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研究聚维酮碘二次冲洗法对白内障手术结膜囊消毒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60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0例。在手术前均安排2次结膜囊冲洗。第一次结膜囊冲洗在术前,2组均使用聚维酮碘稀释液。第二次结膜囊冲洗在开睑后,观察组采用聚维酮碘原液冲洗,对照组采用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冲洗。冲洗后分别取患者结膜囊病原菌,统计冲洗后结膜囊病原菌培养阳性结果及术后眼内炎发生率。结果 600例白内障患者第一次结膜囊冲洗后共检出病原菌96株,第二次结膜囊冲洗后共检出病原菌34株。观察组第二次结膜囊冲洗后病原菌检出率为0.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7%(P 0.05),眼内炎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聚维酮碘二次冲洗法具有良好消毒效果,可以有效清除结膜囊病原菌,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结膜囊冲洗是眼科手术前的重要准备工作之一,而结膜囊冲洗时常用冲洗壶冲洗,冲洗壶容量小,且在每次使用后需浸泡消毒! 晾干备用,不仅程序繁锁,且有发生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0.5%聚维酮碘冲洗结膜囊预防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手术治疗的400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前应用0.5%聚维酮碘冲洗结膜囊,3 min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对照组应用妥布霉素、无菌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观察两组冲洗前后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对眼表的毒副作用及术后眼内炎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眼表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无眼内炎发生,对照组发生2例眼内炎。结论应用0.5%聚维酮碘冲洗结膜囊可明显降低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且对眼表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替代妥布霉素用于老年性白内障术前结膜囊冲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一种安全、舒适、有效而又经济的结膜囊冲洗液。方法选择行白内障手术患者216例(216眼)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8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200ml加庆大霉素8万u,观察组采用生理盐水200ml,分别进行术前结膜囊冲洗,两组病人在冲洗后,均用无菌棉拭子采集结膜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冲洗后15、30min观察结膜囊充血情况。结果两组结膜囊冲洗后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病例冲洗后结膜充血情况比较,观察组的刺激性小。结论单纯使用生理盐水作为术前结膜囊冲洗液,既能减少病人的不适感,又能达到抑菌、抗感染、减少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目的,也为手术医师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从而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白内障术前常规冲洗结膜囊可预防眼内炎的发生。如何正确评估与选择合适的冲洗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文中分析了白内障术前应用聚维酮碘、等渗盐水及抗生素冲洗结膜囊的对照试验,讨论聚维酮碘冲洗结膜囊是否能有效降低结膜囊细菌阳性率,预防眼内炎症发生。方法检索Medline、Pubmed、Ovi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发表的有关聚维酮碘、等渗盐水及抗生素在白内障术前冲洗结膜囊效果的对照研究,并辅以手工检索、因特网搜索。共纳入4篇文章6项试验,分为2组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聚维酮碘冲洗组与等渗盐水冲洗组相比能显著降低结膜囊细菌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01),合并RR值为0.15,95%CI为[0.05,0.45],与抗生素冲洗组比较有显著差别,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RR值为0.38,95%CI为[0.17,0.83]。结论白内障术前应用聚维酮碘冲洗结膜囊较等渗盐水及抗生素冲洗能显著降低术后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预防眼内炎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眼结膜囊术前使用碘消毒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洗眼效果.方法 将160例眼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均在应用环丙沙星滴眼液点眼前及点眼24 h后对结膜囊采样进行细菌培养.手术前A组使用碘伏消毒液冲洗结膜囊;B组使用氯化钠注射液冲洗结膜囊;再分别取样进行结膜囊细菌培养.比较二者洗眼的效果.结果 环丙沙星滴眼液点眼前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8.8%(94/160),点眼 24 h后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7.5%(44/160),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31.85,P<0.01).A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4/80),B组阳性率为20%(16/80),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8.23,P<0.01).结论 碘伏消毒液用于术前结膜囊的冲洗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白内障术前使用两种抗生素滴眼液和三种结膜囊冲洗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白内障手术患者146例201眼随机分为2组,A组100眼术前滴左氧氟沙星,Ⅱ组101眼术前滴妥布霉素。每组又分为3组,A组用生理盐水,B组用庆大霉素,C组用聚乙烯毗咯烷酮碘(PVP-I),均行结膜囊冲洗。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冲洗后、术后第1天采集结膜囊标本,术毕取前房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Ⅰ、Ⅱ组用药前后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56.0%和33.0%、56.4%和3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中3组结膜囊冲洗前后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4.4%和12.5%、29.4%和8.8%、35.3%和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组效果优于A、B组;Ⅱ组中3组结膜囊冲洗前后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7.5%和15.6%、32.4%和8.8%、35.3%和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效果优于A、B组。3组冲洗液均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白内障术前使用左氧氟沙星和妥布霉素清洁结膜囊效果均好,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和PVP-I均可用于白内障术前结膜囊冲洗,但PVP-I的效果优于其它两种。Back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眼手术前3个阶段结膜囊细菌学分布状态,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无睑缘炎、结膜囊外观整洁、泪道冲洗通畅的内眼手术患者50例,分别于入院未使用抗生素滴眼液滴眼前、使用抗生素滴眼液点眼3天后、手术消毒前三个阶段进行结膜囊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未使用抗生素眼液点眼前的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2%,经抗生素眼液点眼3天后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4%,手术消毒前结膜囊细菌阳性率为20%。结论正常结膜囊可以有各种致病菌或非致病菌存在,提示内眼手术前及术后均应加强抗生素眼液点眼,术后口服或注射抗生素,以减少眼内炎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取角膜异物前后应用0.25%氯霉素滴眼液冲洗结膜囊560例的治疗与效果.方法 取角膜异物前后分别应用0.25%氯霉素滴眼液冲洗结膜囊.结果 560例(584眼)经治疗后无1例发生继发感染或感染加重,效果显著.结论 取角膜异物前后用0.25%氯霉素滴眼液冲洗结膜囊后角膜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妥布霉素联合聚维酮碘在预防白内障术后感染中的疗效。方法将拟行白内障手术患者507例(657眼)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术前给予诺氟沙星和妥布霉素滴眼;再将上述两组随机分成三组,分别在术前用生理盐水、林可霉素和聚维酮碘(PVP—I)做结膜囊冲洗,比较冲洗前后及术后第1天结膜囊细菌培养结果。结果生理盐水、林可霉素和PVP-1冲洗结膜囊疗效比较,PVP-1具有更好疗效(P〈0.05);经抗生素滴眼加上结膜囊抗生素冲洗后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1天各组结膜囊细菌培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妥布霉素滴眼液滴眼联合PVP—I结膜囊冲洗能够有效预防白内障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常用三种冲洗液对结膜囊细菌清除率的比较。方法:白内障手术的患者360例360只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每组90例90只眼,A组(对照组)用生理盐水500 mL;试验组分别是:B组为0.08%的庆大霉素及生理盐水各250 mL、C组5%安尔碘Ⅲ型皮肤消毒液稀释液(0.25%)及生理盐水各250 mL、D组为5%安尔碘Ⅲ型皮肤消毒液稀释液(0.125%)及生理盐水各250 mL,分别对四组患者在冲洗后细菌培养结果、结膜充血及患者的舒适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四组在冲洗前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第一次冲洗后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第二次冲洗后(手术结束时)结膜囊细菌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5%安尔碘Ⅲ型稀释40倍(0.125%)后冲洗结膜囊可以达到很好的清除结膜囊细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为患者实施白内障手术前用左氧氟沙星滴眼与进行结膜囊冲洗对杀灭结膜囊内细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贵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100例(100眼)拟行白内障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每例患者的结膜囊中采集3次标本,观察在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前、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后、术前冲洗结膜囊后其结膜囊中细菌的分布情况、其术后恢复的情况、住院时间及发生眼内炎症的情况。结果:在患者入院后第一天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前、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后、术前冲洗结膜囊后对其进行3次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其所感染的细菌中占比最高的细菌均为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34.00%、18.00%、12.00%)。对为本组患者进行细菌培养获得的所有菌株进行分离培养并进行药敏实验的结果显示,这些菌株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最强(77.1%),对氯霉素的敏感性最低(10.77%)。经治疗后,本组患者的病情均被治愈,其平均住院时间为3.25±1.5d,无1例患者发生眼内炎症。结论:在为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为其用左氧氟沙星滴眼与进行结膜囊冲洗能够有效杀灭其结膜囊内的细菌,降低其术后眼内炎症的发病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泪囊炎的三步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泪囊炎是婴幼儿常见眼病,多为先天性鼻泪管下端膜状物堵塞、继发感染所致,单纯行结膜囊滴药、泪囊按摩及泪道冲洗往往收效甚微、作者近5年来对门诊接诊的36例新生儿泪囊炎采用滴药+按摩、冲洗+探通、再冲洗+药物三步治疗方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冲洗结膜囊在急慢性结膜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急慢性结膜炎患者采用3%硼酸溶液冲洗结膜囊,急性结膜炎患者2次/d冲洗,疗程1周,局部点抗生素、抗病毒眼液;慢性结膜炎冲洗1次/d,局部点抗生素眼液,疗程1周。结果所有急慢性结膜炎患者经治疗后结膜充血、分泌物、异物感症状消失,总有效率分别为95%,87%.结论冲洗结膜囊治疗急慢性结膜炎简单易行,经济,无痛苦,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内眼术前结膜囊冲洗液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一种既具有清洁结膜囊作用且刺激性小,又利于环境保护的内眼手术前结膜囊冲洗液。方法排除局部及全身炎症,需行内眼手术的患者150例150眼,随机分为A组(生理盐水)、B组(0.02%升汞+生理盐水)、c组(0.4%庆大霉素+生理盐水),每组50例50眼,冲洗前、后用眼拭子采集结膜囊标本送检做细菌培养。分别对三组病例在冲洗后15、30min结膜充血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结果三组病例术前结膜囊冲洗后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冲洗后结膜充血情况A组的刺激性较小,B组的刺激性较大。结论应用生理盐水作为内眼术前结膜囊冲洗液,可减轻病人的痛苦,又能达到抑茵抗感染,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可为手术医师提供最清晰的手术视野。  相似文献   

16.
内眼术前三种结膜囊冲洗液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确定单纯运用生理盐水作为内眼术前结膜囊冲洗液的实用价值.方法 选择将行内眼手术的患者(排除感染性炎症的眼疾)150例150眼,按随机抽签法分为A组(生理盐水)、B组(0.02%升汞液 生理盐水)、C组(0.4%庆大霉素液 生理盐水,每组50例50眼,术前3d统一使用0.3%氟派酸滴眼液点术眼,每天四次.术前1h护理人员按内眼常规做术前准备,并进行冲洗前、后的细菌培养及冲洗后15、30min结膜充血程度观察.结果 三组病人冲洗前、后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病人冲洗前、后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人冲洗后15、30min结膜充血压情况比较,A组的刺激性最小,B组的刺激性最大,C组居中.结论 单纯使用生理盐水可以代替传统的内眼术前结膜囊冲洗液,减少病人的不适症状,又能为手术医师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温热生理盐水在白内障手术前结膜囊冲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白内障患者348例(348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4例(174眼)。观察组术前给予38~40℃温热生理盐水200 m L冲洗结膜囊,对照组术前给予常温的0.25%聚维酮碘稀释液200 m L冲洗结膜囊。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结膜囊冲洗后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周复查均无眼内炎发生;而角膜水肿、结膜充血程度、眼部不适症状、术后1个月干眼综合征发生率,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内障术前应用温热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具有安全、刺激性小等优点,而且物理除菌效果明确,能有效预防白内障术后感染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结膜囊冲洗改良方法在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解决传统洗眼壶常温冲洗液结膜囊冲洗中的缺陷,从而减少手术前护理操作的副作用,减轻手术后眼部反应,降低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白内障患者手术后视觉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我科收治80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00例采用生理盐水与一次性输液器和输液加温器加热冲洗结膜囊;对照组400例应用生理盐水和洗眼壶常温冲洗结膜囊,观察2组患者结膜囊冲洗后眼部刺激症状、结膜充血、泪脂覆盖、术后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眼部刺激症状、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结膜充血及泪脂覆盖、术后并发症情况等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采用一次性输液器和输液加温器在白内障手术结膜囊冲洗临床效果明显,操作简便,不仅可以调节控制水速、水量、冲洗的力度,且冲洗液的温度接近体温,刺激小、更舒适、结膜反应轻、泪脂冲洗充分、患者术后反应轻、相关并发症少,同时也减轻了护理工作量,也是适宜当今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护理理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聚维酮碘冲洗液在内眼手术前结膜囊病患者中的消毒效果及舒适度。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本院进行内眼手术的患者58例(58眼)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29眼)。两组术前1 d均给予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8次,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术前1 h使用2.5 g/L安尔碘Ⅲ10 mL+0.9%氯化钠注射液200 mL冲洗结膜囊,观察组术前1 h给予5%聚维酮碘10 mL+0.9%氯化钠注射液200 mL配置成0.025%的聚维酮碘溶液100 mL进行结膜冲洗。观察两组冲洗前后结膜囊带菌率、冲洗后结膜充血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舒适度。结果:两组冲洗前带菌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冲洗后带菌率为6.90%,低于对照组的2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冲洗后结膜充血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维酮碘冲洗液能够明显降低内眼手术患者术前结膜囊带菌率,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一个白内障术前安全使用聚维酮碘消毒冲洗的最佳浓度.方法: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病人62例,术前分别用0.025%、0.5%聚维酮碘冲洗.结果:2组冲洗后的角膜染色和主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而2组病人的细菌培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025%浓度的聚维酮碘术前冲洗消毒结膜囊可有效抑制结膜囊细菌,降低对角膜上皮的影响,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