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血清甲状激素变化与危重患儿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ICU危重病患儿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68例PICU患儿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非危重组患儿各项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患儿评分越低,TT3摘要、TT4摘要水平下降越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死亡组TT3摘要和TT4摘要含量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结论 危重病患儿病情越重,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幅度越大,TT3摘要和TT4摘要等的变化可作为评估PICU患儿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早产儿脑损伤后对标志物神经烯醇化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76例脑损伤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20μg/d。两组患儿治疗时间均为2周。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NS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能够显著降低早产儿脑损伤后标志物神经烯醇化酶的水平,预防神经系统后遗症,建议在今后治疗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布拉氏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SB)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为新生儿科预防性应用SB防治NEC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前瞻性研究评估预防性使用微生态制剂SB在降低早产儿NEC发病率方面的作用?选取2011年7月1日~12月31日新入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市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且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早产患儿共计25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喂以SB,每天1次,持续30 d(或至出院),对照组喂以安慰剂?患儿分组情况对于临床医生设盲?观察达到完全肠内喂养时间及早产儿NEC发病率(按Bell分级≥2级)?结果:共239例早产患儿被纳入研究队列,2组患儿例数及相关参数具有临床可比性?治疗组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为(16.5 ± 6.7)d,对照组为(19.1 ± 6.2)d,治疗组患儿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21例治疗组中确诊为NEC者1例,发病率0.83%;118例对照组中确诊为NEC 6例,发病率5.08%?治疗组早产儿NEC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早产儿预防性应用SB可缩短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降低NEC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变化与疾病危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早产儿847例,均行甲状腺激素检测,将诊断为低T_3综合征者纳入研究,并按胎龄分为28~32周组、32~(+1)~34周组、34~(+1)~36周组,不同胎龄组间再根据其病情危重程度分为极危重组、危重组、非危重组。观察847例早产儿低T_3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胎龄组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各胎龄组中极危重组、危重组、非危重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847例早产儿发生低T_3综合征82例(9.68%)。不同胎龄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甲状腺素(T_4)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胎龄组促甲状腺激素(T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胎龄组中极危重组、危重组、非危重组血清T_3、T_4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血清T_3、T_4水平和疾病严重程度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早产儿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变化与疾病危重程度密切相关,其血清T_3和T_4水平越低,病情越危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双歧杆菌制剂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328例早产儿按病例对照研究分成2组(预防组、对照组),2组除病因治疗、合理喂养外,预防组在24h内加双歧杆菌制剂164服。应用X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比较2组不同胎龄、不同出生质量早产儿NEC患病率的差异。结果:预防组164例中5例诊断为NEC,患病率为3.05%;对照组164例中21例诊断为NEC,患病率为12.80%。预防组早产儿的NEC患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8.60,P0.05)。胎龄32周早产儿,2组NEC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P0.10)。2组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NEC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2组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NEC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8,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制剂可明显降低早产儿NEC的患病率,可能与双歧杆菌制剂可促进早产儿肠道正常菌群的定植和优势化有关。微生态制剂预防性保护作用随胎龄减小有渐减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南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早产儿BPD 8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接受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儿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氧分压(PaO_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PaO_2水平高于治疗前,PaCO_2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PaO_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早产儿BPD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氧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小板的减少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早产儿重症监护室中33例(49眼)ROP患儿作为观察组,根据患儿的体质量及胎龄匹配33例(66眼)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血小板水平,分析血小板减少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败血症发生情况、输血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血小板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发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中的血小板减少症是主要的高危因素(P=0.024)。结论血小板的减少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可引起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7月-2019年3月并发NEC患儿65例,设为NEC组,按Bell-NEC分期将其分为Ⅰ期(n=20)、Ⅱ期(n=27)、Ⅲ期(n=18),分别于并发NEC后0 d以及治疗3、7 d后进行血清CRP检查。选取同期在本院住院的临床无感染征象的早产儿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足月儿6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NEC组和对照组血清CRP水平,并分析NEC患儿血清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进展、治疗方法及转归的关系。结果:NEC组并发NEC后0 d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C组并发NEC后0 d以及治疗3、7 d后,患儿血清CRP水平均表现为Ⅰ期Ⅱ期Ⅲ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并发NEC后0 d血清CRP水平比较,Ⅰ期、Ⅱ期、Ⅲ期患儿治疗7 d后血清CRP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EC组手术治疗患儿并发NEC后0 d以及治疗3、7 d后CRP水平均高于非手术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患儿、非手术患儿治疗3 d后的CRP水平同组并发NEC后0 d同组治疗7 d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64.62%。其中有并发症患儿并发NEC后0 d以及治疗3、7 d后血清CRP水平均高于无并发症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EC组Ⅰ期、Ⅱ期、Ⅲ期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00%、59.26%、10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检测可为新生儿NEC诊断提供依据,连续、动态监测有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5):400-402
目的探讨危重肺部疾病早产儿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与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黄冈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危重肺部疾病早产儿,其中伴有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36例患儿作为观察组,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的26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儿血清基础皮质醇、皮质醇峰值、皮质醇增值、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及血压、血糖、血钾、血钠水平,记录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基础皮质醇、皮质醇峰值及ACTH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儿血清皮质醇增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儿血糖、血钾及血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BPD发生率分别为8.33%(3/36)和7.69%(2/26),病死率分别为5.56%(2/36)和3.85%(1/26),2组患儿BPD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肺部疾病早产儿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发生率较高,可引起患儿血压降低,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对患儿血糖、血钾、血钠水平及BPD发生率、患儿病死率的影响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个体化营养护理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8例NEC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均接受内科保守治疗与NEC患儿临床护理常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营养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营养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体格生长发育指标(体质量、身长、头围)水平、营养指标[清蛋白(Alb)、铁蛋白(SF)、血红蛋白(Hb)]水平、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两组身长、体质量和头围水平均大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Alb、SF和Hb水平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0.21±1.60)d,短于对照组的(14.30±2.5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6%,低于对照组的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营养护理应用于NEC患儿可提高体格生长发育指标水平和营养指标水平,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营养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早产儿认知发展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12月间我院早产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同时给予早期综合干预措施,评估两组患儿认知发展水平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及运动发育指数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与适应性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干预能明显提高早产患儿认知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改善预后,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狄义红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9):1650-1651
目的比较氨茶碱与枸橼酸咖啡因对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确山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8例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儿氨茶碱,给予观察组患儿枸橼酸咖啡因。比较两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MDI)、智能发育商数(DQ)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M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DI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MD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DQ维度(社交行为、语言、大运动、精细运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氨茶碱相比,枸橼酸咖啡因对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效果较好,更有助于促进患儿智力及智能发育,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微生态制剂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中的防治效果。方法:分析84例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 neonates,LBW)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入选患儿分成观察组(服用微生态制剂,n=39)和对照组(未服用微生态制剂,n=45)两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NEC发病率及手术治疗率、干预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NEC发病率(12.8%)低于对照组(33.3%)(P<0.05);两组患儿NEC分期及手术治疗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细菌、球菌、杆菌总数及杆球菌比值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的细菌、球菌、杆菌总数及杆球菌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可有效防治早产儿NEC,稳定肠道菌群,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普萘洛尔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亢的效果。方法:选取130例甲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甲巯咪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普萘洛尔治疗。(1)比较两组疗效;(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静息心率;(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包括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4)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5%(61/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5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T3、FT4水平和静息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萘洛尔联合甲巯咪唑可有效调节甲亢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患者的静息心率,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渐进式喂养策略在极低出生体重(VLBW)早产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观察组以低能量密度配方奶(20 kcal/30 m L)开奶,奶量达到90~100 m L/(kg·d)时改等量的普通早产儿配方奶(24 kcal/30 m L)继续喂养;对照组以普通早产儿配方奶(24 kcal/30 m L)开奶及喂养,加奶方式与观察组一致。观察两组的NEC发生和喂养不耐受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出生时、出生后第1天、1、2周的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结果:观察组NEC和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LBWI达全量胃肠道营养、恢复出生体重、总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外营养使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生时、出生第1天、1、2周的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出生后的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进式喂养能够有效降低极低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朱丽丽 《现代医学》2023,(10):1470-1473
目的:探讨母乳在预防极低出生体重(VLBW)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以及相关健康问题的有效性。方法:纳入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VLBW早产儿142例,依据是否具备母乳喂养条件将患儿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取早产儿配方奶微量喂养的方式进行鼻饲,将10~20 ml·kg-1·d-1的奶量均匀分成6~8次,如能耐受则逐渐加量,大约在5~7 d内增加至20 ml·kg-1·d-1。观察组则采用纯母乳微量喂养方式。为避免出现母乳不足的情况,在喂养前指导患儿母亲收集母乳。除此之外,其余处理与对照组方案保持一致。结果:两组患儿的胎龄、性别、母亲年龄以及分娩方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对照组NEC、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完全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早产儿配方奶,母乳预防早产儿NEC具有更好的效果,VLBW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完全肠内营养时间、NEC发病率及住院时间等情况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NEC患儿(观察组)及非NEC患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包括产科因素、产时因素、早产儿一般情况、NEC发病前疾病情况及有无口服益生菌等27个项目,应用SPSS 16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37例,对照组62例,两组性别、出生体重、胎龄、出生体重、胎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产时窒息、肺炎、呼吸衰竭、生后吸氧、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应激性胃出血、先天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静脉输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加奶过快及需开塞露通便12个项目比例高于对照组。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发病前母乳喂养及口服益生菌3个项目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项目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乳喂养(OR=0.204)和口服益生菌(OR=0.078)为保护因素,肺炎(OR=8.785)、加奶过快(OR=3.851)和需开塞露通便(OR=7.314)为危险因素。结论:母乳喂养、口服益生菌是早产儿NEC发病的保护因素,肺炎、加奶过快、需开塞露通便是早产儿NEC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儿童严重脓毒症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9年9月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严重脓毒症患儿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降钙素原(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TNF-α、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脓毒症患儿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期间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降低患儿炎症因子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利于患儿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4例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予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的为治疗组,予普通早产儿奶粉喂养的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开奶期间胃潴留程度,体重增长情况,达全肠道营养的时间,是否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以及肠道无菌性血便。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胃潴留程度明显减轻,体重增长好,达全肠道营养时间缩短,发生NEC及无菌性血便概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时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出生后早期应用多重益生菌对早产儿临床并发症尤其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的预防作用及对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20例胎龄<34周的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出生后第2天添加多重益生菌,连续28 d;给予对照组正常母乳或配方奶粉喂养。观察早产儿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尤其是NEC全阶段发病率、NEC(≥2期)发病率和智能发育评定分值。结果 试验组NEC全阶段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NEC(≥2期)发病率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月龄6个月时智能发育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全程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早产儿出生后早期应用多重益生菌是安全有效的,可以促进早产儿的智力发育,降低早产儿NEC全阶段发病率,但不能降低NEC发生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