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羊水减量术治疗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2年11月1日至2007年9月30日在北京妇产医院分娩的29例TTTS,比较其发病孕周、TTTS分期、羊水减量治疗对胎儿结局的影响.结果 未行羊水减量治疗的20例中,妊娠26周前发病的8例胎儿全部死亡,26周后发病的6例胎儿存活4例(至少1胎存活)(P=0.015),余6例为34周后发病.接受羊水减量治疗的9例中,26周前发病的5例胎儿存活4例,与同孕周未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与26周后发病的治疗组(4/4)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1.000).未治疗者平均分娩孕周早于治疗者[(28.7±4.7)周和(33.2±4.9)周,P=0.001].羊水减量可有效改善胎儿脐血流.严重TTTS患者(Ⅲ~Ⅳ期)羊水减量术可使26周前发病者的胎儿存活率明显高于未治疗组(4/5和0/5,P=0.048).结论 羊水减量术可有效改善TTTS胎儿脐血流,延长孕周,提高胎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多胎妊娠选择性减胎术后的围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间173例多胎妊娠孕妇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胎儿医学中心通过经腹胎儿心内注射氯化钾(KCL)减胎术或射频消融(RFA)减胎术将多胎妊娠减至单胎或双胎的临床资料,分析减胎术后的围生结局。结果:KCL减胎术121例,术后流产率为10.0%,围生儿存活率89.2%。孕早期的流产率、≤34周早产率与孕中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单胎的分娩孕周较保留双胎的延长约2周(37.96±2.65周vs 35.93±2.19周)且新生儿体质量更重(2.91±0.55 kg vs 2.51±0.44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A减胎术52例,术后围生儿存活率为71.2%。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s FGR)、双胎反向灌注序列综合征(TRAPs)、双胎之一结构或遗传异常术后的存活率分别为68.2%、83.3%、100.0%、53.8%。结论:KCL减胎术可在孕早中期进行,减至单胎可能更有益于围生结局。RFA减胎术中s FGR和TRAPs术后的存活率较高。选择性减胎术对改善多胎妊娠的围生结局有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选择性减胎术和胎儿镜下选择性胎盘血管交通支凝结术(selective laser coagulation of placental vessels,SLCPV)两种不同方式治疗严重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1年7月至2015年5月行RFA治疗(5例)、SLCPV治疗(15例)的Quintero分期Ⅲ~Ⅳ期TTT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结果 (1)RFA组手术孕周为22~26+1周,平均24.4周;平均手术时间15.6 min;SLCPV组手术孕周为17+5~27+4周,平均23.1周;平均手术时间30 min。RFA组无一例发生未足月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PPROM),SLCPV组5例(P>0.05)。(2)SLCPV组患者有1例发生肠梗阻并最终发生流产;术后两组20例患者的胎儿染色体检测结果均未见异常。(3)RAF组患者分娩孕周为28^(+1)~36^(+1)周,平均32.2周,SLCPV分娩孕周为26^(+3)~37^(+1)周,平均30.3周。对新生儿定期随访发现:SLCPV组中1例胼胝体发育不良,而其同胞胎儿表现正常。至少一胎存活率全部20例患者为16/20,RAF组为5/5,SLCPV组为11/15(P>0.05)。结论 RAF选择性减胎术和胎儿镜SLCPV治疗严重双胎输血综合征均具有良好效果;射频消融手术是治疗严重双胎输血综合征一种可考虑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双胎输血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是单绒毛膜双胎妊娠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单绒毛膜双胎妊娠发生率约15%(4%~35%),占所有双胎妊娠发病率为1%;其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占所有双胎妊娠围生儿死亡率的17%.以美国为例,估计每年约有2200个胎儿死于TTTS,孕期未经治疗的TTTS围生儿存活率不足2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选择性减胎术和胎儿镜下选择性胎盘血管交通支凝结术(selective laser coagulation of placental vessels,SLCPV)两种不同方式治疗严重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1年7月至2015年5月行RFA治疗(5例)、SLCPV治疗(15例)的Quintero分期Ⅲ~Ⅳ期TTT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结果 (1)RFA组手术孕周为22~26+1周,平均24.4周;平均手术时间15.6 min;SLCPV组手术孕周为17+5~27+4周,平均23.1周;平均手术时间30 min。RFA组无一例发生未足月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PPROM),SLCPV组5例(P0.05)。(2)SLCPV组患者有1例发生肠梗阻并最终发生流产;术后两组20例患者的胎儿染色体检测结果均未见异常。(3)RAF组患者分娩孕周为28~(+1)~36~(+1)周,平均32.2周,SLCPV分娩孕周为26~(+3)~37~(+1)周,平均30.3周。对新生儿定期随访发现:SLCPV组中1例胼胝体发育不良,而其同胞胎儿表现正常。至少一胎存活率全部20例患者为16/20,RAF组为5/5,SLCPV组为11/15(P0.05)。结论 RAF选择性减胎术和胎儿镜SLCPV治疗严重双胎输血综合征均具有良好效果;射频消融手术是治疗严重双胎输血综合征一种可考虑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两种胎儿镜下激光凝固术(FLP)治疗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22年5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FLP治疗的TTTS 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纳入病例被分为选择性吻合血管激光凝固术组(SLPCV组,57例)和所罗门术组(Solomon组,55例)。评估两种FLP的手术情况、妊娠结局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孕周、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至少一胎存活、双胎存活、单胎存活、早产≤30孕周、早产>30孕周和流产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LPCV组与Solomon组术后并发症包括胎膜早破、胎盘早剥、羊膜腔感染以及术后双胎死亡,总体发生率相近(89.47%vs.89.09%),两组的并发症中胎膜早破发生率最高(分别为77.19%、80.00%)。结论:两种FLP治疗对改善TTTS妊娠结局均具有良好的效果,正确识别参与病理机制的胎盘血管交通支,优化手术流程以避免交通支遗漏,远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脐带附着方式及双胎间胎膜皱褶在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发生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行产前检查并最后确诊的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的孕妇136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产前超声检查,且被追踪到妊娠结局,其中TTTS组20例,非TTTS组116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彩色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测脐带的附着方式及双胎间胎膜皱褶(孕15~17周)情况。结果:TTTS组脐带附着不一致发生率25.0%(5/20)高于非TTTS组8.6%(10/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附着不一致者发生TTTS的风险高于脐带附着一致者(OR 3.553,95%CI 1.062~11.754)。脐带附着不一致预测TTTS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5.0%、91.4%、33.3%及87.6%。TTTS组和非TTTS组双胎间胎膜皱褶发生率分别为25.0%(5/20)和16.4%(19/1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MCDA双胎中,一胎儿中央附着,另一胎儿为边缘附着或帆状附着的,脐带附着不一致是TTTS发生的危险因素,脐带附着不一致预测TTTS的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较高;双胎间胎膜皱褶未显示出对TTTS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胎儿镜胎盘血管交通支激光凝固术(FLS)治疗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后活产儿在校正6个月龄时神经发育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经FLS治疗的TTTS活产儿病例资料,在校正6个月龄时应用Gesell发育量表(GDS)进行发育商评分。结果共有62例TTTS接受胎儿镜激光治疗,其中双胎活产率为61.29%(19/31),至少一胎活产率为90.32%(28/31);至校正6个月龄时共有44例活产儿,GDS评价有12例临界发育异常,6例存在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存活儿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发育商(DQ)值分别为85.95±11.72、87.23±14.21、84.91±11.58、86.25±12.34、85.75±10.14;在影响发育商的相关因素中,术后继续妊娠时间、胎儿生长受限和重度脑损伤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脑损伤和胎儿生长受限是影响神经发育的高危因素,延长胎儿术后的继续妊娠时间能够改善神经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胎儿镜术中同时行子宫颈环扎术对于治疗子宫颈长度缩短的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将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61例子宫颈长度≤20mm并接受胎儿镜激光手术(FLS)治疗的TTT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环扎组(n=38)及未行环扎术组(n=23),探讨子宫颈环扎术对行胎儿镜激光治疗子宫颈缩短的TTTS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环扎组和未行环扎组的分娩孕周分别为(32.20±4.43)周、(29.09±4.78)周(P=0.013),术后继续妊娠时间分别为(64.82±41.70)d、(36.17±28.00)d(P=0.002),双胎至少一胎生存率分别为92.1%和69.6%(P=0.032),双胎生存率分别为78.9%和39.1%(P=0.03),早产胎膜早破(PPROM)发生率分别为18.4%和43.5%(P=0.044)。结论胎儿镜术中同时行子宫颈环扎术,对于子宫颈长度≤20mm伴有或不伴有子宫颈形态改变的TTTS患者,可延长分娩孕周及术后继续妊娠时间、改善妊娠结局,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胎输血综合征患者的围产结局分析.方法 选择2002年11月1日-2005年9月30日在北京妇产医院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孕妇352例,其中合并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的24例患者及其双胎儿为TTTS组,不合并TTTS的328例患者及其双胎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围产结局;比较对照组中单卵双胎与TTTS组的母儿预后差异;比较TTTS组中供血儿和受血儿的预后差异;探讨TTTS分级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按照2004年Bajoria提出的诊断标准进行TTTS的诊断和分级.结果 (1)TTTS发生率:TTTS的发生率为6.8%(24/352).(2)合并症及并发症:TTTS组羊水过多[37.5%(9/2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0.8%(5/24)]和早产[66.7%(16/24)]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1%(7/328)、7.0%(23/328)、36.3%(119/3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围产儿结局:TTTS组围产儿胎死宫内[18.8%(6/32)]、新生儿窒息[73.1%(19/26)]、转入新生儿ICU[88.5%(23/26)]、新生儿死亡[15.4%(4/26)]和围产儿死亡的发生率[31.3%(10/32)]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7/640)、3.0%(19/632)、23.4%(148/632)、1.7%(11/632)、2.8%(18/63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4)与对照组中单卵双胎患者的合并症及并发症比较:TTTS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早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单卵双胎[分别为9.9%(14/142)和49.3%(70/142)],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与对照组中单卵双胎围产儿结局比较:TTTS组围产儿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转入新生儿ICU、新生儿死亡和围产儿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单卵双胎[分别为0.7%(2/282)、3.9%(11/280)、29.3%(82/280)、2.1%(6/280)、3.2%(8/2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TTTS分级对围产结局的影响:TTTS Ⅰ~Ⅲ级者的围产结局优于Ⅳ~Ⅴ级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胎妊娠合并TTTS患者的围产结局不良,应及早诊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对于进行宫内治疗的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胎儿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12月至2019年8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胎儿镜下激光凝固术治疗的50例TTTS胎儿的羊水产前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受血儿羊水产前诊断阳性检出共8例(16%),其中,染色体显微与亚显微结构异常3例,均为TTTS合并超声异常胎儿;核型多态性4例,均为TTTS未合并其他指征胎儿;地中海贫血双重杂合子(HbH)1例。合并超声异常的病例染色体异常发生率高于未合并超声异常的病例(37.3%vs 0,P=0.008)。结论:胎儿镜下激光凝固术治疗TTTS时留取胎儿羊水,对于预后评估及出生缺陷预防具有临床意义,尤其是合并超声检查异常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胎龄≤34周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transfusion?syndrome, ?TTTS)早产儿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3年1月至2019年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娩的妊娠≤34周的TTTS孕妇共68例, 其中生后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TTTS早产儿共106例(TTTS组)纳入回顾性分析。在同期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非TTTS双胎早产儿中选择与TTTS组早产儿孕母年龄相差2岁以内, 出生胎龄相差1周以内, 且无先天性畸形、未接受过宫内干预并资料完整者178例作为对照(非TTTS组)。总结胎龄≤34周TTTS早产儿预后, 比较不同宫内干预方式、受血儿与供血儿、轻度与重度TTTS早产儿以及TTTS与非TTTS双胎早产儿生后早期并发症及早产儿结局(生后存活≥28 d定义为存活, 存活<28 d定义为死亡)的差异, 分析影响胎龄≤34周TTTS早产儿存活的危险因素。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χ2检验和有序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妊娠≤34周TTTS孕妇68例, 双胎存活率为48.5%(33/68), 至少一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实施前瞻性研究探讨孕11~14周超声筛查单绒毛膜双胎颈项透明层厚度(nuchal translucency,NT)不一致及静脉导管(ductus venosus,DV)血流频谱异常预测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就诊,孕11~14周经超声筛查为单绒毛膜双胎孕妇。测量胎儿NT,以双胎儿NT差值0.6 mm为NT不一致;采集DV血流频谱,以一个胎儿出现A波倒置或消失为DV血流频谱异常。随访相关数据及胎儿结局。结果:孕11~14周超声筛查单绒毛膜双胎孕妇,最终纳入67例。胎儿中位顶臀长(CRL)66.00±0.96 mm,中位妊娠孕周为12周。产前超声诊断TTTS 13例(19.4%),均在孕16~28周诊断,产后或引产后证实。NT不一致19例,其中7例发展为TTTS,NT不一致筛查TTTS敏感性53.8%(95%CI 29.0~76.8),特异性77.8%(95%CI 65.1~86.8)。DV血流频谱异常16例,其中11例发展为TTTS(9例一胎DV血流频谱异常,2例双胎DV血流频谱均异常),且都合并NT不一致。双胎DV血流频谱异常联合NT不一致筛查TTTS敏感性84.6%(95%CI 57.8~95.7),特异性90.7%(95%CI 80.1~96.0)。结论:孕11~14周单绒毛膜双胎NT不一致及DV血流频谱异常可能是双胎儿血流动力学不平衡的早期表现,对于单绒毛膜双胎行NT检查时需要评估DV血流频谱状况,NT不一致联合DV血流频谱异常可能是预测TTTS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14.
双胎输血综合征诊断处理和妊娠结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双胎输血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处理及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十五年间18例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组)和620例非双胎输血综合征双胎(非TTTS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妊娠并发症、妊娠合并症和妊娠结局。结果 (1)双胎输血综合征占双胎妊娠总数的2.8%,占单绒毛膜双胎的8.1%;(2)明确分期14例,引产10例,要求保留胎儿7例(Ⅱ期1例、Ⅲ期5例、Ⅳ期1例);3例经腹羊水减量,其中2例转为Ⅴ期后引产,1例胎儿镜下激光凝固胎盘血管交通支,获两活婴;(3)TTTS组辅助生育受孕明显低于非TTTS组(11.1%比40.0%,P〈0.05),胎盘早剥发生率明显高于非TTTS组(22.2%比1.3%,P〈0.05);(4)TTTS组终止妊娠孕周、胎儿平均出生体重显著低于非TTTS组(P〈0.01)。TTTS组胎儿死亡、畸形和窒息的发生率分别为41.7%、16.7%和33.3%,显著高于非TTTS组的6.4%、1.9%和7.0%(P〈0.01)。结论 (1)双胎输血综合征严重影响胎儿预后;(2)明确双胎输血综合征的分期有助于临床处理和评估预后;(3)胎儿镜下激光凝固胎盘血管交通支术治疗双胎输血综合征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羊膜(MA)双胎的临床特征及围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流产及分娩的17例MA双胎的临床资料。结果:①17例MA双胎中孕早、中期流产或引产4例(23.5%):1例一胎儿无脑儿、一胎儿胚胎停育流产,1例发生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引产,2例发生无心畸胎(TRAP)引产。另2例TRAP于孕23周行胎儿镜脐带结扎减胎术后继续妊娠。②MA双胎进入围生期13例(76.5%),分娩中位孕周33周,其中规律产前检查9例,无规律产前检查4例。13例中无合并症入院待产择期剖宫产3例(存活新生儿5例);因胎膜早破、先兆早产和胎儿窘迫入院6例,其中行急诊剖宫产4例,自然分娩2例,存活新生儿10例;并发重度子痫前期2例,其中急诊剖宫产1例,择期剖宫产1例,存活新生儿4例;合并TRAP 1例孕39周自然分娩,存活新生儿1例;孕30周双胎胎死宫内引产1例。③胎儿畸形9例(26.5%,9/34),其中TRAP 4例,无脑儿2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肛门闭锁1例,先天性面横裂1例。结论:MA双胎胎儿畸形发生率高,早产风险大,孕期规律产前检查,积极进行TRAP、TTTS、重度子痫前期等处理,必要时入院待产,及时行剖宫产术可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胎盘浅表血管分布类型对胎儿镜激光手术治疗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术后残留吻合血管(RA)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9年4月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胎儿镜激光凝固吻合血管术(FLOC)治疗TTTS,且最终在本院分娩的57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和分娩后胎盘灌注情况。根据术后胎盘是否发生RA分为RA组(24例)和无RA组(33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围术期情况、妊娠结局和胎盘浅表血管分布类型等结构特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A发生的风险因素。进一步将RA组TTTS产妇分为未缓解组和缓解组,比较两组的胎盘特征和妊娠结局。结果(1)一般临床特征:RA组和无RA组TTTS产妇的年龄、辅助生殖技术应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术前供血儿和受血儿最大羊水深度、Quintero分期以及胎盘位置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FOLC手术孕周RA组显著大于无RA组[分别为(23.0±2.4)和(21.9±2.7)周,P=0.033]。(2)围术期情况和妊娠结局:分娩孕周RA组显著小于无RA组(中位数分别为31.8和34.4周,P=0.002);新生儿出生体重RA组显著小于无RA组[分别为(1648±597)和(2013±481)g,P=0.003];新生儿出生体重差额比RA组显著大于无RA组(中位数分别为0.30和0.11,P=0.005)。(3)胎盘结构特点和影响RA发生的风险因素:RA组和无RA组孕妇胎盘浅表血管分布为平行型的比例分别为29%(7/24)和3%(1/33),交错型分别为58%(14/24)和76%(25/33),混合型分别为8%(2/24)和21%(7/33),单羊膜型分别为4%(1/24)和0,两组产妇4种血管分布类型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14,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平行型胎盘浅表血管分布是FLOC术后RA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OR=24.5,95%CI为1.7~336.2,P=0.017)。(4)RA组内的胎盘结构特点和妊娠结局:未缓解组和缓解组产妇动脉-动脉、动脉-静脉、静脉-静脉吻合血管的发生率、RA总数目、RA总直径、RA比例、胎盘面积差额比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未缓解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差额比显著大于缓解组(中位数分别为0.41和0.28,P=0.036)。结论平行型胎盘浅表血管分布可能是FLOC治疗TTTS术后RA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正>双胎反向动脉灌流(twin reversed arterial perfusion sequence,TRAP)又称双胎之一无心畸形,是一种特发单绒毛膜多胎妊娠的畸形,发生率在所有妊娠中为1/35000,在单绒毛膜双胎妊娠中为1/100,是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o-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的一种特殊类型[1]。TRAP主要表现为双胎中一胎发育相对正常,成为供血儿(或泵血儿),另一胎为受血儿(或无心畸形),为无心脏且伴其他严重畸形的胎儿。本文对我院2010~2013年诊断的4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双胎反向动脉灌流(TRAP)又称双胎之一无心畸形,是一种特发单绒毛膜多胎妊娠的畸形。单绒毛膜双胎妊娠中,TRAP的发生率为1/100,是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的一种特殊类型。TRAP主要表现为双胎中一胎发育相对正常,成为供血儿(或泵血儿);另一胎为受血儿(或无心畸形),是无心脏且伴发其他严重畸形的胎儿。随着双胎TRAP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双胎发生率的升高以及胎儿镜技术和超声的发展,其治疗也随着发展和提高。本文就现有知识,对TRAP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结局做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19.
1  背景         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 to 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是最常见的单绒毛膜性双胎胎儿并发症,也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入的胎儿疾病之一。TTTS在单绒毛膜性双胎中发生率为8%~15%[1-2],在全部妊娠中的发生率为1/10 000~3/10 000[3-5]。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双胎专业委员会对2019年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48家医疗单位的最新统计表明,在4876例单绒毛膜性双胎中,TTTS有629例,占12.90%。近年来,随着双胎诊治循证医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围产保健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进一步规范TTTS的临床诊治与围产期保健,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双胎专业委员会参考国内外研究进展,结合我国国情和临床经验,制订《双胎输血综合征诊治及保健指南(2020)》,以提高围产儿的生存率,改善新生儿的预后。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双胎之一胎死宫内(sIUFD)后存活儿的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分娩的sIUFD病例58例,包括sIUFD发生孕周、胎死原因、不同孕周及不同绒毛膜性存活儿的新生儿结局及脑损伤情况,并随访其神经发育情况。结果:58例孕中晚期发生sIUFD的病例中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MCDA)27例,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DCDA)31例。死亡原因中脐带、胎盘异常占25.9%(15/58),胎儿发育异常占5.2%(3/58);存活儿的早产率为70.7%(41/58),其中最小孕周28+1周。与DCDA双胎组比较,MCDA双胎组分娩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均较低。与孕中期比较,孕晚期发生sIUFD的早产率、MCDA双胎数及急诊剖宫产率更高,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更低。新生儿出生后头颅超声脑异常9例,其中新生儿脑损伤3例(5.2%,3/58),分别为2例脑软化,1例脑室内出血Ⅲ级。存活儿目前的存活率为91.4%(53/58),随访时间平均28个月,3例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监测可疑。结论:绒毛膜性、死胎发生孕周、终止妊娠的孕周是影响妊娠结局的主要因素,需加强产前、产后神经影像学检查及远期标准化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