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对ox-LDL激活单核细胞p38 MAPK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当归补血汤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激活单核细胞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研究,探讨当归补血汤早期阻断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发展进程的可能性及其机理。方法制备当归补血汤血清,对兔血低密度脂蛋白(LDL)进行分离和氧化修饰,分离鉴定兔外周血单核细胞(MC),并分为空白对照组、ox-LDL组、单味黄芪组、单味当归组和当归补血汤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分别予以ox-LDL刺激,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p38MAPK的活性。结果 p38 MAPK经ox-LDL刺激后活性明显增强,单味黄芪、当归对经ox-LDL刺激后增强的p38MAPK活性无明显影响,而当归补血汤却能明显下调经ox-LDL刺激后增强的p38MAPK活性。结论当归补血汤防治As及其相关疾病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下调p38MAPK活性,避免了ox-LDL诱导单核细胞聚集到血管内皮,从而在As病变的早期发展阶段阻断其进程,又可缓解后期病变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橙皮苷对RAW264.7巨噬细胞泡沫化及细胞间黏附因子-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RAW264.7 巨噬细胞,橙皮苷作用于未经诱导的RAW264.7 巨噬细胞及ox-LDL(50 μg?mL- 1)诱导后的RAW264.7巨噬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ox-LDL模型组和橙皮苷给药组。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橙皮苷对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用油红O染色观察橙皮苷对RAW264.7巨噬细胞内脂类堆积与泡沫细胞形成。观察橙皮苷对ox-LDL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泡沫化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RAW264.7巨噬细胞中ICAM-1的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RAW264.7巨噬细胞中ICAM-1的mRNA表达。结果:橙皮苷浓度大于或等于5 μM时,RAW264.7巨噬细胞存活率大于80%。橙皮苷抑制RAW264.7巨噬细胞泡沫化。橙皮苷能减少泡沫细胞的ICAM-1蛋白表达水平。橙皮苷能减少泡沫细胞ICAM-1 mRNA表达水平。结论:橙皮苷能抑制RAW264.7巨噬细胞泡沫化及ICAM-1的蛋白和mRNA表达,提示橙皮苷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麦冬各提取物组对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中炎症介质的影响,进而找出该药的抗炎有效部位群。方法:采用回流提取及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制备麦冬总提取物及不同提取部位。各提取部位分别作用于RAW264.7巨噬细胞后,使用MTS法检测细胞活力;并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模型采用不同部位的麦冬提取物和LPS(脂多糖)进行药物干预24 h后,采用Griess法测定NO的分泌量;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的含量。结果:麦冬各提取物组都能明显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NO的分泌(P0.05),以及TNF-α的表达(P0.01),并呈现出良好的剂量依赖性。与其他组相比,其中水提取部位对NO分泌的抑制作用最突出,正丁醇提取部位对TNF-α表达的抑制作用最突出。结论:麦冬各提取物组可通过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NO的分泌与TNF-α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麦冬水与正丁醇提取部位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当归藤不同极性部位对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NO、TNF-α、IL-6表达的影响及其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来表明其抗炎作用机制和抗氧化作用的强弱。方法利用LPS(25μg/mL)诱导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用MTT法检测当归藤不同部位药物浓度毒性,用Griess试剂法和ELISA法检测体外炎症模型分泌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通过DPPH和ABTS自由基考察当归藤的抗氧化能力。结果当归藤不同极性部位在0~0.5 mg/mL范围内对小鼠RAW264.7细胞无不良反应;其对LPS诱导RAW 264.7细胞产生的炎症因子NO、TNF-α和IL-6具有抑制的作用,并具有浓度依赖性;乙酸乙酯部位的DPPH和ABTS的IC50值均0.04 mg/mL。结论 LPS诱导小鼠RAW264.7细胞能使TNF-α、IL-6、IL-1β的蛋白含量增加,当归藤可抑制该生物反应,发挥间接抗炎作用;乙酸乙酯部位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3,(5):1031-1033
目的:研究当归补血汤不同配比组方的抗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不同配比的当归补血汤及黄芪、当归提取液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大鼠动脉内皮细胞(RAOEC)凋亡模型,观察作用前后RAOEC凋亡率的变化。结果:不同配比的当归补血汤作用于Ang II诱导的RAOEC凋亡细胞后,凋亡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3∶1组、5∶1组和黄芪单方组分别为(6.25±2.05)%、(8.69±0.69)%和(7.13±1.53)%,与模型组(14.45±1.8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当归补血汤不同配比组方均具有抗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但以黄芪当归5∶1和3∶1配比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当归补血汤正丁醇部位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正丁醇部位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提取当归补血汤正丁醇部位,观察其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溶血素形成和溶血空斑形成及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影响。结果:当归补血汤正丁醇部位能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溶血素和溶血空斑形成,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结论:当归补血汤正丁醇部位有增强小鼠免疫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拆方研究探讨当归补血汤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作用药物,并阐述其立法理论,为临床开发药物寻找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当归补血汤不同配比及黄芪、当归单方水煎剂喂养大鼠后提取含药血清,干预高糖刺激下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正常对照组、高糖组、当归组、黄芪组、当归补血汤不同配比组(共3组)进行3个时段实验对比,用MTT法检测系膜细胞增殖情况。结果高糖能明显刺激体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P0.05),而当归补血汤不同配比组和黄芪单方组能明显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P0.05),其中原方比例作用最强(P0.01)。结论当归补血汤能抑制高糖刺激下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而发挥作用的主要药物是黄芪,其立法理论在于补气,同时配伍少量当归,可使药效最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当归汤多糖改善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和机制。[方法]构建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UC大鼠模型,通过疾病活动指数(DAI)、结直肠宏观损伤评分、苏木精-伊红(HE)染色的结直肠病理评分,评价当归汤多糖对UC的干预作用,并检测结直肠组织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脾细胞刺激指数及白细胞介素(IL)-2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采用RAW264.7细胞模型,检测当归汤多糖对NO生成的影响。取正常及UC大鼠脾细胞,研究当归汤多糖对刀豆蛋白A(Con-A)刺激下脾细胞增殖的影响,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动物实验中,模型组大鼠出现黏液便、血便,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相比,美沙拉嗪组和当归汤多糖高剂量组DAI值、宏观损伤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脾细胞刺激指数、IL-2和IFN-γ水平、MDA含量、MPO活力均显著降低、SOD活力均显著增强。细胞实验中,与空白组相比,当归汤多糖能剂量依赖地增加RAW264.7细胞的一氧化氮(NO)水平,且显著低于1μg/mL脂多糖(LPS)刺激RAW264.7细胞的NO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当归汤多糖对Con-A刺激下正常大鼠脾细胞增殖具有明显促进,对Con-A刺激下TNBS诱导的UC大鼠的脾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结论]当归汤多糖对TNBS诱导的UC大鼠的病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免疫,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有效组分及其配伍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Ⅲ型胶原分泌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和Ⅱ型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当归的有效成分阿魏酸和黄芪的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单独及联合处理HSC-T6细胞24 h,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Ⅲ型胶原含量,Western blot检测HSC-T6细胞Ⅰ和Ⅱ型TGF-β受体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HSC-T6细胞Ⅰ型TGF-β受体mRNA表达。结果阿魏酸显著抑制了HSC-T6细胞培养上清液中Ⅲ型胶原含量,下调了Ⅰ和Ⅱ型TGF-β受体蛋白表达和Ⅰ型TGF-β受体mRNA表达(均P0.05),黄芪甲苷对这些指标无显著性影响(均P0.05)。与阿魏酸单独处理组的作用效果比较,联合处理组无显著性提高(均P0.05)。结论当归补血汤的有效组分阿魏酸抑制了肝星状细胞Ⅲ型胶原分泌及TGF-β受体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苦杏仁苷(Amygdalin)体外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苦杏仁苷对RAW264.7细胞及其LPS(0.5μg·m L~(-1))诱导后增殖作用的影响;q RTPCR法检测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的炎症因子IL-17A、IL-23以及趋化因子CCL2、CCL5的m 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胞浆和胞核NF-κB p65以及p38、p-p38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苦杏仁苷在6.25~200μmol·L~(-1)浓度范围对RAW264.7细胞生长没有明显影响(P0.05),而400μmol·L~(-1)可导致RAW264.7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01)。与正常对照组比,LPS作用后RAW264.7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LPS刺激3h后可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IL-17A、IL-23以及趋化因子CCL2、CCL5 m RNA表达显著上升(P0.05,P0.01);LPS作用1h后可引起RAW264.7细胞的胞核NF-κB p65表达明显上调,胞浆NF-κB p65表达下调,胞核与胞浆比值明显上调(P0.05),p-p38蛋白表达也显著上升(P0.001)。与模型组比较,5μmol·L~(-1)苦杏仁苷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未见明显变化(P0.05),而20,50μmol·L~(-1)苦杏仁苷作用后细胞增殖抑制状态恢复(P0.05,P0.01);苦杏仁苷(50μmol·L~(-1))提前干预后,IL-17A、IL-23、CCL2及CCL5 m RNA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P0.001);RAW264.7细胞NF-κB p65的胞核与胞浆比值明显下调,p-p38蛋白表达也显著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苦杏仁苷对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的干预作用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IL-17A、IL-23以及趋化因子CCL2、CCL5的表达,抑制NF-κB、p38MAPK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2.
以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等量配伍及黄芪、当归单味对血细胞生成的影响进行比较,其实验方法是以小鼠造成失血性贫血及对环磷酰胺致小鼠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环磷酰胺作用下小鼠造血系统、溶血性贫血、钴60照射后造血干细胞的影响,结果均表明,黄芪当归药对单用或配伍应用均有明显补血作用,证明两药作为药对配伍的合理性,当归补血汤的作用明显优于两药均等量配伍及单味黄芪、当归,说明就促进造血而言,黄芪当归5:1配伍出现明显的协同作  相似文献   

13.
当归为临床常用的养血活血药、黄芪为临床常用的补气药。二者既可独立成方使用;又可以当归配伍黄芪为当归补血汤使用。不但临床应用十分广泛.而且近来对当归补血汤的药理研究亦十分活跃。本文从临床和实验研究、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对当归、黄芪、当归补血汤及其有效组份抗氧化和抑制自由基产生的作用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4.
当归补血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查阅近10年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从立方基础和配伍比例,化学成分研究,药理研究几个方面概述当归补血汤的研究成果。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探索物质基础和药效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大量实验确定了当归补血汤各提取部位的化学成分和各种药效的有效提取部位,从而推测出各药效的有效物质。更进一步探索当归补血汤与脂质膜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现代药理实验证明当归补血汤不仅有促进造血的功能,也有免疫调节和保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归补血汤是补气生血的代表方,方中选用大量黄芪配少量当归以补气生血,且黄芪当归的比例为5:1。结合当归补血汤所致疾病的病理机制为血虚发热、补气选黄芪的原因以及对当归补血汤中黄芪当归的用量之比进行分析,认为当归补血汤配伍精炼、合理,后世在应用时应遵从原方比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巨噬细胞凋亡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尤其对动脉粥样硬化晚期斑块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因此,抑制晚期巨噬细胞的凋亡对AS晚期斑块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从体外的角度探讨化瘀祛痰方含药血清对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并从ATF6/CHOP内质网应激途径探讨其抗凋亡的机制。方法:实验选取小鼠RAW 264.7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空白对照组,ox-LDL处理组、化瘀祛痰方低、中、高处理组,通过Hoechst 33342法检测RAW 264.7巨噬细胞凋亡情况;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ATF6激活情况;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ERS通路以及下游凋亡相关蛋白CHOP、bcl-2表达情况。结果:化瘀祛痰方可有效抑制ox-LDL诱导的细胞凋亡,抑制ATF6的激活,下调CHOP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并且呈剂量依赖方式。结论:化瘀祛痰方可有效抑制ox-LDL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TF6/CHOP ERS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7.
当归的炮制对当归补血汤中活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奎君  钟萌  杨恩来  董婷霞  詹华强 《中草药》2006,37(12):1813-1816
当归补血汤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所创,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由当归与黄芪两味中药按照质量比1∶5组成,具有补气生血的功效。主治血虚发热或妇女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之症。原方中当归要用酒制(酒洗)才可入药。然而现代研究中,不论是当归补血汤方剂还是由此衍生的成药,如当归补血丸、当归补血胶囊、当归补血口服液中,当归都没有要求炮制使用。当归所含阿魏酸、藁本内酯、当归多糖,黄芪中所含黄芪甲苷、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黄芪多糖为当归补血汤中补血的有效成分[1,2]。为探讨酒制当归对该方剂的影响,本实验对当归炮制前后当归补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整合相关信息和计算机方法构建复杂网络模型,探索当归补血汤的药物分子及作用靶标,为当归补血汤作用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构建当归补血汤药物分子-靶标数据库,并通过计算机软件构建当归补血汤药物分子-靶标网络图;寻找当归、黄芪共同分子、共同靶标及重要靶标。结果:当归补血汤中当归含125个分子,192个靶标;黄芪含87个分子,336个靶标。其中当归、黄芪有4个共同分子和120个共同靶标。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当归补血汤的研究提供有用的线索,促进当归补血汤作用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当归补血汤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归补血汤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周件贵①当归补血汤又名黄芪当归汤、补血汤、芪归汤等。现代临床应用的当归补血汤来源于《内外伤辨》中,以黄芪、当归组成,有补气生血功能[1]。临床药理研究证实,该方有生血、提高免疫功能作用。本文综述和研究了该方的来源组成、药...  相似文献   

20.
当归补血汤抗自由基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当归补血汤体外给药,在温浴及Fe2+作用下对小鼠肝匀浆的LPO生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灌胃给药亦能显著降低小鼠肝组织中LPO的含量。上述作用复方制剂与单味药当归、黄芪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