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综合分析全基因组关联性研究识别的rs961253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以广义OR(generalized OR,ORG)及等位基因比较(A/C)的OR为效应指标.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7篇,包含3 3561例结直肠癌病例及35 790名对照.研究间存在异质性,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值.A/C合并OR值为1.13(95%CI=1.09-1.17);合并ORG值为1.16(95%CI=1.11 ~ 1.21).Meta同归分析发现异质性主要来源为研究对象的种族和对照来源,经分层后,异质性有效降低,且rs961253仍与结直肠癌关联.敏感性分析表明研究结果稳定 结论 rs961253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相关,但背后的生物学机制仍有待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作为子宫内膜癌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力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1):1291-1295
目的:研究探讨糖尿病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全面检索从19872009年9月间的相关文献,对纳入研究范围的文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糖尿病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结果:纳入合并分析的文章共16篇,全部为病例对照研究,累计病例6 525例,对照14 099例。运用Meta分析中随机效应模型得出糖尿病与子宫内膜癌合并OR值为1.64,(95%置信区间[CI]=1.491.82,异质性检验P〈0.001);调整OR值为1.72(95%置信区间[CI]=1.192.48,异质性检验P=0.04)。结论:糖尿病为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曹火留  陈远能  张涛 《西部医学》2013,(11):1672-1677
目的 系统评价黛力新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组)与莫沙必利(对照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EMbase和the Coehrane Library(2013年第1期)、CNKI、WanFang Da-ta、CBM,检索时间为2007年1月~2013年3月,根据纳入标准筛选合格文献,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后,运用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结果 共纳入13个随机对照试验,134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体有效率、显效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OR=5.42,95% CI(4.02,7.29),P<0.001];显效率[OR=3.16,95%CI(2.49,4.01),P<0.001];在复发率方面,治疗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OR=0.27,95%CI(0.12,0.61),P=0.002];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当[OR=1.18,95%CI(0.77,1.19),P=0.44].漏斗图分析显示存在发表性偏倚.结论 目前有限证据表明,黛力新联合莫沙必利治疗FD在总体有效率、显效率均优于莫沙必利,复发率低于莫沙必利,不良反应率相似.但纳入研究的质量普遍较低,可能会影响结果的真实性,因而上述结论仍需要日后开展设计更为严格的大样本多中心的RCT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维生素A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对应用维生素A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或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维生素A辅助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7.81,95%CI:1.41~43.23,P〈0.001);能增加X线胸片阴转率(OR=7.34,95%CI:3.22~16.73,P〈0.001);发热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29,95%CI:-0.58~0.00,P=O.05);能缩短咳嗽持续时间(WMD=-0.97,95%CI:-1.87~0.06,P〈O.05);能缩短肺部罗音消失时间(WMD=-0.61,95%CI:-0.88-O.34,P〈0.001);能缩短患儿住院时间(WMD-0.87,95%CI:-1.61~0.13,P〈0.05)。结论:维生素A辅助治疗小儿肺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中医护理对脑卒中便秘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多个中英文数据库,搜索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随机对照实验,评价纳入的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5.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实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7项研究将有效率作为评价指标,中医护理干预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合并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OR=3.87,95%CI(2.43,6.17),P0.01];5项研究将便秘发生率作为评价指标,中医护理干预组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合并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OR=0.23,95%CI(0.13,0.42),P0.01];4项研究将护理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其中有2项研究由于使用的护理满意度评估工具不同,无法提取数据后进行Meta分析,另2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后显示中医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合并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OR=8.63,CI(3.11,23.90),P0.01]。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脑卒中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但由于纳入分析的研究较少,整体质量偏低,需要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证实中医护理干预对脑卒中便秘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组合型人工肾(HP+HD)治疗与血液透析(HD)治疗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国内相关文献,并按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Meta分析对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比较两种不同透析方法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后并发症的改善情况。结果共11篇文献571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组合型人工肾组皮肤瘙痒未缓解率明显低于血液透析组,合并OR值为0.06,95%CI为(0.03,0.10);失眠未缓解率存在异质性(χ2=10.02,P〈0.0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合并OR值为0.29,95%CI为(0.10,0.83),P=0.02;食欲下降未缓解率与骨病和肌无力未缓解率均不存在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表明组合型人工肾治疗明显缓解了食欲下降、骨病和肌无力的症状。结论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在缓解慢性肾衰竭患者并发症方面优于血液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循证护理可以减少或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压疮的危险性,为预防脑卒中压疮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Bsco、Wan Fang Data、VIP、CBM、CNKI等数据库,检索数据库的时间是建库至2020年4月循证护理干预脑卒中患者合并压疮,评估纳入的文献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文献有12篇,涉及到142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循证护理干预长期卧床脑卒中患者压疮发生率[OR=0.18,95%CI=(0.12,0.27),P<0.00001],出现压疮的时间[SMD合并=2.47,95%CI=(1.75,3.19),P<0.00001],护理满意度[OR=8.16,95%CI=(2.68,24.86),P=0.0002],生活质量评分[SMD合并=3.51,95%CI=(2.48,4.53),P<0.00001].结论:循证护理在脑卒中并发压疮方面起到了改善作用.考虑到纳入文献的评价质量不高,以上结论仍需高质量和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补肾中药与非甾类抗炎药(NSAIDs)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MB、CNKI、CDFD、CMFD、CTID,检索起止时间均为从建库至2010年9月.收集所有补肾中药与NSAIDs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利用RevMan5.0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15篇,最终纳入9个RCT,共876例(补肾中药共442例,NSAIDs共43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补肾中药与NSAIDs比较,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2.40,95% CI(0.52,11.05),P>0.01];补肾中药治疗组与NSAIDs对照组膝关节功能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equesne:OR=0.16,95% CI(-2.35,2.67),P>0.01;James:OR=3.57,95%CI(-6.23,13.37),P>0.01;WOMAC:OR=-8.3,95%CI(-18.41,4.82),P>0.01).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0.85,95% CI(0.48,1.49),P>0.01].结论:补肾中药与NSAIDs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均有效;补肾中药在疗效、不良反应及膝关节功能评分上与NSMDs药物相比均无明显差异.但由于纳入的文献较少、质量不高,目前尚不能得出补肾中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的最终结论,有待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Meta分析研究系统抗凝(SA)、置管溶栓(CDT)与血栓切除(ST)治疗急性髂股段血栓形成(AIFDVT)的疗效。方法以“髂股静脉,抗凝,置管溶栓,血栓切除术,随机对照研究”为关键词检索Pubmed、M edline、Elsevier等数据库1984年1月至2014年1月发表的关于SA、ST、CDT临床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应用Meta分析评价早期血管再通率、深静脉血栓后遗症(PTS)发生率、血管反流(VR)率、管腔堵塞(VO)率等相关指标。结果有10篇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此分析,包括626例患者。早期血管再通率:CDT组高于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61,95% CI:1.93~10.98,P<0.05);ST组与S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2.54,95% CI:0.49~13.24,P>0.05);术后 PTS发生率:CDT 组低于SA组(OR=0.18,95% CI:0.07~0.43,P<0.05),ST组低于SA组(OR=0.50,95% CI:0.28~0.87,P<0.05);术后 VR发生率:CDT 组与SA组比较(OR=0.54,95% CI:0.29~1.01)、ST组与SA组比较(OR=0.54,95% CI:0.27~1.0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O发生率:CDT组低于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9,95% CI:0.11~0.34,P<0.05),ST 组与S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53,95% CI:0.72~3.26,P>0.05)。结论 CDT治疗AIFDVT的早期疗效明显优于传统SA。关于远期疗效, ST、CDT较传统SA均能有效降低PTS发生率,且CDT还能降低血管栓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对孕妇、胎儿、新生儿的影响以及妊娠对糖尿病的影响,为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5年间GDM孕妇的发生率、剖宫产率、孕妇体重、分娩孕周及分娩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04例GDM孕妇作为GDM组,与同期孕前孕期无糖尿病史的孕妇10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妇产后平均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伤率情况。结果:妊娠合并糖尿病组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妊娠合并糖尿病组(均P〈0.01);分娩的产妇产后平均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伤率显著高于同期分娩正常组(P〈0.05,P〈0.01)。结论:应采取积极防护理干预措施能降低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让一种人性化的分娩模式-导乐分娩运用于临床,减轻分娩时的痛苦,保证母婴健康,促进自然分娩,从而降低剖宫产率。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孕妇中随机抽出600例作为研究对象,自愿导乐300例为导乐组,不愿导乐300例为对照组。导乐组陪伴分娩,对照组传统分娩模式,对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产程时间、产妇感受、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等进行分析。结果:导乐组剖宫产率低(P〈0.01),产程时间短(P〈0.01),产妇满意度高(P〈0.01),产后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新生儿窒息率低(P〈0.05)。结论:导乐分娩能促进自然分娩,减少母婴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脐带绕颈的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的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脐带绕颈病例的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脐带绕颈仍以自然分娩占大多数,随着脐带绕颈周数增多,剖宫产术及阴道助产术比例增高,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也增高。急诊剖宫产术者新生儿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选择性剖宫产术者(P〈0.01,P〈0.05)。结论:脐带绕颈分娩方式仍以正常分娩多见,其次为剖宫产分娩;对于脐带绕颈2周及以上者,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分娩方式宜选择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13.
邓青  罗洁梅 《河北医学》2001,7(4):329-331
目的:探讨延期妊娠并发羊水过少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延期妊娠分娩的产妇羊水正常组296例及羊水过少组63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羊水过少组中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及剖宫磁率均显著高于羊水正常组。结论:延期妊娠并发羊水过少,一经确诊应积极引产,估计短时间内不能分娩者,应剖宫产结束分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妇自然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的影响。方法:收集100例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低于对照组的10%,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字2=4.891,P=0.030);观察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产妇自然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自然分娩孕妇产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108例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程进展情况、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实验组第一、二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剖宫产术少于对照组,阴道分娩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心理护理能促进产妇自然分娩,减少产妇不良情绪,利于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轻度血小板减少症是否与剖宫产妇女产后出血风险相关。  方法  将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在云南省昆明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接受剖宫产的所有妇女纳入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小板浓度将研究对象分为血小板计数正常(≥150000/μL)组与轻度血小板减少症(100000~149000/μL)组,观察产妇产后出血、输血、伤口并发症(手术部位感染、裂开或血肿)和产后急诊就诊情况。  结果  在918名女性中,832名(90.6%)的血小板计数正常,86例(9.4%)有轻度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正常的女性与轻度血小板减少症的女性相比,产后出血(13.5% vs 14.0%,OR = 1.16,95%CI 0.88~1.54,P = 0.801)、需要输血(6.5% vs 6.7%,OR = 1.34,95%CI0.80~2.24,P = 0.622)、伤口并发症(4.5% vs 5.4%,OR = 1.53,95%CI 0.88~2.64,P = 0.494)或产后急诊就诊(9.0% vs 10.7%,OR = 1.37;95%CI0.92~2.03,P = 0.346)的风险没有差异。  结论  剖宫产妇女的术前轻度血小板减少症与产后出血、输血、伤口并发症或产后急诊就诊等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2000年1月-2007年12月106 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组的孕周、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2 组第 1 胎儿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 2 胎儿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8.
杨桂香 《河北医学》2013,(11):1639-1642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的12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78例孕妇的二次生产方式为剖宫产,将其视为观察组A(n=78),其余42例孕妇的二次生产方式为阴道分娩.将其视为观察组B(n=42);选择同时期的78例首次剖宫产孕妇作为对照组A(n=78),42例同期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孕妇作为对照组B(n=42);对比分析观察组A、对照组A、观察组B、对照组B的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结果:12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中共有59例行阴道试产,其中成功42例(71.2%);再次剖宫产孕妇78例,手术率65.0%;在产后出血量、重度粘连、切口乙级愈合发生率方面,观察组A和对照组A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产后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A和观察组B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方面,观察组B和对照组B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并非剖宫产绝对指征,但是仍然以手术为主;符合试产条件下的阴道试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行性,但是为了确保母婴平安,需要高度关注子宫破裂问题。  相似文献   

19.
背景 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影响因素复杂,对母婴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对产后PTSD的影响因素进行Meta分析至关重要。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产后PTSD的影响因素,为今后筛查和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国外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sycINFO、Scopus)和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筛选关于产后PTSD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和队列研究,同时采取滚雪球的方式查阅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9月。使用美国卫生保健和研究机构(AHRQ)评价标准评价横断面研究质量,使用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价队列研究质量,由2名研究人员依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阅读和数据、资料提取。采用Stata 16.0和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其中6篇为横断面研究,6篇为队列研究;文献质量均为中高等。Meta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不良心理(焦虑、抑郁)〔OR=10.73,95%CI(4.91,23.45)〕、妊娠期并发症〔OR=4.80,95%CI(1.91,12.03)〕、创伤性分娩体验〔OR=3.57,95%CI(2.20,5.80)〕、剖宫产〔OR=3.46,95%CI(2.82,4.24)〕、紧急剖宫产〔OR=3.05,95%CI(2.11,4.41)〕、器械分娩〔OR=2.47,95%CI(1.65,3.69)〕心理一致感水平低〔OR=2.27,95%CI(1.64,4.51)〕、硬膜外麻醉〔OR=1.55,95%CI(1.19,2.02)〕是产后PTSD的危险因素(P<0.05);分娩满意度〔OR=0.30,95%CI(0.21,0.44)〕、早期母婴皮肤接触〔OR=0.20,95%CI(0.16,0.25)〕、社会支持〔OR=0.13,95%CI(0.03,0.48)〕是产后PTSD的保护因素(P<0.05)。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除紧急剖宫产外,其他因素均提示分析结果可靠,且无发表偏倚。结论 产后PTSD与多种影响因素有关,妊娠期不良心理(焦虑、抑郁)、妊娠期并发症、创伤性分娩体验、剖宫产、器械分娩、心理一致感水平低、硬膜外麻醉更易引发产后PTSD。  相似文献   

20.
刘展 《中国医学创新》2013,(34):128-130
目的:探讨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母婴预后。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12年12月本院妇产科病区收治的89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回顾性分析其诊治方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围生儿结局。结果:89例患者阴道分娩25例,剖宫产64例,产后出血量150~670 mL;分娩孕周31~38周,早产儿57例;新生儿体重1900~4100 g,其中低体重儿58例;新生儿中轻度窒息24例,重度窒息5例。所有新生儿外观均无畸形,生后均以高危儿立即转新生儿科治疗,1例患儿因早产、窒息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为妊娠期严重并发症,应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加强监护,必要时终止妊娠,从而降低围生儿的致残率、病死率,减少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的发生,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