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王善雨  高春玉 《航空军医》1995,23(5):270-271
使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空军某训练团新兵血清微量元素锌、铜含量进行了测定。新兵共385名,均为男性,年龄17—20岁,体检健康。结果显示,血清锌平均含量为19.76±1.87μmol/L(129.16±12.22μg/dl),血清铜平均含量为23.21±3.20μmol/L(147.85+20.36μg/dl),Cu/Zn为1.01±0.49,均属正常值范围。不同省籍新兵血清锌、铜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未发现严重缺锌、缺铜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海洛因依赖者血清中钾、钠、氯、钙、镁、磷、铁离子的含量与海洛因依赖的关系。方法 采集 6 0例志愿戒毒的海洛因依赖者血清作为观察组 ,另外采集 90例年龄相似的非药物滥用健康者血清作为对照组 ,分别测定血清中钾、钠、氯、钙、镁、磷、铁离子的含量。结果 观察组血清离子含量分别是 (x±s)mmol/L :钾 :3 9± 0 5、钠 :138 2± 5 5、氯 :10 3 2±5 5、钙 :2 3± 0 2、镁 :1 2± 0 3、磷 :1 4± 0 3;铁 :2 5 2± 4 5 μmol/L ;对照组血清离子含量分别是 (x±S)mmol/L :钾 :3 8± 0 6、钠 :139 1± 5 3、氯 :10 5 2± 5 9、钙 :2 4± 0 3、镁 :1 3± 0 2、磷 :1 3± 0 3;铁 :2 3 9± 4 9μmol/L ;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海洛因依赖者血清钾、钠、氯、钙、镁、磷、铁离子的含量与非海洛因依赖者无差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出生体重对其血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低叶酸水平的关系。方法同期出生的新生儿分为正常组和窒息组,并分别分为正常体重及低体重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检测血清中Hcy水平。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中叶酸浓度。结果窒息组正常体重儿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为(10.50±2.19)μmol/L,低体重儿为(15.82±2.51)μmol/L,对照组正常体重儿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为(7.73±0.61)μmol/L,低体重儿为(7.45±0.43)μmol/L。在窒息组内低体重儿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儿(P<0.001),且窒息低体重组儿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儿,不论其出生体重如何(P<0.001)。血清叶酸水平检测结果显示窒息组正常体重儿血清叶酸水平为(2.74±0.16)μg/L,低体重儿为(2.29±0.25)μg/L,对照组正常体重儿血清叶酸为(3.33±0.23)μg/L,低体重儿为(3.02±0.29)μg/L。窒息组患儿无论正常体重儿还是低体重儿其血清叶酸水平变化均不显著(P>0.05)。结论缺氧窒息合并低出生体重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1987年6~7月对178名4~7岁健康儿童进行了血清锌、铜、铁、铬四种元素测定。检测对象为本军区所属机关幼儿园4~7岁,经体检发育正常(身高、体重在1975年九市城区正常儿童体格发育衡量数字表范围内)、营养良好(血红蛋白100g/L以上),肝功能,HBsAg正常的健康儿童共178名,其中男71名,女107名。方法是于晨8~9时空腹取静脉血,离心血清后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分别测量锌、铜、铁、铬元素含量。所用仪器为美国ILVIDED、2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得血锌178名,为106.06±23.6μg/dl;铜174名,为117.16±22μg/dl;铁135名,为121.09±24.39μg/dl;铬141名,为3.09±1.1μg/dl。四种元素分别按男、女性别分组,经统计学处理,除铜有显著差异外(P<0.05)。锌、铁、铬无显著性差异(P>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孕妇血清必需微量元素铜、锌离子含量.方法:收集孕妇组血清、健康对照组血清,测定锌、铜离子含量.孕妇组有41例孕妇,健康组为47例同年龄段健康妇女.结果:41例孕妇血清锌离子含量为(59.63±17.38) ug/dL、血清铜离子含量为(32.94±6.89) umol/L;47例同年龄段健康妇女血清锌离子含量为(89.63±9.62) ug/dL、血清铜离子含量为(18.86±5.08) umol/L,孕妇组与健康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孕妇血清锌离子含量偏低,而铜离子含量偏高.  相似文献   

6.
我们用食饵性高血脂及食饵性高血脂加免疫性动脉内皮损伤的方法,造成兔动脉粥样硬化(AS),观察到实验6周时,高血脂加免疫性动脉内皮损伤组(L+Ser组)兔血清透明质酸(HA)水平(513.4±78.8μg/ml)已明显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C组)(322.4±78.8μg/ml)和单纯食饵性高血脂组(L组)(349.2±72.8μg/ml)(P<0.01).实验16周时,L组(499.3±102.8μg/ml)和L+Ser组(572.4±74.8μg/ml)血清HA水平均明显升高,并以L+Ser组更明显,与C组(305.7±112.0μg/ml)比较,有显著(P<0.05)及非常显著(P<0.01)差异.L+Ser组主动脉AS病变程度(65.8±23.4%)也显著重于L组(37.1±16.1%)(P<0.05).血清HA测定可能有助于AS和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次声对船员某些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方法两艘同类型船分为试验船(试验组)和对照船(对照组)。两船同时出航,同时返航,试验时同时关闭主机。试验船的次声装置连续工作6 h,船上主要舱室和工作位置的次声级为105.0~117.0 dB,其频谱能量12.5~20.0 Hz。对照船未启动次声装置,其它条件与试验船基本相同。试验前后采集两组船员血样,检测血清免疫指标3项,血浆和溶血液生化指标11项。结果经连续6 h次声环境暴露后,试验组船员血清IgG测得值为(13.99±1.73)g/L,比航前测得值(13.27±1.61)g/L增加(P<0.01),也较对照组航后测得值(13.75±2.94)g/L增加(P<0.05)。试验组船员血浆GSH(还原型谷胱甘肽)测定值为(272.08±39.10)mg/L,比航前测定值(231.18±25.39)mg/L增加17.69%(P<0.01),而对照组航后增加12.42%。航行作业后,试验组RBC-ChE和T-LDH分别比航前升高236.6%和122.6%,而对照组无大的变化,可能与次声环境有关。另外,两组红细胞Ca2+-ATPase和血清T-AOC也比航行作业前有明显下降(P<0.05和P<0.01)。其它指标的变化,大多在正常参考值范围。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船员部分血液指标如RBC-ChE,T-LDH和GSH出现明显的变化,可能与次声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Ⅲ(IGFBP3)及骨钙素(OST)在性早熟儿童骨骼发育异常严重程度的判断及疗效考核上的价值.方法对117例特发性性早熟女孩,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血清IGF1及IGFBP3含量,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OST含量.患儿按年龄分组,各项测定值与同龄儿正常值对比;再将患儿按青春发育分期(病情严重程度)分组,各项测定值与青春发育分期水平之间行相关分析.并对骨龄提前程度与血清IGF1含量间行相关分析.其中38例患儿于治疗6个月后重复测定各项指标,作治疗前后对比.结果①性早熟女孩血清IGF1及OST浓度均较同龄儿明显增高,而血清IGFBP3浓度较同龄儿明显降低.②血清IGF1浓度与青春发育分期水平呈正相关(r=0.489,P<0.05),与骨龄提前程度亦呈正相关(r=0.411,P<0.05).③治疗后IGF1浓度从(455.52±119.45)μg/L降为(284.55±99.52)μg/L(P<0.001),血清OST浓度从(29.82±10.62)μg/L降为(14.07±4.71)μg/L(P<0.001),表明随病情缓解,血清IGF1及OST均明显下降.结论血清IGF1及OST可作为判断特发性真性性早熟女孩骨骼生长加速、成熟提前严重程度的定量指标及疗效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某潜艇艇员航行前后部分生理学指标的变化,以评价航行环境对艇员生理的影响.方法 航行前1d及航行15 d时,用常规方法测量艇员脉搏、血压和呼吸频率;用ECG-6511、Gould Spiroscreen肺功能仪和CFM-8P型脑电仪分别检测艇员心电图、肺功能和脑电图.结果 航行前艇员的脉搏为(65.8±3.6)/min,收缩压为(117.5±11.7) mm Hg;航行15 d后脉搏为(67.3±5.2)/min,收缩压为(115.5±10.6) mm Hg,航行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航行前后,心电图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功能检测中θ和δ慢波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功能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潜艇航行条件对艇员部分生理学指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熊果酸(UA)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肝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原位灌注法分离健康SD大鼠原代肝细胞,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UA自身对照组(UA 25μmol/L)、TGF-β1组(TGF-β12.5ng/ml)、UA干预组(UA 25μmol/L+TGF-β12.5ng/ml)、DPI干预组(DPI 0.5μmol/L+TGF-β12.5ng/ml).药物作用相应时间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细胞增殖及凋亡情况,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细胞内CD95(Fas)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细胞内CD95蛋白的表达以及NADPH氧化酶(NOX)亚基p47phox移位至胞膜的蛋白量,并采用活性氧(ROS)检测试剂盒检测肝细胞内ROS水平.结果 在TGF-β1刺激肝细胞前30min加入UA进行干预可明显降低TGF-β1诱导的肝细胞凋亡率(80.53%±1.56%vs 63.97%±3.19%,P<0.01),肝细胞增殖指数明显增加(10.83%±2.03%vs 18.67%±1.60%,P<0.01),细胞内CD95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2.40±0.25 vs 1.28±0.15,P<0.01;1.37±0.18vs 1.05 ± 0.15,P<0.05),p47phox向膜移位明显减少(1.76±0.22 vs 1.13±0.12,P<0.01),肝细胞中ROS水平明显降低(3.23±0.53vs2.12±0.45,P<0.01).结论 UA可能通过抑制肝细胞内NOX激活,减少ROS产生,下调CD95的表达来抑制TGF-β1诱导的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大鼠放射性肺损伤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B(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相关关系,探讨细胞因子检测与HRCT检查对放射性肺损伤预测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48只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为8组,A组作为正常对照组,B~H组全肺单次剂量15 Gy 60 Co照射.于照射前、照射后1、2、4、8、12、16及24周分别依次取A~H组行HRCT扫描及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TGF-β、TNF-α水平,大鼠安乐死后取肺组织行病理观察.将同期HRCT征象、细胞因子水平及病理变化对照观察分析.组间平均水平比较运用t检验,相关性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HRCT扫描显示了7组大鼠放射性肺损伤发展过程中的4种征象:磨玻璃阴影1只、补丁实变影8只、大片实变影7只和纤维索条影3只.照射后1~24周各照射组大鼠血清中TGF-β平均水平[(3.33±0.47)、(3.20±0.65)、(3.12±0.45)、(3.54±0.80)、(3.30±1.13)、(2.49±0.67)、(4.19±0.22)μg/L]均较对照组平均水平[(0.45±o.14)μg/L]明显升高(P值均<0.05);TGF-β平均水平至照射后24周升至最高值[(4.19±0.22)μg/L],与其他照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照射后1~12周各照射组大鼠血清中TNF-α平均水平[(236.52±29.01)、(214.91±34.53)、(270.97±42.12)、(208.83±86.51)、(208.83±82.23)ng/L]均较对照组[(31.78±0.92)ng/L]明显升高(P值均<0.05);TNF-α平均水平至第4周达到高峰[(270.97±42.12)ng/L],与其他照射组比较P值均<0.05,至第16、24周明显降低[(60.63±38.49)、(32.07±1.05)ng/L],与对照组平均水平接近(P值均>0.05).HRCT表现与TGF-β、TNF-α表达均无等级相关(r.分别为0.5570和0.1013),等级相关假设检验P>0.05.病理变化与同期影像征象对照,两者相符合.结论 TGF-β、TNF-α变化早,提示血液中TGF-β、TNF-α的监测可以预测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HRCT表现与TGF-β、TNF-α表达均无等级相关.  相似文献   

12.
青年人与老年人海马体积及形态的M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在区分海马标志点的基础上,测量青年人和老年人正常海马及其头、体、尾3个部位的体积、形态.方法 选择正常青年人(年龄20~29岁,青年组)和老年人(60岁以上,老年组)志愿者各30名进行头部MR扫描,所得图像经后处理软件分析,确定较恒定、易辨认的解剖标志点后对海马进行分割.测量青年组和老年组海马的体积、平均扫描层面积及扫描层数,两组间以及青年组和老年组不同性别、不同侧别海马体积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作海马的三维重建.结果 60名受试者钩隐窝、脑室三角、钩顶等均能清晰显示.青年组和老年组不同性别间海马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青年组左侧海马头部、体部、尾部及整体体积分别为(1250±174)、(653±115)、(372±116)、(2277±109)mm~3,右侧分别为(1255±147)、(657±129)、(386±105)、(2298±213)mm~3,左、右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8、0.10、0.33、0.35,P值均>0.05).老年组左侧海马头部、体部、尾部及整体体积分别为(660±109)、(472±92)、(181±73)、(1313±163)mm~3,右侧分别为(717±116)、(474±95)、(240±75)、(1432±171)mm~3,右侧海马尾部体积明显大于左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1,P<0.05);其他部位左、右侧海马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9、0.06、1.95,P值均>0.05).青年组和老年组左侧海马头部、体部、尾部及整体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78、6.71、7.70、20.83,P值均<0.05),右侧各部位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76、6.26、6.15、17.36,P值均<0.05).老年组各部位体积明显小于青年组,其中以头部最为明显.青年组及老年组海马头部左侧层面积分别为(75±24)、(56±21)mm~2,右侧层面积分别为(73±22)、(58±19)mm2,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3、2.81,P值均<0.01).青年组及老年组左侧层数分别为(11.1±3.2)、(7.9±3.9)层,右侧层数分别为(11.5±3.7)、(8.2±3.1)层,两组间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8、3.75,P值均<0.05).老年组的海马头部层数和层面积均小于青年组,呈短而窄的外形.结论 根据海马标志点确认的原则,其所提出的标志点为海马形态体积的标准化测量提供了测量的基础,其所测的正常值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或为某些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潜艇艇员远航期间的睡眠特点,为艇员远航睡眠保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执行某远航任务的潜艇艇员作为研究对象,于远航前及每个航段前后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跟踪调查艇员的睡眠状况并进行评分.分析不同任务类型艇员在执行航段任务前后、海上休整前后的睡眠变化,对艇员和水面舰舰员第二航段的睡眠分数进行比较,并对每个航段有睡眠问题艇员的人数进行比较.结果 由整体结果 看,艇员在执行完航段任务后,睡眠状况明显差于航段任务前和出海前(P<0.01),第三航段任务前的睡眠情况明显差于出海前(P<0.05).航段任务前艇员海上休整,睡眠状况平稳,与出海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航段任务、艇员海上休整结束后的睡眠情况明显好于休整前(P<0.05或P<0.01).完成一个航段后经过海上休整,艇员的睡眠分数恢复至出海前水平(P>0.05).连续完成两个航段任务后经过海上休整,艇员睡眠分数的变化不明显(P>0.05).艇员经海上休整后睡眠状况明显好于同期、同次任务的水面舰舰员(P<0.05),但艇员在执行完航段任务后,睡眠明显差于海上休整艇员(P<0.01)及水面舰舰员(P<0.05).各航段中,出现睡眠问题人数的比例在海上休整艇员中明显低于执行航段任务的艇员(P<0.001或P<0.05).第一航段任务后未休整的艇员和靠港休整的艇员出现睡眠问题的比例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但第二航段靠港休整的艇员中出现睡眠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前者(P<0.05).海上休整期间,第二、第三航段艇员中出现睡眠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第一航段(P<0.05,P<0.01),第三航段任务艇员中出现睡眠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第一航段(P<0.01)和第二航段(P<0.01).结论 整体上,远航艇员执行完航段任务后睡眠质量明显下降,且睡眠问题可累加,随连续长航时间的增加睡眠质量越来越差,但经过海上休整,艇员的睡眠状况明显好转,提示海上休整是艇员执行远航任务时有效的睡眠保障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肝脏泡球蚴病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评价CT灌注技术在显示肝泡球蚴血管生成方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肝脏泡球蚴病患者的螺旋CT灌注检查资料,绘制病灶边缘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并测定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通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病灶边缘区域MVD计数和VEGF的表达,对不同类型TDC的灌注参数、MVD和VEGF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Spearman法分析不同类型TDC各CT灌注参数与MVD和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21例为Ⅰ型TDC,6例为Ⅱ型TDC,两型TDC的BF分别为(111.7±27.6)和(158.9±39.5) ml· 100 g-1·min-1,BV分别为(15.1 +6.2)和(26.8±8.4) ml/100 g,MTT分别为(7.0±4.4)和(7.7±3.1)s,PS分别为(51.7±17.3)和(51.0±20.5) ml· 100 g-1·min-1,两型TDC之间BF、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897和- 18.783,P值均<0.05),MTT及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11和0.182,P值均>0.05);两型之间MVD计数分别为(20.5±5.4)和(37.2±7.5)个/高倍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23,P<0.05),而VEGF计分分别为(2.1±1.0)和(3.2±1.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7,P>0.05).MVD与Ⅱ型TDC的BF、BV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789和0.878,P值均<0.05),与MTT、PS间无相关性(P值均>0.05);MVD与Ⅰ型TDC各参数之间,以及VEGF与两型TDC各灌注参数之间均无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 CT灌注成像不同TDC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灶边缘不同的血管生成状态,有望为泡球蚴病灶边缘的血管化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脊柱适形调强放疗(IMRT)和普通放疗对犬脊髓的生物安全性。方法 选取纯种比格犬12只并随机分为2组,模拟犬胸9~10椎体肿瘤,以IMRT和普通放疗2种方式分别对2组比格犬胸9~10椎体给予50及70Gy剂量的放疗,于放疗3个月后活杀取材,取相同部位、相同位置的胸9~10节段脊髓行HE染色,电镜观察后,免疫组织化学法定量检测脊髓中Fas、HSP70蛋白的表达,TUNEL法定量检测脊髓中凋亡神经元。结果 照射3个月后可观察到脊髓的损伤,IMRT组脊髓神经元以可逆性损伤为主,而普通放疗组以凋亡为主。相同剂量的放疗,IMRT组细胞凋亡指数〔50Gy组为(1.2±0.7)%;70Gy组为(2.5±0.8)%〕均低于普通放疗〔50Gy组为(7.3±1.1)%,70Gy组为(11.3±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Gy组t=0.022,P<0.05;70Gy组t=0.017,P<0.05);凋亡促进蛋白Fas表达量IMRT组(50Gy组为4.6±0.8;70Gy组为7.4±1.1)明显低于普通放疗组(50Gy组为15.1±6.4,70Gy组为19.3±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Gy组t=0.231,P<0.05;70Gy组t=0.457,P<0.05);而凋亡抑制蛋白HSP70表达量IMRT组(50Gy组为9.1±0.8,70Gy组为7.3±1.4)明显高于普通放疗组(50Gy组为2.1±0.9,70Gy组为1.7±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Gy组t=0.153,P<0.05;70Gy组t=0.223,P<0.05)。脊髓神经元凋亡指数与Fas/HSP70比值呈正相关(r=0.996,t=1.14,P<0.05)。结论 照射3个月后脊髓中存在着明显的放疗迟发反应。通过放疗后脊髓神经元形态学、神经元凋亡指数、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等指标的测定结果提示脊柱IMRT的脊髓安全性远优于普通放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早期微量元素检测对预后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海军总医院产科门诊就诊的280例孕早期孕妇,包括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0例(观察组)和正常妊娠无并发症孕妇200例(对照组),都进行血清微量元素(铜、锌、钙、镁、铁、铅)检测与预后的观察。结果观察组的血清铜、锌、钙、镁、铁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铅均无检出。观察组的血清铜、锌、钙、镁、铁含量下降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巨大儿、产后出血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巨大儿、产后出血与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与血清铜、锌、钙、镁、铁含量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在孕早期表现为血清微量元素含量下降,发生率都比较高,同时巨大儿、产后出血与新生儿窒息等预后不良发生率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孕早期微量元素的检测对预后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黄芪三七合剂对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大鼠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 group,NOR组)、模型组(CRF组)、黄芪三七合剂组(astragalus and radix notoginseng,A&R组)、缬沙坦组(valsartan group,Val组)4组。CRF组、A&R组及Val组采用腺嘌呤灌胃方法建立大鼠CRF模型;建模后予以A&R组黄芪三七合剂(3 mL/d)灌胃,Val组予以缬沙坦[20 mg/(kg·d)]灌胃,NOR组和CRF组予以同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均连续4周。治疗4周后检测大鼠一般情况及摄食量、体质量、白蛋白、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与CRF组比较,A&R组摄食量与体质量显著增加,白蛋白、血红蛋白显著升高(P<0.05),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显著下降(P<0.05)。结论黄芪三七合剂可明显改善腺嘌呤致慢性肾衰竭模型大鼠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8.
缺血心肌99Tcm-MIBI清除率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血性心脏病(IHD)患者心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早期、晚期清除率的变化及其评估缺血心肌细胞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IHD并满足冠状动脉三支主要分支狭窄均≥50%、除外心肌梗死的16例患者行99Tcm-MIBI静态平面及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用t检验比较99Tcm-MIBI早期(注药后90 min)、晚期(注药后4 h)清除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健康对照组(10名)的差异,并对早期、晚期清除率与LVEF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IHD组早期、晚期心肌清除率及LVEF分别为(13.44±2.87)%、(19.24±4.71)%和(55.71±7.97)%,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7.32±4.92)%、(15.23±3.81)%和(67.75±5.43)%,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84,-2.246及-4.418,P均<0.05).早期及晚期清除率与LVEF不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212(P>0.05)及0.352(P>0.05).结论 IHD患者心肌99Tcm-MIBI清除率异常可反映缺血引起的细胞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动态增强MRI(DCE-MRI)分析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浸润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47例AL患者行快速小角度激发梯度同波(FLASH)序列T1WI冠状面髋部DCE-MRI,分别在腰椎及双侧髂骨设置ROI,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ETCs),计算最大强化率(Emax)、强化斜率(slop...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兔VX2肝癌放疗后的DWI特征、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成功制成40只兔肝癌模型后,待肿瘤直径≥1 cm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28只瘤兔进行放疗,将放疗后28只兔用同样方法随机分成4组,各组兔分别于放疗后1、5、10和15 d进行MR扫描,另12只作为对照组,随机分配到各组中,测量VX2肿瘤、肝脏感兴趣区的ADC值,并计算两者比值.肿瘤组织标本行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Bcl-2 凋亡基因的表达情况,计算Bcl-2基因PCR反应产物电泳条带灰度值和β-肌动蛋白(β-actin)电泳条带灰度值的相对比值(Bel-2/β-actin),采用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再采用两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不同放疗时间点各组ADC比值、相对灰度(Bcl-2/β-actin),并对ADC比值与相对灰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放疗后1、5、10和15 d放疗组ADC比值分别为0.55±0.13、1.32±0.27、0.96±0.34、0.72±0.17,相应对照组ADC比值分别为0.69 ±0.20、0.78±0.24、0.71±0.23、0.79±0.21,放疗组分别与对照组的ADC比值比较,放疗后5和1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74和3.191,P值均<0.01),放疗后1和15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83和0.776,P值均>0.05).放疗后1、5、10和15 d放疗组相对灰度分别为0.92 ±0.31、0.56±0.28、0.42±0.24、0.31±0.15,相应对照组相对灰度分别为1.18 ±0.50、1.15±0.43、1.16±0.41、1.46±0.19,放疗组分别与对照组的相对灰度比较,放疗后5、10和1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63、5.401和5.894,P值均<0.01),放疗后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0.987,P>0.05).ADC比值与Bcl-2基因相对灰度呈显著性负相关(r=-0.493,P<0.01).结论 DWI可以反映兔VX2肝癌放疗后不同时间点分子水平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