊髓压迫重建颈椎即刻稳定性,有利于结核病灶的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颈椎损伤手术及疗效。方法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移植或钛网加自体骨移植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损伤32例。结果32例术后随访6月-4年6月,平均2年7月,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一级以上改善,未见内植物松动、脱落及断裂者,植骨在4个月内融合。结论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下颈椎损伤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方便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前后路联合一期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前后路联合一期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4年1月间采用后路内固定并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38例.后路内固定采用椎弓系统,前路病灶清除后,采用自体髂骨移植26例,肽网植骨融合12例.结果除2例伤口延迟愈合、2例瘘道形成,行二期缝合愈合外,其余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其中3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一36个月.平均20个月,结核无局部复发,植骨界面骨性融合时间平均3.4个月.结论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药物联合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疗效。方法1997年11月~2003年12月期间对药物联合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42例,获得随访38例进行总结分析,分别从疼痛转归,后凸角矫正及截瘫病人缓解等方面进行评价疗效。结果42例中获得跟踪随访38例,失访3例,死亡1例,随访1~6年,平均随访3.8年,疼痛转归率95.2%,截瘫缓解率92.8%。术前平均后凸角38.2°;术后平均后凸角为15.7°,矫正率59.0%。无一例复发,植骨融合平均6个月。结论药物联合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效果好,只有有效全程抗痨治疗加手术清除病灶,植骨联合应用能及早治愈胸腰段脊柱结核,减少结核致瘫的机会,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胸廓胸膜外病灶清除椎管减压加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合并截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行经胸廓胸膜外病灶清除椎管减压加植骨内固定的胸椎结核合并截瘫的 13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随诊 2~ 46个月 ,平均 2 4个月。结果 术后神经功能改善 12例 ,有效率 92 % ;术后无一例局部结核复发或胸腔内结核扩散 ,复发率为 0 ;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 11°;术后随诊 4~ 10个月的 12例患者均显示植骨处骨性融合。结论 经胸廓胸膜外病灶清除椎管减压加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合并截瘫 ,能促进病灶愈合及截瘫恢复 ,矫正后凸畸形和有效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抗结核药物在附睾结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至2003年经局部注射抗结核药物治疗附睾结核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治疗的38例中最短疗程4个月,最长疗程9个月,平均疗程6个月,平均随访1a,均无复发。结论:在附睾结核的治疗中,局部用药配合全身用药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骶段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6年1月间采用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26例。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16-67岁,平均42岁。病变部位L4-S33例,L4-S116例,L5-S17例,伴有一侧或双侧腰大肌脓肿。术前抗痨治疗至少2周以上。后路内固定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前路病灶清除后,采用自体髂骨植骨21例,钛网植骨融合5例。结果随访24例,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窦道。骨性融合时间5个月。植骨块无滑脱,内固定无松动,无腰痛及功能受限,结核局部病灶无复发。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一期后路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疗效确切,能达到彻底清除病灶和重建腰骶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适应证及优点。方法: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20-48岁。病程4-15个月,平均6个月。病变位于L5、S17例,L4、5、S12例,L5、S22例;累及2个节段7例,3个节段4例。有3例伴窦道形成,3例伴不同程度的马尾和(或)神经根受压症状,3例伴有肺结核。术前后凸成角5°-14°,平均7°+2.4°。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3.1年。手术用时150-220min,平均180+14.6min;出血量300-500ml,平均450+38.4ml,9例切口Ⅰ期愈合,2例窦道形成,术后3月窦道闭合。疗效按Chen等标准评定,优9例,良2例。融合节段有连续骨小梁形成11例,融合时间5~7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后凸成角0°~4°,平均2°+0.4°,无1例复发。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主要适用于椎体后方破坏伴后方脓肿及椎管内脓肿形成者,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有利于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纠正和预防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20.
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并后凸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并发后凸畸形颈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全组14例,平均32岁.其中C21例,C32例,C42例,C4~54例,C5~63例,C6~71例,C7 T11例.经右侧颈前入路,撑开病变椎体,矫正颈椎后凸畸形,彻底清除病灶,解除脊髓压迫,髂骨椎间植骨融合,一期内固定.应用Orion内固定5例,Zephir4例,Codman4例;C2结核行后路髂骨植骨C1~2融合Apofix内固定.术后颈围或头颈胸石膏外固定3月,抗结核治疗12~18月.结果:平均随访21个月,疗效满意,结核病灶愈合;颈椎后凸畸形得以矫正,颈椎生理弧度得以恢复,术后随访未见矫正角度明显丢失;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植骨于术后3~6月融合,无内固定器械断裂,无结核局部复发.结论: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可恢复病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解除脊髓压迫、重建颈椎即刻稳定性,利于结核病灶的稳定与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