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鼠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肢及脊髓的病理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在建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的动物模型基础上,探讨其病因、发病机制及病变特点。方法 应用83只雌性Wistar大白鼠从孕第10天起,将维甲酸(120mg/kg体重)石蜡油混悬液(0.04g/L)经胃管单次注入,建立胎鼠CCF动物模型。结果 动物模型的CCF发病率为53.7%,单足为79.4%,双足为20.6%。距骨持续停滞在胚胎阶段,距骨、跟骨间重叠不良和跟骨内翻,踝角随胎鼠发育而逐渐增大。脊髓前角细胞有凋亡现象。结论 CCF在胚胎期即有足的马蹄内翻且畸形随生长发育而加重,其病因可能与脊髓病变相关。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病因的病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cal clubfoot,CCF)发病率为0.1%~3.0%,畸形包括前足内收、跟骨内翻和踝关节马蹄,均合并有胫骨内旋。病因多为遗传、神经和肌肉病变等^[1]。在多数研究中,对其病理演变过程仍不明了,故有必要对畸形发生的时机及其病理演变过程、影响畸形严重程度的因素作深入研究。动物模型的建立为探究马蹄内翻足的动态病变过程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clubfoot)是临床常见的先天性足部畸形,其发病率约为百分之三,男女之比为2:1,单侧多于双侧,右侧多于左侧。其发病与骨骼、肌肉、神经及遗传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CongenitalClubfoot ,CCF)是足部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 ,其发病率占 1‰。男孩约为女孩的两倍 ,单侧略多于双侧。以前足内收、足内翻、跖屈和马蹄足为特征。可孤立存在 ,也可和其他畸形 ,如染色体异常、脑瘫、脊柱裂、关节挛缩症等同时存在。现在认为在胎龄 9~ 10周时 ,继发于一种自发“旋转 -抬升”机制的缺陷。可能是基因、神经、肌肉、环境和毒素等因素影响了胚胎的发育。解剖和病理研究发现“跟骨前足阻滞 ,距舟关节双属”现象 ,认为畸形主要是由距、舟、跟骨血运减少导致发育受限引起[1] 。有人用灌注法证明CCF…  相似文献   

5.
前言足踝部的马蹄、内翻、外翻畸形,为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发病率约占新生儿的4.4%,男性稍多于女性,单侧稍多于双侧,其病因尚不明确,几乎无法防止。但早期发现及时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马蹄足的相关基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 ,了解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CCF)病因 ,病理及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明确将来的研究方向。方法 :所有文献对CCF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 ,包括 :解剖学、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光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计算机分析及流行病学调查等研究方法。结果 :患肢的骨骼、神经肌肉、纤维结缔组织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结论 :CCF与神经肌肉的病变 ,足跗骨的异常 ,纤维结缔组织的改变及遗传、出生季节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congenitalclubfoot ,CCF )发病率0 .1%,男女之比为 2∶1,双侧同时发病占 5 0 %,右足多于左足。畸形包括前足内收、跟骨内翻和踝关节马蹄三部分 ,同时都合并胫骨内旋。目前该病病因尚不清楚 ,治疗方法也有争议 ,远期疗效仍不十分理想 ,本文就此做一综述。1 病 因1.1 遗传因素CCF的发病率与种族及性别有明显关系 ,发病率最高的是毛利人 ,约为 0 .6~ 0 .7%,国人为 0 .0 6 %。有学者认为 ,该病在白种人是单基因遗传基础上多因素变异所致 ,而亚洲人则多为多因素遗传基础上发病。Chapman等…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早期肌力平衡术后足部骨骼X线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早期肌力平衡术后足部骨骼改变情况。方法:对46例单侧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早期肌力平衡术后健、患侧足X线结果进行研究。结果:CCF肌力平衡术后距、舟骨均有不同程度改变,主要表现为距骨头变小、体扁平,舟骨内移及距跟角变小;舟骨内移、前足继发外翻与转移肌腱附丽点位置、张力及内侧关节囊松解与否有关;6个月以内术后骨骼异常尤为明显。结论:X线检查结果不失为评价CCF术后疗效的有效指标之一;早期肌力平衡手术不宜过早(小于6个月)施行;转移肌腱附于第3楔状骨较为理想,内侧关节囊松解不宜过度。  相似文献   

9.
改良Ponseti方法治疗早期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clubfoot,CCF)是小儿足部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表现为足马蹄、后足内翻、前足内收、高弓。该病严重影响患儿的成长发育、身心健康及日后的生活,目前治疗CCF的办法很多,但复发率较高,不但增加手术次数,而且增加患者治疗费用,也带来不必要的残疾。目前国际公认的早期保守治疗的较好方法是Ponseti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talipes equinova-rus,CTEV;congenital clubfoot,CCF)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其畸形主要表现为足前内收、跟骨内翻、踝关节马蹄、伴有或不伴有胫骨内旋。多数学者认为病变主要发生在跗骨,其中尤其以距骨的变化最为明显,从而导致畸形。久之软组织发生挛缩,使畸形较为固定[1]。该病的发病率为0.1%~0.8%。男女之比约2~2.5∶1。不同人种发病  相似文献   

11.
距下完全松解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分析距下完全松解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距下完全松解术治疗32例的儿童44只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其中男15例19足,女17例25足。单侧发病者20例,双侧发病者12例(男4例,女8例)。术时平均年龄13个月(年龄范围8-18个月),平均足长度为11.5cm(长度范围8.5-13cm)。平均随访时间为19个月,最短11个月,最长3年。用Gavceau评定标准来评定疗效。结果:本组无一例伤口感染,未出现过度矫正,无距骨坏死,足畸形矫正总优良率97.7%。结论:距下完全松解术对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马蹄内翻足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在临床手术当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择单侧CCF患儿16例(正常足做对照).应用CT扫描技术、图形数字化方法获取双足踝的三维坐标,利用ANSYSIO.0有限元分析软件等工具建立足踝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制定最佳手术方案。术后随访,观察距舟、距下关节复位后周围韧带的受力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与传统靠经验手术情况对比。依据Dimeglio法分型和Pirani评分判定疗效。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术后有限元分析与正常足对比接近的13足恢复良好,不接近正常足的3足,1年后复发,再行手术后治愈。结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指导临床手术,可以直接、客观地判断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愈标准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onseti方法矫正马蹄内翻足畸形的临床效果,比较患足与正常足足跗-跖骨骨化中心最大径、各跗-跖骨间角度。[方法] 2007年10月~2012年12月共纳入52例(78足)进行Ponseti方法治疗,双侧26例,单侧26例,采用ICFSG评分评估临床效果。将纳入的26例单侧马蹄内翻足患者的患足与正常足进行影像学指标测量比较。[结果]随访4~8年,平均(4.80±1.00)年。按ICFSG评分,78足中54足评为优,平均ICFSG评分(3.60±1.42)分,占69.23%;24足评为良,平均ICFSG评分(6.83±0.92)分,占30.77%。Ponseti方法治疗后优良率为100.00%。26例单侧马蹄内翻足患者的患足与正常足进行影像学指标测量比较,患足正-侧位距跟角、距跟指数、正-侧位距骨第一跖骨角较正常足减小(P0.05),正位跟骨第5跖骨角增大(P0.05)。除第4、第5跖骨外,患侧各个跗骨骨化中心、跖骨骨化中心较正常侧显著减小(P0.05)。[结论]本研究Ponseti方法治疗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结果优良率为100.00%。马蹄内翻足经此治疗后可残存轻微内收及内翻畸形,且跗骨及内侧跖骨发育缓慢,而腓侧跖骨发育正常,提示马蹄内翻足从本身发育角度上有畸形复发倾向。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足部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疾病。自2003年至2007年采用手法按摩配合聚乙稀塑质夹板治疗1岁以内患儿单纯型马蹄内翻足78例113足,获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78例(113足),男48例,女30例;年龄15—321d,平均115d;单侧43例,双侧35例。出生后有明显畸形,但排除脑瘫、儿麻后遗症、全身关节挛缩症。  相似文献   

15.
严重马蹄内翻足畸形,多见于先天性和后天获得.先天性多为原发,发生率0.3%.男性发病有遗传倾向.父母罹患,其子女发病风险超过30%[1].后天性的常见于脑瘫、脊髓灰质炎、脑或脊髓损伤等肌痉挛或肌瘫痪,尤其是腓骨长、短肌和腓肠肌痉挛,此外,胫后肌、(足母)长屈肌、趾长屈肌等屈肌优势,是造成患足跖屈-马蹄畸形的原因[1-2];而足内翻,是胫前肌、胫后肌痉挛的结果,趾长屈肌痉挛导致足趾屈曲畸形,若趾长伸肌痉挛,则形成近节过伸远节下垂趾畸形[1].此外,可合并前足内旋、高弓足、扇形足、蜷曲足等畸形[1-3];一足畸形,或两足伴同发生.严重马蹄内翻足是指足背着地负重的马蹄内翻高弓足,在婴幼儿期缺少手法-石膏矫正经历的极度畸形,矫正时有时需要多次手术和配合多种软组织矫正手术方案,其困难程度远非一般马蹄内翻足可比[1、4].  相似文献   

16.
重度马蹄内翻足的术后康复体疗方法改进程翔冫余锡新张毓庆我科自1991年1月~1993年10月收治8例(14足)重度马蹄内翻足畸形,改进了术后体疗方法,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4足,男6例,女2例;双侧6例,单侧2例;左6足,右8足;先...  相似文献   

17.
改良手法复位早期治疗先天马蹄内翻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改良手法复位早期治疗先天马蹄内翻足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采用改良手法复位治疗先天马蹄内翻足54例69足,其中坚持治疗56足,同步矫下前足内收,内翻,足跟内翻 ,足下垂。结果 手法治疗3-6个月,按优,良,可,差评价疗效。松软型39足中,优19足,良11足,可8足,差1足,优良率76.9%;僵硬型17足中,优5足,良5足,可3足,差4足,优良率58.8%。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病因与神经肌肉病理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idiopathic clubfoot,CIF)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近年来对本病的病因、病理和发病机理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至今看法仍不统一。以往的研究认为:神经肌肉病变、血管异常、骨骼发育异常、软组织挛缩、遗传因素、宫内发育阻滞等与其有关,也有一些研究认为出生季节和受孕月份与发病有关,但有的学者却否认了这种观点。目前,最为推崇的是神经肌肉病变学说,许多学者认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胎儿早期肌力不平衡的结果,而肌肉的改变是以神经、血管异常为基础的,骨骼关节和软组织挛缩是继发于肌力不平衡的适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距跟周围松解旋转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的临床应用及近期疗效。方法:2004年至2006年采用距跟周围松解旋转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24例(共36足),术中行广泛的软组织松解、距跟去旋转矫正,保留跟距骨间韧带,去旋转绞链,避免跟骨失稳,行胫前肌腱延长。术后管型石膏固定6-8周。去除内固定后穿矫形支具〉1年。结果:均痊愈,平均随访2.3年(1~3年),根据术后足的外观形态、足印、踝部功能、有无疼痛及x线检查评价疗效,疗效优16例25足;良6例8足;可2例3足,优良率为93.33%。结论:距跟周围松解旋转术是矫正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有效手术方法,其优点是手术松解充分、畸形纠正彻底,矫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病因不清,晚期出现距骨滑车变低平或消失,最终导致患肢残疾。利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制作的大鼠CCF动物模型与人类新生儿CCF有较好的一致性,我们从RA投入第2天起对子鼠的后肢芽进行组织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分析,观察受RA信号系统调控基因的表达,探讨在肢体发育不同时段综合多基因相互作用条件下最终导致CCF发生的原因。[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