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血脑屏障的天然屏障作用,在保护脑组织的同时也限制了众多药物的入脑转运。芳香开窍类中药能够开窍醒脑、调节血脑屏障通透性,体现出引药上行和脑保护的特性。该文以常见芳香开窍中药冰片、麝香、苏合香、安息香和石菖蒲为代表,综述了近年来芳香开窍中药对血脑屏障通透性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其调节机制进行了探讨。此外,结合近年来芳香开窍中药在现代制剂中的应用,笔者认为后续研究应拓宽此类中药的应用,将其芳香开窍的特性与现代药剂学的新剂型、新技术相结合,为脑部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引经药是在中药归经理论指导下,引导诸药直达病所,起“向导”作用的药物。冰片、石菖蒲、麝香、苏合香和安息香等芳香开窍类中药具有引药上行之功,可以改善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并通过引药上行作用促进其他药物透过血脑屏障,提高其他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脑组织分布。通过对近年来冰片、石菖蒲等引经药调节血脑屏障通透性及作用机制,芳香开窍类引经药与现代制剂结合构建新型脑靶向递药系统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丰富引经药的科学内涵并为新型脑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的设计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3,(8):1719-1721
目的:明确芳香开窍方药调控血脑屏障的意义和研究进展。方法:通过中国知网及相关搜索引擎检索近20年有关芳香开窍方药治疗缺血性脑疾病及其作用机理方面的文章,以药物、脑缺血及血脑屏障为关键词检索文献共355篇,用芳香开窍、血脑屏障等关键词对文献进行筛选,对筛选后文献进行阅读,最后应用文献30篇并对其研究结果进行综述,结果发现芳香开窍方药发挥治疗脑缺血性疾病的作用主要是集中在对血脑屏障的通透和双向调控方面。结论:脑缺血可引起血脑屏障通透性发生改变,回医善用香药治疗脑血管疾病,芳香开窍回医回药调控血脑屏障通透性可对脑缺血神经细胞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血脑屏障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层特殊屏障,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稳态,允许正常的神经元功能,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免遭毒素、病原体和炎症的侵害。然而,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特性在保护的同时也极大程度限制了药物分子向内的递送效果。近年来,纳米制剂在中药靶向递药领域被广泛应用,较大的系统结构受制于血脑屏障导致疗效并不理想。基于血脑屏障上各种内源性受体及转运蛋白的发现,以及血脑屏障表面荷负电的生理特征,构建安全高效的靶向递药系统,从而设计受体介导、载体介导及吸附介导的转运途径实现血脑屏障的跨越,使药物制剂富集于脑部病变组织,有效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受芳香中药“通关开窍”的传统功效启发,阐述其调节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机制,并将这一功效与新兴纳米制剂结合,发挥中药特色进而实现制剂透过血脑屏障入脑释药。  相似文献   

5.
血脑屏障(BBB)作为脑毛细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之间的屏障和由脉络丛形成的血浆和脑脊液之间的屏障,能够阻止某些物质(多半是有害的)脑组织,从而保持脑组织内环境的基本稳定,但同时其阻止大多数药物进入颅内,给颅脑疾病的治疗带来困难。血脑屏障实验模型的建立是进行颅脑疾病药物治疗的一个关键技术。因此,对血脑屏障模型的建立及其通透性改变的研究,将深化对神经-血管相互作用的认识,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中药可通过影响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抑制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影响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表达或上调紧密连接蛋白-5 (Claudin-5)等的表达抑制病理条件下BBB通透性,对BBB起到保护作用。中药也可通过影响细胞黏着因子-1(CAM-1),ZO-1和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P-糖蛋白(P-gp)及增加5-羟色胺(5-HT)等的表达来促进BBB通透性改变,或与其他药物共递送,增加药物透过率。本文对近年来血脑屏障实验模型建立的方法、优缺点及中药单体及有效成分、中药复方等对血脑屏障通透性作用的文献进行整理,为下一步中西医治疗颅内疾病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4味芳香开窍药(冰片、麝香、苏合香、安息香)及其不同提取部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结扎小鼠双侧颈总动脉30min再灌注1h后,小鼠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Evans blue,EB)250mg.kg-1,采用甲酰胺浸泡,荧光法测定小鼠脑组织中EB含量以评价药物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BBB通透性的影响。结果冰片全药(200 mg.kg-1)、麝香全药与麝香石油醚提取部位(66.6 mg.kg-1)能显著性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小鼠脑组织中EB含量;苏合香生药(1.33 2 g.kg-1)、安息香生药与石油醚提取部位(1 g.kg-1)有降低EB含量的趋势。结论麝香、冰片能对抗不完全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异常增高,表现出对病理状态下血脑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苏合香与安息香的作用强度弱于麝香、冰片。该类药物对病理状态下血脑屏障功能的保护效应是其用于治疗缺血性脑病的药理学基础之一。实验结果亦提示药物的脂溶性部位可能是其作用于脑组织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芳香开窍药具有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芳香开窍药亦能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其开放血脑屏障的机制可能与改变血脑屏障的超微结构以及影响P-糖蛋白的功能有关;其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则与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和降低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查阅近十年的文献报道,就芳香开窍药的抗脑缺血作用实验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发现芳香开窍药麝香、冰片等及以其为君臣药组成的一些复方,对不同脑缺血动物模型能通过减轻脑水肿、脑病理损伤和改善脑微循环、保护血脑屏障等途径表现出保护效应.作用机制与提高能量代谢、抗氧化、抑制炎性细胞因子释放、调控一氧化氮水平、对抗兴奋性氨基酸和Ca2+超载所致的神经毒性及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等环节有关.现有研究结果可为芳香开窍药治疗脑缺血疾病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药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林  方永奇 《中医药学刊》2010,(8):1726-1728
通过综合分析多年来有关醒脑开窍中药研究的文献,系统地揭示醒脑开窍中药(麝香、石菖蒲、冰片等)对血脑屏障(BBB)的影响。该类中药有效成分脂溶性强、分子量极小,易挥发;易快速透过BBB进入脑组织,并具有双向调节BBB通透性的作用,能改善BBB功能和保护脑组织;能引药上行,除了本身能透过BBB进入脑组织发挥作用之外,还可促进其他药物透过BBB,提高药物的疗效。加强醒脑开窍中药对BBB影响的研究,能更科学地解释"辛香走窜"、"开窍醒神"、"引药上行"的本质,对治疗脑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药透血脑屏障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脑系疾病治疗方面,中药由于其良好的疗效、较低的副作用,显示出明显的优势,有效、快速评价中药中的化学成分透血脑屏障,不但有利于揭示中药治疗脑系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也有利于研究开发有效治疗脑系疾病的药物。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药透血脑屏障的评价方法,以及数学模型对化学成分进行预测,认为开展中药透血脑屏障的研究应结合中药药性理论,对于不能透过血脑屏障的中药有效成分,能从脑靶向给药系统方面提高中药有效成分进入脑组织的能力,以确保中药治疗脑系疾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麝香、冰片、安息香和苏合香4味芳香开窍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脑屏障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透射电镜观察缺血侧半球额顶区皮质血脑屏障的超微结构,ELISA法测定缺血侧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含量.结果:电镜结果显示,模型和溶媒组大鼠缺血侧半球额顶区皮质区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星型胶质细胞及神经元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打开,基膜溶解,细胞水肿较为严重.冰片(200 mg·kg-1)组大鼠的3种细胞结构基本正常,紧密连接结构较清晰,多数细胞器无显著异常表现;麝香(66.6 mg·kg-1)组大鼠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型胶质细胞结构基本规则,但神经元内的电子分布不均匀;苏合香(1.332 g· kg-1)组大鼠星型胶质细胞结构基本正常,但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元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水肿表现;安息香(1.0 g· kg-1)组大鼠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型胶质细胞水肿明显,部分神经元有轻微水肿现象.此外,冰片能显著降低缺血侧脑组织中VEGF含量,但对MMP-9影响不明显;麝香有降低VEGF与MMP-9含量的趋势;苏合香与安息香的作用不明显.结论:芳香开窍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脑屏障结构的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MMP-9水平有关,其中冰片作用为优,麝香次之,苏合香和安息香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2.
冰片促进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恶性肿瘤、癫痫、老年痴呆、脑缺血等脑部疾病,致残、致死率均很高。目前对治疗该类疾病的药物研发较多,应用成效较为明显,但是由于许多药物不能够通过血脑屏障或通过量较少,达不到控制疾病的作用,因此颅内病变治疗效果差。以冰片为代表的芳香开窍中药有效成分脂溶性强、相对分子质量极小,易挥发,易快速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还可促进其他中枢治疗性药物透过血脑屏障,该药对脑组织的损害性小并且具有双向调节血脑屏障通透性的作用,对治疗脑部疾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脑出血(ICH)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发展迅速,恢复慢且致残率高。脑出血后脑组织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如脑内局部血肿及其占位效应、继发脑水肿、脑细胞死亡及血脑屏障破坏等,从而引发脑损伤,导致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及药物,探索其改善神经功能的靶点及机制,减轻后遗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医理论认为脑出血属于"离经之血",离经之血即为瘀血,因此,活血化瘀法在治疗脑出血中广泛应用,成为出血性中风的常规疗法。近年来学者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活血化瘀药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于其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发现活血化瘀法对脑出血后的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过程起着关键的干预作用,在血肿清除和改善微循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方面有显著疗效。文章总结近五年活血化瘀药(三七、丹参、水蛭),方剂(补阳还五汤、抵挡汤、脑血疏口服液、通窍活血汤等)及复方注射液(丹红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的作用靶点,从促进血肿吸收、减轻脑水肿、减少细胞凋亡、促进血管新生、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神经组织的修复和再生等方面论述了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脑出血的实验研究进展,对其治疗作用机制进行总结,为临床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及其现代科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神经血管单元(NVU)是以神经元、小胶质细胞、血脑屏障以及维持脑组织完整性的细胞外基质等多种成员组成的动态功能模块,NVU的主要成员是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结构基础之一,参与了抑郁症的病理过程。抑郁症神经血管单元失稳态主要以神经血管解耦联、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及神经炎症反应等为特征。中药治疗抑郁症具有辨证论治、整体调节等优势,开心解郁方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本文旨在从脑白质功能连通性、保护神经元及胶质细胞损伤、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修复血脑屏障以及减轻神经炎症等角度阐述开心解郁方对NVU的影响,为中医药治疗抑郁症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不同剂量冰片对栀子苷在大鼠脑内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小平  阮鸣  喻斌  金路  朱冬清  方泰惠 《中草药》2012,43(7):1366-1370
目的研究大鼠ig不同剂量冰片后对栀子苷在大鼠脑内浓度的影响。方法大鼠ig给予冰片0.05、0.1、0.2、0.4 g/kg15 min后,尾iv栀子苷300 mg/kg,于栀子苷给药后0.5、1、5、10、15、30、45、60、90 min采血、取脑,HPLC法测定血样和脑组织样本中栀子苷的量,采用3P97软件计算栀子苷在血浆和脑组织中的药动学参数,计算栀子苷在血浆和脑组织中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脑靶相关参数。结果栀子苷在血浆和脑组织分布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经冰片处理后可提高栀子苷在脑组织中的Cmax和AUC,延长MRT,缩短tmax,其中冰片0.2 g/kg剂量对栀子苷的影响最显著。结论大鼠ig冰片后iv栀子苷,冰片可提高栀子苷入脑量和入脑速度,以冰片0.2 g/kg剂量对栀子苷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6.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中,中医药治疗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国家及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用于防治COVID-19的中成药和处方中涉及的资源品种进行收集,共整理推荐中成药241种和处方242首。通过分析筛选出常用药材品种53种,其中中成药组方和处方药味组成中共有的重点品种20种,包括甘草、连翘、广藿香等;同时,还有部分冷背药和民族药在此次疫情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53种常用药材目前的商品药材来源、再生周期、药用部位、产新情况进行分析,以及对目前COVID-19疫情下的中药资源重点品种的供给、再生能力进行评价,提示可以加大甘草、赤芍等药材的人工栽培力度,控制金银花、板蓝根等家种药材的发展。针对市场需求变化,适时调整中药材生产品种结构和种植面积,提升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和安全性指标,以期为中药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疫情下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向燕  杨启悦  龙宇  张羽璐  万金艳  刘松雨  李楠 《中草药》2020,51(18):4771-4779
纳米制剂虽可改善药物理化性质,但其易被单核吞噬细胞识别和清除,不仅会降低药物体内半衰期,也易引起免疫原反应,影响药物安全有效使用。而将细胞膜与新型纳米技术结合后,在增加细胞相容性的同时,又可保留纳米制剂的优点,进一步增强靶器官或组织的靶向性,提高疗效。目前,脑屏障的存在限制了所有大分子物质和98%小分子药物进入脑部,成为脑病治疗面临的主要问题。巨噬细胞是常见的免疫细胞,在脑部疾病的发展与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将巨噬细胞膜与纳米制剂结合,使其成为免疫系统自身物质后避免被识别和清除,增加药物体内循环量;再利用巨噬细胞的血脑屏障透过性,增加药物脑部含量,提高药物临床疗效。中药成分复杂,疗效显著,但大部分存在溶解性差、稳定性差等问题,导致给药后体内生物利用度低,影响应用。基于国内外文献,整合巨噬细胞膜仿生纳米制剂在脑部疾病中的应用及其对中药活性成分成药性的作用,以期促进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