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为探讨抑癌基因杂合性丢失(LOH)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45例胃癌MCC、DCC基因和YNZ22位点数量可变的串联重复序列(VNTR)区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胃癌MCC基因LOH率为37.5%;DCC为33.3%;YNZ22位点为51.6%。LOH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类、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关。DCC基因LOH率在胃癌Ⅲ、Ⅳ期组(50.0%)显著高于Ⅰ、Ⅱ期组(14.3%)(P<0.05)。结果提示,MCC、DCC基因和YNZ22位点LOH参与了胃癌的发生与发展,DCC基因LOH可能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MCC、DCC基因和YNZ22位点杂合性丢失(LOH)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对41例大肠癌MCC、DCC基因和YNZ22位点的数量可变的重复序列(VNTR)区进行了分析。结果:大肠癌MCC基因LOH率为34。8%;DCC基因为36.0%,YNZ22位点为43.3%;若将以上基因综合分析,在肠癌的LOH率则为56.1%。分析LOH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发现,大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CC,DCC基因和YNZ22位点杂合缺失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对35例原发性肝癌MCC、DCC基因和YNZ22位点数量可变的重复序列区进行了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MCC基因中缺失率为25.0%,DDC为20.0%,YNZ22位点为48.0%,若将以上位点综合分析,原发性肝癌的LOH率则为50.0%,LOH与临床病理参数间无相关关系。结论:MCC、DCC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组织APC/MCC和DCC基因杂合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估APC/MCC和DCC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并配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现象(RFLP)分析,对41例大肠癌患者的组织APC/MCC(位于染色体5q21)和DCC基因(位于染色体18q21.3)杂合缺失(LOH)进行研究。APC基因LOH率为28.0%(7/25),MCC基因LOH率为36.4%(8/22),两者综合分析LOH率为38.9%(14/38)。DCC基因LOH率为55.3%(21/38)。DCC基因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LOH率(80.0%)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9.1%)(P<0.05),在DukesC、D期组的LOH率(71.4%)显著高于A、B期组(35.3%)。以上结果提示,APC/MCC和DCC基因的LOH是大肠癌常见的基因改变,DCC基因LOH的测定有可能成为大肠癌病人预后估计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胃癌组织5q微卫星不稳定性与APC/MCC基因杂合性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5q微卫星不稳定性(MSI)与APC/MCC基因杂合缺失(LOH)的关系。方法应用PCR-SSLP及PCR-RFLP技术分析52例手术切除胃癌组织中MSI及APC/MMC基因LOH。结果5qMSI检出率为34.0%(16/47),APC/MCC基因LOH率为31.4%(11/35)。早期胃癌5qMSI阳性率为66.7%(2/3),APC/MCCLOH率为50%(1/2);进展期分别为31.8(14/44),30.3%(10/33)。两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MSI及杂合缺失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关。粘液(印戒)细胞癌APC/MCCLOH率(55.6%)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管状腺癌(P<0.05)。胃、肠两型胃癌5qMSI及APC/MCCLOH差异无显著性及5qMSI与APC/MCCLOH无相关性(P>0.05)。结论染色体5qMSI有APC/MCC基因LOH在两型胃癌的早期发生及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染色体5q可能是胃癌的易感部位。  相似文献   

6.
胃癌组织DCC基因(VNTR)的杂合性丢失和Bcl—2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研究DCC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H)和Bcl-2蛋白过度表达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胃癌组织DCC基因的LOH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结果发现,胃癌(信息个体)LOH发生率为545%(18/33),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0%(30/50);ⅢⅣ期胃癌LOH发生率(822%,15/18)显著高于ⅠⅡ期胃癌20%,3/15)(P<001);Bcl-2蛋白的表达与DCC基因的LOH及胃癌大小、分化、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临床分期及Latlren’s分型无显著相关。结论:以上结果提示,DCC基因的LOH和Bcl-2蛋白的高表达均参与了胃癌的发生,DCC基因的LOH是胃癌发生的晚期事件,其致癌机制与Bcl-2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和抑癌基因杂合缺失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目的研究微卫星不稳和抑癌基因缺失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为基础的方法,检测了53例胃癌中6个微卫星标记突变及APC/MCC和DCC基因杂合缺失(LOH).结果胃癌微卫星不稳的检出率为321%(17/53).7例(132%)为微卫星高频率不稳(3个以上微卫星标志),10例(189%)为微卫星低频率不稳(1或2个微卫星标记).肠型胃癌微卫星高频率不稳的发生率(250%)显著高于弥漫型胃癌(34%)(P<005).高频率不稳组未发现有APC,MCC和DCC基因LOH,微卫星高频率不稳与APC/MCC和DCC基因LOH呈负相关.结论微卫星不稳在部分胃癌,特别是肠型胃癌早期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高频率不稳胃癌与遗传性非息肉大肠癌有共同的特点.与此相反,低频率不稳和无不稳胃癌可能通过LOH病理途径发生  相似文献   

8.
PCR检测原发肝癌YNZ22位点VNTR的杂合性丢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YNZ22位点串联重复序列(VNTR)的杂合性丢失在原发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35例原发肝癌和正常肝组织YNZ22位点的VNTR区,对原发肝癌的杂合缺失进行分析.结果原发肝癌35例,属信息个体25例,占714%.信息个体中25例检出YNZ22位点杂合缺失(LOH)12例,杂合缺失率为480%.分析LOH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发现,原发肝癌YNZ22位点杂合缺失与血清HBsAg和AFP水平、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远处转移无关.结论YNZ22位点杂合缺失是原发肝癌的常见改变,可能参与了原发肝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肠癌APC/MCC基因杂合缺失的作用。方法采用PCR技术,并配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现象(RFLP)分析,对41例外科手术切除大肠癌组织APC/MCC基因杂合缺失(LOH)进行检测。结果在大肠癌41例中APC基因属信息个体者25例,检出LOH7例,占28.0%;MCC基因属信息个体者22例,检出LOH8例,占36.4%。若将APC和MCC基因进行综合分析,则信息个体者36例,检出LOH14例,占38.9%。APC和MCC基因的LOH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无关(P>0.05)。结论APC和MCC基因LOH是大肠癌的常见改变  相似文献   

10.
不同化疗方案治疗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5例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经不同化疗方案治疗,HA方案剂量个体化组治疗19例,完全缓解(CR)率526%;DA方案组治疗8例,CR率50%;HOAP方案组治疗9例,CR率444%;小剂量阿糖胞苷(LDAraC)组治疗9例,CR率111%。HA方案剂量个体化组CR率显著高于LDAraC组(P<005)。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和治疗相关病死率分别为368%和56%(HA)、75%和375%(DA)、444%和222%(HOAP)、333%和111%(LDAraC),DA方案组治疗相关病死率显著高于HA方案剂量个体化组(P<0025)。联合化疗治疗36例,CR率为50%,高于单用LDAraC组(P<005),骨髓抑制发生率为472%(17/36),治疗相关病死率为167%(6/36),同LDAraC组比较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明确17 号染色体微卫星不稳定性(MI) 和杂合性丢失(LOH) 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 的关系。方法 对35 例NSCLC肿瘤切除组织和肿瘤旁正常组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微卫星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了17 号染色体上4 个微卫星位点TP53(17p13-1)、THRA1(17q11-212)、D17S579(17q1221)、D17S855(17q21) 的MI和LOH。结果 35 例NSCLC中,17 号染色体MI和(或)LOH的发生率为63% (24/35),其中MI为40% (14/35) ,LOH 为31% (11/35)。同时表现有MI和LOH 为9% (3/35) 。早期NSCLC( Ⅰ期和Ⅱ期) 17 号染色体MI和( 或)LOH 发生率为79% (15/19),明显大于晚期( Ⅲ期)NSCLC(44% ,7/16,P<0-05) 。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的NSCLC的MI和( 或)LOH 发生率(87% ) 亦明显大于已有纵隔淋巴结转移者(48% ),P< 0-05。MI和( 或)LOH 在不同肿瘤组织类型以及不同组织细胞分化程度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17 号染色体MI和LOH 在NSCLC的发生中可  相似文献   

12.
二甲基硫脲对心肌细胞抗过氧化氢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二甲基硫脲(DMTU)保护心肌细胞抗过氧化氢(H2O2)损伤。32瓶培养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4组,每组8瓶:(1)对照组;(2)H2O2(5mmol)组;(3)DMTU(20mmol)组;(4)H2O2(5mmol)+DMTU(20mmol)组。在37℃、5%CO2的MEM培养4小时。结果发现:(1)与对照组比,H2O2组乳酸脱氢酶(LDH,U/100ml)释放多(282.38±47.28比77.25±18.25,P<0.01)、TBA反应物(TBARS,nmol/mgPr.)产生多(2.25±0.53比0.79±0.36,P<0.01);(2)与H2O2组比,H2O2+DM-TU组LDH释放少(99.25±41.88比282.38±47.28,P<0.01);TBARS产生少(0.59±0.18比2.25±0.53,P<0.01);此外,我们还发现DMTU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μg/mgPr.)比对照组高(8.49±3.65比1.92±1.40,P<0.01)。DMTU能保护心肌细胞抗H2O2损伤,机制与灭活羟自由基(·OH)、保护SOD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检测安徽、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9省(市)的9地代表性钉螺的AAT、ACPH、AK、AO、APH、CK、EST、GDH、GPI、G6PD、HBD、ISDH、LAP、LDH、ME、MDH、MPI、NADD、OCT、PGM、6PGD、SDH、SOD、XDH24种酶。检得40个等位基因位点,117个等位基因;其中变异最大的位点是GPI和PGM-Ⅰ。22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在3个以上。多态位点酶有14个,占所测酶的58.33%。表明中国大陆钉螺存在遗传多态现象。同时发现PGM、MDH酶是中国大陆钉螺及日本血吸虫共有的多态位点酶,为虫、螺两者相互关系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随机选择的125例NIDDM患者和50例非DM患者进行ApoE基因型检测,以研究NIDDM患者CHD与ApoE基因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NIDDM患者心肌梗塞和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在Apoε4/4和ε4/3型组中发生率分别为21%和41%,但不同基因型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心绞痛在Apoε4/4和ε4/3型组中为52%,显著高于ε3/3型组(31%,P<0.05)。Apoε4/4和ε4/3型NIDDM患者,任何证据的CHD发生率为72%,显著高于ε3/3型组(37%)及ε2/2、ε3/2型组(33%,P<0.01)。NIDDM患者中CHD组Apoε3/3和ε4/3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2%和34%,分别低于(ε3/3)、高于(ε4/3)非CHD组(71%,P<0.05;10%,P<0.01);CHD组ε4等位基因频率为21%,明显高于非CHD组(7%,P<0.01)。提示Apoε4/4和ε4/3为NIDDM患者CHD的重要危险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源性一氧化碳(CO)对内皮素1(ET1)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Wistar鼠主动脉VSMC,用ET1诱导其增殖,用氯血红素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HO1),促进CO生成,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碳氧血红蛋白(COHb)含量和VSMCs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参入量。结果加入梯度浓度氯血红素10μmol/L、20μmol/L、40μmol/L,培养上清液中COHb量分别增高8.3%、14.6%和16.7%(P<0.05或P<0.01),对由ET1增高的VSMCs3HTdR参入量抑制率分别为22.9%,43.9%和51.7%(P<0.01),与加入的氯血红素及上清液中COHb含量呈浓度依赖关系。结论VSMCs产生的CO对ET1刺激的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提示血红素HOCO系统在血管重塑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90例85岁以上高龄老人的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进行测定,并与陈旧性心肌梗塞(OMI)组对比。结果显示:与OMI组比较,高龄老人血清TC、LDL-C、ApoAⅠ和ApoB_(100)的明显低,而HDL-C/TC、HDL-C/LDL-C和ApoAⅠ/ApoB_(100)明显高;TG、HDL-C和VLDL-C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HDL-C/TC,HDL-C/LDL-C和ApoAⅠ/ApoB_(100)与长寿呈正相关,与OMI呈负相关;而TC、LDL-C、ApoAⅠ和ApoB_(100)则与长寿呈负相关,与OMI呈正相关;HDL-C、TG和VLDL-C与长寿和OMI几乎无相关关系。对各检测指标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ApoB_(100)对长寿作用最大,其次为ApoAⅠ/ApoB_(100)和HDL-C.因此认为血清APoB_(100)水平的低值、HDL-C和ApoAⅠ/ApoB_(100)的高值,是高龄老人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的特点,亦是长寿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报告自体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39例,其中非净化自体骨髓移植(ABMT)14例,净化自体骨髓移植(PABMT)25例。中位年龄28岁(10~43岁)。AML27例,ALL10例,CML2例。CR131例,CR27例,NR1例。CR至移植时间中位数6.7个月(2~19个月)。预处理方案:TBI加Ara-c、DNR或VP16。ABMT组及PABMT组3年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68.32%及67.57%,复发率为30.76%及26.80%。但PABMT组AML患者3年DFS率为82.35%及CR2期移75%3年DFS率为75%,明显高于CR。期移植未净化者50%。化疗组3年DFS率为7.38%及复发率76.4%,两移植组疗效优于化疗组。  相似文献   

18.
强烈化疗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强烈化疗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方法:83 例ALL患儿用CODPL方案诱导治疗,缓解后用CAT、HDMTX、EA、VPDL方案早期巩固强化治疗,用MTX、6-MP、VP、COP、Ara-C维持治疗,用COAP、EA、VPDL方案定期加强治疗,用HDMTX联合三联鞘注对庇护所白血病进行预防。结果:完全缓解(CR)率96.4% (80/83);3 例在诱导期死于败血症。68例坚持治疗的患儿,中位随访37(18~108)个月,5 年持续完全缓解(CCR)率76.2% 。标危ALL和高危ALL的5 年CCR率分别为79.6% 和72.9% 。结论:强烈化疗及坚持治疗是提高小儿ALL5年CCR率的关键;严重感染仍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盂县女性农民高血压发病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35~59岁非高血压女性农民为对象,采用前瞻性观察方法调查1196人。6年后复查1046人,新发高血压137人,年标准化发病率2.24%,发现体重超重、血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HDL-C)比值、服避孕药年限与高血压的发病成正关联。体重超重组(体重指数>24))高血压的发生率为24.74%,其比值比(OddsRatio,简称OR)是<体重指数20组的5.39倍;TC/HDL-C比值>4.8组高血压发生率为28.26%,其OR是<4.0组的5.22倍;服避孕药10年以上高血压发生率为30.99%,其OR是不服避孕药组的4.13倍。本研究表明,女性高血压的可能发病因素为体重超重、高TC/HDL-C比值、长期眼避孕药、膳食高钠和低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检测nm23-H1与CD44V6在NSCLC中的表达,探讨抑癌基因与转移相关基因在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47例NSCLC nm23-H1、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 nm23-H1阳性92例(62.6%)。Ⅰ、Ⅱ期阳性率65.3%(62/95),Ⅲ、Ⅳ期为57.7%(30/52),两组比较x^2=0.20。P〉0.05。高、中分化组阳性83例(68.6%),与低分化组阳性(34.6%)比较x^2=10.55,P〈0.01。腺癌中nm23-H1阳性52例(78.8%),鳞癌中阳性32例(50.8%),两类型肺癌比较x^2=11.12,P〈0.01。CD44V6阳性率64.6%(95/147)。在Ⅰ、Ⅱ期中阳性表达率66.3%(63/95),Ⅲ、Ⅳ期阳性表达5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