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游泳及转笼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轴突生长抑制剂-A(neurite outgrowth inhibitor-A,Nogo-A)、神经轴突生长抑制剂(Nogo receptor,Ng 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5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游泳及转笼训练1、2、3组,后4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实验动物模型,假手术组方法同上,但不阻塞大脑中动脉血流。在造模成功后24h进行游泳及转笼训练,游泳及转笼训练1、2、3组分别于训练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行神经功能评分,后处死大鼠取脑免疫组化测定Nogo-A、Ng R阳性蛋白的表达。假手术组、对照组不进行训练。结果:游泳及转笼训练组Bederson行为学评分分别于训练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较对照组降低(P0.05或P0.01),游泳及转笼训练1、2、3组行为学评分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对照组脑梗死体积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增大(P0.01),游泳及转笼训练1、2、3组大鼠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1)。对照组脑梗死组织中Nogo-A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训练后第3天,游泳及转笼训练3组Nogo-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第7天,游泳及转笼训练1、2、3组Nogo-A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游泳及转笼训练3组Nogo-A表达明显低于游泳及转笼训练2组(P0.05);训练后第3天、第7天,游泳及转笼训练2、3组Ng R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游泳及转笼训练3组Ng R表达明显低于游泳及转笼训练2组(P0.05);第14天,游泳及转笼训练3组Ng R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及游泳和转笼训练2组(P0.05)。结论:游泳及转笼训练能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恢复,且神经功能恢复与康复训练强度呈正相关,其对脑功能的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Nogo-A、Ng 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阻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opomyosin-related kinase B,TrkB)信号通路后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和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32只雌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损伤+PBS组(Sed-PBS组)、运动+PBS组(TT-PBS组)、损伤+TrkB/Fc组(Sed-TrkB/Fc组)及运动+TrkB/Fc组(TT-TrkB/Fc组)。于SCI术前1周进行L3-4鞘内置管。置管1周后使用改良Allen法制作T10不完全性SCI模型。于SCI术后第7天植入渗透压泵,并在Sed-PBS组和TT-PBS组的渗透压泵中灌入0.01M PBS,Sed-TrkB/Fc组和TT-TrkB/Fc组的渗透压泵中灌入TrkB阻滞剂(TrkB/Fc)。SCI后第8天,对TTPBS组和TT-TrkB/Fc组进行减重平板训练。术后第1天、3天、7天、14天、21天、28天和35天进行BBB评分。实验结束后取材,使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分析检测突触后膜密度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95,PSD-95)及突触素(synaptophysin,SYP)表达情况。结果:术后14天,TT-PBS组BBB评分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术后21—35天,TT-PBS组BBB评分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01);术后28—35天,TT-TrkB/Fc组BBB评分高于Sed-PBS组及Sed-TrkB/Fc组(P0.05)。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TT-PBS组PSD-95及SYP相对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01);TT-TrkB/Fc组PSD-95及SYP相对蛋白表达量多于Sed-PBS组和Sed-TrkB/Fc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Sed-PBS组、Sed-TrkB/Fc组和TT-TrkB/Fc组相比,TT-PBS组的PSD-95相对蛋白密度明显增高(P0.01、P0.001、P0.01),且SYP相对蛋白密度也明显增高(P0.001);TT-TrkB/Fc组的PSD-95及SYP相对蛋白密度也高于Sed-TrkB/Fc组及Sed-PBS组(P0.05)。结论:阻断BDNF-TrkB信号通路可明显抑制运动训练对不完全性SCI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和腰髓突触标记蛋白表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短暂脑缺血再灌注对与神经元的早期发育和再生相关的突触蛋白Ⅰ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了解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方法实验于2003年于同济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进行.[1]分组取75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51)、假手术组(n=18)和正常对照组(n=6)3组.假手术组18只和模型组18只分为再灌注1,3,6,12,24和72 h6个亚组,进行突触蛋白Ⅰ检测;正常对照组6只和模型组剩余的33只大鼠(分为再灌注1,3,6,12,24,48和72 h 7个亚组)分别进行TUNEL阳性细胞检测、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需获取数据时至少检测2只大鼠.[2]造模模型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10 min后再灌注;假手术组不插入线栓,其余步骤同模型组;正常对照组不干预.[3]观察指标于相应时间点麻醉状态下处死取脑,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缺血侧额顶叶皮质突触蛋白Ⅰ表达的动态变化,同时采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和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经补充后72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1]缺血侧额顶叶皮质突触蛋白Ⅰ的表达模型组再灌注12 h内无明显变化,再灌注24 h低于假手术组(0.199±0.006,0.238±0.008,P<0.01),至72 h恢复至假手术组水平.[2]细胞凋亡率模型组再灌注24,48和72 h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2.57±9.83)%,(13.56±2.28)%,(16.68±0.66)%,(4.65±0.03)%,P<0.05].[3]TUNEL阳性细胞率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再灌注0~24h均未见阳性细胞,再灌注48和72 h分别为(47.50±3.85)%和(62.66±13.06)%.结论短暂脑缺血再灌注后存在着突触蛋白Ⅰ表达的短暂降低,且与凋亡细胞的出现在时间上非常吻合,提示短暂脑缺血再灌注后存在失神经及其后的神经再获现象,这可能与DNA的损伤和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跑台训练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跑台训练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2 h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插线10 mm后即刻退出。跑台训练组在造模成功后第3天进行跑台训练12 d,在造模后第4、8、15天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 NSS)对各组大鼠评分,造模后第15天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BDNF和GFAP表达。结果造模后15 d,与模型组比较,跑台训练组m NSS评分明显降低(F=9.931,P0.01),缺血侧皮质脑组织病理损伤减轻,GFAP(t=6.73)和BDNF(t=3.78)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跑台训练可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GFAP和BDNF的表达,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神庭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将36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其中12只仅分离血管作为假手术组,其余24只运用线栓法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缺血时间为2 h。造模成功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各12只。电针组大鼠给予电针百会、神庭穴,1次/d,持续7 d;其余2组同等条件抓取,不予干预。各组大鼠在造模成功后第3天开始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水迷宫试验共持续5 d;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和突触囊泡膜蛋白-突触素(SYN)的表达。结果:水迷宫测试中,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逃避潜伏期明显增加(P0.001),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逃避潜伏期缩短(P0.01),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第5天的穿越平台轨迹较集中于平台附近,而模型组则较分散和不规则。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突触数量显著减少(P0.001);电针组比模型组海马CA1区突触的结构更加清晰和完整,数量显著增加(P0.01)。免疫组化发现假手术组比模型组海马区PSD-95及SYN表达显著增高(P0.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海马区的PSD-95表达明显增高(P0.001),SYN表达也显著增高(P0.01)。结论:电针百会、神庭穴可以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增强突触可塑性,包括促进突触结构的完整,增加PSD-95和SY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大鼠突触体素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组、制动组、康复训练组及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制动组及康复训练组大鼠均制成脑缺血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制模方法同上,但不阻断大脑中动脉血流。假手术组及脑缺血组大鼠于制模结束后均置于普通笼内饲养,制动组大鼠术后则置于网状笼内固定,康复训练组大鼠术后每天给予康复训练,包括滚笼、平衡木、转棒及网屏训练。于实验进行1,7,14及21 d时各组分别取5只大鼠检测神经、运动功能以及大脑皮质突触体素表达水平。 结果从术后第7天开始,康复训练组大鼠神经及运动功能均明显优于脑缺血组及制动组。假手术组大鼠脑皮质内可见突触体素免疫产物呈点状分布,密度较高;脑缺血组大鼠随缺血时间延长,其脑皮质内突触体素免疫产物逐渐减少,密度降低;制动组大鼠随缺血时间延长,其脑皮质内突触体素免疫产物减少程度更显著;康复训练组随缺血时间延长,其脑皮质内突触体素免疫产物减少幅度逐渐趋缓,明显高于制动组水平。 结论脑缺血能显著降低实验大鼠脑皮质突触体素水平,康复训练能明显增强大鼠脑皮质突触体素表达,促进神经突触再生及神经、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何雨  李彤  胡艳兵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12):1889-1891
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VD)大鼠形成过程中PSD-95的变化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制备VD大鼠模型,用Morris水迷宫衡量大鼠的学习记忆水平,用免疫印记法检测大鼠海马PSD-95的表达。结果随缺血时间延长,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缺血4周后与对照有显著差异(P0.01);PSD-95的表达随缺血时间变化,呈先升后降改变,缺血2周时表达最多,与对照有显著差异(P0.01),此后逐渐减少,并明显低于对照(P0.01),缺血16周时表达最少。结论 PSD-95的表达变化与VD的发生发展有关,PSD-95将成为治疗VD的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功能恢复及皮质梗死边缘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8)、卒中训练组(n=20)、卒中对照组(n=20)。卒中训练组每天予以转棒、平衡木、滚筒等训练,假手术组与卒中对照组则置于普通笼内饲养,不予以任何针对性训练。脑梗死大鼠于造模后第3天、7天、21天及35天时进行运动功能评分,随后灌注固定取材,用普通光镜、透射电镜观察脑皮质梗死边缘区神经细胞的变化。结果:在造模后第7天、21天、35天时卒中训练组大鼠的平衡木及网屏测试评分分值均优于卒中对照组(P<0.05);且于光镜、电镜观察下脑皮质梗死边缘区神经细胞的核膜较卒中对照组完整、核下凝集的染色质较为稀少,线粒体结构较为清晰,粗面内质网表面核糖体更为丰富。结论:康复训练能提高脑梗死大鼠的运动功能,促进皮质梗死边缘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Nogo-A、NgR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SCI)大鼠髓鞘源性神经抑制因子(Nogo-A)及其受体(Ng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运动训练组16只、损伤组16只及假手术组12只,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作大鼠T10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每周应用BBB评分法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在第8、10、14天处死大鼠,每组4只,以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脊髓组织中Nogo-A与NgR mRNA相对含量。结果:手术后第4—8周,运动训练组大鼠BBB评分明显高于SCI组;运动训练组与SCI组Nogo-A与NgR mRNA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随着时间推移,运动训练组与SCI组Nogo-A与NgR mRNA表达量趋于下降。术后第8、10天,SCI组Nogo-A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运动训练组与假手术组(P<0.05),至第14天,运动训练组与SCI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假手术组在各时间点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SCI组在各时间点NgR mRNA表达均高于运动训练组与假手术组(P<0.05),运动训练组在第10天便下降至与假手术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假手术组在各时间点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康复训练能减少Nogo-A、NgR mRNA的表达,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后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大鼠缺血侧海马突触后致密物质-95(PSD-95)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D雄性成年大鼠20只,分为模型组(A组)和rTMS组(B组)各6只,rTMS+NS(normal saline)组(C组)和rTMS+阻滞剂H89组(D组)各4只,建立脑梗死模型,给予7d的20Hz rTMS治疗,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B组缺血侧海马PSD-95和GAP-43表达并观察超微结构,进一步研究给予C、D组间蛋白激酶A-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PSD-95和GAP-43表达变化。结果:与A组相比,B组PSD-95和GAP-43表达增加(P0.01),电镜下突触体积增大,突触前后膜电子致密区增宽,电子密度和突触囊泡数量增加。D组pCREB、PSD-95、GAP-43表达较C组均减少(P0.01)。结论:rTMS有可能通过对PKA-CREB信号通路调节来促进脑梗死后海马PSD-95、GAP-43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纹状体处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Ⅰ)水平变化的影响,以探讨运动训练对缺血性脑梗死的保护机制。 方法将2~3月龄雄性成年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后运动训练2周组(运动训练组),每组6只大鼠。于运动训练组运动训练2周后,3组大鼠同时断头取脑,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析大鼠缺血部纹状体脑组织内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型(mGluR1)和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型(mGluR5)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水平。 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纹状体mGluR1和mGluR5的mRNA升高明显(P<0.01),运动训练组大鼠纹状体mGluR1和mGluR5的mRNA较缺血再灌注组有明显下调(P<0.01)。 结论运动训练可以使缺血再灌注大鼠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Ⅰ)水平下调,这可能是抑制兴奋毒性谷氨酸的产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丰富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大鼠行为功能表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丰富康复训练能否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行为功能表现的改善.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7只,体重160-200g,随机分为缺血丰富训练组(Ischemia+Enriched,IE组,n=36),缺血对照组(Ischemia+Standard,IS组,n=8),假手术丰富训练组(Sham+Enriched,SE组,n=21)和假手术对照组(Sham+Standard,SS组,n=12),使用线栓模型造成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并再灌注,丰富训练组自术后2d至28d群居于丰富环境笼并按步骤给予跑笼、转棒及杂技训练,记录杂技时间,对照组则独居标准环境笼,不予任何训练.再灌注1d、7d、14d、21d和28d分别进行各项行为功能测试.结果:杂技运动时间日益缩短,14d以前IE组显著性劣于SE组(P<0.05),14d以后无显著性差异;训练前,缺血组间和假手术组间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和感觉运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缺血组则显著性劣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训练后,28d时Bederson评分IE组显著性优于IS组(P<0.05),感觉运动评分中仅21d时斜笼测试IE组显著性优于IS组(P<0.05);肢体放置测试和足失误测试中IE组与IS组间始终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IE组恢复趋势优于IS组,缺血组仍显著性劣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结论:丰富康复训练可促进脑缺血大鼠行为功能表现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单独或与穿梭箱训练结合对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tMCAO)大鼠恢复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经tMCAO术后,根据神经功能评分分为5组:rTMS刺激组(n=7)、训练组(n=8)、rTMS结合训练组(n=7)、对照组(n=7)、假手术组(n=6),于术后7天开始进行20Hz rTMS和/或穿梭箱训练,术后第1、7、14、21、28天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mNSS),术后第28天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第28天时rTMS结合训练组(P0.001)与rTMS刺激组(P0.05)的m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水迷宫实验第1—5天训练组及对照组平均逃避潜伏期较假手术长(P0.05),第3天rTMS结合训练组的平均逃避潜伏期较rTMS组及训练组短(P0.05)。对照组穿越平台次数较假手术组少(P0.05),rTMS结合训练组穿越平台次数较rTMS组、训练组及对照组多(P0.05)。结论:rTMS结合穿梭箱训练可以改善脑梗死恢复期大鼠的认知功能,效果优于单一的rTMS刺激或训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脑功能恢复及脑内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1-11/2002-04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进行。①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造模组和康复组3组(n=10),造模组和康复组大鼠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不栓塞。②康复组大鼠每天置于滚筒式网状训练器内进行转动训练,平衡木上行走训练,转棒上转动训练及网屏抓握训练,共40min;其他两组大鼠不干预。③各组大鼠在术后24h、3,7d分别以Bederson评分评估神经功能(0~3分,评分越高,神经功能缺陷越重)、平衡木(0~5分,评分越高,功能越差)、转棒(0~3分,评分越高,功能越差)、网屏测评(0~3分,评分越高,功能越差)评估其运动功能,并于术后7d处死大鼠,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内的神经生长因子及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阳性细胞数目。结果:经补充后3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Bederson评分:造模组和康复组在各个时间点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②平衡木、转棒和网屏测评结果:术后3,7d造模组和康复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康复组术后3d平衡木测试、术后7d所有测试得分均低于造模组(P<0.05或0.01)。③无论脑皮质还是海马,康复组神经生长因子及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阳性细胞数目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造模组(P<0.01)。结论:康复训练能提高脑梗死大鼠平衡、行走及抓握能力,增加患肢肌力,并能诱导缺血周边区神经生长因子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康复训练、针刺+康复训练对成年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并给予针刺、康复训练、针刺+康复训练干预,在缺血损伤后第4、7、14和21天,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应用Brdu免疫组化法观察再灌注损伤后大鼠NSCs增殖情况。结果:康复训练组、针刺组、针刺+康复训练组在术后第4、7、14、21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造模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脑缺血后,第4、7、14、21天室管膜下区、缺血边缘区Brdu阳性细胞表达,第7天达高峰;第7天室管膜下区康复训练组和针刺组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相同时间段模型组(P0.05),针刺+康复训练组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相同时间段康复训练组和针刺组(P0.05);第14天和21天BrdU阳性细胞数在模型组、针刺组、康复训练组和针刺+康复训练组差异未见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损伤后诱发内源性NSCs发生增殖。康复训练和针刺可增加局灶性脑缺血大鼠SVZ区内源性NSCs的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恢复及组织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加降血压法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选择SD雌性大鼠44只,随机分为运动组20只,制动组20只和假手术组4只。运动组大鼠进行滚筒、转棒训练,1h/d;制动组大鼠限制其自由活动;假手术组置于普通笼中自由活动。3组分别于术后第27、28天进行跳台实验测定学习、记忆能力。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不同时间点大脑皮质区GAP-43的表达。结果:跳台实验对学习记忆能力进行评估,运动组优于制动组(P0.01),运动组GAP-43在皮质区的表达第1天逐渐增高,第7天达高峰,较制动组和假手术组均有明显增加(P0.01)。结论:运动训练可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运动训练能促进皮质区上GAP-4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任务导向性康复训练对小鼠C5脊髓损伤后神经回路可塑性及前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健康成年C75/BL小鼠21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训练组,每组7只。模型组和训练组对C5脊髓进行左背侧及背外侧束钳夹损伤,假手术组仅剔除椎板。术后4周,训练组接受左侧前肢任务导向性康复训练4周。术前,术后3 d、2周、4周、6周和8周行水平楼梯和圆筒攀爬探索测试。术后6周,采用生物素化葡聚糖胺(BDA)顺行示踪观察皮质脊髓束的轴突。术后8周,运动诱发电位检测左前肢的神经传导情况;免疫荧光双标BDA/神经元核特异蛋白(NeuN),观察病灶上段灰质前角内轴突出芽及与神经元的结构关系;免疫荧光双标NeuN/突触素I(Synapsin I),观察病灶处灰质前角内突触素的表达情况。 结果 术后8周,模型组P1、N1潜伏期长于假手术组(P < 0.05),训练组短于模型组( P < 0.05)。术后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训练组左前肢错误率升高,使用率下降( P < 0.05);与模型组比较,术后6周和8周,训练组左前肢错误率降低( P < 0.05),术后8周,训练组左前肢使用率升高( P < 0.05)。与模型组比较,训练组病灶上段灰质前角内轴突出芽增加,出芽轴突多与神经元共区域,Synapsin I表达增加( P < 0.05)。 结论 任务导向性康复训练能促进脊髓损伤后局部神经回路可塑性变化,改善前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大鼠脑皮质突触密度及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及康复训练组。根据Zea-longa等介绍的方法加以改进将脑缺血组及康复训练组大鼠制成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制模方法同前,但术中不阻断大脑中动脉血流。脑缺血组及假手术组大鼠于制模后均置于普通笼内饲养,期间自由活动、进食;康复训练组大鼠于制模后给予运动训练,包括平衡木、转棒及网屏训练等。各组大鼠于制模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及第21天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突触密度和突触超微结构变化情况。 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脑皮质神经毡内突触数量较多,突触前后成分境界清楚、轮廓完整,突触前终末内突触小泡数量较多,分布密集而均匀、大小均等。脑缺血组大鼠随着缺血时间延长,其神经毡内突触数量逐渐减少,突触结构也发生异常改变,如突触前、后膜模糊不清,突触前终末内突触小泡数量减少、破裂甚至融合;到制模后第21天时,可见突触小泡显著减少甚至消失,突触前、后膜被破坏,突触典型结构已不存在。康复训练组从制模后第7天开始,其突触损伤程度均明显轻于脑缺血组,可见该组大鼠神经毡内突触及突触小泡数量均显著多于脑缺血组。 结论脑缺血大鼠可见脑皮质内突触数量明显减少,突触结构也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康复训练有助于脑缺血大鼠神经突触恢复正常,从而加速其神经及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短暂脑缺血再灌注对与神经元的早期发育和再生相关的突触蛋白Ⅰ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了解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方法:实验于2003年于同济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进行。①分组:取75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51)、假手术组(n=18)和正常对照组(n=6)3组。假手术组18只和模型组18只分为再灌注1,3,6,12,24和72h 6个亚组,进行突触蛋白Ⅰ检测;正常对照组6只和模型组剩余的33只大鼠(分为再灌注1,3,6,12,24,48和72h7个亚组)分别进行TUNEL阳性细胞检测、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需获取数据时至少检测2只大鼠。②造模:模型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10min后再灌注;假手术组不插入线栓,其余步骤同模型组;正常对照组不干预。③观察指标:于相应时间点麻醉状态下处死取脑,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缺血侧额顶叶皮质突触蛋白Ⅰ表达的动态变化,同时采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和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经补充后72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缺血侧额顶叶皮质突触蛋白Ⅰ的表达:模型组再灌注12h内无明显变化,再灌注24h低于假手术组(0.199&;#177;0.006,0.238&;#177;0.008,P〈0.01),至72h恢复至假手术组水平。②细胞凋亡率:模型组再灌注24,48和72h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2.57&;#177;9.83)%,(13.56&;#177;2.28)%,(16.68&;#177;0.66)%,(4.65&;#177;0.03)%,P〈0.05]。③TUNEL阳性细胞率: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再灌注0~24h均未见阳性细胞,再灌注48和72h分别为(47.50&;#177;3.85)%和(62.66&;#177;13.06)%。结论:短暂脑缺血再灌注后存在着突触蛋白Ⅰ表达的短暂降低,且与凋亡细胞的出现在时间上非常吻合,提示短暂脑缺血再灌注后存在失神经及其后的神经再获现象,这可能与DNA的损伤和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皮质神经细胞黏附分子mRNA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4-30/2003-04-20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取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和模型组(n=40)。模型组大鼠采用电凝大脑中动脉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术后48h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非训练组,每组20只,训练组每天被动跑笼1次,40min/次,每跑5min休息2min,非训练组不运动。假手术组不电凝大脑中动脉也不训练。假手术在术后7d处死,训练组和非训练组在造模后7,14,21和28d分别处死5只,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梗死灶周围皮质神经细胞黏附分子mRNA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经补充后5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梗死灶周围神经细胞黏附分子mRNA表达:模型组增加非常明显,于第7天最高,一直至第28天与假手术组比较仍有明显差异;训练组第14,21,28天其表达均明显高于非训练组(4.21±0.46,3.68±0.49,3.24±0.26;3.70±0.31,3.19±0.40,2.81±0.45,P<0.05)。②梗死灶周围皮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模型组表达强于假手术组(P<0.01);非训练组于第7天表达最高(4.07±0.23),第14天仍高于假手术组(3.84±0.42);训练组于第14天时最高(4.19±0.59),第21天仍高于非训练组(3.65±0.40,3.46±0.37),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脑缺血梗死可诱发神经细胞黏附分子mRNA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表达,运动训练可增加其表达。提示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能参与了脑缺血损伤后脑的可塑性变化过程且与功能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