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包括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碘治疗,手术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1]。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服药时间长(1~2年)、副作用常见,甚至严重副作用如肝坏死、胆汁淤积性肝炎和粒细胞缺乏等,且易复发[2]。近几年来,131I治疗在我国甲亢患者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3]。我院收治1例甲亢服用抗甲状腺药物(甲巯咪唑)后引发重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内分泌系统的多发病,可造成全身多个器官的损害。甲状腺激素的升高可造成肝功能的损害,出现转氨酶及胆红素的升高,肝肿大或黄疸。除甲亢本身的因素以外,服用抗甲状腺药物也可以造成肝功能的损害。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重症肝损害在临床上时有发生。笔者将我院近几年收治的^131 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重症肝损害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韦华  李风玲  罗佐杰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7):2651-2654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危象(简称甲亢危象)患者血脂代谢紊乱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2例甲亢危象患者(甲亢危象组)、50例甲亢患者(甲亢组)和5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并抽血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甲状腺功能(FT3、FT4)。结果:(1)甲亢组与对照组比较,HDL-C、BMI略有下降(P>0.05),TC、TG和LDL-C均有下降(P<0.05)。甲亢危象组与对照组比较,HDL-C、BMI下降(P<0.05),TC、TG和LDL-C均有明显下降(P<0.01)。甲亢危象组与甲亢组比较HDL-C下降更明显(P<0.01)。其余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甲亢危象组中<18岁患者与对照组比较,TG、HDL-C和BMI略有下降(P>0.05),TC和LDL-C均有下降(P<0.01);18~45岁患者与对照组比较,BMI略有下降(P>0.05),HDL-C、TG均有下降(P<0.05),TC和LDL-C均有明显下降(P<0.01);46~59岁患者与对照组比较,TG、HDL-C和BMI稍有改变(P>0.05),TC和LDL-C均有下降(P<0.05);≥60岁患者与对照组比较,TC、TG、HDL-C和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C下降(P<0.05)。且甲亢危象组中≥60岁患者与18~45岁患者比较,TC和HDL-C均上升(P<0.05);其余不同年龄组间各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甲亢危象患者TC、TG与FT3呈负相关(r=-0.573,P<0.01;r=-0.475,P<0.01);HDL-C、LDL-C、BMI与FT3无相关。(4)甲亢危象患者TC与FT4呈负相关(r=-0.738,P<0.01);TG、HDL-C、LDL-C、BMI与FT4无相关。结论:甲亢危象患者存在明显的血脂代谢紊乱,临床救治过程中应兼顾血脂代谢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易必生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伴中重度黄疸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堤  扬光  罗万蓉 《华西医学》2008,23(2):285-286
目的:讨论易必生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伴中重度黄疸的疗效。方法:16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用易必生(多烯磷脂酰胆碱)465mg加入糖水静滴,对照组单用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胆红素(TB)下降>50者及丙氨酸转氨酶(ALT)恢复正常例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血清白蛋白(A/G)比例的提高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易必生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伴中重度黄胆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内分泌系统常见病,使用抗甲状腺药物(ATD)是常用治疗甲亢方法之一。这些药物主要副作用有粒细胞减少、皮疹,也可引起转氨酶升高等肝损害[1]。本文就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近10年来本院甲亢患者治疗中发生的38例ATD所致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性8例,女性30例,年龄13~70岁,平均(40±6)岁,均为Graves病。4周内发病32例5~8周发病4例,8周以上2例。根据病情轻重结合肝酶或和胆红素升高达正常高值3倍为界,病情较重且伴肝酶或和胆红素≥正常高值3倍为重度ATD致…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内分泌系统的多发病,可造成全身多个器官的损害.甲状腺激素的升高可造成肝功能的损害,出现转氨酶及胆红素的升高,肝肿大或黄疸.除甲亢本身的因素以外,服用抗甲状腺药物也可以造成肝功能的损害.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重症肝损害在临床上时有发生.笔者将我院近几年收治的131Ⅰ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重症肝损害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甲亢合并乙肝患者抗甲亢药物治疗后并发药物性肝损害的情况,总结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甲亢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196例,设为甲亢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组(简称甲亢合并乙肝组);单纯甲亢患者198例,设为甲亢组。根据抗甲状腺药物(antithyroid drugs,ATD)不同进一步分组,统计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肝功能、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ATD治疗3个月后,甲亢组和甲亢合并乙肝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明显改善(P0.05)。甲亢合并乙肝组肝损害发生比例高于单纯甲亢组,且肝损害持续时间长,丙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PTU)治疗导致的肝损害比例在甲亢合并乙肝组明显高于单纯甲亢组的患者,且损害持续时间显著延长(P0.05)。经有效护肝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均能较好恢复。结论:ATD能有效改善甲亢及甲亢合并乙肝患者甲状腺功能,相对于单纯甲亢患者,甲亢合并乙肝患者经PTU治疗后更容易发生肝损害,而甲巯咪唑(MMI)相对安全,临床治疗时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慎重选药。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机能亢进合并病毒性肝炎并不少见,但合并病毒肝炎乙型慢性重度并不多见,治疗措施不当,易发展成重度肝炎,增加死亡率,现将我院2002—2007年治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度18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06~2011年门诊就诊的52例甲亢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甲亢性肝损害主要表现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升高;肝功能损害以ALP升高为主;甲亢性肝损害组患者血清ALP、ALT、AST、GGT、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P<0.05);甲亢病程与甲亢性肝损害密切相关(P<0.05).结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易合并肝损害,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多发生在年龄大、病情重及病程长的患者,尽早有效控制甲亢,同时保肝治疗是关键,大多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功能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5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肝功能,并与46例健康成人比较。结果甲亢组肝功能指标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总蛋白、白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天冬氨酸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功能测定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病情估计、疗效观察、指导治疗及预后判定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131Ⅰ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糖代谢异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8例甲亢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分为131Ⅰ治疗组55例和抗甲状腺药物(ATD)对照组53例,比较两组甲亢的疗效、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甲亢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8),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31),治疗后治疗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HbA1c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胰岛素分泌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无其他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结论 131I治疗甲亢合并糖代谢异常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苦黄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3例)与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苦黄注射液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照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加甘草酸二铵治疗.治疗前后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治疗2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酶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指标下降,但与对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及TBIL、ALT、AST下降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黄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具有显著的退黄、降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合并肝损害(简称"甲亢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515例甲亢患者分为A组(肝功能损害组)和B组(肝功能正常组),对A组176例甲亢性肝损害患者进行正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及肝功能检查,并对治疗前后肝功能及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为34.2%,在临床上多见;A组的发病年龄明显高于B组(P<0.05);肝功能损害程度与甲亢程度呈正相关;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恢复程度与肝功能恢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 甲亢性肝损害多发于年龄较大、病情较重的患者,临床上一旦确诊为甲亢性肝损害,应早期、足量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与护肝治疗.  相似文献   

14.
抗甲状腺药物(antithyroid drug,ATD)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下称甲亢),尤其是Graves(又名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一般情况下,抗甲状腺药物丙基硫氧嘧啶(PTU)和甲巯咪唑(MMI)是安全的,但其少见、严重的副作用可能存在潜在的致命危险[1].有资料表明[2],3%~12%的甲亢患者在使用ATD后可产生不良反应.ATD是治疗甲亢的常用药,护理人员必须了解该类药物的副作用及护理.本文对ATD的副作用及相关护理作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并肝损害的临床特征与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0年6月入院诊治的119例甲亢并肝损害患者(肝损害组)的临床特点与治疗转归资料,并与同期247例甲亢不伴有肝损害患者(无肝损害组)作比较。结果肝损害组占同期甲亢患者的30.4%,其中108例(90.8%)无明显肝损害的临床表现,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为主,多为轻、中度升高;患者高代谢症候群、突眼、甲状腺肿大发生率及肿大程度明显高于无肝损害组,心率明显快于无肝损害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及吸131I率明显高于无肝损害组,而体质量指数则明显低于无肝损害组(P<0.05)。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甲亢类型、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及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损害组患者随访18个月以上,101例131I治疗患者随着甲亢控制,肝功能恢复正常,未见有再发肝损害;18例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其中10例随着甲亢控制,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8例随着甲亢控制,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但随着甲亢复发,再出现肝功能损害。结论肝损害是甲亢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肝损害症状较轻,多数患者不典型,但并随甲亢病情较重。护肝治疗结合恰当的抗甲亢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EB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住院EB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单一EB病毒性肝炎组18例和EB病毒性肝炎合并其他原因肝损害组22例,总结2组的临床特点。结果EB病毒性肝炎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食欲下降、黄疸、肝脾肿大,及不同程度损害。合并肝炎组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显著高于单一EB病毒性肝炎组(P0.05)。结论 EB病毒感染是肝功能损害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彭春霞  高燕明  高莹  王薇  王淑凤 《临床荟萃》2007,22(19):1372-1374
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红细胞碳酸酐酶(CA)浓度的关系。方法对38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包括Graves病组20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组(甲减组)10例,桥本甲亢组8例,随访4个月,观察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红细胞CA浓度的变化,与28例健康对照进行比较。结果①Graves病组0、4、8周红细胞CA均低于对照组(P<0.001),至12周升至正常范围(P>0.05);甲减组与桥本甲亢组红细胞CA水平在0、4、12周均与对照组相似(P>0.05)。②入选时Graves病组与桥本甲亢组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水平相似(P>0.05),红细胞CA浓度Graves病组低于桥本甲亢组(P<0.05)。③Graves病组TT3、TT4恢复正常的比率在4、8、12周均高于0周(P<0.05),红细胞CA恢复正常的比率在4、8周均与0周相似(P>0.05),在12周时高于0周(P<0.001)。结论①红细胞CA浓度可用于鉴别Graves病及桥本甲亢患者的甲状腺毒症,对指导治疗具有一定意义。②红细胞CA浓度可反映甲状腺疾病患者8周前的甲状腺激素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活动期,易出现高胆红素血症、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等严重肝功能损害,少数患者易进展为重型肝炎,而目前尚无较好的利胆退黄,降低丙氨酸转氨酶的有效药物.我们试用胆维他与熊去氧胆酸联合治疗54例慢性乙肝患者,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合并戊型肝炎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合并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将甲亢合并戊型肝炎患者 2 6例作为观察组 ,随机抽出同期住院的 30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 ,患者入院后采取静脉血 ,测定肝功 ,观察临床症状 ,体征 ,肝损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和转归。结果从临床表现上 ,观察组有乏力、厌食、恶心、腹胀等明显消化道症状 9例 ,较对照组明显。有皮肤瘙痒及灰白便者 1 3例 ,高黄疸者(血清总胆红素定量TBIL >1 71 .1 μmol/L) 2 2例。 2例发展为亚急性重型肝炎 (7.7% ) ,入院时两组GGT、ALP、TBIL、DBIL、A/G比较 ,均P <0 .0 1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甲亢合并戊肝患者消化道症状重 ,较易出现肝内胆汁淤积及高胆红素血症。甲亢合并戊肝患者的病程长 ,但经积极治疗甲亢并予一般的保肝、护肝、退黄与支持治疗 ,病情恢复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功能损害(HLI)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诊治的49例HL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据其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抗甲状腺治疗组和单纯保肝治疗组,比较二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存在不明原因肝功能不全,而后明确为HLI。其中女29例(59.2%),男20例(40.8%),年龄10~70岁,平均45岁。症状主要表现为体重下降(65.3%),心悸(51.1%),怕热多汗(49.0%),厌油纳差、食欲减退(44.9%)。主要体征包括甲状腺肿大(36.7%),双下肢水肿(24.5%),心界扩大(16.3%),皮肤巩膜黄染(14.3%),肝脾肿大(12.2%)等。肝功能检验异常主要表现为谷丙转氨酶升高(68.9%),谷草转氨酶升高(57.8%)为主,其次是谷氨酰转移酶(69.4%)、直接胆红素(59.2%)、总胆红素(44.9%)、碱性磷酸酶(42.9%)、乳酸脱氢酶(26.5%)升高,以及白蛋白(32.7%)下降。死亡3例,病死率6.1%。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提示抗甲状腺治疗组的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低于单纯保肝治疗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此类患者可同时具备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肝功能常表现为淤胆型肝炎。HLI总体预后较好,抗甲状腺治疗是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