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病毒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揭示乙型慢重肝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规律.方法 采用前瞻性横断面分析及多中心临床调研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和聚类分析,总结乙型慢重肝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规律.结果 乙型慢重肝临床证候较多,基本证候有肝脾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胆热毒炽盛证、肝脾气虚证、肾气虚证5个,核心证候为肝脾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胆热毒炽盛证3证;本病表现为多证相兼,并以六证相兼到九证相兼多见;证候组合具体表现为:热毒瘀血胶着、肝脾肾气阴两虚证,热毒瘀血胶着、肝脾肾气血阴阳俱虚证,湿毒瘀血胶着、肝脾肾气阴或阴阳两虚证.结论 乙型慢重肝临床证候较多,存在毒瘀与正虚交织、肝脾肾气血阴阳俱损等复杂病机,且证情严重,治疗上应考虑重病重药,快速截断,多法联用,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脓毒症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i)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186例,调查其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并检测血清CRP、PCT、D-Di水平。结果 1中医证型以热入营血证(27.96%)、瘀毒内阻证(26.89%)、热毒炽盛证(22.58%)多见。2热入营血证CRP水平最高,热毒炽盛证、瘀毒内阻证、气阴两虚证CRP水平与其相近(P0.05),均明显高于邪毒袭肺证(P0.01);各组CRP均值由高到低顺序为热入营血证瘀毒内阻证热毒炽盛证气阴两虚证邪毒袭肺证。3热入营血证、瘀毒内阻证、热毒炽盛证、气阴两虚证PCT水平明显高于邪毒袭肺证(P0.01),其中瘀毒内阻证、热入营血证高于气阴两虚证及热毒炽盛证(P0.01);各组PCT均值由高到低顺序为瘀毒内阻证热入营血证热毒炽盛证气阴两虚证邪毒袭肺证。4瘀毒内阻证、热入营血证的D-Di水平均高于其他各证(P0.01),瘀毒内阻证D-Di水平明显高于热入营血证(P0.01);各组D-Di均值由高到低顺序为瘀毒内阻证热入营血证热毒炽盛证气阴两虚证邪毒袭肺证。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脓毒症中医证型以热入营血证、瘀毒内阻证、热毒炽盛证多见;联合检测CRP、PCT、D-Di,对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病,肝腎不足本,淫邪湿毒标。临床表现,弁证论治四分。1.肝经湿热:治療清利肝胆湿热法,竜胆瀉肝汤加减用。2.热毒(?)盛:治療滋阴清热·解毒利湿法、六味地黄汤合三黄解毒汤加减用  相似文献   

4.
肛周脓肿中医称之为“肛痈”,辨证可分为热毒蕴结证、火毒炽盛证、阴虚毒恋证。在临床上阴虚毒恋证很少见。下面就热毒蕴结证肛周脓肿的辨证护理举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列举流行性出血热重证治案五则:一、气营两燔,热毒内陷证;二、营血同病,瘀热里结证;三、热毒壅盛,血瘀水停证;四、热毒瘀闭,津伤水停证;五、瘀毒内闹,血热阴伤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同病类证"中医证候模型。方法:以"同病类证"学说为指导,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Delphi法与综合集成研讨厅法,回顾性分析中医证候要素完整的630例/次住院MDS患者,总结其病性要素、病位要素、分型要素的分布规律。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出MDS"同病类证"中医证候模型。结果:在MDS病变过程中,出现的病性要素主要是虚(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和毒(热毒、瘀毒、湿毒、痰毒);病位要素涉及肝、心、脾、肺、肾等五脏,并以脾、肾为主;分型要素不尽相同,MDS-RCUD型与RCMD型虚性要素突出,MDS-RAEB型证候要素复杂多样,除虚性要素外,瘀毒要素较其他亚型更为明显。结论:MDS"同病类证"模型体系包括主证、类证、兼证三个层次的证候类型:主证为正虚毒蕴,类证包括脾肾阳虚、脾肾阴虚二个证候,兼证包括热毒炽盛、血热妄行、毒瘀阻滞三个证候。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急性乳腺炎患者与外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0 (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差异。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03例不同中医证型急性乳腺炎患者外周血清IL-6、IL-10和TNF-α的表达水平,并与对照组18例健康体验者进行比较。结果:103例急性乳腺炎患者中医证型中,热毒炽盛证最多,其次为正虚毒恋证,而气滞热壅证最少。与对照组比较,急性乳腺炎组IL-6、IL-10及TNF-α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03例急性乳腺炎组患者的证型分组中,热毒炽盛证、气滞热壅证、正虚毒恋证各组的IL-6表达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毒炽盛证、气滞热壅证、正虚毒恋证各组的IL-10、TNF-α表达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热毒炽盛证组的IL-6、IL-10和TNF-α的表达水平与气滞热壅证组、正虚毒恋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IL-10及TNF-α水平可作为急性乳腺炎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为急性乳腺炎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可量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再议阴阳毒     
目的:探讨阴阳毒之本义及其与上一条文赤小豆当归散之间的联系。方法:查阅相关资料并研读原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阴阳毒为热证在血分之证,阳毒为热毒初入血分而偏在营分,治宜发汗祛邪解毒;阴毒为热毒深入血分而偏在血分,治宜清热解毒,活血祛瘀;赤小豆当归散则为热蕴血瘀化脓之证,治宜活血利湿排脓解毒。结论:阴阳毒及赤小豆当归散均为仲景论述热毒在血分传变过程的条文。  相似文献   

9.
周仲瑛从癌毒辨治恶性肿瘤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仲瑛教授认为,癌毒是导致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癌毒既可直接外客,亦可因脏腑机能失调而内生,癌毒阻滞,病变乖戾,诱生痰浊、瘀血、湿浊、热毒等多种病理因素,并耗气伤阴.本文从癌毒的形成、癌毒的本质、癌毒致病的特性、癌毒致病的基本病理、癌毒学说的临床意义以及临证治疗恶性肿瘤病人时对于癌毒的用药特点等几方面系统阐述了周仲瑛教授的"癌毒"学说.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医于恶性肿瘤多从"热毒"论治,而惯用清热解毒之剂,初虽不乏疗效,然久之克伐中气,癥瘕难消。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云:"世人但知一概清火以解毒,殊不知毒既是寒,解寒而毒自化,清火而毒愈凝。"为中医肿瘤之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1理论基础《灵枢.百病始生》云:"积之所生,得寒乃成,厥乃成积。"《灵枢.水胀》云:"寒气客于肠外,与  相似文献   

11.
蒋益兰教授认为"禀赋不足,邪毒内蕴"为EGFR-TKI相关性皮疹的发病病机,肺气阴亏虚为本,风、湿、热、毒为标。结合皮疹发病特性,辨证分型为风盛热毒证、湿毒蕴肤证、热毒入营证、气阴两虚证等。肺在体合皮,蒋教授主张从肺论治皮疹,自拟益肺消疹方益气养阴,清热解毒透疹,随证加减,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乙型慢重肝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横断面分析及多中心临床调研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和聚类分析,总结乙型慢重肝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规律。结果乙型慢重肝临床证候较多,基本证候有肝脾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胆热毒炽盛证、肝脾气虚证、肾气虚证5个,核心证候为肝脾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胆热毒炽盛证3证;本病表现为多证相兼,并以六证相兼到九证相兼多见;证候组合具体表现为:热毒瘀血胶着、肝脾肾气阴两虚证,热毒瘀血胶着、肝脾肾气血阴阳俱虚证,湿毒瘀血胶着、肝脾肾气阴或阴阳两虚证。结论乙型慢重肝临床证候较多,存在毒瘀与正虚交织、肝脾肾气血阴阳俱损等复杂病机,且证情严重,治疗上应考虑重病重药,快速截断,多法联用,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13.
丹毒源流考     
何睦  吴佳豪  马丽俐 《新中医》2021,53(1):31-34
通过查阅历代中医药关于丹毒的文献,梳理丹毒的病名、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源流。丹毒多由外感风热恶毒、湿热、热毒客于肌肤所致,其病机不外乎风热蕴毒、气分热毒、湿热蕴毒、血分热毒。丹毒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发于头面偏表而兼风邪者还需辛凉解表,兼夹湿热者宜清热利湿,偏里病在血分者当需凉血散血。此外,还可运用砭镰法、火针烙法、外敷法等中医外治法。  相似文献   

14.
侯仰韶主任医师认为肺癌为本虚标实之证,正气亏虚为内因,外来热毒为根本外因。肺癌形成时,诸多外来热邪已长期蓄积体内,早已聚热成毒,故侯老师把这类邪气称为外来热毒。热毒之邪耗伤正气,扰乱气机,从而导致气滞、血瘀、痰湿及癌毒内生,日久积渐成块发为肺癌。治疗肺癌要辨清标本虚实之主次,攻补兼施,证病结合,审因而治,祛邪以清热解毒,抗癌散结,活血消积,行气化痰为法,还要注意健脾固本,充养诸脏。  相似文献   

15.
温病热毒血瘀证是温病发展到营血分阶段时的一种常见证候类型.热邪深入营血分,化火成毒,灼伤阴液,炼熬血液,脏腑脉络受损均可导致热瘀胶结的病理状态,阴液耗伤是温病热毒血瘀证的主要病机.治疗上必须抓住阴伤这个关键因素,养阴生津是其必用的重要治法.  相似文献   

16.
方平教授已从事中医皮肤科临床工作40余载,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皮肤疾病治疗经验。方教授临证中十分重视中医辨证论治,强调皮损辨证应与全身辨证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皮损辨证首先辨部位,不同部位的皮损反映了不同皮部脏腑经络的病变;其次看色泽,然后看形状和质地,不同的疾病往往有不同形状的丘疹和软硬度,根据皮损的形状和质地一般可以做出初步诊断;同一类药物也要辩证使用,每一味药物的多种功效要充分利用。临床中许多皮肤疾病多因火毒而生,清热解毒法是中医皮肤科重要治法之一,而通过辨证灵活应用清热解毒法是方教授在临证中的一大特色。方教授认为因根据风热毒邪、湿热毒邪、火热毒邪、血热毒邪和壅热毒邪的不同辨证使用清热解毒法,各种清热解毒药的使用也要根据辨证有所选择及偏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喜炎平治疗不同中医证候分型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本院ICU收治的96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分组,治疗上均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抗炎联合常规西医治疗的方法。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观察,记录生命体征及辅助检查,进行统计分析及比较。结果 92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应用喜炎平联合常规西医治疗3 d后,患者心率、呼吸较前下降,血压较前升高;血气分析氧分压较前升高,二氧化碳分压较前下降;C反应蛋白、PCT均较前下降;BNP水平较前下降(P0.05)。治疗后总有效率为56.52%,按照中医证候分型分组:痰热闭肺证组26例,阴阳两虚蕴毒证组20例,瘀热蕴毒证组25例,热毒内蕴证组21例。瘀热蕴毒证组治疗后总有效72.00%;痰热闭肺证组总有效率69.23%;阴阳两虚蕴毒证组总有效率40.00%;热毒内蕴证总有效率38.10%。瘀热蕴毒证及痰热闭肺证组总有效率高于阴阳两虚蕴毒证组及热毒内蕴证组(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喜炎平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疗效肯定,中医症候分型方面,瘀热蕴毒证及痰热闭肺证组治疗有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癌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是在肿瘤发病过程中体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病理因素,是导致发生肿瘤的一种特异性致病因子。癌毒一旦产生,继生痰浊瘀血,耗损人体气血津液,影响脏腑功能,诱生痰浊、瘀血、湿浊、热毒等多种病理因素。基本证型是痰瘀郁毒证;基本病机是痰瘀郁毒、耗气伤阴;治疗则以消癌解毒,益气养阴为主。消癌解毒方正是在"癌毒"理论指导下,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基础上而设计的中药复方。  相似文献   

19.
陈文选在对儿童白血病的临证治疗实践中,病因探索经历了从"肾阳亏虚、生血乏源"到"热毒为本、体虚为标"再到"内因胎毒、外因疫邪"的三个阶段;病机辨识总结出"毒蕴骨髓证、毒犯营血证、气滞血瘀证、精血虚损证"四大证型;辨证施治精炼出"清热解毒法、清髓宣郁法、清热凉血法、活血化瘀法、补肾健脾法、气血双补法、滋阴益髓法、顾护胃气法"八大治法;综合治疗总结出"避疫纳气回归自然、注重食疗药食并施、尊重同道中西合壁"的三大法则。  相似文献   

20.
王德英 《四川中医》1995,13(10):42-42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中医俗称“麻毒”引起的发疹性传染病.笔者在1982年初秋,曾遇麻疹大流行,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重型麻疹82例,与西医治疗组作对照;疗效明显优于西医组.特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42例出疹期重型麻诊病人,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82例,西医治疗组(对照组)60例.中西医结合组:男39例,女43例;年龄1—25岁,以5—13岁为多,20—25岁5例.其中热毒炽盛型59例(以热邪麻毒内陷气分营血及热毒攻喉为主),麻毒闭肺型23例,对照组其性别、年龄.证型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基本相同.其中,热毒炽(?)型48例,麻毒闭肺型1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