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方  黄泰康 《中草药》2003,34(12):1058-1062
对目前中药药效的研究方法进行全面论述,找出存在问题,并对中药药效方法学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中医学发展是中药药效方法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尤其是藏象经络学说和中药的归经理论的现代研究的突破对中药药效方法学研究起着主导作用;中药药效方法学研究四维系统论,在药效作用物质基础和药物作用机制两维的基础上增加时间维和人体精神维.  相似文献   

2.
中药组效关系辨识方法学与计算理论研究思路与策略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中药化学组成和药效作用机制进行系统辨析,阐明中药复杂组效关系是中药学科领域的重大难题。开展中药复杂组效关系辨识方法学和计算理论研究,对于中医药基础理论创新发展及现代中药创制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学术价值。在获取中药化学分析数据和药效检测数据基础上,使用药物信息学方法,寻找发现关键药效组分,并通过多组分药效预测模型对药效组分配伍进行优化设计,进而构建药效作用的多因素调节网络模型探索中药的多种药效组分协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寻找物质基础非当前中药现代化关键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蒋文跃 《中草药》2003,34(1):1-3,22
从寻找药效物质基础是否可能是必要以及成分不明能否实行中药质控三方面论述了寻找物质基础非当前中药现代化关键。指出成分清楚,机制明确及高效,速效等并非是现代中药所必需的特征,分离寻找药效物质基础不是当前中药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在成分未完全明了的基础上进行中药质控和建立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药效评估体系是中药现代化关键,中药质控应强调多环节,多手段和整体特征性模糊识别,而药效评估应在方法学符合现代科学基础上,注重体现中药整体多系统调整,温和缓效,证效相关的作用特点,并与质控相联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方剂组织药理学新假说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文富  万美华  黄熙 《中草药》2005,36(1):1-3,149
方剂的作用特点是多成分、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其所含药效物质是方剂研究的核心,探索中药方剂的药效物质基础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之一。中药血清药理学、方剂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以进行体外研究为主,也没有深入到病变靶组织层次。以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与方法检测模型动物口服或灌肠后胰腺组织内的有效中药成分谱,进而提出方剂组织药理学的理论假说,即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用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方剂)有效成分对病变靶组织的影响及其作用原理的科学;建立其实验方法学,寻找中药方剂靶组织作用的基础、原理和直接药效物质基础;可能产生新的相互有效方剂,并开辟中药方剂研究新领域。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体内研究模式的方法学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的文献,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体内研究模式的血清药物化学、仿生技术、血清谱效分析等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目前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体内代谢模式取得一定的进展和成果,初步明确了部分中药的有效成分。结论中药成分作用于机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中药药效物质的体内代谢模式或还需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药血清化学在药学相关学科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血清化学是依据中药口服后其移行入血的成分有可能发挥药效的思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的提取、分析技术,对药物口服吸收后含药血清中的原型成分及其代谢产物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从而可直接筛选和判断出中药及复方中的有效成分并据此较快速地探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同时辅助阐明中药复方的配伍机制和意义,以此发挥对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推动作用。本文结合中药血清化学的方法从其辅助血清药理学研究、药剂学的剂型和辅料筛选、中药炮制品的药性和药效优选、中药复方及院内制剂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复方加减方的配伍研究及临床上的药物热、药物基因组学及给药方案个体化等角度探讨了其在中药相关学科研究中的方法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立符合中药方剂自身特点的整体药效评价体系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科学任务之一,近年来,随着代谢组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中药方剂整体药效评价与多靶点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崭新的和强有力的技术手段。本论文围绕代谢组学研究技术在中医证动物模型评价、“方证对应”研究、中药整体药效作用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扼要评析,提出和讨论了代谢组学研究结果的定量表征,多组分多靶点中药与单成分、单靶点化学药物药效作用的代谢组学比较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与代谢组学整合研究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整体药效作用评价与作用机制研究中重要作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方兴未艾的中药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中医药和天然严物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和优势资源,在禾来我国创新趵物研发甲将占据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但由于中药和天然产物药效物质基础的复杂性、多组分协同、有机整合发挥整体药效作用的特殊性,给中药现代化研究带来了诸多困难,长期以来,因缺乏符合中医药整体观思想的研究方法学体系而难以形成突破性的研究进展。代谢组学的诞生为中药现代化研究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期诚邀我国中药代谢组学研究的主要倡导者刘昌孝院士及长期致力于代谢组学研究的王广基教授、盛龙生教授分别从代谢组学与天然产物及中药研究、代谢组学在中医药关键科学问题中的应用前景分析、代谢组学研究技术平台等方面的思路与方法进行了阐述。“方兴未艾的中药代谢组学研究”,刘昌孝院士一语道出了我国中药代谢组学蓬勃发展的态势,期待本期“中药代谢组学研究”专栏能对我国中药代谢组学研究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研究的关键点之一,是阐释中药整体功效及其作用本质的核心环节,是中药安全、有效和质量控制的重要基础。但由于中药多成分和药效作用的复杂性,以及中药各有效成分的协同作用,使得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成为难题,制约着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因此,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目前已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本文通过回顾、分析近年来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了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内涵、研究思路和方法,并探讨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药有效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也是其品质调控的核心。本文聚焦于中药品质调控的2 个关键科学问题——有效成分如何产生?怎样才能提高有效成分含量?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实例,对中药品质调控的研究思路、技术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中药品质调控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翔实的资料分析了中药基础性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提出了中药现代化的近期和远期战略目标 ,并强调中药基础理论和方法学的研究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基础。此外 ,作者建议下列领域和课题为近5 -10年的主要资助方向 :1、中药材质量的可控性研究。2、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3、中药药理研究动物模型及实验方法的建立。4、中药药效、机理和物质基础间的相关性研究。5、中药制剂现代化的基础研究。6、中药的安全性研究。7、方剂配伍理论的研究。8、中药作用机理的研究。9、中医药信息系统网络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翔实的资料分析了中药基础性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提出了中药现代化的近期和远期战略目标 ,并强调中药基础理论和方法学的研究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基础。此外 ,作者建议下列领域和课题为近5 -10年的主要资助方向 :1、中药材质量的可控性研究。2、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3、中药药理研究动物模型及实验方法的建立。4、中药药效、机理和物质基础间的相关性研究。5、中药制剂现代化的基础研究。6、中药的安全性研究。7、方剂配伍理论的研究。8、中药作用机理的研究。9、中医药信息系统网络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从大川芎方看中药现代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是当前中药研究的热点,也是国家973计划的研究重点。本文以大川方为例,对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作用机理研究,方剂组方理论研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药复方组合化学研究方法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进行了中药复方组合化学研究的方法学探索。采用二元索引库筛选法进行川芎、天麻提取物的复方组合化学研究,以抗血小板释放5HT作用(14C5HT释放法)和阻滞血管内皮细胞钙通道作用(45Ca掺入法)为药效指标,采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测定不同组合复方灌胃给药后所取含药血清的药理效应。结果经分析比较,找出了活性最强的两组由互补的组成推出活性构件,即川芎、天麻醇提物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脑血管病动物模型研究概况与中药药效学评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蓉  张亚囡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6):2299-2302
为了探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机制、药物筛选、药效评价、治疗方案优化,目前建立了许多模拟人类脑缺血疾病的实验动物模型.如何根据中药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候选药物筛选和药效评价,并将脑缺血动物模型的研究与临床疾病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保证动物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对临床前中药药理研究与药效评价的有效药物,在临床上获得更好的疗效,提供方法学保证和有效的中药创新药物筛选与研发评价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二维分子标记法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针对目前中药鉴定学重"真伪"、轻"优劣"的不足,充分发挥一般分子标记和测序技术的"真伪"鉴别优势,结合功能基因在表征药材"优劣"方面的独特作用,提出了中药材"真伪、优劣"二维分子标记的构建策略。该文系统介绍了二维分子标记法的概念、原理及方法,总结了该方法所具备的技术优势,展望了其在同时解决中药"真伪"和"优劣"鉴定评价中的重要作用。二维分子标记法的提出,将从技术方法层面,进一步拓展中药鉴定学的科学内涵和外延,为真正实现中药的"真伪优劣"鉴定奠定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中药药效物质研究面临的缺乏多向药理效应评价方法、难以系统辨析药效物质等瓶颈问题,该文采用系统论、信息论以及协同论等科学方法论对中药药效物质研究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理论思考,提出从宏观、介观直至微观的跨尺度科学观察中药化学组成与生物效应相关性的系统研究策略,构建了中药药效物质多模态辨识方法学及其核心技术,构思了以多模态信息获取为手段、以多源信息融合分析为核心、以交互作用评价为重点的中药药效物质多模态研究技术体系。根据中药与机体间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特点,发展了中药药效物质多模态辨识核心技术,并简要论述了2个应用研究示例,为破解中药药效物质研究的瓶颈问题开拓新路,也为中药多模态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主要研究方法概述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对于阐明中药作用机制和提高中药质量标准具有关键的作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血清药物化学、谱效相关和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研究等方面。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主要研究方法进行综述,为阐明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一直是中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随着药效团虚拟筛选技术在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优化与药物分子设计等方面应用的成熟,该技术在现代中药研究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对药效团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有效成分辨识、靶标搜寻、中药对代谢酶作用及中药药性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存在问题、对策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对阐明中药复方配伍药理机制、促进中药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综述了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基本思路和常见方法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指出了中药复方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期望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