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摘 要目的:分析在左半结肠恶性梗阻中应用结肠支架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莆田学院附属医院 2017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收治的 80 例左半结肠恶性梗阻患者,采取数字分组方式,抽取奇数的患者为观察组,抽取偶数的 患者为对照组,各 40 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结肠支架置入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指标(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 症以及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左半结肠恶性梗阻中应用结肠支架,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对患者创伤较 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整体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期采用左半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指导临床诊治。方法 2006年6月~2009年6月采用一期左半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42例,以同期采用回盲部造瘘解除梗阻后择期行左半结肠次全切除术48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均临床治愈出院,观察组手术时间187~375min,平均(158.7±74.5)min,住院治疗时间为9~21d,平均(15.5±7.8)d;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期左半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梗阻性结肠癌具有疗效确切,术后不良反发生率低等有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并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左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2例中左半结肠肿瘤19例,乙状结肠癌13例。术中行左半结肠部分切除、结肠灌洗、一期吻合。其中根治性切除25例,姑息性切除7例,术后吻合口瘘1例,腹腔感染2例,切口感染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对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应积极创造条件施行一期切除吻合术、结肠灌洗,一期切除吻合治疗安全可行,避免了患者二次手术之痛苦,降低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术前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直肠癌致急性左半结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87例直肠癌致急性左半结肠梗阻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症置入经肛肠梗阻导管减压、中药冲洗引流、肠道准备,实施一期切除吻合术),对照组42例按传统方法(禁食水、胃肠减压、清洁灌肠,营养支持)治疗。结果:治疗组置管3天后腹围、胃肠减压量、梗阻近端结肠最大横径变化明显,24h内腹部症状缓解率、一期切除吻合手术率高,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结论:中西医结合应用经肛肠梗阻导管减压、冲洗引流后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是治疗直肠癌致急性左半结肠梗阻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到2011年4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阑尾炎切除手术(OA);观察组采用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LA)。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切口感染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与OA比较,具有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以及感染发生率低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肠不同损伤后,一期修复手术的安全性并总结手术经验.方法: 系统回顾分析我院1999 年12 月至2008 年12 月共收治的72例结肠损伤后行一期修复手术的病例资料.结果: 72例手术中,术后发生肠瘘3 例;切口感染12 例,腹腔脓肿1 例,均经合理治疗痊愈,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指证,术后合理治疗,结肠损伤采用一期修复手术是安全可靠的,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微创小切口在单纯性阑尾炎手术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单纯性阑尾炎患者2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单纯性阑尾炎患者2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微小创口阑尾切除手术;对照组给予常规阑尾切除手术。术后均给予常规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术中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术后切口状况和患者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24h排气时间均显著较对照组短,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皮下气肿、切口渗出、肠粘连性肠梗阻、肠瘘)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切除阑尾治疗单纯阑尾炎,较常规阑尾切除手术疗效好。术后创口感染率低、患者恢复时间短,临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提出预防相关因素的对策。方法:选择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切口感染诊断标准判断手术后是否合并切口感染,分析整理切口感染的因素,如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性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切口类型(Ⅰ、Ⅱ、Ⅲ类)等方面,并对切口分泌物进行培养。结果:98例手术患者中,各类切口感染率以Ⅰ类切口最低,Ⅲ类切口最高;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年龄〉51岁手术感染率明显上升;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切口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手术时间≥2h的感染率较〈2h的高;住院时间≥14天的感染率最高。结论:切口类型、住院环境、手术类型等都是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应该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有效预防管理措施,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6年)32侧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手术时机,术式选择及术中灌洗方法。结果:27例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术中灌洗,3例行结肠造口,再二期手术切除,2例行永久性结肠造瘘术。切口感染2例,无吻合漏,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是可行的,术中彻底的结肠减压及灌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研究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河南省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阑尾炎患儿,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直径)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切口直径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腹治疗方法,对小儿阑尾炎患儿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其临床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结肠水疗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生理盐水水疗,观察组给予自拟"化瘀破结汤"结肠水疗,连续治疗5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95.3%)明显高于对照组(8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05,P=0.031)。结论:中药结肠水疗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可迅速解除肠腔梗阻、恢复肠道功能,可提高保守治疗效果、降低手术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5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综合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患者治疗后腹胀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腹腔感染、腹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8.0%)低于对照组(2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腹部手术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而言,应用综合治疗方案疗效更佳,能够缩短各项症状的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4种常用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妇产科319例产妇作为观察研究对象,选取病例均为有剖宫产手术史、再次分娩继续选择剖宫产的孕妇。按照首次剖宫产术式不同将观察病例分为4组:I组81例采用古典式剖宫产术,Ⅱ组77例采用新式剖官产,Ⅲ组83例选用子宫下段式剖宫产,Ⅳ组78例采用腹膜外剖腹产。分析比较4组产妇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因术中取头困难使用产钳助产率、假性肠梗阻、切口感染率和术后盆腔粘连情况。结果:4组病例胎儿娩出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总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产钳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和Ⅳ组假性肠梗阻发生率较I组、Ⅲ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组和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感染率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盆腹腔粘连程度明显较其他三组严重(P〈0.05),Ⅱ组粘连程度最轻。I组、Ⅳ组粘连程度无明显差异(P〉O.05)。结论:新式剖官产术对于再次剖宫产术后影响较小,在具备剖宫产适应症的条件下适宜作为首次剖宫产术式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中药坐浴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5例,治疗组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结合中药坐浴治疗,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条治疗,比较2组患者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疼痛及创面分泌物情况。结果:痊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45.45%、96.36%,对照组分别为18.18%、72.73%,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第4、8、14天治疗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创面分泌物评分均低于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O.05,P〈0.01)。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中药坐浴能有效地促进肛瘘术后创面的愈合,有效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九一丹治疗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静脉滴注抗生素,同时给予正常饮食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换药时创口放置凡士林纱条引流;治疗组换药时创面外敷九一丹。观察两组患者创面分泌物、水肿,疼痛VAS指数,有效率,愈合时间指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第4、9天创口疼痛VAS指数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创口水肿、创面分泌物,创口痊愈时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九一丹对肛瘘术后患者创口愈合情况有较好的作用,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疼痛VAS指数,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石蕾  尹一然  张巍 《四川中医》2011,(11):60-61
目的:探讨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联合柴芍承气汤胃管注入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肠麻痹患者的疗效。方法:5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肠麻痹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6例,给予常规治疗及胃管内注入柴芍承气汤,治疗组26例,给予常规治疗及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联合柴芍承气汤胃管注入。分别观察首次排便时间,腹胀腹痛持续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并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DAO)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腹痛腹胀持续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5.89±1.76)d和(8.51±2.36)h,低于对照组的(7.68±1.33)d和(10.23±2.51)h(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低于对照组的23.07%(P〈0.05)。两组治疗前DAO分别为(15.58±3.33)和(15.33±3.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7天治疗组DAO为(8.8±3.4)U/L,低于对照组的(9.9±3.1)U/L(P〈0.05)结论: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联合柴芍承气汤治疗能促进肠道屏障功能的修复,有效缩短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对急性胰腺炎并发肠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行气散热奄包外敷联合肠梗阻颗粒灌肠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肠梗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4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行气散热奄包外敷腹部,肠梗阻颗粒保留灌肠治疗。2组疗程均5 d。观察2组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指标变化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部X线异常例数,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ALT、TBiL、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降低(P<0.05),PTA均升高(P<0.05),但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部X线异常例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后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部X线异常例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1%,对照组总有效率76.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行气散热奄包外敷联合肠梗阻颗粒灌肠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肠梗阻能改善患者肠梗阻症状,缓解病痛。  相似文献   

18.
李萍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7):91-92
目的:探讨中药坐浴在术后肛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50例肛瘘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常规抗生素+换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坐浴,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水肿消失时间、创面渗出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坐浴促进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切开挂线旷置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方法:从2009年3月-2010年2月本院收治肛瘘患者中选取40例高位肛瘘患者,按入院日期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主瘘管切开挂线,支管旷置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传统的切开挂线术治疗.术后两组均采用常规抗感染中药熏洗等,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5%,对照组有效率9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疗程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切开挂线旷置术治疗高位肛瘘较传统方法,疗程短,损伤小,治愈率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