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一种无痛性拔除气囊尿管的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气囊尿管在临床广泛应用后出现不少问题:尿道黏膜损伤、拔管困难、逆行感染[1]、尿道断裂[2]等,其中较为常见是尿道黏膜损伤。尿道黏膜损伤可出现在插管或拔管过程中,拔除尿管后有尿痛、尿胀、尿短等症状,甚至出现血尿、排尿困难而需重新置导尿管,使用抗菌药物或中药治疗。这不仅增加病人生理、心理痛苦及医药费,严重的继发感染而加重病情。因此护理同行在减轻气囊尿管损伤尿道黏膜方面,进行大量的探讨与研究,但在拔除气囊尿管时如何减轻尿道黏膜损伤的研究则少。以下介绍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方法,能达到减轻尿道黏膜损伤的无痛性拔除尿管的方…  相似文献   

2.
留置导尿是临床上常用的侵入性护理操作之一。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排尿障碍的发生率随之增加,尤其男性患者由于其尿道解剖生理特点及各种疾病引起的尿道病理生理改变,常出现留置尿管和拔除尿管的困难,教科书对留置尿管进行了规范,而未对拔除尿管进行规范。1传统的拔管方法传统的尿管拔除方法是在膀胱空虚的情况下,将尿管气囊中的水用注射器抽净,戴手套用纱布轻轻地将尿管拔除。此方法使大多数患者感到尿道不适、有疼痛感,容易造成拔管后自主排尿不成功而再次插管。观察拔出之尿管,其头端及气囊外常发现有血性液粘附,证明拔尿管时会损伤尿道黏膜,引致出血及疼痛,甚至未能一次拔管成功[1]。在拔除尿管时由于拔管动作对尿道黏膜造成  相似文献   

3.
两种拔除尿管方法在妇科术后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置尿管是妇科手术病人最基本的护理操作之一。由于传统留置尿管在拔管时常致病人尿道不适甚至疼痛,拔管后易发生尿潴留,常用对策为热敷、针灸、诱导等,但仍有20%的病人需要进行再次导尿。教科书对留置尿管进行了规范,而未对拔尿管进行规范,相关的文献报道也比较少。手术本身对病人就是一个比较大的创伤,手术过后病人的抵抗力也大大降低,如果我们在拔除尿管时对黏膜造成了损伤,易导致尿路感染,这无疑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为此,我科对拔尿管方法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并作对比观察。现将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金丽 《护理学报》2008,15(4):16-16
临床上留置尿管患者中,大多使用双腔气囊尿管。笔者在临床观察中发现,患者拔管后排尿疼痛和拔管后血尿症状多见。2007年1—8月,我院对留置尿管患者的拔管方法 进行分析、改进,通过临床实践与观察,效果满意,减轻了拔管疼痛和拔管引起的尿道损伤。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改良式拔尿管方法与传统拔管方法对老年人拔管后排尿的影响。方法将84例留置尿管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拔尿管前先夹闭尿管,在膀胱充盈时将灭菌后的开塞露注入膀胱,抽出尿管气囊内液体后再回注0.5ml生理盐水,让尿管随尿液自然排出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拔管方法拔除尿管,即在膀胱充盈时,抽出气囊内全部液体,拔除尿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尿潴留及尿路刺激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拔除尿管后发生尿潴留及尿路刺激征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拔尿管法,可显著降低老年患者拔尿管后尿潴留、尿道损伤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改良尿管拔除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囊导尿管在临床已被广泛应用,采用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稳固,刺激性小,插入后与尿道密合程度大等优点,但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管周的分泌物及尿晶体附着,以及球囊表面结垢等,致使拔除尿管时擦伤尿道黏膜,造成尿道损伤,引起尿道水肿和出血心。2006年5月-2008年4月我科采用两种不同的拔除尿管的方法,观察对比两种方法对尿道损伤的差别,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气囊尿管采用硅胶制成,与组织有较好的相容性,对组织刺激性小,距离尿管前端有一气囊,当注入一定量的气体或液体后可将导尿管固定于膀胱内,目前被广泛应用。常见因留置方法不当而造成气囊卡在尿道口,引起尿道黏膜损伤,甚至尿道坏死断裂。应根据病人尿道及膀胱的生理解剖结构和气囊尿管的结构,以及一次性引流袋的构件,严格无菌操作为病人留置尿管,以避免造成不良后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气囊半充盈状态下拔除双腔尿管防止尿路损伤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腔尿管是目前临床留置导尿常用的导尿管,但是在临床使用中,很多病人在拔除尿管后出现排尿疼痛现象,其中30%的病人因为疼痛不能排尿,导致尿潴留[1],为避免这种情况,我们改良了拔除尿管方法,在传统拔除尿管方法的基础上,抽出气囊内液体后再回注1 ml生理盐水,使气囊处于半充盈状态,对拔管后出现排尿疼痛的程度进行观察,结果经改良方法拔除尿管的患者,排尿疼痛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拔管方法对经尿道内镜治疗术后留置尿管病人排尿的影响。[方法]将155例经尿道内镜治疗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77例和研究组78例。常规组采用传统拔管方法,即抽出气囊内全部液体,拔除尿管。研究组采用在膀胱充盈病人有尿意感时,抽尽气囊内液体,再注入0.5mL生理盐水,让病人自主排尿,尿管随尿液排出。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拔管后排尿困难及排尿疼痛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病人拔除尿管后发生排尿困难及排尿疼痛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改良拔尿管方法可以显著降低病人拔尿管后排尿困难及排尿疼痛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气囊尿管采用硅胶制成,与组织有较好的相容性,对组织刺激性小,距离尿管前端有一气囊,当注入一定量的气体或液体后可将导尿管固定于膀胱内,目前被广泛应用。常见因留置方法不当而造成气囊卡在尿道口,引起尿道黏膜损伤,甚至尿道坏死断裂。应根据病人尿道及膀胱的生理解剖结构和气囊尿管的结构,以及一次性引流袋的构件,严格无菌操作为病人留置尿管,以避免造成不良后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疗养护理病历存在的缺陷,探求提高护理疗案质量的改进措施。方法对2002年10月至2004年10月的护理病历检查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医嘱记录单存在的质量缺陷146次,一般护理记录单存在的质量缺陷142次,体温单存在的质量缺陷68次。结论注重护士的在职培训、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是护理疗案质量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应用临床路径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最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增强患者治愈的信心,和谐医患关系。方法:选择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应用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出院前进行患者依从性比较及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探讨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对和谐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治愈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