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吞咽造影同步咽腔测压(MFG)在帕金森病(PD)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6例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合并吞咽障碍将其分为吞咽障碍组和非吞咽障碍组(即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吞咽造影同步咽腔测压(MFG)检查,并对其咽部运动学与生物力学参数进行分析。 结果 本研究2组患者其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以及服药时间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造影同步咽腔测压结果显示:吞咽障碍组患者舌根部和下咽部压力峰值、压力上升速率、舌骨向上位移、舌骨向前位移、上食管括约肌(UES)松弛后压力峰值、UES松弛持续时间及UES静息压、UES开放幅度和UES开放持续时间均明显不及对照组水平(P<0.05),压力持续时间、UES松弛残余压及舌骨运动持续时间均明显超过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MFG技术可同时利用咽腔测压和吞咽造影手段评估PD患者咽腔压和运动学参数,可作为一种评估PD患者吞咽功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吞咽造影同步咽腔测压评估脑干损伤后吞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用吞咽造影同步咽腔测压(MFG)评估脑干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分析异常的运动学与生物力学参数以及舌骨位移与咽腔、上食管括约肌(UES)压力之间的关系。 方法对脑干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病例组)13例与健康志愿者(对照组)13例分别进行MFG检查,对比两组吞咽时的运动学与生物力学参数,分析两组运动学与生物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病例组舌根与下咽部的压力峰值、压力上升速率、舌骨向前位移低于对照组,病例组UES的最大开放幅度、开放后压力峰值、开放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病例组舌根部与下咽部的收缩持续时间、UES松弛残余压高于照组。对照组舌骨向前位移与UES松弛残余压成负相关;病例组舌骨向前位移分别与舌根部压力峰值、下咽部压力峰值成正相关。 结论MFG可以同时使用吞咽造影和高分辨率咽腔测压评估吞咽功能,可作为临床一种精确、全面的定量评估吞咽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流质食团对鼻咽癌放疗术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影响情况。方法:选取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26例,在吞咽造影检查下,分别进食一口量为5ml的浓流质和稀流质,采集并测量舌骨位移幅度、舌骨运动时间、喉关闭时间、食管上括约肌(upper esophagus sphincter,UES)开放时间、吞咽启动时间、咽运送时间、喉关闭至UES开放间隔时间等参数,并进行渗漏误吸分级评分,分析流质食团对该类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结果:浓流质(0.41±0.32)cm较稀流质(0.27±0.26)cm的舌骨水平位移幅度大(P=0.033)。浓流质(1.72±0.28)s较稀流质食团(1.59±0.27)s的舌骨运动时间长(t=2.12,P=0.04),喉关闭时间较稀流质短(t=-2.35,P=0.03),咽运送时间较稀流质长(t=2.73,P=0.01)。进食浓流质发生渗漏误吸为3例(11.54%),稀流质为18例(69.23%),具有显著性差异(Z=-3.76,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咽运送时间、喉关闭至UES开放时间是影响该类患者发生渗漏误吸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对于舌运动障碍的患者,鉴于其咽部清除能力、气道保护以及肌肉耐力等功能的不同,应根据吞咽造影检查制定个体化的食物性状指导,包括食物性状的进食先后顺序,以帮助患者发挥吞咽功能最大效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使用吞咽造影(VFSS)数字化分析方法评估鼻咽癌放疗术后的吞咽功能与正常人吞咽功能的差异性。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收治的鼻咽癌放疗后出现吞咽困难的13例患者和向社会招募10例无鼻咽癌放疗史及其他影响吞咽功能疾病的健康成年人,并将其分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VFSS数字化分析评定2组受试者的吞咽困难障碍程度。结果:鼻咽癌患者的口腔运送时间、软腭上抬时间、食管上段括约肌(UES)开放时间、舌骨向前位移、UES开放幅度等时间学参数和运动学参数与健康成年人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能够有效地量化吞咽功能,是检测吞咽障碍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观察舌压和吞咽造影时吞咽器官的形态学动态变化,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舌肌及舌骨运动与咽期咽腔活动的相互影响。 方法 纳入符合入组条件的13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对所有患者进行舌压测定(日本JMS舌压测定器),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舌压测定后即刻行吞咽造影检查,使用吞咽功能影像数字化采集与分析系统以30帧/秒的速率记录吞咽过程,截取目标图像。使用吞咽造影分析软件进行吞咽时吞咽器官活动的量化分析,并对舌压、舌骨运动位移、咽腔收缩率(PCR)、食管上括约肌(UES)持续开放时间等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舌压[(17.06±9.68)kPa]与UES持续开放时间[(1052.3±639.08)ms]存在正相关(r=0.59,P<0.05)。舌骨向上位移[(10.65±5.88)mm]与PCR[(55.38±32.20)%]存在负相关(r=-0.53,P<0.05)。 结论 舌肌及舌骨活动可影响咽期吞咽器官的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通过使用高分辨率咽腔测压,分析空吞咽与不同黏度食团吞咽对健康人咽部和上食管括约肌功能的影响。 方法:使用高分辨率测压系统,分别测量34例健康志愿者[平均(24.29±5.926)岁]在空吞咽与进食三种不同黏度(5ml水,5ml浓流质,5ml糊状物)的食团情况下,咽部收缩压力峰值,咽部收缩持续时间,咽部压力上升速率,上食管括约肌(UES)松弛残余压,UES松弛持续时间,UES开放前峰值以及UES开放后峰值。使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研究空吞咽与食团吞咽对这些参数的影响。 结果:食团吞咽与空吞咽时,咽部收缩压力峰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空吞咽时,UES松弛残余压、开放前压力峰值、咽部收缩持续时间和咽部压力上升速率明显高于食团吞咽,而UES松弛持续时间与UES开放后峰值明显低于食团吞咽。而不同黏度的食团吞咽之间的参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不同的吞咽类型会影响健康人咽部与UES的压力和持续时间。明确空吞咽与不同黏度食团吞咽健康人的咽期吞咽生理学变化,为进一步探究吞咽障碍的生理与病理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sEMG-BFB)联合口咽感觉训练对鼻咽癌放疗后食管上括约肌(UES)狭窄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5月我科收治的125例鼻咽癌放疗后UES狭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给予sEMG-BFB)和观察组6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口咽感觉训练)。观察两组UES开放情况、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UES开放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FOIS评分高于对照组,P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ALB、PAB及H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EMG-BFB联合口咽感觉训练可通过改善鼻咽癌放疗后UES狭窄患者UES的开放程度,提高吞咽功能,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比较新型琼脂增稠剂与传统黄原胶增稠剂在鼻咽癌放疗术后吞咽障碍患者应用中的差异。 方法 选取20例鼻咽癌放疗术后吞咽障碍患者,分别让其吞咽由琼脂或黄原胶增稠剂配制的中稠度及高稠度食物。通过吞咽造影(VFSS)定性、定量分析和主观性评价法评估患者应用情况。 结果 经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发现,入选患者在吞咽中稠度琼脂增稠剂食物时其咽腔收缩率(PCR)较吞咽中稠度黄原胶增稠剂食物时明显减小(P<0.05);患者吞咽高稠度琼脂增稠剂食物时其口腔运送时间(OTT)、咽期吞咽启动时间(IPS)和PCR均较吞咽高稠度黄原胶增稠剂食物时明显减少(P<0.05);在渗漏误吸方面,患者吞咽琼脂增稠剂食物和黄原胶增稠剂食物时并无明显差异。在主观性评价方面,患者吞咽琼脂增稠剂食物在爽滑感及残留感方面优于吞咽黄原胶增稠剂食物(P<0.01),但在香味方面劣于吞咽黄原胶增稠剂食物(P<0.01)。 结论 与吞咽黄原胶增稠剂食物比较,吞咽琼脂增稠剂食物能缩短食团运送时间,所需咽部收缩力量较小,口咽残留较少,口感更爽滑,可作为一种新型增稠剂广泛应用于鼻咽癌放疗术后吞咽障碍患者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鼻咽癌放疗术后患者吞咽障碍的吞咽造影表现及不同性状食物对其吞咽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例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造影检查,患者进食3种不同粘稠度的对比剂,观察其吞咽功能情况并分析不同性状对比剂对其吞咽功能的影响。观察指标包括口腔运送时间、口腔残留量、咽部残留量、渗漏误吸分级、环咽肌开放率。 结果 患者进食3种食物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中,患者进食稀流质与糊状食物比较,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食浓流质与糊状食物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进食稀流质与浓流质比较,口腔运送时间、口腔残留量和咽部残留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严重程度不一,不同食物性状对其吞咽功能的影响也不同,吞咽造影检查可以客观评价患者的吞咽功能,并为选择食物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sEMG-BFB)联合吞咽训练对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 方法 选取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生物反馈组(25例)和常规训练组(25例)。常规训练组给予口颜面功能训练、感觉刺激、吞咽行为训练及电刺激等常规康复训练。生物反馈组在此基础上,将吞咽行为训练改为在sEMG-BFB下进行。训练前、训练4周后(训练后),采用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观察患者食道上括约肌(UES)的开放情况,采用渗透-误吸评分(PAS)及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 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 结果 训练前,2组患者的UES开放情况、PAS及FO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训练前比较,2组患者训练后的UES开放情况、PAS及FOIS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与常规训练组比较,生物反馈组的UES开放情况较为优异、PAS较低[(2.04±0.93)分]、FOIS评分[(5.04±1.31)分]较高(P<0.05)。 结论 sEMG-BFB联合吞咽训练有助于改善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UES 的开放情况,提高其吞咽功能,降低误吸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固态测压技术动态监测脑损伤后行气管切开术患者佩戴吞咽-说话瓣膜对其吞咽功能的即时影响。 方法 共选取脑损伤后行气管切开术患者12例,分别在吞咽-说话瓣膜干预和非干预状态下吞咽5ml的300mg I/ml碘海醇溶液各3次。采用高分辨率固态测压系统采集患者咽部、食管上括约肌压力及时间参数,包括咽腔收缩压力峰值、咽腔收缩速率、咽腔收缩持续时间、上食管括约肌(UES)松弛残余压及UES松弛持续时间等。 结果 应用吞咽-说话瓣膜后,发现患者咽腔收缩压力峰值、咽腔收缩速率、咽腔收缩持续时间、UES松弛残余压及UES松弛持续时间均有变化,但发生的即时效应在佩戴吞咽-说话瓣膜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吞咽-说话瓣膜的应用并不能即时明显改善脑损伤后气管切开状态患者的咽部及UES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运用吞咽造影检查评估脑卒中后患者的口服胶囊吞咽功能,探讨其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分级4~7级且饮水无误吸的患者27例(脑卒中组)及健康人16例(对照组)。脑卒中组及对照组均在吞咽造影检查过程中用水送服硫酸钡混悬剂填充的胶囊。由专业人员对造影视频进行分析,获取吞服胶囊的成功率,记录胶囊吞咽的口腔期运送时间(OTT)、咽期吞咽的启动时间(STT)、胶囊在咽期的运送时间(PTT)、环咽肌开放时间(UOT)、胶囊与水通过环咽肌的时间间隔(DT),记录舌骨的向上位移(HSM)、向前位移(HAM)及环咽肌开放幅度(UOD)等运动学参数。 结果 脑卒中组患者胶囊吞咽的成功率为78.3%,较对照组低(P<0.05),吞咽障碍主要表现为口腔或咽腔运送障碍,在口咽期滞留。脑卒中组的STT[ms,66.0(-66.5,217.0)]、DT[ms,67.0(283.5,184.0)]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脑卒中后患者的经口进食能力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仍存在口服药物吞咽困难。吞咽造影可作为一种评估手段,用于临床评估患者的口服药物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一口量食团体积与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舌骨位移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23例,在吞咽造影检查下,分别吞咽一口量为3、5、10和20 ml的国际吞咽障碍食物标准(IDDSI)分级为2级的流质食物,采集并测量舌骨垂直方向、舌骨水平方向的位移幅度和舌骨的运动时间,分析一口量食团体积与舌骨位移、舌骨运动时间的相关性。 结果 患者舌骨的垂直方向位移幅度平均值为(1.01±0.65)cm,提示吞咽10 ml食团的垂直位移幅度最大(P<0.05);舌骨的水平方向位移幅度平均值为(0.39±0.34)cm,提示吞咽3 ml食团的水平位移幅度最小(P<0.05);舌骨运动时间的平均值为(2.11±0.65)s,提示吞咽10和20 ml食团的舌骨运动时间较吞咽3和5 ml食团的时间短(P<0.05)。患者的舌骨运动时间与舌骨水平方向位移呈负相关性(P<0.05)。一口量食团体积与舌骨运动时间呈负相关性(P<0.05),与渗漏误吸分级(PAS)呈正相关性(P<0.05)。 结论 一口量食团体积对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舌骨位移幅度和舌骨运动时间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于PAS≤5级的患者,建议食团一口量以5~10 ml为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使用吞咽造影(VFSS)数字化分析方法观察改良球囊扩张治疗对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食道上括约肌(UES)和舌骨移动功能的影响,定量评价脑干卒中后吞咽功能变化.方法:30例脑干卒中后经吞咽造影确诊为咽期吞咽障碍的患者,分为球囊扩张治疗组与吞咽常规治疗组,每组各15例.球囊扩张组给予球囊扩张治疗及常规吞咽康复治疗,每日各1次,每次30min;吞咽常规治疗组仅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2次/d,每次30min;两组治疗均为5次/周.分别在治疗前、拔除鼻饲管或治疗已达3周后,进行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吞咽造影评估并进行数字化测量分析.测量的指标包括舌骨位移距离,UES最大开放前后径宽度.结果:球囊扩张组12例患者拔除了鼻饲管,吞咽稀流质、浓流质及糊状食物时舌骨位移距离,UES最大开放幅度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仅有2例拔除了鼻饲管,治疗后吞咽稀流质、浓流质及糊状食物时舌骨位移距离,UES最大开放幅度治疗前后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能够有效地量化吞咽功能,可用于分析治疗前后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康复新防治鼻咽癌放疗所致口咽黏膜反应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康复新用于防治鼻咽癌放疗所致口咽黏膜反应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99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采用康复新雾化吸入)和对照组45例(采用消炎漱口液漱口),监测两组患者口腔酸碱度和唾液分泌量变化、口腔黏膜变化、进食情况及吞咽情况等. 结果:观察组患者放疗引起的口咽黏膜反应较轻、口咽黏膜反应出现的时间延迟、黏膜修复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唾液分泌量及pH值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新用于防治鼻咽癌放疗所致口腔黏膜反应的疗效更佳,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康复新用于防治鼻咽癌放疗所致口咽黏膜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9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采用康复新雾化吸入)和对照组45例(采用消炎漱口液漱口),监测两组患者口腔酸碱度和唾液分泌量变化、口腔黏膜变化、进食情况及吞咽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放疗引起的口咽黏膜反应较轻、口咽黏膜反应出现的时间延迟、黏膜修复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唾液分泌量及pH值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新用于防治鼻咽癌放疗所致口腔黏膜反应的疗效更佳,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参数对于判断吞咽障碍预后的价值。 方法选取77例经VFSS诊断的脑损伤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均接受专业吞咽训练,主要包括饮食改变(如选择合适的形状、大小等)、调整进食姿势(如吞咽前误吸的患者可低头吞咽等)、行为治疗(如对于吞咽中误吸可进行声门上吞咽、环咽肌开放不全的患者进行门德尔松法)和口颜面肌肉的训练(每日1次,每次45min,共12周)。经3个月的吞咽训练后,再次进行VFSS检查,分别进食3ml液态钡食、10ml液态钡食、10ml半固体(酸奶)钡食、10cm3固体(1/4包钡蛋糕)钡食,确定能否完全经口进食。根据入组3个月后患者能否完全经口进食,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能完全经口进食,41例)和预后不良组(不能完全经口进食,36例)。分别采集患者VFSS参数,并记录3个月后各种食团吞咽时口腔传送时间、咽延迟时间、咽传送时间、舌骨上抬幅度、舌骨前移幅度,并对2组患者的VFSS参数及其与吞咽预后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吞咽3ml液体时的口腔传送时间、咽延迟时间、咽传送时间[(0.88±0.18)、(0.40±0.21)和(0.61±0.11)s]较预后良好组[(0.75±0.16)、(0.26±0.17)和(0.53±0.13)s]明显延长,其舌骨上抬幅度[(1.19±0.38)cm]较预后良好组[(1.54±0.53)cm]明显减小,且组间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吞咽10ml半固体(酸奶)及10cm3固体(1/4包钡蛋糕)时的口腔传送时间、咽延迟时间均较预后良好组明显延长(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吞咽10ml半固体(酸奶)时的咽传送时间及舌骨上抬幅度与预后良好组患者吞咽同类食团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吞咽10cm3固体(1/4包钡蛋糕)时的咽传送时间及舌骨上抬幅度差异不明显(P>0.05)。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统计显示,口腔传送时间(OR值=0.01,P=0.048)、咽延迟时间(OR值=0.01,P=0.040)、舌骨上抬幅度(OR值=20.26,P=0.000)与吞咽障碍预后不良有关,即口腔传送时间越长,咽延迟时间越长,舌骨上抬幅度越小,则吞咽障碍预后越差。未发现舌骨前移幅度与吞咽障碍预后的相关关系。 结论VFSS参数对于分析中枢神经性吞咽障碍的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对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及康复科收治的126例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等分为综合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及康复训练,综合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肌电生物反馈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疗效、营养状况及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上食管括约肌(UES)完全开放情况、舌骨最大位移距离(HmaxD)、咽期通过时间(PTT)。结果综合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评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综合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综合组治疗后UES完全开放情况、HmaxD明显升高(P0.05),PTT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和健侧上臂中部肌围(AMC)与治疗前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综合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综合组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升高患者ALB、UES及HmaxD,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使用高分辨率固态测压系统(HRM)评价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及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干损伤后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咽部及食管上括约肌(UES)功能的即时影响。 方法:脑干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15例,分别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神经肌肉电刺激及无干预措施下吞咽唾液(干吞咽)2次及吞咽3ml水2次。用高分辨率固态测压系统实时采集咽部及食管上括约肌的压力及时间参数。参数包括:咽部收缩峰值压,咽部收缩持续时间,咽部收缩速率,UES松弛残余压,UES松弛持续时间。使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研究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及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这些参数的影响。 结果:与无干预状态时相比,干咽时sEMG组吞咽时UES松弛持续时间延长(P=0.042),咽部收缩峰值增加(P=0.029),咽部收缩速率提高(P=0.016),咽部收缩持续时间延长(P=0.048)。NMES组咽部收缩持续时间延长(P=0.041)。吞咽3ml水时,sEMG组吞咽时UES松弛持续时间延长(P=0.033),咽部收缩速率提高(P=0.007),咽部收缩持续时间延长(P=0.044)。NMES组UES松弛残余压升高(P=0.020),咽部收缩速率有所降低(P=0.008),咽部收缩持续时间延长(P=0.039)。 结论: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可以显著延长食管上括约肌松弛持续时间和咽部收缩持续时间;神经肌肉电刺激会显著增加食管上括约肌松弛残余压,降低咽部收缩速率,但是可以显著增加咽部收缩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采用舌压测定器检测舌肌肌力和耐力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20例(患者组)和正常受试者30例(对照组)。采用JMS舌压测定器检测2组受试者的最大舌压值、维持50%最大舌压值的时间和吞咽舌压值,1周后两组各取10例受试者进行重测信度检测。 结果 患者组最大舌压值、吞咽舌压值较小。重测信度检测发现,最大舌压值的重测信度最高[ICC=0.905,95%CI(0.616,0.976)],50%最大舌压值维持时间的重测信度较高[ICC=0.886,95%CI(0.495,0.974)],吞咽舌压值的重测信度中等[ICC=0.618,95%CI(0.537,0.905)]。 结论 JMS舌压测定器能够反映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程度,可用于检测舌肌的肌力和耐力,其中最大舌压值和维持时间两个指标的信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