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工骨植骨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介绍应用人工骨植骨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足外侧入路,骨折及关节面复位后人工骨植骨,可塑形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32例,比较不同骨折类型的骨折愈合后的复位丢失率和治疗效果,评价手术治疗病例并发症情况。结果 参照Maryland提出的评分系统临床治疗效果优良率为81.2%,Ⅱ型优良率93.3%,Ⅲ型优良率75%,Ⅳ型优良率60%。骨折复位丢失率Ⅱ型3.3%,Ⅲ型5.4%,Ⅳ型1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1%。结论 切开复位人工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能减轻患者自身植骨造成的损伤及痛苦。  相似文献   

2.
骨重建与骨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公怡 《中华骨科杂志》2006,26(11):787-789
骨代谢过程是骨组织自身不断更新的过程。从出生、成长、发育成熟到衰老,骨骼不间断地重复着陈旧骨清除及新骨形成的骨重建过程,经历着骨量增长、骨质改善到骨量减少、骨质衰退的历程。人生不同阶段量与质的盛衰可以从骨骼的物理性能——骨强度准确地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3.
长管骨骨不连植骨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和探讨最佳植骨方式,提高骨不连愈合时间和质量。方法:将60例长管骨骨折骨不连患者分为3组,骨折端固定后分别采取髂骨夹板武植骨+内固定、髂骨条状或粒状植骨、重组合异种骨植入,观察3种植骨方式对骨折端再生骨的生长速度及质量的影响。结果:所有病例13~18个月愈合,采取髂骨夹板式植骨+内固定组明显优于髂骨条状或粒状植骨组及重组合异种骨植入组(P〈0.01)。结论:髂骨夹板武植骨+内固定是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经济的植骨方式。  相似文献   

4.
骨量、骨大小、骨密度和骨结构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前言在现代骨质疏松的研究史中 ,骨密度测量技术特别是双能 X射线吸收法 (dual-energyX-ray absorptiometry,DXA)的建立和发展 ,及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以及预防和治疗起到划时代的贡献。然而 ,由于骨密度测量技术是一种定量测定方法 ,它反映不出骨的结构和骨表面发生的代谢变化。因此 ,长期以来在该领域形成了一些错误的概念 ,例如 :1“在生长期 ,骨密度 (areal BMD)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真实的情况是 ,骨量的增加是由于骨尺寸的增加 ,而骨的材料特性也即骨的真实密度是没有变化的 ;2“骨…  相似文献   

5.
冻干骨的骨诱导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冻干骨的骨诱导特性,为冻干骨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取4例股骨头松质骨,每例分成2组。冻干照射组按骨制品制备要求处理后,与新鲜骨组一样,常规固定、脱钙,石蜡包埋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l(TCFβl)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CF、)。另用冻干骨和羟基磷灰石提取液对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培养,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KP)、Ⅰ型胶原mRNA表达情况。结果 冻干照射组TCFβl和bFCF、检测阳性。但其阳性率和阳性信号要低于新鲜骨组。细胞经冻干骨提取液培养后,AKP、Ⅰ型胶原mRNA表达要明显高于经经基磷灰石提取液和单纯培养液培养的细胞。结论 骨组织经冻干照射后保留了一定的有生物活性的骨诱导成分,具有一定的骨诱导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跟骨内移截骨术中跟骨内侧的截骨安全区。方法 10具防腐成人尸体的20只足部标本上,取跟骨结节内缘最低点为A点,内踝尖最低点为B点,足舟骨结节为C点。显露跟骨内侧各神经血管结构后,用游标卡尺测量AB、AC长度,以及各神经血管结构与AB、AC线段交点与A点间的长度。经统计学检验,各组长度符合正态分布,所以可以用后者的长度均值除以AB、AC长度的均值,计算出各神经血管结构在AB、AC上的分布比例。结果跟骨内侧神经、足底外侧神经、足底内侧神经、胫后动脉在AB线上分别位于A点后的:29%、57%、66%、60%;而在AC线上跟骨内侧神经、足底外侧动脉、足底外侧神经、足底内侧动脉、足底内侧神经分别位于A点后的:20%、45%、50%、60%、66%。结论 AB线上A点后29%-57%,AC线上A点后20%45%的区域无重要神经血管走行,满足跟骨内移截骨术在跟骨中后部截骨的要求,可作为跟骨内移截骨术的手术安全区。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自 1990年 1月~ 1998年 1月 ,我们选择性地应用跟骨截骨加自体楔形骨植入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 12例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 9例 ,女 3例。年龄 13~ 65岁 ,平均 3 1岁。全部为单足受伤 ,其中左 7例 ,右 5例。受伤原因 :高处坠落伤 8例 ,扭伤 2例 ,车祸伤 1例 ,重物砸伤 1例。伤后手术时间 6~ 2 6个月 ,平均 14个月。本组病人受伤后都经保守治疗 ,其中单纯石膏外固定 2例 ,功能疗法 2例 ,中医整骨外敷膏药治疗 8例。1.2 病例选择 本组 12例患者全部有负重时跟部疼痛及创伤性平足。有 9例患者…  相似文献   

8.
骨内膜成骨的动物模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郑军  董福慧 《中国骨伤》2000,13(9):522-523
目的 为了解骨内膜在骨折愈合不同阶段的功能变化及其调节机制。设计一个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内膜成骨的动物模型。方法 将3月龄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在左胫骨造成长5mm的环形骨膜缺损,用骨锉在骨膜缺损区造成长5mm的骨缺损,深达髓腔,约显露髓腔的1/6。结果 14天时裸露的贿腔已开始出现骨性关闭的征象,28天时髓腔完全由坚质骨关闭,而各时间点组的骨缺损处填充物均为颜痕样结缔组织。结论  相似文献   

9.
骨生长因子与骨重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骨重建 (boneremodeling)是指骨的形状、密度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受到骨生长因子、年龄、局部血供、营养及力学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1〕。多种细胞因子〔1~ 7〕,如转化生长因子 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beta ,TGF β)、骨形态发生蛋白 (BoneMorphogeneticProteins,BMPs)、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ibroblastGrowthFactor,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 / Ⅱ (Insulin likeGrowthFactor Ⅰ / Ⅱ ,IGF…  相似文献   

10.
骨重建是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共同完成的旧骨退化,等量新骨取代的骨组织更新过程,在骨重建过程中,许多激素和细胞、体液因子以及细胞代谢产物影响骨的重建.目前国内外通过生物化学检测技术获得的骨代谢指标分为骨代谢调节激素、细胞与体液因子、骨吸收、骨形成标志物.笔者将影响骨重建生物化学指标的生理作用、临床意义进行综述.骨代谢指标虽不能作为骨质疏松诊断的金标准,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评价骨代谢状态、骨质疏松诊断分型、预测骨折风险、观察药物治疗的疗效,以及代谢性骨病的鉴别诊断.并且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研究及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保留月骨骨壳带蒂豌豆骨植入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98年10月~2003年10月采用清除月骨死骨保留骨壳,带蒂豌豆骨植入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AO跟骨钢板加人工骨治疗跟骨骨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科自1997年1月-2002年2月共收治SanderⅢ~Ⅳ型跟骨骨折14例(17处),行切开复位,AO跟骨钛钢板及磷酸钙人工骨植骨固定,取得了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患者男,45岁,身高153cm,因"外伤摄胸片发现骨骼异常"入院,既往无骨、关节相关临床症状。X线检查:胸腰椎各椎体内均见相似比例小椎体,后缘与大椎体共线,上下缘与大椎体上下缘平行,小椎体终板致密骨厚度稍大于大椎体(图1A);双肱骨头内见与关节弧度一致的粗大致密带,见大小不等斑点及条纹状致密骨影;双肩胛骨见点条状致密骨影;双膝关节股侧与胫侧内见与骨端形态相似、轮廓清楚、具有内外髁及髁间棘的小骨端,其下缘止于骨骺线痕,小骨端内可见斑点影,左侧见边缘硬化的小囊样透明区,其下缘邻近骨干见纵横交错略模糊  相似文献   

14.
皮质骨骨痂延长骨愈合的组织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皮质骨骨痂延长骨愈合过程的组织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方法:在山羊左胫骨中段骨膜下横形截骨后用Ilizarov式外固定器固定。2周后作牵拉延长,每天1mm,连续30天。定期摄X线片,并于截骨后1、2周,延长开始后1、2周,延长结束及结束后2、4、8、12、16周分期取材,作普通及偏光观察。结果:在骨痂延长早期,骨外膜侧即有直接骨形成,而延长间隙中先形成纤维组织,以后逐渐向纤维骨痂、骨性骨痂演变,最终形成新生皮质骨。结论:皮质骨骨干截骨后持续缓慢牵拉,对形成中的骨痂施以轴向的机械性张应力,能维持并刺激骨与软组织的再生,使截骨端间获得完全的骨愈合。其成骨方式可能以膜内骨化为主。  相似文献   

15.
月骨无菌性坏死晚期常用月骨摘除后异位骨替代治疗,我们采用清除月骨死骨保留骨壳带蒂豌豆骨植入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3例,效果满意。1 资料与方法本组3例,男2例、女1例,左侧1例、右侧2例。年龄20~24岁。病史8月~2年,均表现腕关节疼痛、无力、活动受限及间断肿胀。1例有腕部外伤史。按Lichtman分期,Ⅲ期2例,Ⅳ期1例。X线平片像测量腕高比值,手术前0.46~0.50,术后6个月0.49~0.52。  相似文献   

16.
王文伯 《中国骨伤》1996,9(2):56-56
跟骨外侧骨皮质下切骨治疗跟骨骨折后遗跟腓接触痛江苏省姜堰市中医院(225500)王文伯我院从1987年以来,采用跟骨外侧骨皮质下切骨手术治疗跟骨骨折后遗跟腓接触痛15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5例中男14例,女1例;年龄20~6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进的骨皮质剥离术在骨不愈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治疗18例股骨和胫骨骨不愈合或骨延迟愈合(感染性不愈合5例,非感染性13例)患者,参考Judet^[1]的骨膜-骨皮质剥离技术,骨折线两侧骨膜下凿-薄层骨皮质,厚约3~4mm,范围占骨周径的1/3~1/2,局部呈袋状,其内加用或不加植骨。结果:所有病例3~12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骨皮质剥离可确切增强骨愈合能力,使手术操作安全。  相似文献   

18.
锁定钢板结合自体骨植骨治疗肱骨骨不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肱骨骨不连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肱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13例采用锁定钢板固定结合自体骨髓内外360°植骨.结果获随访8~25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5个月,术后3个月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78~93分,平均87分,肘关节功能Hss评分82~95分,平均91分,桡神经断裂1例术后...  相似文献   

19.
自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距骨软骨或骨软骨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从同侧膝关节非负重面获取骨软骨柱,行自体移植修复距骨穹窿部局限性软骨或骨软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3例距骨穹窿部软骨病损的患者,包括创伤后软骨缺损11例,剥脱性骨软骨炎9例和局灶性骨关节炎3例。踝关节镜下明确缺损的部位、大小,行关节镜下或加用关节切开移植术,缺损区清创后钻孔,自同侧膝关节非负重区钻取骨软骨小柱,利用骨软骨自体移植系统(osteochondralautografttransfersystem,OATS)的专用器械,采取压配固定技术将移植物植入受区的孔中,行单柱或多柱镶嵌式移植修复距骨软骨缺损。结果术后随访15~30个月,平均22个月。利用标准VAS(visualanaloguescale)尺子评估踝关节疼痛程度,评分从术前平均4.9±1.2降至术后0.8±0.1(P<0.001)。测量踝关节跖屈和背伸角度,关节活动范围由术前平均44.3°±5.8°增加到术后65.6°±11.2°(P<0.001)。按Mazur等方法综合评定踝关节的状况,评分从术前平均(51.7±8.6)分提高到(92.4±6.3)分(P<0.001)。术后MR检查提示修复的关节面平滑,移植物与周围组织结合良好。结论以同侧膝关节非负重区的骨软骨移植修复距骨局限性软骨或骨软骨缺损是一种疗效明显的外科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钢板骨条双重固定加植骨治疗骨不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