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目的 观察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sEMG-BFB)联合吞咽训练对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 方法 选取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生物反馈组(25例)和常规训练组(25例)。常规训练组给予口颜面功能训练、感觉刺激、吞咽行为训练及电刺激等常规康复训练。生物反馈组在此基础上,将吞咽行为训练改为在sEMG-BFB下进行。训练前、训练4周后(训练后),采用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观察患者食道上括约肌(UES)的开放情况,采用渗透-误吸评分(PAS)及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 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 结果 训练前,2组患者的UES开放情况、PAS及FO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训练前比较,2组患者训练后的UES开放情况、PAS及FOIS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与常规训练组比较,生物反馈组的UES开放情况较为优异、PAS较低[(2.04±0.93)分]、FOIS评分[(5.04±1.31)分]较高(P<0.05)。 结论 sEMG-BFB联合吞咽训练有助于改善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UES 的开放情况,提高其吞咽功能,降低误吸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颏抗阻力(CTAR)训练在改善老年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经口进食情况和营养状态的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9年5月至12月收治的128例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CTAR训练,连续干预4周,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经口进食情况及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电视荧光放射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血清白蛋白(ALB)及前白蛋白(PA)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CTAR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老年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舌骨上肌群力量,改善吞咽障碍症状,提高经口进食能力和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sEMG-BFB)结合吞咽训练对鼻咽癌放疗后食道上括约肌(UES)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鼻咽癌放疗后UES狭窄的吞咽障碍患者60例,其中UES不全开放者30例,完全不开放者3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生物反馈组(不全开放者15例,完全不开放者15例)和球囊扩张组(不全开放者15例,完全不开放者15例)。两组均给予口颜面功能训练、口咽感觉训练及进食指导等常规吞咽康复治疗。同时,生物反馈组在sEMG-BFB下进行吞咽行为训练,球囊扩张组予以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视频吞咽造影观察患者UES的开放情况,采用渗透-误吸评分(PAS)及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对吞咽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UES开放程度、PAS评分、FOIS评分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效果对比:①UES开放程度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于UES不全开放者,生物反馈组与球囊扩张组疗效对比无明显差异(χ~2=0.682,P=0.682)。而在UES完全不开放者中,球囊扩张组疗效要优于生物反馈组(χ2=15.00,P=0.000)。②P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S评分,生物反馈组:3.5(3,4)分和3(2,3)分,球囊扩张组:3.5(3,4)分和2(2,2)分,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Z值分别为-2.293,-4.014,均P0.05)。治疗后生物反馈组评分显著高于球囊扩张组(Z=-2.302,P=0.021)。③FOI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OIS评分,生物反馈组:4(3,4)分和5(4,5)分,球囊扩张组:3(3,4)分和5(4,5)分,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Z值分别为-2.530,-3.029,均P0.05),治疗后生物反馈组与球囊扩张组评分无明显差异(Z=-0.143,P=0.886)。结论:对于UES不全开放的患者,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效果确切,其与球囊扩张术对比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其更安全,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何玉平 《当代护士》2021,28(4):40-43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训练结合间歇经口管饲法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9月—2019年6月收治的64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康复训练结合留置鼻饲管法,观察组采用任务导向训练结合间歇经口管饲法,观察两组吞咽功能恢复效果,干预前、干预后4周吞咽功能评分、营养状况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3.75%,与对照组75.0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中文版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上述评分与同期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身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与同期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9.38%,与对照组31.2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任务导向训练结合间歇经口管饲法,可有效促进吞咽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B)联合吞咽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梗死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5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训练组(26例)和生物反馈组(25例)。常规训练组给予口颜面功能训练、导管球囊扩张术、电刺激及吞咽功能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生物反馈组在此基础上,将吞咽功能训练改为在sEMG-BFB下进行。训练前、后,采用吞咽造影观察患者食管上段括约肌(UES)的开放情况,并行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估(FOIS)。 结果训练前,2组患者FOIS评分、UES开放程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训练后,2组FOIS评分均较组内训练前有所提高(P<0.05),且生物反馈组训练后FOIS评分[(3.76±1.42)分]高于常规训练组[(2.77±1.42)分](P<0.05)。训练后,常规训练组UES完全开放和不完全开放的例数分别为18例和8例,生物反馈组训练后完全开放和不完全开放的例数分别为20例和5例,与组内训练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辅以sEMG-BFB治疗,有助于改善脑梗死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UES的开放情况,提高其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最大舌压值和口咽期吞咽造影,探讨此类患者的舌前、舌中、舌后最大压力与口咽期吞咽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 共纳入19例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新型柔性九位点舌压传感器测量患者舌体前、中、后三个部位的最大舌压值,随后进行吞咽造影检查,量化分析口腔运送时间、食道上括约肌(UES)开放持续时间和UES开放幅度等指标。分析舌前、舌中及舌后最大压力值与口腔运送时间、UES开放持续时间及UES开放幅度间的相关性。 结果 舌中、舌后最大压力值与口腔运送时间具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舌前最大压力值与口腔运送时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舌前、舌中、舌后最大压力值与UES开放持续时间、UES开放幅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 结论 舌前、舌中及舌后最大压力值均与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口咽期的活动功能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头旋转(转向病灶侧)吞咽训练对延髓梗死后食管上括约肌(UES)开放不良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延髓梗死后UES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功能治疗,包括口颜面功能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球囊扩张治疗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头旋转(转向病灶侧)吞咽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定,评定项目包括渗透-误吸量表(PAS)评分、UES开放程度评分及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同时记录2组患者治疗后经口进食情况。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误吸、UES开放程度及FOI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误吸、UES开放程度及FOIS评分均较入选时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有12例患者成功拔除胃管,而对照组仅有6例患者拔除胃管,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吞咽治疗基础上辅以头旋转吞咽训练能更有效改善延髓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训练结合间歇经口管饲法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9月—2019年6月收治的64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康复训练结合留置鼻饲管法,观察组采用任务导向训练结合间歇经口管饲法,观察两组吞咽功能恢复效果,干预前、干预后4周吞咽功能评分、营养状况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3.75%,与对照组75.0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中文版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上述评分与同期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身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与同期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9.38%,与对照组31.2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任务导向训练结合间歇经口管饲法,可有效促进吞咽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呼吸功能训练联合球囊扩张术对鼻咽癌放疗后环咽肌失弛缓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鼻咽癌放疗后环咽肌失弛缓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及球囊扩张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呼吸功能训练,每周训练5 d,持续训练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采用通过吞咽造影检查评分(VFSS)、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评分(FOIS)、环咽肌功能状态及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MDADI)对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VFSS、FOIS及MDADI各项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上述评分均升高更加显著(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VFSS评分[(8.02±0.89)分]、FOIS评分[(5.36±0.79)分]及MDADI评分[总体(4.27±0.64)、生理(34.70±3.38)、功能(22.14±1.78)、情感(27.09±2.70)分]与组内治疗前[(2.13±0.35)、(1.50±0.40)、(2.65±0.42)、(19.37±0.45)、( 13.14±0.49)和( 17.43±1.20)分]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较同时间点对照组[(4.65±0.72)、(3.14±0.70)、(3.77±0.54)、(26.82±2.38)、(20.64±1.95)和(25.64±2.62)分]改善更为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呼吸功能训练协同球囊扩张术可对鼻咽癌放疗后环咽肌失弛缓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有促进作用,可明显减轻或延缓鼻咽癌放疗后出现的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系统化口周康复训练对REG1A表达阳性鼻咽癌放疗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REG1A表达阳性鼻咽癌放疗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化口周康复训练。观察两组干预后3个月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吞咽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鼻咽癌生活质量评分总分、吞咽功能GUSS评分、康复锻炼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而睡眠质量评分总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REG1A表达阳性鼻咽癌放疗患者进行系统化口周康复训练可有效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其吞咽功能、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均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吞咽训练护理在脑血管意外行气管切开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月31日84例脑血管意外行气管切开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吞咽训练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干预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干预前(P<0.01),观察组干预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P<0.01),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血管意外行气管切开术患者给予吞咽训练护理,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吞咽功能评估的营养支持方式在鼻咽癌(NPC)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6月1日接受放疗的116例NPC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NPC放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吞咽功能评估的营养支持方式。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营养学指标[包括体质量指数(BMI)、血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血清前白蛋白(PA)]和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对照组BMI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ALB、Hb、TP、PA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BMI、ALB、Hb、TP、PA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吞咽功能评估的营养支持方式可有效改善NPC患者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训练对延髓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1日~2022年3月1日收治的100例延髓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吞咽障碍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任务导向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后吞咽功能等级(采用洼田饮水试验)、生活质量(采用生存质量问卷)、营养状况[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1个月后,两组吞咽功能等级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NRS2002总分<3分例数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任务导向训练联合常规吞咽障碍训练,能有效提高延髓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能力,改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使用吞咽造影(VFSS)数字化分析方法评估鼻咽癌放疗术后的吞咽功能与正常人吞咽功能的差异性。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收治的鼻咽癌放疗后出现吞咽困难的13例患者和向社会招募10例无鼻咽癌放疗史及其他影响吞咽功能疾病的健康成年人,并将其分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VFSS数字化分析评定2组受试者的吞咽困难障碍程度。结果:鼻咽癌患者的口腔运送时间、软腭上抬时间、食管上段括约肌(UES)开放时间、舌骨向前位移、UES开放幅度等时间学参数和运动学参数与健康成年人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能够有效地量化吞咽功能,是检测吞咽障碍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吞咽治疗仪联合导尿管球囊扩张在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0例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康复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吞咽治疗仪治疗联合导尿管球囊扩张环咽肌,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2周、4周后洼田饮水试验(WTDWT)评分、临床疗效及VFSS评定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吞咽治疗仪联合导尿管球囊扩张可有效促进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降低误吸发生率,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游戏训练对脑干损伤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咽部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干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包括口腔感觉和运动功能训练、门德尔松吞咽训练、球囊扩张术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游戏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5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定,比较2组患者的功能性经口进食评分(FOIS),渗漏-误吸分级(PAS)和舌骨向前位移(HAM)、舌骨向上位移(HSM)、环咽肌开放幅度。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FOIS、PAS、HAM、HSM、环咽肌开放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FOIS、PAS、HAM、HSM、环咽肌开放幅度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FOIS、PAS、HAM[(7.40±2.76)mm]、HSM[(9.75±2.65)mm]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环咽肌开放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游戏训练可以显著改善脑干损伤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舌骨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康复新防治鼻咽癌放疗所致口咽黏膜反应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康复新用于防治鼻咽癌放疗所致口咽黏膜反应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99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采用康复新雾化吸入)和对照组45例(采用消炎漱口液漱口),监测两组患者口腔酸碱度和唾液分泌量变化、口腔黏膜变化、进食情况及吞咽情况等. 结果:观察组患者放疗引起的口咽黏膜反应较轻、口咽黏膜反应出现的时间延迟、黏膜修复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唾液分泌量及pH值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新用于防治鼻咽癌放疗所致口腔黏膜反应的疗效更佳,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营养筛查结果的个体化饮食营养干预在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1日~2020年9月1日收治的120例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营养筛查结果的个体化饮食营养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神经功能[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营养状况、心理状态[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生活质量[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命质量量表(SWAL-QOL)]及自我效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结果:干预后,两组吞咽功能、CSS、HAMA、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营养状况、SWAL-QOL、GSES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营养筛查结果的个体化饮食营养干预应用在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能够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及神经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吞咽造影同步咽腔测压(MFG)在帕金森病(PD)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6例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合并吞咽障碍将其分为吞咽障碍组和非吞咽障碍组(即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吞咽造影同步咽腔测压(MFG)检查,并对其咽部运动学与生物力学参数进行分析。 结果 本研究2组患者其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以及服药时间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造影同步咽腔测压结果显示:吞咽障碍组患者舌根部和下咽部压力峰值、压力上升速率、舌骨向上位移、舌骨向前位移、上食管括约肌(UES)松弛后压力峰值、UES松弛持续时间及UES静息压、UES开放幅度和UES开放持续时间均明显不及对照组水平(P<0.05),压力持续时间、UES松弛残余压及舌骨运动持续时间均明显超过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MFG技术可同时利用咽腔测压和吞咽造影手段评估PD患者咽腔压和运动学参数,可作为一种评估PD患者吞咽功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主动球囊扩张术联合常规吞咽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吞咽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主动球囊扩张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食管上括约肌开放情况、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估(FOIS)评分以及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的64.00%(P0.05);研究组食管上括约肌完全开放率80.00%,高于对照组的52.00%(P0.05);两组干预后FOI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口腔期、咽喉期、误咽、总分等VFS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干预后咽喉期、误咽、总分等VFS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球囊扩张术联合常规吞咽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