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降低肠内营养管堵管率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应用品管圈对肠内营养堵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拟定对策,并实施选择合适的营养管、制订肠内营养流程图、制作图文并茂的宣教手册、加强夜班巡视并记录营养液输注情况、制订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计划等措施。比较品管圈实施前后肠内营养患者的堵管率。结果品管圈实施后堵管率为2.46%,低于实施前的8.41%,(χ2=4.067,P=0.044)。结论品管圈小组制订的措施有效降低了肠内营养管的堵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ICU护士徒手盲插鼻空肠营养管的成功率。方法组织ICU护士成立品管圈,遵循PDCA工作程序,分析影响置管成功率的原因,针对主要原因制定措施并改进置管工作流程。品管圈活动开展3个月后比较活动前后盲插鼻空肠管成功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徒手盲插鼻空肠营养管一次成功率由48.2%提高到78.4%(P0.01),72 h总置管成功率则由90.8%上升至96.6%,护士各项能力自评分均有所提升。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显著提升ICU护士徒手盲插鼻空肠营养管成功率,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肿瘤患者术后空肠造瘘管和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科行胃肿瘤手术的患者48例,按患者意愿分为鼻空肠管组(26例)和空肠造瘘组(22例)。两组患者均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空肠营养管护理、并发症防治、营养护理和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意外脱管率、堵管率和置管时间。结果护理期间空肠造瘘组患者意外脱管率和堵管率均明显低于鼻空肠管组(圴P<0.05),平均置管时间显著长于鼻空肠管组(P<0.01)。结论胃肿瘤患者术后空肠造瘘口与鼻空肠管比较行肠内营养可减少意外脱管发生率和堵管率,能够延长患者的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肠内营养患者腹泻发生率效果观察。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运用PDCA循环方法,确定"降低肠内营养患者腹泻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并制定对策。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肠内营养患者腹泻发生率由28.0%降低至13.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肠内营养患者腹泻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留置鼻胃肠管意外拔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将2015年1~12月开展品管圈前留置鼻胃肠管的190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6年1~12月开展品管圈后留置鼻胃肠管的180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意外拔管发生率。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住院患者鼻胃肠管意外拔管发生率从活动前的1.85‰降低至活动后的0.35‰(P0.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鼻胃肠管意外拔管发生率效果显著,并且能够激发临床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的冲管液在预防鼻肠管肠内营养堵管中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普外科120例接受鼻肠管肠内营养的胃癌术后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温开水30ml脉冲式冲管方法,实验组使用胰酶混合5%碳酸氢钠30ml脉冲式冲管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肠内营养的堵管率及堵管发生时间。结果 实验组肠内营养堵管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堵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胰酶混合碳酸氢钠溶液冲管能有效的推迟鼻肠管堵管发生时间,降低鼻肠管肠内营养的堵管率,减轻护士的负担,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降低肠内营养非计划终止率的效果。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208例老年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非计划终止发生的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半年, 肠内营养管非计划性终止率已由之前的14.4%(30/208)降低至5%(6/120)。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病区内肠内营养管非计划性终止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降低中心静脉置管堵管率的影响,以寻求有效降低住院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堵管率的护理方法。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降低中心静脉置管堵管率"为主题,利用鱼骨图、80/20法则进行分析导致中心静脉置管堵管的原因及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拟定对策,确立并落实4项改进措施,组织实施并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堵管的发生率由改善前的31.1%降至改善后的12.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中心静脉置管堵管的发生率,规范了中心静脉堵管时的操作流程,提高了圈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主动性,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胸外科肠内营养腹泻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开展以降低胸外科肠内营养腹泻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实施和评价,运用品管手法,分析导致发生腹泻的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比较活动前后肠内营养腹泻发生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前肠内营养患者腹泻发生率为39. 5%,活动后为15. 7%,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活动后圈员能力提高,进步率为60. 3%,目标达成率为110. 2%。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肠内营养患者腹泻发生率,保证了患者的营养支持,同时也促进了医院人文护理理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模式在胃癌术后早期经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12月我院接受胃癌切除术的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1例。两组均于术后接受早期经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对照组实施常规营养护理。试验组接受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各相关观察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干预后住院时间及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体重增加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模式对胃癌术后早期经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患者实施干预,能够显著降低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营养支持效果,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镜辅助下鼻空肠管置入及空肠营养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该院NICU 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共56例。上述患者均于入院后72 h内发现胃残余量增多(100 ml)。鼻空肠组行床旁鼻胃镜导丝引导置入并行鼻空肠营养共28例,对照组继续给予普通胃管置入并行肠内营养共28例。对比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包括呕吐、反流、腹胀、腹泻、应激性溃疡)发生率、营养状态参数(包括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发生率、炎症指标[包括血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入住NICU时间、NICU费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病死率。结果经鼻胃镜导丝引导下鼻空肠管置入成功率100.0%。鼻空肠组营养状态参数优于对照组,入住NICU时间较短、NICU费用较低,炎症指标较低,两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HAP发生率、GCS评分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NICU胃残余量增多的患者经胃镜辅助下置入鼻空肠管行空肠营养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由于十二指肠良性或恶性梗阻、狭窄导致普通鼻肠管置管困难患者经内镜置入鼻胆管替代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效果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7例十二指肠良性或恶性梗阻、狭窄致普通鼻肠管置入困难改经内镜放置鼻胆管,通过鼻胆管输注肠内营养制剂的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观察置管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意外拔管率和肠内营养期间的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27例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置管最长时间为30 d,最短为10 d。所有患者留置鼻胆管行肠内营养期间均未出现出血、穿孔和误吸等并发症,无意外拔管、脱管及机械性压疮等护理不良事件。结论 对因十二指肠良性或恶性梗阻、狭窄导致普通鼻肠管置管困难的患者经内镜置入鼻胆管行短期肠内营养具有可行性,但鼻胆管的材质较普通鼻肠管硬,管腔偏细,护理难度较大,对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个性化精细的护理是保证经鼻肠管肠内营养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临床营养支持根据输入途径的分为肠内营养和场外营养。其中肠内营养液输注是危重病患者营养支持中的重要途径。选择恰当的输入途径和输注方式是保证肠内营养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肠内营养分口服和管饲两种途径,后者包括鼻胃管、双腔胃-空肠管、空肠造瘘管、胃造瘘管、鼻十二指肠及鼻空肠管。由于鼻胃管的适用范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不适于鼻胃管的患者在术中可置空肠造瘘管,以利于术后进行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现将空肠造瘘用于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国内外护理进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长期肠内营养后留置鼻胃管行脉冲式冲管间隔的时间,减少鼻胃管堵管的发生。方法将174例长期留置鼻胃管的脑血管意外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对照组,每组58例,分别予不同间隔时间采用温开水脉冲式冲管,A组1次/4h,B组1次/6h,对照组1次/8h,比较三组患者堵管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堵管率为43.1%;B组堵管率为27.9%;A组堵管率为10.3%。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1次/4h冲管效果明显好于1次/8h及1次/6h。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社区居家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活动主题为降低社区居家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2月社区居家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情况并进行要因分析及真因验证,并拟定实施护理对策:及时上门宣教,建立导管安全意识;强化落实胃管固定技能;正确评估患者意识,有效落实正确约束方法。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社区居家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由16.49%降至3.06%(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社区居家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6.
降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误吸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专案改善对降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过程中误吸并发症的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3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危重症并行肠内营养患者117例,按是否实施肠内营养专案改善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按常规鼻饲护理进行肠内营养;观察组按我院危重症质控小组制订的肠内营养专案改善在常规鼻饲护理基础上,加强了护理培训、鼻饲体位、营养泵使用和质量监督等管理。比较两组在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误吸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误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VS13.8%,P〈O.05)。结论肠内营养专案改善能降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过程中误吸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应用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EN)支持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住院Ⅲ、Ⅳ级COPD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A(30例)、B(32例)、C(34例)三组.A组:常规治疗+鼻空肠管EN;B组:常规治疗+鼻胃管EN;C组:常规治疗+普通饮食.治疗20 d后,比较三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呼吸功能指标和死亡率的差异.结果 A、B、C三组患者在治疗后营养指标和呼吸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改善,A组>B组>C组(P<0.05或P<0.01),A组死亡率低于B、C组(P<0.01).结论 重度COPD患者应用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并明显降低其死亡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asojejunal tube for enteral nutrition (EN) support therapy on the severe chronic occlusion pulmonary disease (COPD)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96 patients with Ⅲ, Ⅳ COP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 (30 cases), B (32 cases), C (34 cases) . A group was received routine therapy and nasal jejunal tube EN; B group was re ceived routine therapy and nasogastric EN; C group was received routine therapy and normal diet. At 20 days after treatment,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nutritional indicators, respiratory function indicators and mortality differenc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nutrition indicators and respiratory function parameters of three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 <0. 05 or P <0. 01 ), and A group mortality rate was lower than B, C groups (P < 0. 01 ) . Conclusions Severe COPD patients with nasal jejunal tube for enteral nutrition therapy will make for recovering, and the mortality rate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胃癌手术患者经留置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5月~2011年5月间,本院因住院手术并经过电子胃镜、病理活检检查确诊为胃癌患者36例。予经留置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2周,对肠内营养完成情况、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术前1 d及术后第14天检测患者体重、总蛋白、白蛋白等指标,并评估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结果通过留置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平均需(43.2±11.4)h。患者行肠内营养后的体重、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减低,但术后10 d免疫学指标如IgA、IgG、IgM[(1.79±0.60)g/L、(10.78±2.88)g/L及(1.11±0.23)g/L]均分别较治疗前明显增高。术后并发呕吐、咽喉疼痛等并发症率发生率13.9%(5/36)。结论腹腔镜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疗效确切,且与开腹手术相比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制双腔T形管在胆道疾病患者术后施行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5例胆道疾病术后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两组,使用自制双腔T形管行肠内营养39例为实验组,使用常规空肠置营养管行肠内营养36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肠内营养使用量及营养过渡至TEN所需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营养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同时观察T形管引流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腹痛、腹胀、腹泻、营养管堵塞、胆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达到肠内营养每天最大使用量及营养过渡至TEN所需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相关营养指标方面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住院费用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双腔T形管具有引流、冲洗、肠内营养及留置支架等多种用途,操作简便,行肠内营养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