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对我国七个地区1284名性乱者和1161名健康人进行型支原体、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抗体检测结果,调查表明:(1)性乱者,Uu抗体阻性率最高(25.47%),Ct次之(18.22%),Mh最低(8.80%)。(2)性乱者Mh、Uu和Ct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3)性乱者经常合并感染Uu和Ct。研究提示,性乱者是支原体性病和衣原体性病的高危人群,在性病防治工作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笔者于1992年1~6月对大连地区部分性病患者、性乱者和健康人进行了沙眼衣原体(Ct)、人型支原体(Mh)和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urealyticum,Uu)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性病患者三种抗体阳性率最高,健康人的Ct和Uu阳性率最低。Uu和Mh抗体阳性率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而男、女患者的Ct抗体阳性率分别高于性乱者和健康人。三种人有支原体和衣原体的混合感染。此外,还对大连地区Ct、Mh和Uu的感染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为性传播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笔者于19992年1-6月对大连地区性病患者,性乱者和健康人进行沙眼衣原体,人型支原体和解脲支原体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性病患者三种抗体阳性率最高,健康人的Ct和Uu阳性率最低。Uu和Mh抗体阳性率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而男,女患者的Ct抗体阳性率分别高于性乱者和健康人。三种人有支原体和衣原体的混合感染,此外,还对大连地区Ct,Mh和Uu的感染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为传播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论据。  相似文献   

4.
1992年调查广州铁路管辖区459名饮食服务人员人型支原体Mh和解脲支原体(Uu)的自然感染情况,结果Mh,Uu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5.03%和9.59%;阳性率均以青壮年为主;Mh抗体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同时感染Mh和Uu者9人,其中男性3人,女性6人。  相似文献   

5.
对湖北地区1000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阴道宫颈分泌物进行了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培养。结果,支原体阳性282例(28.2%),其中Uu阳性248例(24.8%),Mh阳性62例(6.2%),Uu与Mh同时感染28例(2.8%)。Uu感染显著高于Mh感染和Uu+Mh混合感染(P〈0.01)。同时还对37例不明原因女性不孕患者进行了支原体检测,结果不孕组的支原体检出率(54%)显  相似文献   

6.
不同人群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症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宁  张献哲 《现代预防医学》1995,22(4):215-217,200
本文报告了对281名女性性乱者和300名正常对照妇女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状况的流行病学研究。性乱妇女生殖道Uu感染率为54.45%,其他性病患病率为24.56%,而正常对照妇女分别为28.67%和0.67%,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分析结果表明:生殖道Uu感染的主要流行因素为性生活混乱、性伴数多、性活动初始年龄较小、社会经济地位低、文化程度差等;性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选用避孕套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1992年对南京地区185名健康人和150名性乱者与65名性病患者进行艾滋病病毒(HIV_(-1))及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和沙眼衣原体(Ct)抗体的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1)健康人和性乱、性流患者中未发现HIV_(-1)感染者。但另外三种抗体以Uu抗体阳性率最高(23.75%),Ct次之(20.25%),Mh最低(4%)。(2)性乱者和性病患者的Uu和Ct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3)不同性别人群三种抗体比较,女性阳性率均高于男性。(4)性乱者和性病患者常合并感染Uu、Ct和Mh,尤其混合感染Uu和Ct较为常见,在诊断和治疗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淋病患者合并沙眼衣原体(Ct)及解脲支原体(Uu)感染的情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149例经临床和实验室检验确诊的淋病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Ct及Uu的感染率,并分析淋病患者合并这两种病原体感染的可能原因。结果显示,在149例淋病患者中,检出合并Ct和(或)Uu感染90例,占总病例数的60.4%。其中检出Ct感染44例,占总病例数的29.5%;检出Uu感染73例,占总病例数的49.0%。其中有27例同时合并Ct和Uu作者单位:430070武汉,湖北省妇幼保健院遗传中心两种病原…  相似文献   

9.
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症流行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281名女性性乱者和300名正常对照妇女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状况及其流行因素进行了研究。性乱妇女生殖道Uu感染率54.5%,对照妇女则28.7%,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x2=39.83,P<0.01)。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筛选出主要危险因素,并以此构建通径图揭示诸因素作用路径。分析结果表明:生殖道Uu感染的主要流行因素为性伴数较多、性生活初始年龄较小、社会经济地位低、文化程度较差等;选用避孕套有一定保护作用;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可与其他性病混合存在。  相似文献   

10.
应用间接血凝方法对沈阳市部分人群进行了人型支原体(Mh0感染的血清学研究。结果表明,104例性病及性乱者Mh抗体阳性率为3.85%,GMT为1:3.17;110例健康成人抗体阳性率为0.91%,GMT为1:2.53,检测的28名儿童中有1人阳性,证实在儿童中也有Mh感染,因而认为,沈阳市人群中存在Mh感染,且滴度较低,Mh感染的主要途径为性接触传播,也可能存在母婴传播或其它途径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1990年对宜昌、柳州和北京三个地区239例性病患者和264名健康人进行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和沙眼衣原体(Ct)抗体检测结果。研究表明,性病患者中,Ct抗体阳性率最高(27.62%),Uu次之(17.57%),Mh最低(4.18%)。病人的Ct和Uu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三个地区病人中,北京Ct抗体阳性率最高(55.88),宜昌最低(15.28%);Uu抗体阳性率以柳州最高(26.23%),北京较低(5.88%);Mh抗体三个地区没有差别。性病患者常合并感染Ct、Uu和Mh,这是性病防治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应认真加以考虑和处理。  相似文献   

12.
581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耐药性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12  
目的观察581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情况,分析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提出治疗对策。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法检测衣原体抗原,采用培养法检测支原体及其药物敏感试验。结果581例标本检出沙眼衣原体(Ct)阳性42例,阳性率为7.2%;检出支原体阳性239例,阳性率为41.1%,其中解脲脲支原体(Uu)阳性率为28.4%(165例),人支原体(Mh)阳性率为3.1%(18例),Uu+Mh混合感染阳性率为6.7%(39例),Uu+Ct混合感染阳性率为2.9%(17例);支原体药敏试验结果显示,Uu对红霉素、罗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4.8%、62.6%,Mh也呈同样趋势,两种支原体合并感染的耐药率升高;多西环素、米诺环素、交沙霉素有较高的抑菌能力。结论随着支原体感染病例不断增多,出现多重耐药现象,临床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并进行足量、足疗程治疗,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多西环素、米诺环素、交沙霉素可作为临床支原体感染首选药。  相似文献   

13.
对123例淋病患者和108名健康人的血清应用PHA进行Mh和Ct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淋病患者的Mh抗体阳性率为23.58%,GMT为1:7.60;Ct抗体阳性率为72.35%,GMT为1:8.71。显著高于健康人的Mh和Ct抗体水平(P<0.05)。提示柳州地区淋病病人生殖道Ct和Mh感染较为普遍,在性病防治工作中应予重视。此外,还对探讨生殖道Mh和Ct感染的意义、分布特点和淋病患者Mh和Ct感染的高发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沙眼衣原体及支原体属感染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支原体(Uu)及人支原体(Mh)在住院及门诊患者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英国"立明"衣原体属抗原检测试剂盒,及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支原体培养试剂盒,对640例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患者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 640例NGU患者沙眼衣原体的阳性率为36.25%;解脲脲支原体阳性率为43.75%,人支原体阳性率5.94%,混合感染阳性率为14.06%;沙眼衣原体感染,男>女(χ2=20.8429,P<0.01);解脲脲支原体感染(χ2=27.0899,P<0.01)、人支原体感染(χ2=6.0430,P<0.05)女多高于男。结论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解脲脲支原体、人支原体感染率较高,有必要研究其感染特点,为临床及时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人支原体(Mh)、脲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与不孕症的关系,并对支原体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治疗,促进不孕症治疗效果的提升。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8月在本院门诊收治的220例不孕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自愿参与本研究的220例正常生育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宫颈分泌物Uu、Mh、Ct检测结果。同时对支原体感染者做药敏实验,了解支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和耐药性。结果:观察组Ct、Uu、Uu+Mh、Uu+Ct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9.54%、36.82%、8.63%、3.1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u对米诺环素、多西环素、交沙霉素、环酯红霉素的敏感率较高,均超过了80%。Uu+Mh对米诺环素、多西环素、交沙霉素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5.0%、85.0%、75.0%。单独Uu感染的耐药性较低,但是Uu+Mh感染的耐药率明显升高,多药耐药情况严重。结论:Uu、Mh、Ct是引起不孕症的主要原因,是不孕症诊断重要的检测项目。对于因Uu、Mh、Ct感染引起的不孕症,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予以针对性的治疗,从而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285例女童外阴阴道炎性传播疾病相关病原体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生殖道易感支原体和沙跟衣原体、淋球菌等病原体与女童外阴阴道炎的关系,了解与性传播疾病(STD)相关病原体在女童外阴阴道炎感染病原中所占的比例。方法采集285例外阴阴道炎及128例健康对照组女童外阴拭子标本,采用nPCR技术对所有标本进行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生殖支原体(Mg)、发酵支原体(Mf)、穿透支原体(Mpe)检测。结果病例组的285例标本中,STD相关病原体阳性检出率为59,65%。单一病原体感染阳性检出率为37.54%;两种病原体混合感染阳性检出率为16.84%;三种病原体混合感染阳性检出率为5.26%。对照组128例标本中,7例为阳性检出标本,总检出率为6.25%,其中Uu5例、Mh2例。与对照组相比,Ng(P〈0.01)、Ct(P〈0.01)、Uu(P〈0.01)、Mg(P〈0.01)、Mf(P〈0.05)、Mpe(P〈0.01)在外生殖道的定植与女童外阴阴道炎的发生有相关性。结论一些与性传播疾病相关病原体是引起女童外阴阴道炎的主要病原体,并存在多病原体协同感染的情况。Mg、Mf、Ng在外生殖道的定植与季节有相关性。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儿童泌尿生殖道支原体、Ct感染的治疗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及其他病原体在急性盆腔炎中的检出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根据急性盆腔炎妇女与正常妇女的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lium,Uu)、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生殖支原体(Mycoplasmag enitalium,Mg)检出情况,结合急性盆腔炎妇女衣原体(Chlamydi trachomatis,Ct)及需氧菌的检出率,探讨支原体与急性盆腔炎的相关性。方法:取30例患急性盆腔炎的育龄期妇女的阴道后穹窿分泌物与子宫内膜分别进行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的培养,生殖支原体(Mg)的PCR方法检测并以30例正常妇女为对照组,以及盆腔炎组取子宫内膜作衣原体(Ct)的PCR检测、细菌培养、内膜病理检验。结果:急性盆腔炎妇女阴道后穹窿分泌物解脲支原体(60%)、生殖支原体(33.3%)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妇女(30%、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盆腔炎妇女子宫内膜解脲支原体(40%)、生殖支原体(33.3%)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妇女(6.7%、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盆腔炎妇女阴道后穹窿、子宫内膜人型支原体(23.3%、23.3%)检出率与正常妇女(10%、6.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例数较少有关;盆腔炎组阴道后穹窿分泌物与子宫内膜Uu(60%vs40%)、Mh(23.3%vs23.3%)、Mg(33.3%vs33.3%)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阴道后穹窿分泌物与子宫内膜Uu的检出率(30%vs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h(10%vs6.7%)、Mg(6.7%vs6.7%)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送检标本中子宫内膜的5种病原体的检测结果显示,盆腔炎组子宫内膜Uu检测出12例阳性(40%),Mh检测出7例阳性(23.3%),Mg检测出10例阳性(33.3%),Ct检测出9例阳性(30%),需氧菌检测出9例阳性(30%),两种混合感染检测出17例阳性(56.6%),三种混合感染检测出3例阳性(10%)。结论:①解脲支原体、生殖支原体与盆腔炎关系密切;②盆腔炎中解脲支原体的检出率最高,衣原体与细菌也是盆腔炎的重要病原体;③Uu的检测推荐首选子宫内膜检测;④盆腔炎为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在生殖道感染妇女和健康体检妇女中的感染状况。方法采集2005年11月至2006年4月南京市某三甲医院就诊的生殖道感染女性184例和健康体检女性199名的生殖道分泌物样本,同时采用培养法和聚合酶链反应法进行Uu、Mh的检测,在培养的同时采用倍比稀释法进行颜色变化单位(CCU)浓度检测,并结合调查表资料,对两组人群的支原体感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生殖道感染人群支原体阳性率76.1%,显著高于健康女性人群42.2%(X~2=45.1862,P<0.0001)。健康女性以单纯Uu和单纯Mh感染为主,生殖道感染者以Uu和Mh的混合感染为主(单纯Uu、Uu Mh:X~2=39.5956,P<0.0001;单纯Mh、Uu Mh:X~2= 13.2935,P=0.0003)。支原体CCU浓度检测结果显示,生殖道感染女性人群体内Uu、Mh浓度显著高于健康体检人群(Uu:秩和检验Z=7.1058.P<0.0001,Mh:秩和检验Z=8.7201,P<0.0001)。支原体在各年龄段普遍易感。结论两种支原体均为条件致病菌,两者并存具有一定的协同致病作用,当支原体感染量较高时易导致临床症状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