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观遗传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表观遗传改变是指不涉及DNA序列变化但影响细胞基因表达的一些可遗传的改变,主要包括DNA启动子的甲基化和组蛋白的各种共价修饰。表观遗传改变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多种表观遗传相关分子共同参与下,组蛋白氨基酸残基去乙酰化或甲基化,抑癌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使各种转录因子无法与DNA结合而导致抑癌基因失活。目前已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存在多种抑癌基因的表观遗传改变,也存在着表观遗传调节蛋白PcG的表达异常,这些都与MDS的进展和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提示了它们可作为新的疾病标志物应用于临床。本文就MDS的存在的表观遗传改变分子机制、抑癌基因失活和PcG蛋白异常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神经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它的发生、发展与表观遗传修饰密切相关.本文着重介绍了近年来神经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DNA甲基化异常、miRNA表达异常、组蛋白修饰异常三种主要的表观遗传修饰方式的研究进展.由于表观遗传修饰引起的改变可以通过药物逆转,本文进而探讨了基于表观遗传修饰机制的潜在药物治疗神经胶质瘤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表观遗传修饰与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观遗传修饰(epigenetic modification),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和甲基化、RNA相关性沉默与细胞生长、分化、凋亡、转化及肿瘤进展相关基因的转录密切相关。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表观遗传修饰异常直接相关。本文综述细胞周期调节基因甲基化,组蛋白翻译后修饰异常及siRNA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为白血病治疗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4.
2012年的全球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调查结果显示,每年全球约有1 270万人被诊断为肿瘤患者,因肿瘤去世的人超过750万[1]。目前,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已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肿瘤发生是一个涉及遗传和表观遗传改变的多步骤过程,正常细胞的恶性转化常与表观遗传改变相关联。因此,现认为肿瘤是由遗传和表观遗传共同调控的疾病[2]。表观遗传是指在DNA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  相似文献   

5.
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现在已成为肿瘤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肿瘤的形成都伴随着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学异常。Waddington[1]在1939年首先提出了表观遗传改变的现象。目前比较流行的表观遗传学定义是指在细胞分裂增殖过程中,不改变相关基因的DNA序列而影响相关基因表达变化,并且这种改变还能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进行遗传的学科[2-3]。DNA甲基化、基因组印记、染色体重塑、非编码RNA以及组蛋白修饰改变,这些都是肿瘤细胞异常表观遗传谱的明显特征。胃癌是全球肿瘤死亡中排名第二的致死原因,文献资料显示胃癌5年生存率一般为10%左右[4]。目前的观点认为,胃癌是一个多步骤、  相似文献   

6.
背景:基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因素的研究发现,其发生、发展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涉及易感性基因响应肠道微生物内环境及其他外环境因素的变化,既可引发对机体固有免疫、特异免疫的保护和耐受,又可引起慢性炎症。目的:分析近10年溃疡性结肠炎与表观遗传修饰的相关研究进展,探讨表观遗传修饰在溃疡性结肠炎疾病中的发生、发展相关性。方法:以下列检索词:溃疡性结肠炎,表观遗传,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RNA,ulcerative colitis,epigenetic,DNA methylation,Histone modification,miRNA,检索2000年1月至2015年1月PubMed数据库及万方医学网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纳入的28条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与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主要是易感基因与内、外环境因素相关,受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表观遗传修饰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RNA所介导的沉默。基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因素研究表明表观遗传修饰影响基因和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可作用在机体先天免疫及特异性免疫,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最主要的疾病之一,是一类与基因有关的遗传性疾病,在肿瘤发生、演进过程中常伴随有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非编码RNA等表观遗传学的改变。表观遗传改变不仅可以作为肿瘤早期诊断的标志,也可能成为肿瘤防治的新靶点。本文对目前表观遗传学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阐述表观遗传学在肿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Graves病(GD)又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最常见的原因。最近研究表明遗传易感性和环境诱发因素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是导致GD发病的关键原因;而表观遗传学是环境与遗传之间的桥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表观遗传修饰,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共价修饰以及由非编码的RNA分子介导的基因沉默,在GD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阐述表观遗传学参与GD发病的机制以及相关的临床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9.
骨性关节炎(OA)是一种受到多种基因及环境因素影响的复杂性关节疾病。调控关节软骨的基因的改变对骨性关节炎(OA)的发生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实际上OA的发病及进程也受到多种表观遗传机制的调控,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微小RNA(miRNA)等。这些表观遗传机制的发现为OA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表观遗传修饰成为研究热点,其在炎症性肠病中的调控机制部分被揭示,而艾灸能明显改善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减轻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目前其机制尚未阐明。目的:探讨对可能影响炎症性肠病发病的表观遗传学机制,综述艾灸调节对炎症性肠病的效应机制,探讨表观遗传修饰在艾灸对炎症性肠病中的调节作用。方法:电子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和维普网,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限1999年1月至2014年12月,检索关键词“epigenetic;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crohn’s disease;ulcerative colitis; DNA methylation;histone modification;miRNA;艾灸;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结果与结论:详细阐述了表观遗传修饰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发展等方面的相关性,从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miRNA等方面对炎症性肠病的相关作用靶点及调控机制。艾灸对炎症性肠病的效应机制主要与调节机体免疫相关,而其抗炎的作用机制可能受表观遗传修饰的调节,参与抑炎细胞因子和促炎细胞因子的调控,使机体从慢性炎症状态向免疫保护与耐受转化。  相似文献   

11.
肿瘤的发生受遗传学修饰和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表观遗传修饰影响基因转录活性而不涉及DNA序列的改变,很多修饰如DNA甲基化和组蛋白去乙酰化等是可逆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表观遗传修饰在白血病发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简单介绍了白血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表观遗传学异常,以及通过干预表观遗传修饰治疗白血病的相关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增加社会经济负担。主流观点认为抑郁症是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表观遗传完美地将两者联系在一起。DNA甲基化是最主要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也是抑郁症中研究最多的表观遗传机制。本文对常见DNA甲基/去甲基化酶与抑郁症的关系,候选基因DNA甲基化与DNA甲基化组学在抑郁症中的表达模式以及DNA甲基化与抗抑郁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巨噬细胞作为一种异质性固有免疫细胞,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前景。近年来,表观遗传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成为学者们改造巨噬细胞来治疗感染与炎症的研究方向。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存在改变,而基因表达发生可遗传的改变,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调控等表观修饰方式单独或联合作用以影响基因表达与维持。表观遗传参与到许多生物进程的调控,包括肿瘤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是分子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异常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另外,表观遗传学异常改变而出现的靶向治疗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表观遗传调控药物主要包括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初步临床试验数据结果 显示较好疗效.本文就表...  相似文献   

15.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对于AS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表观遗传学的发展,DNA甲基化这一基因组表观遗传修饰现象作为基因表达沉默的重要机制逐渐被人们认识,甲基化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转录失调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包括糖代谢异常、炎症、氧化应激等。近年,表观遗传修饰被证实与糖尿病肾病发病有关。表观遗传修饰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等,其中研究较多的是DNA甲基化。本文就DNA甲基化与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DNA甲基化属于表观遗传修饰的一种,是真核细胞DNA最普遍的修饰方式,可以通过影响基因突变、表达调控、细胞增殖等调节基因转录活性和表达。研究发现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程度直接影响基因的转录活性,并且呈负相关。由于肿瘤的形成从本质上讲就是细胞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所致,所以异常的DNA甲基化在致癌作用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8.
表观遗传学异常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包括调控基因表达的DNA甲基化和组蛋白共价修饰.表观遗传靶向治疗的研究也日益受到人们高度重视.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表观遗传调控药物主要包括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初步临床试验数据结果显示较好疗效.本文总结了表观遗传异常与MDS发病的关系及对其治疗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表观遗传学异常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包括调控基因表达的DNA甲基化和组蛋白共价修饰.表观遗传靶向治疗的研究也日益受到人们高度重视.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表观遗传调控药物主要包括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初步临床试验数据结果显示较好疗效.本文总结了表观遗传异常与MDS发病的关系及对其治疗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表观遗传学异常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包括调控基因表达的DNA甲基化和组蛋白共价修饰.表观遗传靶向治疗的研究也日益受到人们高度重视.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表观遗传调控药物主要包括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初步临床试验数据结果显示较好疗效.本文总结了表观遗传异常与MDS发病的关系及对其治疗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