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止血带所致的缺血再灌注对下肢手术患者肺换气功能的影响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和IL-10的变化.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Ⅰ~Ⅱ级择期单侧下肢手术患者14例,分别于上止血带前(T0)、上止血带后1 h(T1)和松开后0.5 h(T2)、2 h(T3)、6 h(T4)、24 h(T5),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2)、呼吸指数(RI),测定血清IL-6、IL-8和IL-10浓度.结果:与T0比较,T4患者PaO2明显下降(P < 0.01),PA-aDO2和RI明显上升(P < 0.01),T5指标恢复至基础值;IL-6和IL-8水平至T3始升高(P < 0.01),T4达到峰值,T5仍高于基础值(P < 0.05或0.01),并与血气指标显著相关(P < 0.01).血清IL-10未检测到.结论:常规使用止血带可诱发肢体缺血再灌注性肺换气功能损伤,与炎性介质(IL-6和IL-8)的过度释放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及时了解疾病状况,对及时诊治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目的:为解决院外监护和院前急救的数据传输问题,设计一种基于3G网络的移动监护信息传输定位系统。方法:通过定位传输模块把插件式监护仪实时采集的患者生理信息,连同患者的位置信息一起发送到3G移动通讯网,在具有实IP的PC机上编写服务器程序接收患者信息实现移动监护功能;通过无线传输协议的制定和软件设计,解决传输过程中丢包、错包问题。结果与结论:通过该装置实现了患者实时监护信息及位置信息的远程无线传输和显示。该系统运行稳定,费用低廉,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优质护理服务推广过程中,将手持终端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通过个人数字助理内置的WIFI无线传输医疗数据,真正实现护士床边工作制。方法:试点病区为护士配置个人数字助理,护士通过其条码扫描功能在床边获取患者信息,并执行医嘱。结果:通过个人数字助理在优质护理中的使用,大大提升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并保证了护理安全。结论:在优质护理服务中使用个人数字助理可优化护理流程,实时护理记录,安全识别身份,节约护理人力,最终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一种对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上肢部分(FMA-UE)中同一运动中不同评分等级的动作进行自动检测与识别的方法。方法:系统采用了一套基于九轴传感器MPU9250的运动采集模块,可采集患者在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角速度及磁力等信息。传感器佩带于受试者腕部,通过无线Wi-Fi的方式传输至电脑端。电脑端接收来自传感器的数据并进行动作检测,分析受试者是否开始运动。当检测到一个完整的动作结束后,对动作进行识别以区分FMA上肢部分中同一运动的三个不同等级。结果:对于同一上肢运动的三种不同难度等级,系统平均识别率达98.68%。结论:该方法在脑卒中患者的FMA上肢部分的功能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移动护士工作站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在医院数字化平台的基础上,利用终端掌控电脑(PDA)实现手术患者识别,物品清点,患者访视及收费等功能.结果 PDA能够准确识别患者身份,保障手术物品清点准确并规范书写清点单,真实记录术前访视和术后回访过程,适时完成收费功能并自动完成上述工作的终末质量检查.结论 PDA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有效保障了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设计一种多姿态变换声控轮椅车,以帮助偏瘫患者或老年人实现高处取物、下肢锻炼、平躺休息.方法:通过四连杆等机构实现坐、躺、站三种姿态变换,并设计了电动轮椅语音模块的硬件电路,包括语音识别模块、MCU控制模块及电动推杆控制电路.采用模块化思想,完成了多功能电动轮椅驱动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开发,并联合硬件电路与软件程序进行实验调试.结果:通过不同语言和特定人员语音命令识别实验,证实本文设计的轮椅可以实现语音控制姿势转换和行驶的功能,并获得语音控制成功率.结论:机械结构结构与控制系统设计合理,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7.
背景:越来越多的参数模块被发明和使用,普通的嵌入式监护仪已不能对这些日益增多的参数模块同时提供支持.同时,那些高端的参数模块均由国外公司生产,价格昂贵.目的:解决监护仪对不同组合参数模块的支持,同时实现参数模块的共享.方法:插件式多参数监护仪采用ARM9为硬件平台,以嵌入式Linux为操作系统,使用MiniGUI设计图形用户程序,通过在软硬件上合理的设计把生理参数测量模块(简称参数模块)从监护仪主机中拆分出来.结果与结论:实现了参数模块的动态加载.系统具有体积小、可靠性高、交互方式人性化以及各参数模块即插即用、独立工作、互不影响等特点,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一种用于脑卒中患者上肢动作康复评估的可穿戴式的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上肢动作的自动识别系统。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可穿戴上肢动作识别系统,以实现上肢动作的自动识别。系统硬件包含一个主节点和三个从节点,其中主节点由一个WIFI模块和一个微处理器构成,从节点由一个高灵敏度加速度计和一个微处理器构成。从节点采集上肢动作的加速度信号,传输至主节点,再由主节点的WIFI模块无线传输至PC端。这样的系统硬件具有功耗低、微型化、可拓展性强等特点。系统软件基于Adaboost的动作分类算法,通过分析接收到的上肢动作的加速度信号,自动判断不同的三种上肢动作。结果:系统对三种不同的上肢动作能够实现自动识别,识别准确率高达97.99%。结论:该可穿戴式系统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动作康复评估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开发ISO 15189质量管理体系电子化文件管理模块,实现体系文件的信息化管理。 方法:利用ASP.NET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搭建Web平台,基于平台功能开发文件管理模块。 结果:采用向导模式编写文件,先指定准则的版本和要素,在模板中输入或修改文件内容即可,内容支持文字、图片和多媒体等富文本;编写者提交写好的文件,授权角色审核和批准文件,决定文件的状态,系统自动生成文件识别信息;使用文件列表或查找功能找到文件,用户可以在线阅读和评审受控文件,系统自动生成学习记录;使用该模块后,文件换版由原来30人加班工作45 d缩减为15人常规工作15 d,查阅文件时间缩短。 结论:该模块实现了体系文件的信息化管理,文件编写高效,文件审批规范,文件使用便捷,比其他方式工作量更少、成本更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癫痫是以脑内神经元异常放电致部分或整体脑功能障碍为特征的慢性疾患,模拟生物视觉感知系统,根据神经元响应的稀疏特性,对癫痫高危人群进行神经系统电生理筛查,以便及早发现和对相关人群进行干预.方法:选取适合的稀疏分解的匹配追踪算法,用新的较少的原子来重建正常的脑电信号和特定疾病类型的脑电信号,便于对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脑电信号的特征波进行识别和提取.结果:处理16导标准脑电信号,分离出癫痫特征波,并对特征波进行识别,从而得到对癫痫的诊断,在此基础上将癫痫特征波反映射到16导标准电极,应用相关源电位软件对癫痫灶进行初步定位.结论:应用稀疏表示模型可以获取对脑电图信号的有效表示方法,通过对脑电图信号各分量进行有效的机器识别,归纳出系列特征波图谱,供临床诊断参考,从而降低了癫痫信号识别的工作量,提高了识别效率和正确率,实现癫痫的规模筛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设计和构建野战条件下的医疗救护智能辅助系统,提升战场医疗救治效率。方法采用基于Windows通讯基础(Windows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WCF)技术的面向服务松耦合系统框架,设计野战救护智能辅助系统,探索普适感知环境技术在战场医疗救治中的应用。结果该系统构建了包含监视援助层、信息管理层和团队组织层等三个层面的系统框架,系统模块包括传感器模块、个人信息处理模块、医护人员模块、监测中心模块、后方指挥模块等,能够在硬件平台上实现对伤员的伤势和位置感知、伤员救护的智能管理和指导。结论该系统具备单兵身体状况检测、求救信号智能处理、救护小组智能组建等功能,能够有效解决战场伤员实时感知、精确定位、高效救护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海上紧急急救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海上作战和海难的救治特点,构建一个在最短时间内最有效的海上紧急急救平台。弥补海上水际急救力量不能快速形成的不足,尽快在海上发生伤员时及时达到快救、快抢、快送的作用,使海上救治保障直接在海上形成。为海上提供快速的急救,提高海上卫勤保障能力。笔者主要是针对海上紧急急救平台的构建与应用进行了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Both France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re currently engaged in asymmetric conflicts, with new modes of fight and use of armaments, which have generated an unexpected influx of a new generation of wounded soldiers. These wounded soldiers present severe and complex pathologies: polytrauma, amputations, blast, traumatic brain injuries, with many sequelae and comorbidities, in particula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 requiring long and multidisciplinary care to meet their needs. Even though the number of soldiers engaged and wounded are not comparable, both countries had to face the same problem, and to adapt their military health system to this new cohort of combat injured. Because of the double engagement of the USA in Iraq and Afghanistan, and of the large number of wounded soldiers seeking rehabilitation care,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regarding rehabilitation and reintegration of these soldiers is considerable.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present the American and the French medical care of the wounded soldiers in operations, from the initial care on the battlefield, to their process of rehabilitation on the national territory. This comprehensive report makes it possible to introduce the possible actions to be taken by the French military health system, to improve the rehabilitation and return to active duty of the wounded soldiers and to assume the moral duty represented by the medical support of our army.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震救灾中野战医疗队紧急救援药材保障的管理方法,为今后应急条件下药材卫勤保障提供管理经验。方法结合汶川抗震救灾医疗队的实际工作,总结和分析地震应急条件下医学救援中药材保障的做法和经验。结果成功保障了震后4738例伤员的救治(包括手术1108例),为25428例次灾民及官兵提供诊治及卫生防疫。结论加强野战医疗队药材保障管理对于提高医护人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他评量表在维和伤员创伤早期的心理评估中的应用,分析量表在伤员创伤急性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16年7月,采用意外创伤者早期心理反应他评量表,获取维和伤员急性期心理状况,并实施干预措施,再基于观察,连续、动态评估和记录其创伤后早期的心理反应及其变化。结果两名伤员均为创伤事件所致急性应激障碍,除轻度心理困扰,无过度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等异常反应,其心理反应的内容及持续时间呈现个性化特点。结论他评量表能快速评估伤员创伤后早期的心理变化,可为即时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和指导;早期为伤员施以人文关怀的干预,有助其身心调适和社会功能的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用护理管理应急预案体系在救治突发灾害群体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应急预案体系,包括建立院内转运无缝隙工作模式,实施病房护理管理规范化、危重患者护理专科化和护理个性化的护理。结果本组139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有效抢救时间(33.5±19.6)min,抢救成功率100.0%。结论护理管理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使突发灾害群体伤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基于GPS和GPRS远程医疗监护报警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远程医疗监护系统可以传输医疗信息,实现动态生理监护。目的:设计一种基于GPS和GPRS的远程医疗监护报警系统。方法:系统由中心站和多个用户机组成。运用医疗信息监测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嵌入式技术以及GPS技术,由定位传输模块把采集终端实时采集的患者生理信息,连同患者的位置信息一起发送到GSM移动通讯网,供医生进行及时诊断和处理,实现生理参数的远程实时监测与报警。结果与结论:该系统构建了家庭、社区、医院的三位一体远程医疗信息传输、医疗救治平台,第一时间将患者的医疗信息和位置信息传送到医疗中心,由专家协助诊断并提供救治指导和援助。该系统可用于院前急救、院外监护以及远程医疗与紧急救助,不仅适用于医院、装配在救护车里,也可以用于家庭,对慢性病患者进行有效的院外监测和跟踪。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针对此次海地地震的自身特点,分析中国国际救援队在灾区紧急医疗救援的救治措施及遇到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灾害医疗救援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国国际救援队赴海地地震灾害紧急医疗救援工作的信息数据为基本资料,运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开展的紧急医疗救援工作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 2010年1月13日至1月27日,为期15天的海地救援,为灾民提供医疗服务共计2500余名,包括700名外伤换药、150多例清创缝合手术、救治危重病伤员12例;挖掘出8具中国烈士遗体和7具包括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总指挥Annabi、副总指挥Costa在内的联合国官员遗体.结论 快速、充分的准备工作是高质量完成救援任务的基础;独特的工作流程是完成紧急医疗救援任务的保证;医疗队员专一多能是参加国际救援的需要;医疗装备制式化是适应国际救援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From World War II to current conflicts, history has validated the need for early surgical intervention to save lives and established the need for FSTs. Historically 10% to 15% of soldiers wounded in action require surgery to control hemorrhage and to provide stabilization sufficient for evacuation to a medical treatment facility where definitive care can be provided. Undoubtedly, many lives were saved in past conflicts because resuscitative surgery and care were available a short time after being wounded. The need for surgical stabilization for patients to survive a long evacuation was well-established during military operations such as Operation Desert Storm. Resuscitative surgery capability must be present on the battlefield, and this capability must be able to move with the units the FST is supporting. These two imperatives were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creation of the US Army's FSTs: they are light, easily transportable, and able to keep pace with the supported units. FSTs are an integral and essential element in providing surgical care to save soldiers' lives on the modem battlefield. The US military has been involved in more operations and deployments 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than in the preceding years. FSTs participated in many of these operations and have performed superbly. FSTs will continue to have a critical role in providing combat health service support to soldiers on the battlefield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nd FST nurses will continue to be an indispensable asset.  相似文献   

20.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距离极重灾区北川、平武县最近的一所三甲医院,在震后45天内收治了l804例伤员。本文回顾性总结和分析了该院在医疗救援的组织管理、伤员救治和后勤保障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提出应建立和完善突发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加强人员培训,建立应急物质储备和供应体系,重视心理干预和对救援人员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