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修复手深度烧伤后虎口部疤痕挛缩畸形。方法:应用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对18例患者虎口部挛缩畸形进行修复。结果:术后皮瓣血运良好,手功能恢复接近正常,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虎口部疤痕挛缩畸形,手术操作简单可行,供区创伤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王刚刚  刘纲 《中外医疗》2010,29(22):64-64
目的通过总结18例虎口背侧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治疗经验,提供手部皮肤缺损修复新选择。方法切取虎口背侧带蒂筋膜皮瓣修复拇指、示指近节、大鱼际部及手掌桡侧半的皮肤软组织缺损,供区直接缝合,张力大者,取前臂内侧全厚皮植皮。结果 18例皮瓣均成活,2例出现动脉危象,原因是蒂部过紧,经拆除蒂部的缝合线,皮瓣成活。术后6~8个月随访,皮瓣血运稳定,外观饱满,弹性良好,效果满意。结论虎口背侧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手术操作简单,成活率高,术后效果好,适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证实骨间背动脉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背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可靠性。方法 :对 2例手背皮肤缺损的病例 ,取前臂骨间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皮瓣面积最大 7cm× 8cm。结果 :皮瓣均成活 ,随诊 16个月效果满意。结论 :前臂背侧骨间背动脉为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充分 ,血管变异少 ,不牺牲前臂主干血管 ,为临床治疗较困难的手背皮肤大面积缺损 ,提供一个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前臂背桡侧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一个新的皮瓣供区一一前臂背桡侧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的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骨间后动脉桡侧支为轴型血管设计前臂背桡侧逆行的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8例,皮瓣面积6cm×3cm~14cm×6cm.结果8个皮瓣全部成活,创口一期愈合.结论前臂背桡侧皮具有血供丰富,切取方便,损伤小,皮瓣质地佳,可制成感觉皮瓣等优点.逆行转位可修复腕、手部的皮肤缺损,其旋转弧可达近指关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治疗手外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切取前臂骨间背侧动脉进行岛状皮瓣修复外伤致虎口软组织损伤5例,手背皮肤肌腱缺损12例,手掌部软组织缺损4例,手掌尺侧软组织缺损4例。结果:25例移植皮瓣中完全成活24例,恢复了手的功能及外形。结论: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手部外伤修复和整形再造较为理想的皮瓣,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间背侧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骨间背侧皮瓣10例修复手部、前臂远端掌侧及肘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3.5cm×5.5cm~6cm×8cm。切取骨间背侧皮瓣面积4cm×6.5cm~16cm×9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3年,皮瓣色泽、质地、弹性及感觉良好。结论骨间背侧皮瓣局部转移操作简单,成活率高,是修复手部及肘部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正确的护理是提高皮瓣成活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间背侧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骨间背侧皮瓣10例修复手部、前臂远端掌侧及肘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3.5cm×5.5cm~6cm×8cm。切取骨间背侧皮瓣面积4cm×6.5cm~16cm×9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3年,皮瓣色泽、质地、弹性及感觉良好。结论骨间背侧皮瓣局部转移操作简单,成活率高,是修复手部及肘部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正确的护理是提高皮瓣成活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我们从 1985年 5月~ 1999年 3月 ,应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各种原因引起的手部背侧、虎口、腕部软组织缺损 2 1例。皮瓣全部成活 ,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应用解剖骨间背侧动脉在前臂上段发自骨间总动脉 ,有 2条同名静脉伴行。在旋后肌下缘穿过前臂骨间膜上缘至前臂背侧。与骨间脊侧神经伴行 ,神经位于动脉桡侧。沿尺侧伸腕肌和伸小指肌之间向远端行走 ,沿途发出许多肌支和数支皮支营养前臂背侧皮肤。皮支以上段较多 ,约 3~ 9条且长而粗 ,下段少而细 ,皮支直穿过肌间隔和深筋膜 ,在皮下组织内交织成网 ,分布可达动脉主干两…  相似文献   

9.
解剖观察71只成人上肢标本发现,骨间背侧动脉不仅沿途发出7.35±2.60个皮支,供应前臂背侧皮肤,还在距尺骨茎突近端3.57±0.51cm,于骨间背侧动脉与骨间掌侧动脉背支的吻合弓附近,发出2.31±0.77个骨膜支,支配尺骨远端的血供。它的终末支在尺骨小头桡侧向远端行走.参与尺、桡动脉背支形成的腕背动脉网,以其远端终末支为血管蒂,成为带骨间背侧动脉蒂尺骨远端移植修复腕掌部骨缺损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不同部位的皮肤和软组织缺损,观察疗效并总结皮瓣特点和手术要点。方法收集接受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术的36例手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修复部位、皮瓣设计、手术过程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复习对皮瓣特点及手术要点进行讨论和总结。结果 36例患者中,皮肤和软组织缺损位于手背区24例,虎口区、手掌区和拇指区各4例。皮瓣面积最小为4 cm×5 cm,最大为10 cm×14 cm;血管蒂长度3.0~7.5 cm;穿支数量11~15支12例,5~10支20例,1~4支4例;术后36例皮瓣全部成活,成活率100%;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血运、弹性、质地良好,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前臂背侧骨间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手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选择,其穿支出现率稳定、手术可操作性强、皮瓣成活率高,合理的皮瓣设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游离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彻底清创,设计与切取皮瓣,皮瓣切取面积2.0 cm×3.6 cm至4.0 cm×8.0 cm。端端或端侧吻合血管,供区进行直接缝合。结果:19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及手部功能优良,供区仅留线状瘢痕。结论: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具有穿支动脉解剖学稳定、质地软、厚薄适中等特点,适合手部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46侧上肢标本的测量,对桡侧肌皮支的起始与行程、分支与分布,管径及血管吻合进行了解剖学观察。结果:①桡侧肌皮支80.4%来源于前臂骨间背侧动脉,19.6%来源于桡侧返动脉。②桡侧肌皮支分别与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的桡侧骨皮支和桡动脉的桡侧返动脉吻合,为前臂背外侧皮肤及浅筋膜的主要营养血管。③桡侧肌皮支自起始处至穿深筋膜点的长度约为45.1±6.8mm,穿筋膜点处的管径为0.44±0.14mm,且穿深筋膜点的位置怛定。本研究为以骨间背侧动脉桡侧肌皮支为血管蒂的皮瓣,提供了可靠的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道前臂逆行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用逆行前臂外侧皮神经及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带蒂岛状皮瓣修复腕部及手背软组织缺损8例。结果8例中6例全部成活,2例远端部分坏死。随访1~13个月,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前臂逆行皮神经营养血管带蒂岛状皮瓣血供可靠,切取方便,不牺牲主干动脉,是修复腕部及手背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14.
自1990年,成功地应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修复手背、手掌、虎口皮肤缺损12例。该皮瓣主要优点:不牺牲前臂主要动脉,血管解剖恒定,血供面积大,对美容破坏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低位肌间隙筋膜皮肤穿动脉改良传统骨间背侧皮瓣的切取方法以及对各种不同受伤类型的治疗效果.方法:设计倒水滴状皮瓣,利用其皮角携带前臂中下1/3低位肌间隙皮肤穿动脉切取高位骨间背侧皮瓣11例,评价术后手指总的主动活动度.结果:术后皮瓣全部顺利成活,优9例,良和可各1例.结论:该术式避免了传统骨间背侧皮瓣切取中骨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发掘修复拇指的简易方法。方法:据对手部皮肤血管解剖所见,形成拇指桡旨背动脉级逆行岛状皮瓣,指固有支脉全指背岛着皮瓣以及虎口岛状皮瓣,结果:解剖发现拇指桡侧指动脉与指固有动脉之间,有纤细交通支绕行于第一掌骨背侧及大针际肌表面;指固有动脉在行程中发出的指背支斜向远侧行走至指背与对侧分支吻合;拇主要动脉及食指桡侧固有动脉均可见纤维分以至虎口区。临床应用上述皮瓣修复拇指14例,全部成功,其感觉、外形  相似文献   

17.
前臂游离皮瓣在舌癌切除术后舌再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巫家晓 《医学文选》2002,21(6):777-779
目的:探讨前臂桡侧游离皮瓣在舌癌切除术后舌再造中的应用。方法:对我科1999年以来7例应用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舌癌切除后舌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前臂桡侧游离皮瓣质地优良,切取方便,血管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管径相配,吻合成功率高,缺点是牺牲一条主供血管,供区疤痕明显,影响美观。结论:前臂桡侧游离皮瓣用于舌癌切除术后舌再造,舌外形功能恢复良好,可避免过多的切除组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改良前臂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方法:对手背创面8例,虎口开大9例,2~5掌骨头创面1例,以尺骨小头桡侧缘和肱骨外上髁为皮瓣轴心线,尺骨茎突上2.5cm为旋转点,设计皮瓣。于尺骨茎突上约11cm处即旋后肌下缘附近找出骨间后动脉较粗大皮支,在其以近切断结扎骨间后动脉,向远端游离并保留血管周围1.5cm筋膜,切取皮瓣,确保皮支位于皮瓣内,将皮瓣转位覆盖手部创面。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结果:16例皮瓣全部存活。2例皮瓣术后出现静脉危象,导致皮瓣部分坏死。术后均无伸指障碍。结论:改良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适用于修复手背和虎口创面。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和手足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临床应用37例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和手足部复合组织缺损,其中单一穿支皮瓣24例,多叶皮瓣1例,嵌合肌瓣3例,嵌合骨瓣6例,嵌合肌瓣和骨瓣3例.皮瓣最大面积为16 cm×7 cm,最小为4 cm×3 cm.皮瓣供区保留深筋膜和主要的浅静脉,尽量直接缝合.皮下脂肪肥厚的皮瓣切取后以穿支为中心进行阶梯状修薄.结果 37例穿支皮瓣完全成活,创口一期愈合,仅1例皮瓣后期因为反复溃烂予以切除.随访4~26个月,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比较薄而柔软,外形良好,9例应用骨瓣修复的骨折愈合时间3~7月,平均4.2月.全部皮瓣供区直接闭合,供区损害很小.结论 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质地比较薄、外形美观、设计灵活、供区损伤小、可以吻合皮神经重建感觉、可以嵌合切取小块骨瓣和肌瓣,是修复四肢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和手足部复合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指近节桡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和虎口区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食指近节桡背侧岛状皮瓣移位术42例,其中修复拇指腹缺损28例,修复拇指背缺损12例,修复虎口缺损2例。结果:皮瓣完全成活38例,放弃2例,完全坏死及部分坏死各1例。结论:食指近节桡背侧岛状皮瓣供血血管为食指桡侧指动脉及第一掌背动脉间互相代偿,处理时应根据术中情况灵活选择供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