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诊断率,探讨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分析44例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44例患儿中有支原体、幽门螺杆菌和链球菌等感染依据21例(47.73%)。36例紫癜样皮疹先于(或)与消化道出血症状同时出现,8例紫癜样皮疹晚于消化道出血,其中7例予胃镜检查见紫癜样皮疹而明确诊断,早期诊断明确率95.45%。包括糖皮质激素、止酸、禁食、抗过敏、控制感染、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措施治疗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有效率达100%。结论:支原体等病原体的感染是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消化道内镜检查、D-二聚体检测有助于提高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早期确诊率。糖皮质激素、止酸、禁食、抗过敏、控制感染、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措施治疗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儿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脑电图(EEG)及脑电地形图(BEAM)变化的特点。方法:应用北科生产DYD-2000型BEAM仪及软件,系统分析116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的EEG及BEAM的变化规律。结果: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EEG的频率、波幅及波形发生改变,各部位显示不同程度的慢波(δ、θ),部位以双顶区、枕区、中央区明显,枕区的α消失,而BEAMα频段功率值降低,慢波功率值增高,级差〉3级以上,以双顶区、枕区、中央区为著。结论:EEG的异常率为65.5%。BEAM的异常率为76.7%。提示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发病早期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EEG及BEAM的辅助检测对小儿过敏性紫癜合并脑损害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提供了一项良好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王利君  吕莉 《基层医学论坛》2015,(10):1314-1315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合并肾损害的发病相关因素。方法将10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按照是否有肾损害分为紫癜组(n=62)和肾损害组(n=40)2组,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损害组年龄7岁以上占85.0%(34/40),有明确诱因者77.5%(31/40),皮疹反复发作次数超过3次者72.5%(29/40),和紫癜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首发症状方面,肾损害组患儿表现为单一紫癜者比例较低(5.0%,2/40),伴腹痛或多系统病变者比例高,和紫癜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年龄大于7岁,皮疹反复发作,首发症状合并腹痛或多系统病变的过敏性紫癜患儿要及时行肾功能检查,防止肾损害被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过敏性紫癜患儿36例,正常对照2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其血清α-干扰素(IFN-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结果 (1)过敏性紫患儿急必期血清中IFN-α、IL-4水平均较正常儿高(P<0.05),而IL-2水平无明显差别;(2)无肾脏病变患儿血清IFN-α、IL-2与正常儿无明显差别,并发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清IFN-α水平较正常儿明显升高,而IL-2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中存在着细胞因子分泌紊乱,且这种紊乱有是过敏性紫癜患儿发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过敏性紫癜患儿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患儿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意义。方法:过敏性紫癜的患儿和健康儿童用透射比浊法检测尿白蛋白。结果:过敏性紫癜组和对照组伽含量分别为L(0.47±33.90)mg/L和(13.93±3.29)mg/L两者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肾功能的损害以肾小球为主,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以作为评价过敏性紫癜患儿肾功能损害的指标,并且比尿素氮(Bun)、肌酐(Cr)更敏感。  相似文献   

6.
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IL-16、IL-18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禹兵  刘延香 《西部医学》2011,23(4):661-662
目的探讨IL-16、IL-18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69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IL-16、IL-18水平。结果过敏性紫癜急性期患儿血清IL-16、IL-18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过敏性紫癜缓解期患儿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过敏性紫癜患儿IL-16与IL-18呈正相关。结论 IL-16、IL-18可能参与过敏性紫癜血管炎的发病,IL-16、IL-18的检测与过敏性紫癜病情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过敏性紫癜合并高凝状态及肝素抗凝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合并高凝状态的实验室诊断标准及评价肝素抗凝治疗有效的实验室指标。方法 测定2003年1月-2007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5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前后的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并进行对比。结果 5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20例的D-Dimer升高,治疗前32例患儿的AT-Ⅲ活性明显降低,TT、APTT明显缩短。经肝素治疗后,20例治疗组患儿的D-Dimer下降、TT延长、Fbg下降。结论过敏性紫癜存在高凝状态,实验室诊断参考标准是:D-Dimer升高、AT-Ⅲ降低、TT、APTT缩短。评价肝素抗凝治疗有效的实验室指标是:D-Dimer下降,AT-Ⅲ活性〉70%,TT、PT、APTT延长,Fbg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患儿心电图变化的情况,明确过敏性紫癜对心脏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儿进行心电图监测及心肌酶检测,对比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在80例患儿中,有21例患儿被检出心肌酶谱异常,占26.25%;有29例患儿进行心电图检测的结果异常,占36.25%。单纯性紫癜患儿发生心肌酶谱异常的几率为30.0%,合并脏器受累的此病患儿发生心肌酶谱异常的几率为25.0%,二者相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紫癜患儿发生心电图改变的几率为20.0%,合并脏器受累的此病患儿发生心电图改变的几率为41.7%。单纯性紫癜患儿发生心电图改变的几率明显低于合并脏器受累的此病患儿,差异显著,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过敏性紫癜会对患儿的心脏造成一定的损害,使其心肌酶和心电图检测结果发生异常,临床医师应充分重视此类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近年来过敏性紫癜住院病例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住院确诊为过敏性紫癜的1941例患儿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过敏性紫癜患儿占同期住院患儿的比例明显增加;6岁到9岁过敏性紫癜患儿占绝大多数;10年来男孩过敏性紫癜病例数的比例有所增加,高于女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类型上腹型病例数有所下降,而皮肤型病例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非紫癜性肾炎及紫癜性肾炎组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皮疹反复、消化道症状、IgG、PLT、UREA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皮疹反复、消化道症状在肾脏易感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皮疹反复、消化道症状是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对于有上述因素的过敏性紫癜患儿更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偶可表现为紫癜样皮损,但合并过敏性紫癜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SLE合并过敏性紫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过敏性紫癜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过敏性紫癜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赵术胜胡敬富马冬梅*吴福玲(附属医院儿科,滨州市256603*博兴县第二人民医院)关键词过敏性紫癜;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科常见病,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近几年研究表明,HSP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为进...  相似文献   

12.
小儿紫癜性肾炎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媛  晏玲 《重庆医学》2006,35(22):2035-2036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是指过敏性紫癜(HSP)时肾实质受累而言。紫癜性肾炎占儿科继发性肾炎的首位。本病大多预后良好,但仍然有少数患儿病程迁延.少数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本文对我科2003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14例HSPN患儿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中的检测意义。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4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水平和特异性抗原。结果: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紫癜肾,IgA型ANCA阳性率显著高于过敏性紫癜无肾脏损害者及正常对照组,二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过敏性紫癜无肾脏损害者IgA型ANCA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ELISA法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特异性抗原PR3、MPO,均为阴性。结论:IgA型ANCA定性检测可反映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情况,其特异性抗原与其它类型血管炎IgG型ANCA特异性抗原 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不同年龄段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过敏原检出、分布、构成状况,以期为过敏性紫癜患儿提供实验室依据和预防参考。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3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行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将患儿分为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组,对过敏原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过敏原检出率为44.74%,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组组间过敏原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吸入/接触性过敏原最多见的依次是猫毛皮屑13例(34.21%)、狗毛皮屑12例(31.58%)、榆/栎/梧桐/柳/三角叶杨8例(21.05%);食物过敏原最常见是羊肉(8/38)、牛奶(7/38)、蟹(6/38)。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过敏原检出率与年龄段无关。通过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可针对性地忌口,远离吸入性/接触性过敏原,对保护患儿、防止病程进一步发展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过敏性紫癜与链球菌感染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丰  曾华松 《广东医学》2008,29(12):1989-1990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与链球菌感染的关系。 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科收治的4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观察组)和40例体检儿童(对照组)进行血抗溶血素O检测。  结果:观察组中血ASO检测阳性22例,占52.4%;正常对照组儿童40例,血ASO检测阳性2例,占5%,二者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χ2=22.22, p<0.01);腹型紫癜患儿23例,血ASO检测阳性17例,占73.9%;非腹型紫癜患儿19例,血ASO检测阳性5例,占26.3%,二者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χ2=9.45, p<0.01);反复发作的紫癜患儿14例,血ASO检测阳性12例,占85.7%;无反复发作的紫癜患儿28例,血ASO检测阳性10例,占35.7%,二者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χ2=9.35, p<0.01)。  结论: (1)小儿过敏性紫癜与链球菌感染关系是密切的。(2)腹型紫癜以及紫癜的复发和链球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6.
过敏性紫癜合并睾丸扭转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修侠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3):139-140
过敏性紫癜合并睾丸扭转罕见,常易误诊。我院收治1例过敏性紫癜合并睾丸扭转患儿,经予丙种球蛋白、西米替丁、硝苯吡啶、潘生丁、强的松等对症、抗凝、激素治疗并手术后,症状明显好转,伤口愈合良好,病愈出院,提示临床中过敏性紫癜的男性患儿需注意睾丸扭转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原理(ELISA)检测3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和32例正常儿童尿RBP。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儿尿RBP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且较尿常规检测更为敏感。结论 尿RBP可作为早期判断过敏性紫癜肾损害指标。  相似文献   

18.
过敏性紫癜心肌损害93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雄 《广西医学》2009,31(1):76-78
目的观察儿童过敏性紫癜并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并心肌损害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生率、临床表现及其他系统损害的关系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497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中93例(18.71%)有心肌受损,主要表现为心肌酶学异常和(或)心电图异常。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均治愈。结论过敏性紫癜合并心肌损害是临床较常见的表现,早期诊断、及时应用激素治疗及对症处理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合并水痘的诊治方案及预后。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28例过敏性紫癜合并水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儿科收治的30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有28例患儿合并水痘,占9.3%。本研究中28例过敏性紫癜合并水痘的患儿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后,有27例患儿在二周后治愈出院,有1例重症患儿在治疗7d后因合并肺部感染、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及播散性出血型水痘而转至隔离病房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和治疗,一个月后其患处逐渐结痂,痊愈出院。经过一年的随访,本研究中所有患者的病情均无复发,预后良好。结论:为过敏性紫癜合并水痘患儿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可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及嗜酸粒细胞对过敏性紫癜肾炎发生的预测价值,提高对可能发生不良并发症患儿的检出率,以便医务人员采取积极措施,降低患儿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率。方法检测患儿入院时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绝对值,并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结果过敏性紫癜肾炎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2.38±0.13)高于无肾损害组(1.80±0.15),紫癜肾炎组嗜酸粒细胞(0.35±0.66)较无肾损害组(0.07±0.07)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嗜酸粒细胞对于过敏性紫癜肾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比值越大紫癜性肾炎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