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椎问盘退变可能产生颈和腰神经根病、颈脊髓病、特发性后背痛、坐骨神经痛。这些疾病(特别是脊髓型颈椎病)不仅使病人失能,并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中医药是临床上非手术干预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疾病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中药对退变椎间盘干预作用的研究较多。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椎间盘退变的始动因素、中间环节与结局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椎间盘退变可能产生颈和腰神经根病、颈脊髓病、特发性后背痛、坐骨神经痛。这些疾病(特别是脊髓型颈椎病)不仅使病人失能,并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2]。Nerlich等[3]研究发现,人类2岁时椎间盘软骨终板开始退变,10岁髓核退变,50岁以后95%椎间盘退变。是何因素诱导椎间盘退变?又是何因素导致退变的椎间盘突出并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以往的研究,过分重视退变后临床症状的处理,对退变的始动因素、中间环节及最终结局的研究重视不够,从而不能很好地揭示椎间盘退变机理的全过程。笔者结合实验研究及文献复习,对椎间盘退变有了一些更进…  相似文献   

3.
手法干预对实验性家兔退变颈椎间盘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手法干预对实验性家兔退变颈椎间盘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建立兔颈椎间盘退变模型,25只成年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手法预防组、手法治疗组,应用光镜观察手法干预对实验性家兔退变颈椎间盘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颈椎间盘中软骨下骨内的血窦数目明显减少,髓核中活细胞数目减少、排列紊乱。手法治疗、预防组均能不同程度地延缓软骨下骨内血窦数目及髓核活细胞数目的减少,但不能完全逆转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且手法早期干预效果优于晚期干预。结论:手法干预能不同程度地延缓椎间盘组织结构的退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艾灸对兔退变颈椎间盘蛋白多糖的影响,探讨艾灸防治颈椎间盘退变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2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艾灸组、模型组和正常组,每组8只,采用颈屈曲位固定法制备兔颈椎间盘退变模型,造模后立即干预。艾灸组温和灸颈部夹脊穴,每穴15min,1次/d。造模3月后,各组取出退变椎间盘组织,测量其蛋白多糖含量。结果:模型组椎间盘蛋白多糖含量明显减少(P〈0.01),艾灸组椎间盘蛋白多糖含量较模型组高(P〈0.01),艾灸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可防止兔颈椎间盘蛋白多糖含量过度减少,对兔颈椎间盘退变有一定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5.
万超  王拥国 《中医正骨》1999,11(4):49-51
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骨赘形成是脊柱退变和四肢骨关节病晚期临床表现的重要病理形态学基础。脊柱退行性变始于椎间盘,椎间盘的进展性退变,引发一系列病理变化,如椎间隙狭窄、椎间盘突出、骨赘形成等。而椎体骨赘形成往往成为颈腰神经根病和脊髓病的发病基础〔1〕。骨...  相似文献   

6.
颈椎退行性变是指颈椎结构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使用过度、修复能力降低等导致的衰变及机能的衰退。其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中颈椎间盘的退变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原因。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通过建立能模拟人颈椎间盘退变的动物模型将有助于深入研究颈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制、病理过程及治疗方法,为人颈椎间盘退变的早期治疗提供较好的参考依据。现就当前报道的关于颈椎间盘退变模型制备方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颈椎间盘退变机理和预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昆  谢林 《中医正骨》2007,19(3):67-69
颈椎间盘退变被认为是颈椎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椎间盘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多糖和水。椎间盘退变后表现为椎间盘中Ⅰ型胶原增多,Ⅱ型胶原减少(尤以髓核中减少明显),总蛋白多糖含量下降,椎间盘含水量下降。椎间盘退变的机理十分复杂,其确切原因还不清楚。研究颈椎间盘退变机理对于在临床上指导颈椎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颈椎间盘退变机理以及预防和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方面的报道很多,现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电针对椎间盘退变疾病有治疗作用,目前其实验研究较广泛。电针治疗椎间盘退变疾病起效机制主要包括抑制细胞凋亡,调控细胞外基质合成和分解代谢,影响炎症因子代谢和调节生长因子表达,从细胞分子水平干预蛋白酶类激活、炎症因子、生长因子等抑制椎间盘退变,延缓椎间盘疾病发展。  相似文献   

9.
手法对实验性退变兔颈软骨终板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手法干预对实验性退变兔颈软骨终板中软骨细胞和胶原的影响。选25只成年新西兰家兔建立颈椎间盘退变模型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手法预防组、手法治疗组,应用透射电镜观察手法干预对实验性退变兔颈软骨终板中软骨细胞和胶原的影响。结果模型组软骨终板中出现大量的空泡变性软骨细胞及固缩软骨细胞,甚至溶解消失;胶原纤维排列极不规整,甚为松散,出现大量胶原溶解等病变。手法干预(手法预防组、手法治疗组)能不同程度地延缓软骨终板中软骨细胞和胶原的上述病变,并且手法早期干预的效果优于晚期干预。提示改善软骨终板营养可能是手法防治椎间盘退变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人工麝香对退变颈椎间盘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法:实验选用15只新西兰兔,分为3组,每组5只,分别为颈椎间盘退变组、颈椎间盘退变加人工麝香饲养组和正常对照组。通过切除动物颈棘上及棘间韧带和分离颈椎旁两侧肌肉,造成颈椎力学上的失衡而诱导了兔的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化。在术后8月时,杀死动物.取动物颈椎间盘组织,用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技术测定其中IgG及IgM含量。结果:退变颈椎间盘中IgG含量明显升高;人工麝香具有显著降低退变颈椎间盘中IgG的作用,IgM与颈椎间盘退变无关。  相似文献   

11.
康颈颗粒对颈椎间盘退变及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然  谢林 《山东中医杂志》2009,28(6):417-419
目的:检测康颈颗粒对大鼠颈椎间盘退变程度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颈椎间盘退变程度和颈椎间盘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及康颈颗粒防治颈椎病的可能机制。方法:125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25只,进行大鼠颈椎病造模。于术后3月造模成功后给药、术后6月分别处死各组,对颈椎间盘进行组织学观察和椎间盘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康颈颗粒抑制颈椎间盘细胞凋亡,延缓颈椎间盘退变。并且颈椎间盘细胞凋亡指数与退变程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14,P<0.01。结论:康颈颗粒防治颈椎病的机制为抑制椎间盘细胞凋亡,从而延缓椎间盘的退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颈性心绞痛家兔模型颈椎椎间盘病理学变化.方法 选用大耳白兔,采用低头干预使家兔颈椎退变失稳并注射瘀血使其诱发出现心肌缺血性改变,建立颈性心绞痛动物模型,运用masson染色法观察颈椎椎间盘的病理变化.结果 模型组造模12周时Masson染色可见深绿色胶原纤维毛糙,后侧纤维束间有明显裂隙,髓核皱缩可见偏一侧分布.且有沿后侧突出趋势.结论 说明长期的异常应力及炎症刺激诱发的颈性心绞痛也能引发颈椎间盘的早期退变.  相似文献   

13.
椎间盘退变主要与年龄相关。目前临床上主要针对椎间盘退变引起的腰腿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进行治疗,而不能从根本上延缓椎间盘的退变。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中药复方可通过延缓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降低椎间盘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抑制椎间盘炎症因子的表达以及保护椎间盘软骨终板,起到干预椎间盘退变的目的,达到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效果。本文从中药复方对椎间盘髓核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对椎间盘软骨终板的影响及对椎间盘炎症因子的影响3个方面,对中药复方干预椎间盘退变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是一系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根本病理基础,但目前椎间盘退变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祖国医学对椎间盘退变的防治具有较深刻的认识。近年来,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中药干预椎间盘退变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取得相当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西药治疗退变颈椎间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家兔退变颈椎间盘内细胞因子、蛋白多糖及血清超氧化歧化酶(SOD)的变化情况,观察中西药联合应用对其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切除家兔颈背部浅层、全层肌肉,造成颈动力失衡,诱导颈椎间盘退变,建立颈椎退变模型,给予中西药治疗一个月,测定退变颈椎间盘中细胞因子、蛋白多糖及血清SOD含量变化。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颈椎间盘中IL-1β、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蛋白多糖、血清SOD明显降低,中西药治疗IL-1β、TNFα含量明显降低、蛋白多糖、血清SOD明显升高,血清中SOD含量与椎间盘蛋白多糖含量呈正相关。结论:抗骨增生胶囊与葡立胶囊联合应用对退变颈椎间盘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明显恢复颈椎间盘蛋白多糖含量、血清SOD活力,抑制退变过程,修复退变椎间盘。  相似文献   

16.
芪麝颈康丸对颈椎间盘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芪麝颈康丸抑制颈椎间盘退变的细胞分子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分成四组,切除其中36只(A、B、C三组)颈后部浅、中层肌,造成颈椎间盘退变模型,D组为正常假手术组.分别给予芪麝颈康丸(A)、颈复康(B)等药物治疗,C、D组不给药.4月后将动物处死,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观察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椎间盘组织中细胞凋亡的情况及芪麝颈康丸等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观察各组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变化.结果模型空白组(C)椎间盘退变明显,与A、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正常组D组椎间盘细胞凋亡指数低于其余各组,分别与A、B、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C组细胞凋亡指数偏高,A组、B组细胞凋亡指数低于C组,但差异没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动物颈椎间盘退变与椎间盘细胞凋亡有关.A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C组,差异虽无显著意义,却预示芪麝颈康丸有抑制椎间盘细胞凋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退变椎间盘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变椎间盘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彭宝淦施杞上海中医药大学(200032上海)特发性颈、腰背痛是成人运动系统常见的主诉之一。尽管根据X线表现,把许多颈、腰背痛归究于椎间盘退变,但腰、颈椎间盘退变与颈、腰背痛之间的因果关系还没有确定。例如,在50至59岁之间...  相似文献   

18.
人工麝香对退变椎椎间盘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方法:实验选用15只新西兰兔,分为3组,每组5只,分别为颈椎间盘退变组,颈椎间盘退变加人工麝香饲和正常对照组。通过切除动物颈棘上及棘间韧带和分离颈椎旁两则肌肉,廷民颈椎力学上的失衡而诱导了兔的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化。在术后8月时,杀死动物、取动物颈椎间盘组织,用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技术测定其中IgG及IgM含量。结果:退变颈椎间盘中IgG含量明显升高;人工行具有显著降低退变颈椎间盘中IgG的作用。IgM与  相似文献   

19.
手法治疗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相关治疗机制仍不明确,本文拟从颈椎间盘退变模型的构建、手法的作用机制、手法延缓颈椎间盘退变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蒙医药防治颈椎间盘退变的分子机制及信号通路,为临床治疗颈椎病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近年来与中蒙医药治疗颈椎间盘退变的动物实验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结果:在动物模型的建立方面,动物选择以大鼠和兔为主,模型以动静力失衡和异常压力为主;中蒙医药主要以细胞因子、细胞凋亡、细胞外基质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为靶点,起到防治颈椎间盘退变的作用。结论:颈椎间盘退变动物实验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为中蒙医药防治颈椎间盘退变提供了客观依据,但在其研究范围及深度上需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