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方春英 《当代医学》2011,17(17):112-113
2005年制定的《血站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血站采集血液应当遵循自愿和知情同意原则,并对献血者履行规定的告知义务。血站应当建立献血者信息保密制度,为献血者保密"。此条明确规定了献血者具有知情权,血站应当告知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献血者具有隐私权,血站应当为献血者保密。献血者知情权  相似文献   

2.
谢熙熙  苏虹  陈通  陈李 《医学综述》2012,(24):4269-4271
目的通过对温州市区固定献血者人群分布调查,为建立一支固定献血者队伍提供依据。方法分析献血次数与年龄、血型的关系,对固定献血者人群与其中成分献血者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年龄固定献血者献血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型固定献血者献血次数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献血者与参与成分献血人群在职业与文化程度分布情况有差别。结论加大宣传,明确招募固定献血者与成分献血者目标人群,可以提高固定献血者招募效率,巩固并扩大固定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3.
献血者回访主要是通过电话、信件及面对面等方式向献血者告知血液检测等后续情况,为献血者提供关怀,并及时了解献血者对我们服务的评价。跟踪回访的类型一般分为2类:一类是一般献血者的常规回访;另一类是特殊献血者的针对回访。回访的主要目的是与献血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及时掌握献血者的信息,为其提供温馨提示,提升客户的满意度,更重要的是及时收集献血者的意见,帮助自身提高,争取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3-2015年广州市初次全血献血者的流失及固定全血献血者的结构组成和增长变化情况,探讨全血献血者的维护和保留策略.方法 从广州血液中心采供血管理系统获得2013-2015年献血者的全数据,分年度筛选出固定全血献血者,并对固定全血献血者人数及构成、年龄分布、献血年限和职业构成进行分析;对初次全血献血者的流失率按年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13-2015年,固定全血献血者增长了4.76%,连续固定全血献血者增长了12.42%,归队固定全血献血者增长了11.49%,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不同献血年限、不同献血形式的固定全血献血者基本保持增长趋势,其中2013-2014年增长幅度较高,2014-2015年度基本持平.固定全血献血者的献血习惯良好,保持每年献2次全血的献血者在持续增长.2013-2015年初次全血献血者流失率下降.结论 广州地区的固定全血献血者队伍总体呈增长趋势,全血献血者招募策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实施整体护理,以求安全、舒适地服务于献血者。方法 介绍无偿机采 血小板献血者整体护理要点。结果 使献血者对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过程满意,成为固定的、自愿的无偿机采 血小板献血者。结论 做好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整体护理,可增强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提高血站服务水平,壮大 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6.
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大力普及,如何以献血者为中心,为献血者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留住既往的和发展潜在的献血者,建立一支长期有效的固定献血者队伍,为献血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以期达到随时召回献血者,是血站今后面临的工作重点。大连市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献血者的跟踪和回访,完善献血后续服务,达到让献血者满意的目的.方法对2009年~2010年在延边州红十字中心血站参加无偿献血者2261(献血总人数的10%)进行电话回访.结果献血者跟踪、回访结果分析,对血站满意度为97.9%,同意再次献血人数达到了99.6%.结论献血者跟踪、回访服务,有效的提高了献血者满意度,促进了自愿固定献血者队伍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04-2014年鄂尔多斯地区初次与重复献血者酶联免疫检测结果。方法:对72 515名初次献血者及54 242名重复献血者的血液标本4项酶联免疫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复献血者占献血者总人数比从2004年的28.92%升至2014年的53.75%,酶联免疫4项不合格率在初次献血者与重复献血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项目不合格率分布各异,抗-HIV与抗-TP重复献血者阳性率下降不及HBs Ag和抗-HCV显著。结论:献血队伍并不乐观,应加强初次献血者的征询与初筛,对重复献血者做好屏蔽及归队工作。  相似文献   

9.
孔庆芳 《海南医学》2010,21(12):114-115
目的确保献血者血液中的不规则抗体鉴定正确,以保障输血安全。方法分别检查每个献血者的Rh(D)DMN血型,给每个献血者做抗体筛选试验、吸收试验及热放射试验,分别将特定指示细胞与献血者血清做凝集试验,然后综合分析每个献血者的各项检查结果 ,以确认其血液中的不规则抗体。结果献血者1的血液中的不规则抗体为IgG抗D,效价为32;献血者2血液中不规则抗体为低温IgM抗P1,效价为8;献血者3、献血者4及献血者5的血液中的不规则抗体均为低温IgM抗M,效价分别为8、8和16。结论采用若干免疫血液学试验联合运用,可正确鉴定献血者血液中的不规则抗体,从而保障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0.
刘学东  代全胜  张英 《医学综述》2013,19(14):2669-2671
目的分析计划无偿献血者与自愿无偿献血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对无偿献血事业的认识途径和献血动机,献血环境对献血者的影响,探索自愿无偿献血招募模式形成的因素。方法选择2000~2005年共计7000份计划无偿献血者资料、2005~2010年8000份自愿无偿献血者资料,采用统计软件分析献血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随机抽取500名计划无偿献血者和500名自愿无偿献血者,对其献血历程进行调查。结果计划无偿献血者与自愿无偿献血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明显不同;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的初步认识来源于血站和媒体的无偿献血宣传,通过献血者之间的献血信息沟通交流,认识成熟,最终加入献血者队伍,计划无偿献血者和自愿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动机有明显的区别;献血环境对献血者的献血行为有重要意义。结论有目的、有策略地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对巩固现有无偿献血者,发展新的无偿献血者,建立一支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稳定献血者情绪,以确保献血过程顺利进行.方法 加强对献血者心理需求的关注.结论 转变工作方法,进一步完善对献血者服务措施,满足献血者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2.
谈血站的人性化服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偿献血是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真正出于回报社会,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奉献行为,因此,献血者应得到充分的尊重.了 解献血者的思想,发现献血者的潜在需求,明确献血者的需要和期望,将更有利于献血者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心理护理始终贯穿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护理全程.方法:严密观察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献血全程,对献血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结果:心理护理直接影响献血者的情绪及有无献血反应的发生.结论:加强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护理可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保证了血小板产品质量和献血者的安全,同时激发了献血者再次参加无偿献血的激情.  相似文献   

14.
王红梅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8):104-105,109
目的制定一套有效、操作性强的献血者招募指南,更好的招募献血者,为无偿献血工作服务。方法结合本站的实际情况,从血液需求、现有献血者的安全性与充足性、目标人群(低危献血者)、目标人群需求、招募策略、潜在献血者招募计划、献血者的跟踪和回访、献血者关爱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制定完善的招募指南。结果制定出了一套较完整、实用且操作性强的献血者招募指南,并在我站的实践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结论血站建立一套有效的献血者招募指南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探讨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护理的重要性。从客观实际出发,通过护理实践和护理观察,对献血者献血前后进行护理。有效减少了献血者的恐惧心理,提高了献血者的满意度。确保献血前后实施有效护理,为献血者队伍的逐渐稳定和扩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杨小芬 《九江医学》2004,19(1):45-45
随着我国输血事业的发展,对安全用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确保用血者的安全和献血者的健康,我们首先要做好献血者的选择工作。献血者的选择是对献血者在献血前的筛选,现就我市2000年~2003年自愿无偿献血者筛选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全程应用心理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收集连云港市红十字中心血站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共计128名,根据其献血的时间和顺序将128名献血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献血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的献血者给予全程心理护理,将两组献血者的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献血者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均0.05,两组献血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服务能够显著改善献血者的负性情绪,减轻献血者负担,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使献血者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护理方法,保证机采血小板的顺利进行。方法通过对初次参加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全过程的精心护理,与献血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使献血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确保机采顺利进行。结果172例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只有1例发生轻微低钙反应,机采过程顺利完成。结论加强对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机采过程的心理及各方面的护理,可保证血小板产品的质量及机采的顺利进行,促进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成为固定的无偿献血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的体会、感受、意见、建议等,不断改进采供血服务质量。方法:通过现场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等形式,随机抽取2013年1∽12月649名献血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献血者对整体服务满意的有601人,满意率为92.60%;年龄段较小的献血者对献血服务整体工作、采血技术、献血环境的满意度低于年龄段较大的献血者;初次献血者对纪念品、献血设施设备、献血全过程交流的满意度高于多次献血者。结论:通过献血者满意度调查,可了解和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增进与献血者的交流。要增强服务意识,根据献血者和服务对象的需求,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招募与关怀。方法: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拓宽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招募范围、激发献血者的自主捐献意识,做好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招募工作,同时通过强化采血人员的服务意识、加强献血后的延伸服务以及其它各方面的服务工作,加强对献血者的关怀。结果:本血站2013年的初次献血率较2012年有明显增加(18.6%VS3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招募工作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与改进。结论: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与招募,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基数逐渐增加,许多献血者成为机采血小板的固定献血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