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瓣膜的病变,须采用人工高极合成材料制成的机械瓣替换的手术称心脏瓣膜置换术,简称换瓣.成功的手术,精心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但换瓣术后的出院指导,健康宣教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造瓣膜的设计及手术技术的改进,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瓣膜损害后采用换瓣手术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特点,但是部分学者发现,对风心病患者行换瓣手术后,其治疗效果却不同.Aronow[1]发现部分患者术后心脏功能并无改善反而恶化,从而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和术后生活质量.随着康复护理在风心病换瓣术患者中的运用,可明显减少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身心健康,提高心脏功能及术后生活质量.现将近几年康复护理与风心病换瓣手术效果的相关性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孤立性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点,确定及早换瓣手术在其治疗中的重要地位。方法:将33例未及时行主动脉瓣换瓣术的孤立性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作为对照组,11例急诊手术者为治疗组,比较其疗效及预后。结果:急诊行主动脉瓣换瓣术者成功率(81.8%),随访6个月~5年,均尚存活,且无一例再发感染,存活率明显高于未及时换瓣者(病情好转6例出院后随访2年内均死亡)。结论:孤立性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急诊手术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唯一途径。准确地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时纠正心力衰竭是保证手术成功、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吴莉华  张玲俐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2):1119-1120
目的:探讨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再次换瓣患者护理方法。方法:总结20例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再次行换瓣手术护理经验。结果:术中死亡2例,术后死亡3例,痊愈出院15例。结论: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是再次换瓣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健康教育在心脏换瓣术后抗凝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对80例换瓣患者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表进行系统、动态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的体会,提出了充分了解换瓣术后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通过查阅资料,共同制定心脏换瓣术后患者健康教育的路径。认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表指导心脏换瓣术后患者抗凝,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随着心脏外科的发展,采用手术治疗心脏病愈来愈多,换瓣术后妊娠也随之增多。但孕产妇和围牛儿的病死率会高出正常妊娠的2—3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这.问题是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病死毕的重要环节。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共收治妊娠合并心脏换瓣术后的孕妇11例,现将我院护理要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人工机械瓣替换术后再次手术的病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工机械瓣替换术后再次瓣膜手术的病因、诊断和手术方式。方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1998年1月~2003年8月,对19例曾接受人工机械瓣替换术的病人行再次瓣膜手术。再次手术的病因为瓣周漏(13/19)、血栓形成致人工瓣膜或瓣下狭窄(6/19)以及原手术中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致主动脉瓣(1/19)或二尖瓣瓣下狭窄(1/19)。再次手术的方式包括瓣周漏修补(9例)、左室流出道疏通(3例)和再换瓣(9例)。再换瓣的病例中,1例主动脉瓣小瓣环者置换无支架生物瓣,其余均再换机械瓣。结果:术后19d死亡1例,住院死亡率5.26%。随访2个月~5年,共24.3病人年,随访中晚期死亡3例。其余病人心功能恢复到1~2级。结论:人工机械瓣替换术后可出现瓣周漏、血栓形成致左室流出道狭窄和人工瓣膜狭窄等而需再次手术。再手术方式包括瓣周漏修补、左室流出道疏通和再换瓣。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心脏换瓣手术成功后仍有较高的死亡率 ,许多病人不是死于心脏问题 ,而是死于脑栓塞或者脑出血。主要因为没有对这部分病人管理起来 ,很好地监测、随访和正确合理的使用口服抗凝药物 ,致使抗栓不足或者抗栓过度 ,既不能有效的防止血栓栓塞的发生 ,又不能及时发现抗凝过度的情况 ,导致严重出血。1 机械瓣根据美国胸科医师学会 (ACCP)的推荐 ,强烈推荐所有机械瓣病人都要接受长期(永久 )口服抗栓治疗 ,是预防瓣膜置换术后血栓栓塞事件的根本措施。主动脉部位的二叶机械瓣 ,如为窦性心律 ,左心房不大 ,心功能 (射血分数 )正常 ,推荐的目标国…  相似文献   

9.
健康教育对心脏换瓣术后坚持抗凝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茹明桂 《中国康复》2003,18(5):317-317
目的 :了解健康教育对心脏换瓣术后坚持正确抗凝的影响。方法 :对 82例心脏换瓣术前、后曾接受过健康教育的患者进行有关术后坚持正确抗凝等相关问题调查 ,结果患者是否正确服用抗凝药与其经济收入、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关系以及认识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rs=0 .78、0 .53、0 .74、0 .67、0 .69,P <0 .0 1)。结论 :对心脏换瓣术后患者应提高健康教育覆盖面 ,以减少或消除影响正确服用抗凝药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袁宏声  石应康 《华西医学》1994,9(4):489-491
本文报告我院1992年至1993年间对4例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后瓣膜毁损施行再次换瓣手术,重点对生物瓣毁损后再手术时机的选择,术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处理方法进行讨论,4例患者术后均恢复顺利,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1.
熊万玲  胡汉宇 《现代护理》2006,12(26):2491-2492
主动脉机械瓣置换术后并发瓣周漏是瓣膜置换术后特有的并发症,发生率在1%以下[1]。我科2005年6月收治了1例2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均出现瓣周漏的患者,单纯换瓣远期效果不理想,必须行Bentall手术(升主动脉、主动脉瓣膜替换、冠状动脉移植术),术后经精心治疗、护理,痊愈出院。1病例简介患者,男,37岁,分别于2001年1月和2002年9月在我科行主动脉机械瓣置换术,于2005年5月因心慌气促再次来我院检查,B超示人工瓣松动,瓣周漏。4年内出现2次瓣周漏,其瓣环结缔组织可能有病变,怀疑患者患有心脏白塞氏病,但因针刺反应为阴性[2],故不能确诊,经讨论必须行…  相似文献   

12.
施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替换术后再次换瓣手术40例,无1例死亡,术后恢复顺利。为保证手术成功,手术室护士术前必须准备充分,掌握二次换瓣手术特点,熟悉手术步骤,术中需技术娴熟,精力集中,反应敏捷,尽量缩短主动脉阻断和体外循环时间,观察病情及时、准确,迅速处理意外情况,确保患者安全和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生物瓣衰败再次手术围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生物瓣衰败再次墓会换手术患的护理。方法:对44例接受再次手术患重点采取了以下护理措施:加强围术期心理护理;注重营养支持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国强并发症的的预防与治疗。结果:本组除手术死亡例外,余均获成功。无1例因心理障碍和营养失衡而影响康复。结论:适时进行再次瓣膜会换是拘救患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唯一治疗手段。术精湛的医术是手术成功的保证,而围术期注重心理护理,营养支持护理,积极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延迟拔管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的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以延迟拔管(机械通气时间〉48h或拔管后再插管)19例作为观察组,无延迟拔管58例作为对照组。对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共收治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患者77例,其中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延迟拔管患者19例,发生率为24.67%(19/7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肾功能损害(x2=12.396,P=0.000)、术后肾功能损害(x2=4.398,P=0.036)、年龄I〉50岁(x2=12.788,P=0.036)、性别(x2=5.416,P=0.020)、血液净化(x2=15.374,P=0.000)为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心脏瓣膜病换瓣延迟拔管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是:血液净化(OR15.890,95.0%CI1.432~176.295)、术前肾功能损害(OR8.536,95.O%CI1.059—68.786)(P均〈0.05)。结论术前肾功能损害是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延迟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简称风心病)可引起肾脏损害,在心瓣膜置换术(简称换瓣术)中不同种类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式、手术刺激等对肾脏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鉴于术中肾动脉血流动力学(简称血动学)的改变与术后肾功能的损害及药物代谢密切相关,我们结合我院换瓣术中常用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式,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图(2D—CDI)研究了风心病患者换瓣术中体外循环(CPB)前、后左肾动脉血动学变化,并将探测结果与术前对比分析,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出院延伸健康教育在心脏换瓣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对126例病人心脏换瓣术后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重点是服用抗凝药的正确方法,并对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病人进行随访记录.[结果]出院后病人满意度及对抗凝药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住院期间.[结论]健康教育贯穿整个护理过程,延续到出院后的家庭、社会,对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卡瓣的患者行再次换瓣手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2010年3~6月收住的6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卡瓣患者行再次换瓣手术,对术后的护理要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6例患者经精心治疗及护理均康复出院.结论 卡瓣患者行再次手术后并发症较多,围手术期加强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对血流动力学、心包纵隔引流管出血量、呼吸功能及尿量的监测,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邱明玲 《现代护理》2002,8(3):178-178
复合带瓣管道手术主要治疗马凡综合症主动脉根部病变 ,它是用带人造心脏瓣膜的人造血管作升主动脉和主动脉瓣移植替换 ,并将两个冠状动脉开口植入人造血管侧孔。又称BETANLL手术[1] 。我们于 2 0 0 0年 7月成功地施行了 1例复合带瓣管道手术 ,现将护理介绍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2 7岁 ,因活动后心慌、气促伴左胸隐痛 4个月入院。检查 :体形瘦长 ,口唇无紫绀 ,颈静脉充盈。肝颈静脉回流征 (+) ,心脏相对浊音界扩大 ,主动脉听诊区可及中度DM ,腹主动脉可及枪击音 ,右上肢血压 2 1/ 6kPa ,右下肢血压34/ 8kPa。MRI示升…  相似文献   

19.
心脏瓣膜手术病人的围术期治疗体会章志龙汤祖辉王浩张兆瑞张悦章陈耀祖(南昌市第一医院,南昌330008)总结我院十余年来换瓣病人围术期治疗经验,通过前后期换瓣病人死亡因素对比,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指导。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1986年10月至...  相似文献   

20.
晚发性心脏机械瓣膜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晚发性心脏机械瓣膜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和总结近2年来诊治的4例晚发性心脏机械瓣膜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和经验。结果:4例机械瓣膜功能障碍患者均经再次换瓣手术治疗,其中1例行急诊手术换瓣,均取得较好的近期效果。结论:晚发性心脏机械瓣膜劝能障碍,尤其是急性机械瓣膜功能障碍,应及时诊断,宜尽早手术,术后应加强抗凝治疗与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