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0 毫秒
1.
目的 对比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或联合微波消融(MWA)的近期局部疗效、安全性及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TACE联合RFA治疗或联合MWA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比较两组术后AFP、肝功能、不良反应、并发症、术后3个月的影像学表现以及1年生存率情况.结果 射频联合组术后3个月边缘复发率9.8%,微波联合组2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联合组术后AFP平均下降为(412.47±373.81) ng/ml,微波联合组平均下降为(278.72±269.20) 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射频联合组ALT平均升高至(81.22±49.50) U/L、AST平均升高至(93.71±50.94) U/L,微波联合组ALT平均升高至(139.53±97.77) U/L,AST平均升高至(181.43±140.16) U/L;两组ALT及AST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射频联合组并发症1例,微波联合组并发症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死亡病例,1年生存率无差异(P>0.05).结论 TACE联合RFA或联合MWA的近期局部疗效、并发症及1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但射频联合组术后比微波联合组术后肝功能损伤轻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手术切除与射频消融治疗符合米兰标准的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7月在解放军302医院行手术切除或射频消融治疗的105例符合米兰标准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后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结果 105例患者分为单发单纯组73例,多发联合组32例.分析结果表明,单发单纯组与多发联合组手术切除术后3年总生存率及总无瘤生存率均优于射频消融治疗(P<0.05),射频消融治疗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术治疗(P<0.05),且射频消融术后具有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势.结论 符合米兰标准的原发性肝癌可从外科手术中获益,且远期疗效优于射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影像学及AFP检查证实的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行TACE治疗)和实验组(TACE+RFA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肿瘤完全坏死率、肿瘤缩小率分别为52.6%、76.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1.1%、57.9%)(P<0.05);实验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31个月,高于对照组(25个月)(P<0.05).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显著,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RFA)治疗TACE术后肝癌残余病灶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采用RFA治疗TACE术后残余病灶的原发性肝癌31例,及同期采用多次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43例,分别称为联合治疗组和TACE组.对两组的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及不良反应进行综合对比研究.结果 联合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87.1%)高于TACE组(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的mPFS(19个月)及mOS(33个月)均高于TACE组(mPFS 14.5个月,mOS 2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消融对TACE术后残余病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微波凝固消融(PMCT)序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2011年1月—2014年4月收集早期肝癌患者66例,先行TACE,5~7 d后在超声引导下行PMCT。分析术前、TACE和联合PMCT治疗后肝功能、甲胎蛋白(AFP)的变化。Kaplan-Meier计算无瘤累积生存率,Chi-square分析影响复发的高危因素,有统计学意义者引入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66例早期肝癌TACE后较术前ALT、TBIL、DBIL显著升高(P<0.01);联合PMCT后较术前AST、ALT、DBIL升高(P<0.01);联合PMCT后与TACE相比,AST升高(P<0.01), TBIL、DBIL降低(P<0.01)。联合PMCT与术前、TACE相比AFP均降低(P<0.01)。本组病例随访期间死亡1例,3年累积生存率98.5%。复发19例,1、2、3年的无瘤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0.3%、50.8%、41.6%。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AFP≥100μg/L、病毒载量≥103拷贝/ml和肿瘤边界不规整是早期肝癌联合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TACE联合PMCT序贯治疗是早期肝癌较理想的治疗方法,TACE后序贯PMCT不会影响肝功能恢复进程,AFP≥100μg/L、病毒载量≥103拷贝/ml和肿瘤边界不规整是早期肝癌TACE联合PMCT序贯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皮肝穿刺重复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单次射频消融及重复射频消融的方法分为2组,观察每组肿瘤完全消融率、肿瘤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均未发生出血、胆漏等严重的不良反应。单次射频消融组肿瘤的完全消融率为62.5%,重复射频消融组为87.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单次射频消融组肿瘤的复发率为20.0%,重复射频消融组为4.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重复射频消融可有效提高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不同方式的射频消融(RFA)与无水乙醇注射(PEI)联合应用对正常兔肝脏的消融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 采用32只活体新西兰大白兔正常肝脏进行研究,分为4组,各组分别采用RFA-PEI(A组)、PEI-RFA(B组)、RFA(C组)和PEI(D组)处理,并于术前,术后1、3、7d抽血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肌酐(Cr)水平的变化情况.术后各组行肝脏增强CT扫描,计算各组消融灶体积.结果 术前各组血清ALT、AST、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各组血清ALT、AST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各组血清ALT、AST水平开始下降,术后7d各组ALT、AST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d各组血清Cr与术前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和D组的消融体积分别为(3.10 ± 1.10)mm3、(5.99±2.23)mm3、(0.77±0.15)mm3和(0.15±0.07)mm3,B组显著大于A、C和D组(P<0.05).结论 PEI后RFA对于兔肝、肾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少,PEI-RFA治疗安全、有效;PEI-RFA组产生的消融体积明显大于RFA后PEI组、RFA组、PEI组的消融体积.  相似文献   

8.
1.5 T MR导向下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1.5 T MR引导下对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23例44个经病理证实、不能或不愿手术的肝脏恶性肿瘤病灶,其中11例为原发性肝癌、12例为肝转移癌,肿瘤最大径平均(3.3±1.8)cm,均采用MR兼容多极射频针在1.5 T MR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MR扫描观察消融情况,消融灶完全覆盖原病灶、范围超出病灶边缘0.5~1.0 cm为消融完全.结果 所有消融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93±33)min,消融灶均完全覆盖病灶,无胆瘘、膈肌穿孔、黄疸、气胸等并发症发生.射频电极针在MR图像上呈低信号.消融灶在T2WI序列上呈低信号,周围可见薄层高信号环绕;T1WI序列上消融灶呈明显高信号,边界清晰;DWI上消融灶呈等低信号,周围呈环状稍高信号.结论 1.5 T MR引导下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是安全、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大肝癌患者TACE后S-腺苷蛋氨酸的护肝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S-腺苷蛋氨酸对原发性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TACE)后急性肝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5月-2007年10月我院收治的51例肝肿瘤患者进行术后护肝治疗,治疗组在TACE后静脉滴注S-腺苷蛋氨酸1 000 mg/d;对照组TACE后静脉滴注甘利欣30 ml/d(含甘草酸二铵盐150 mg)治疗.两组均在TACE术前第1天,术后第2、4、8天抽血查肝功能.结果 肝功能各指标在TACE前后均发生明显变化,术后第2天ALT、AST、TBIL及DBIL均较术前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术后第4天起各指标开始逐渐下降.治疗组总TACE前TBIL、DBIL、ALT和AST与术后第8天比较差异无统汁学意义(P>0.05).对照组ALT、AST及TBIL、DBIL在TACE术后第8天有显著升高(P<0.05).总蛋白(TP)及白蛋白(A)TACE前与术后第8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中15例(60%)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出现下降.结论 S-腺苷蛋氨酸对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有保护肝功能作用,近期保护急性肝损害疗效满意.S-腺苷蛋氨酸还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可增加TACE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伴门脉高压的肝脾联合栓塞对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分析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及部分脾栓塞术 (PSE)联合治疗对原发性肝癌 (HCC)患者的肝功能影响。方法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患者 85例 ,4 5例经TACE及PSE联合治疗 ,4 0例单纯行TACE治疗。治疗前后观察肝功能指标及Child Pugh评分变化。结果 术前 ,A、B两组患者的TBIL、ALT、ALB及Child Pugh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术后 1周与术前比较 ,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P <0 .0 1) ;长期观察 ,TACE加PSE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较单纯TACE组明显。结论 TACE联合PSE是治疗肝癌合并门脉高压及脾亢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对原发性肝癌X-刀治疗所造成的肝功能损害的作用。方法:对接受X-刀治疗的31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保肝。并设30例对照组。2组病人均于X-刀治疗当天开始给予常规保肝治疗。检测两组疗前和疗后胆红素(BIL)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和血氨(BA)水平。结果:对照组X-刀治疗后BIL、ALT、AST明显升高。治疗组则未出现上述现象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血氨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用于原发性肝癌X-刀治疗,可减轻肝细胞损害,保护肝脏功能。增强病人对X-刀治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维DSA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4月~12月肝癌患者为治疗组采取三维DSA引导,另外选取同一时期的肝癌患者为对照组在普通二维DSA下造影引导,两组术中造影结果均由两名相同的高年资介入医师评估并手术操作。分别统计两组患者介入术前3天内及术后7天内肝功能并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术后1月影像学资料(增强CT或增强MR)依据改良mRECIST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介入术前3天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内复查并对比两组ALT、AST、TBIL、DBIL,结果P值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复查肝脏增强CT或增强MR并依据改良mRECIST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组瘤灶完全缓解(CR)12个,部分缓解(PR)8个,客观有效率(CR+PR)100%,对照组完全缓解(CR)9个,部分缓解(PR)6个,病变稳定(SD)5个,客观有效率(CR+PR)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相比常规DSA,三维DSA引导下的TACE在不额外增加肝功能损伤风险的同时,更有效地实现瘤灶的完全栓塞,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术后的3.0 T MRI的表现特点.方法 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住院患者中42例经TACE联合RFA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对其进行常规MRI、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b=0、700 s/mm2)扫描,根据术后患者血清AFP值及MRI动态增强有无血供等指标将治疗疗效分为三组(好、中、差),分别分析介入治疗后1个月的MRI表现特征.结果 疗效好的病例血清AFP未见异常升高,其MRI表现特点是T1WI呈边缘高信号,反相位内见信号减低区,T2WI呈等、低信号,内见不规则低信号,DWI呈低混杂信号为主,增强扫描时各期均未见强化,病灶边缘光整;疗效中和差的病例AFP高于正常值,动态增强时有强化部分,其MRI表现特点是T1WI呈边缘低信号为主,混杂信号,T2WI呈中高、等信号,DWI呈低信号为主,混杂高信号,部分边缘见高信号结节,增强时可见环形及边缘结节样强化,部分肿瘤出现子灶或者癌栓.结论 原发性肝癌TACE联合RFA治疗之后,可以使用MRI评价栓塞和射频是否完全,或者是否存在残留或者复发,进一步指导患者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近期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4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分为射频消融组和微波消融组,对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评价,观察记录2组治疗前后相关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并与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微波消融组术中消融时间明显短于射频消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各免疫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均能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均能明显提高肝癌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微波消融由于消融时间更短、操作更简单,有利于降低麻醉和其他不必要的手术风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于手术损伤而造成的术后短期内免疫功能下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的保肝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60例,均给予肝动脉化学性栓塞和灌注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维生素C 2.0g,维生素B6 0.2 9,肌苷2.0 g,以及支链氨基酸250 ml,每日1次,术后连续使用l周;治疗组,在前述基础用药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8 9,以5%葡萄糖溶液250 ml配伍静脉滴注.同时检测术前和术后1周各项肝功能指标,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肝功能、病情无明显差异.介入治疗1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转氨酶(ALT、AST)、总胆红素(TBIL)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前白蛋白(PA)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明显改善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引起的肝功能损害,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陈兵  吴威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6,(10):1545-1548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对原发性肝癌治疗及复发的临床治疗评价并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本院肿瘤科经射频消融治疗的164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内容包括治疗前后的肝功能、甲胎蛋白(AFP)的变化,复发率及生存期,并纳入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先通过单因素条件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再采用 COX 风险模型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的 AFP 及肝功能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肿瘤完全消融率达87.50%;经过治疗后的肿瘤1、2、3、4年的复发率为17.9%、29.9%、45.9%、55.0%。结论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原发性肝癌预后危险因素为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复发、TNM 分期、AFP、术中输血、手术方式、肿瘤和手术部位、术前转氨酶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臂CT(CB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351个病灶,行射频消融治疗378例次。137例患者在螺旋CT(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 SCT)引导下行射频消融165例次(SCT组),185例患者在CBCT引导下行射频消融213例次(CBCT组)。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1个月疗效评估,SCT组与CBCT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97.0%(133/137)、96.2%(177/185)。术后总死亡率0.31%(1/322),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1%(15/378),其中SCT组为10.9%(18/165),CBCT组为2.3%(5/213),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1.93,P0.05)。结论 CB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优点是实时监测、定位准确、可以多角度、不受其他脏器的干扰、时间短。缺点是术者要直接接触射线。没有碘油沉积或没有明确标记显示不清的病灶,则需结合术前CT或MRI结果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ncer,PHC)组71例,转移性肝癌(metastatic hepatic carcinoma,MHC)组27例,健康体检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54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各组AFP、CEA,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HC组 AFP水平明显高于MHC组和NC组(P <0001),AFP在PHC组中检出的敏感率为7887%;MHC组中CEA的表达为(24819±5416)ng/mL明显高于PHC组和NC组(P<0001),CEA在MHC组中检出的敏感率为5555%;AFP、CEA诊断原发性肝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4、0583。结论检测AFP、CEA在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肝癌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3例肝癌患者RFA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肝癌41例,转移性肝癌2例,AFP阳性者38例,术后通过AFP监测及CT增强扫描随访观察112个月。结果:术后CT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完全消融33个病灶,不完全消融10个病灶。38例AFP阳性者32例AFP水平明显下降,维持2例,升高4例。并发症中3例包膜下少量出血,2例少量气胸。结论:CT引导下RFA治疗是一种疗程短、操作安全、疗效确切的肝癌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较大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较大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对27例TACE治疗效果欠佳的较大原发性肝癌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RFA治疗,肿瘤大小5.4-11.0 cm,平均6.2 cm.单发病灶23例,2个病灶4例,共31个病灶.AFP阳性22例.术后通过增强CT及AFP检测评价疗效,所有病例随访2~20个月.结果 射频治疗后1个月随访显示,31个肿瘤中14个(45.2%)肿瘤完全坏死,内部及边缘无明显强化;17个肿瘤部分坏死.22例AFP阳性患者,AFP明显降低15例(68.2%),不变3例(13.6%),升高4例(18.2%).并发症中3例出现表皮烫伤,1例顽固性呃逆,1例肝内出血,1例肝脓肿,1例术后出现严重低蛋白血症,术后2个月死亡.患者中位生存期为9.8个月,1年累计生存率29%.结论 对于不可切除的较大原发性肝癌,RFA是较有效的局部介入治疗方法,合理应用RFA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