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为制定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选择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的96例患者,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41例作为观察组,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5例作为对照组.对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找出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41例,发生率为4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脏肿大(P =0.007)、病程≥15年(P=0.042)、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x2=3.937,P=0.047)、术前心功能不全≥Ⅲ级(P=0.003)为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是:病程≥15年(OR=2.825,95% CI为1.015~7.861,P=0.047)、术前心功能不全≥Ⅲ级(OR =7.306,95%CI为2.050~ 26.035,P=0.002).结论 病程≥15年和术前心功能不全≥Ⅲ级是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风湿性心脏瓣膜冠状动脉造影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41例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术前常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1)41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中8例伴发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内径狭窄或完全闭塞,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为19.5%,(2)50岁以上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于本组平均及49岁以下年龄组发生率;(3)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男:女=1:1.7;(4)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与瓣病的种类及病变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5)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电图ST-T缺血改变,房颤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6)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临床心绞痛,高血脂和心电图病理性Q波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有相关性(P<0.05)。结论:(1)50岁以上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应常规在术前做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2)心绞痛,高血脂及心电图病理性Q波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心脏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心脏手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1994至2002年间心脏手术后发生ARF的患者108例,同期未发生ARF的患者152例为对照组。结果 ARF组术前肌酐清除率(CCr)和左室射血分数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体外循环时间、心脏停跳时间、手术总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P〈0.05,P〈0.01),术中输血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基础CCr、术后低血压、术后再次开胸和心脏手术时间可预示心脏术后是否发生ARF,OR分别为3.04、0.97、9.66、11.61、1.32。结论 术前心力衰竭、基础CCr降低、术后低血压、再次开胸术及手术时间延长是心脏术后发生ARF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脑积水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去骨瓣减压术、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出血、术前GCS评分、患者年龄、性别与发生脑积水是否相关进行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显示去骨瓣减压术(P=0.004)、术前蛛网膜下腔出血(P=0.011)、年龄(P=0.018)及脑室出血(P=0.003)与发生脑积水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术前有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高龄及有脑室内出血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脑积水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心脏术后反应脑功能损害的指标神经特异性烯醇(NSE)与术前、术后各个因素的相关性,探寻导致心脏术后发生脑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方法,分析心脏术后反应脑功能损害的指标NSE与术前、术后各个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心脏术后NSE水平与气管插管时间(r=0.366,P=0.001)、术前氧合指数(r=0.921,P=0.011)、术前ALT有相关性(r=0.193,P=0.008)、术后1 h血肌酐水平(r=0.188,P=0.005)、术后第1天血肌酐水平(r=0.407,P=0.001)、术后第2天血肌酐水平(r=0.370,P=0.001)及术后第3天血肌酐水平(r=0.324,P=0.003)呈正相关,与术后12 h氧合指数(r=?0.421,P<0.01)呈负相关关系。结论术前氧合指数下降、肝功能不全、术后12 h缺氧、术后出现肾功能障碍、年龄、术前心功能不全是心脏术后发生脑损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复发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特点及围术期处理的要点。方法 1985年1月~2003年9月,235例复发性心脏瓣膜病再次手术,其中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155例,二尖瓣直视成形术后12例,生物瓣衰43例,机械瓣功能障碍6例,瓣周漏6例,机械瓣心内膜炎2例,换瓣后其它瓣膜病8例,1例闭式分离术后MVR(国产瓣)后瓣膜障碍再次DVR,1例闭式术后MVR后瓣衰再次MVR后再行AVR,1例MVR后AVR后TVR。同时三尖瓣置换7例,三尖瓣成形179例。结果本组发生各种并发症36例(占15.3%)共77次,术中意外死亡6例,术后早期死亡22例,死亡率11.9%。结论 早期的诊治,妥善的围术期处理是提高复发性心脏瓣膜病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成人患者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病状况,以指导研究进一步防治措施。方法前瞻性收集接受心脏外科手术住院患者病史资料,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心脏手术后AKI发病率、发病危险因素及短期预后。结果共入选3896例接受心脏手术治疗患者。其中中青年(〈65岁,但≥18岁)患者3086例、老年(≥65岁,但〈80岁)患者772例、高龄(≥80岁)患者38例。老年组术前血肌酐、男性、术前心功能NYHAIII级、术前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及造影史比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因低血压使用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比例均高于中青年组(P值均〈0.05),高龄组术前血肌酐、术前心功能NYHAIII—IV级及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例均高于老年组(P值均〈0.05)。中青年组心脏术后AKI发病率均低于老年组和高龄组(23.1%比39.9%,P〈0.05;23.1%比42.1%,P〈0.05);3组患者院内死亡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5岁患者心脏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年龄、术前SCr〉1.2mg/dl(img/dl=88umol/L)、术后因低血压使用肾上腺素。结论老年人心脏术后AKI随患者年龄增加而逐步升高且预后较差,其发病与围手术期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老年人心脏术后并发AKI时仍应积极救治,以期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CAS)继发血流动力学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CAS患者61例。根据患者术中术后的血压、心率状况,将其分为无血流动力学损害者、血流动力学损害者,血流动力学损害者又分为一过性及持续性血流动力学损害。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血流动力学损害的危险因素,在经logistic回归法分析并校正年龄和性别因素后,分析血流动力学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1例患者中,低血压25例、心动过缓25例,发生率均为40.00%。血流动力学损害者26例(42.62%),其中一过性6例(9.84%)、持续性20例(32.78%)。单因素分析提示与血流动力学损害有关的因素有:重度狭窄(≥70%)、球囊后扩张、高血压病史、使用激光雕刻支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16.31、19.05、5.02、8.36,P均〈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重度狭窄、球囊后扩张为血流动力学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16.31、19.05.P均〈0.05)。结论CAS继发的颈动脉窦反射引起血流动力学损害是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应给予充分的心电、血压、心率监测;重度狭窄、球囊后扩张为CAS相关性血流动力学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简称风心病)可引起肾脏损害,在心瓣膜置换术(简称换瓣术)中不同种类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式、手术刺激等对肾脏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鉴于术中肾动脉血流动力学(简称血动学)的改变与术后肾功能的损害及药物代谢密切相关,我们结合我院换瓣术中常用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式,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图(2D—CDI)研究了风心病患者换瓣术中体外循环(CPB)前、后左肾动脉血动学变化,并将探测结果与术前对比分析,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人Ebstein畸形矫治术后机械通气拔管延迟的危险因素。方法成人Ebstein畸形患者75例,矫治术后均行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其中正常拔管组50例(机械通气时间≤24 h),延迟拔管组25例(机械通气时间24 h)。比较2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成人Ebstein畸形矫治术后机械通气拔管延迟的危险因素。结果延迟拔管组术前合并心律失常比率(56.00%)、术后白细胞计数[(22.51±7.61)×10~9/L]、术后血肌酐[(120.83±64.61)μmol/L]较正常拔管组[32.00%、(16.42±5.20)×10~9/L、(81.42±18.04)μmol/L]高(P0.05),术前白蛋白[(43.78±4.72)g/L]、术后血小板计数[(96.16±25.50)×10~9/L]较正常拔管组[(46.75±5.40)g/L、(130.36±34.62)×10~9/L]低(P0.05),体外循环时间[(158.64±50.0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05.68±35.68)min]较正常拔管组[(118.58±33.43)、(88.98±27.62)min]延长(P0.05),2组年龄、性别比例、体质量指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合并心律失常(OR=8.016, 95%CI:1.353~17.480,P=0.022)、术后白细胞计数≥18.4×10~9/L(OR=5.164, 95%CI:1.325~20.125,P=0.018)、术后血小板计数≤94×10~9/L (OR=4.889, 95%CI:1.046~22.853,P=0.044)、术后血肌酐≥110μmol/L(OR=6.46,95%CI:1.527~27.332,P=0.011)是成人Ebstein畸形患者矫治术后机械通气拔管延迟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合并心律失常、术后炎症感染、术后有出血倾向及术后肾损伤是成人Ebstein畸形矫治术后机械通气拔管延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度Ⅱ型呼吸衰竭撤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COPD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4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l例与对照组20例。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时治疗组拔除气管内导管,应用BiPAP通气方式行无创通气,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逐步撤机。主要观测指标为: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撤机成功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和院内病死率。结果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时两组资料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拔管时与应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2h相比,心率、呼吸、动脉血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的有创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缩短[(6.9±3.0)d与(13.1±4.3)dt=5.38,P〈0.01];VAP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48%(1/21)与40%(8/20)],X^2=5.51,P=0.02],撤机成功率较对照组提高[95%(20/21)与65%(13/20),X^2=4.19,P=0.04]。但两组机械通气总时间、院内病死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当COPD上机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时,应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方式撤机可缩短有创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CU护士主导实施的早期拔管策略在成人心脏外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心脏术后经口气管插管入胸心外科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56例患者的拔管情况,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传统组和干预组(早期拔管组), 2组患者机械通气模式及参数、撤机方式、撤机后治疗护理等方法均相同,干预组是在传统组基础上以ICU护士主导实施综合早期拔管策略。观察撤机30 min 2组心率、呼吸、血压、PaO2/FiO2、PaCO2及拔管后无创正压通气(NPPV)例数、24 h再插管例数、拔管前机械通气时间及撤机时间等指标。结果撤机后30 min 2组患者心率、呼吸、血压、(53*2PaCO2及拔管后NPPV例数、24 h再插管例数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 干预组PaO2/FiO2则较传统组显著改善)(P<0.05), 且干预组拔管前机械通气时间、撤机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组(P<0.05)。结论ICU护士实施的早期拔管策略对心脏外科术后撤机患者是安全的,能提高早期拔管成功率,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心脏外科术后急性肾损伤(CSA-AKI)实施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的患者预后分析. 方法 回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实施CRRT的114例CSA-AK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4例患者中男性73例,年龄21-83岁,平均55.8±13.1岁.通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创建的“成人心脏外科手术后急性肾损伤的预警评分系统”进行评分,≥12分的高危患者占64.9% (73/114),平均12.9±3.3分.开始CRRT的时机在术后2-144h,中位数26.5 h (20.0,68.0),CRRT的总治疗时间24-692h,中位数77 h (36.0,148.5).114例患者中死亡63例(55.3%)、肾功能恢复36例(31.6%)、进入维持性肾替代治疗15例(13.1%).死亡组63例患者与存活组51例患者在年龄、预警评分、CRRT的总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死亡组患者接受联合手术机率(17.5%比3.9%)及低心排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多于存活组(P<0.05);114例患者中早期实施CRRT的54例患者比晚期CRRT的60例患者有显著的肾功能恢复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肺机械通气>24h、术后低血压是CSA-AKI实施CRRT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CSA-AKI的死亡率非常高,尤其接受肾替代治疗的患者.预警评分能预测AKI的发生及死亡的风险.术后肺机械通气>24h、术后低血压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高龄、接受联合手术、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等因素也与其死亡有关.早期实施CRRT能促进CSA-AKI患者肾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应用密闭式吸痰管和开放式吸痰管对成人心外科术后感染预防和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外科术后行机械通气患者159例,随机分为密闭式吸痰组(n=77)和开放式吸痰组(n=8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当天及术后第1,2,3天的白细胞计数,拔管前痰培养阳性率及总机械通气时间。结果密闭式吸痰组与开放式吸痰组的白细胞计数在术后当天[(10.42±3.81)×10^9/L比(9.44±3.36)×10^9/L]和第1天[(12.03±3.87)×10^9/L比(11.32±3.59)×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718,-1.188;P〉0.05);而密闭式吸痰组白细胞计数术后第2天[(16.14±5.78)×10^9/L比(14.81±3.68)×10^9/L]、第3天[(15.09±5.91)×10^9/L比(12.65±3.18)×10^9/L]高于开放式吸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044,-2.409;P〈0.05)。密闭式吸痰组痰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开放式吸痰组(12.2%比10.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9,P=0.72),总机械通气时间长于开放式吸痰组[(14.48±4.71)h比(12.15±4.4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4,P=0.003)。结论密闭式吸痰管的吸痰效果不及开放式吸痰管,由于吸痰不彻底导致的细菌定植发生率较高,从而导致肺部感染率增加。而且对于心外科术后短期带管的患者来说,密闭式吸痰装置的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与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观察并收集我院2006年3月至2010年2月体外循环心脏手术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资料包括:(1)术前因素:性别、年龄、术前诊断、术前NYHA分级、APACHE11评分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2)术中因素: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3)术后因素:术后出血量、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术后6h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指标: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嵌顿压(PAWP)、心输出量指数(CI)、动脉血乳酸、6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动脉血氧分压(Pa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氧输送指数(DO2I)、氧耗指数(VO2I)及全身氧提取率(O2ext)。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30%)和低乳酸清除率组。首先应用单因素相关分析,筛选出两组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然后再对这些参数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从中找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4.55%(2/44)]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34.48%(1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89,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存活组与死亡组间APACHEⅡ评分[(16.9±2.9)分比(19.2±2.6)分,t=2.537],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3.9±5.6)mm比(63.8±4.6)mm,t=5.847],主动脉阻断时间[(101.2±4-34.2)rain比(122.7±22.7)min,t=2.078],术后出血量[(464.0±158.8)ml比(603.2±159.5)ml,t=2.773],机械通气时间[(22.6±5.1)h比(28.8±5.2)h,t=3.857],动脉血乳酸[(3.5±1.3)mmol/L比(5.1±1.5)mmol/L,t=3.912],动脉血乳酸清除率[(38.8±17.4)%比(14.6±9.7)%,t:4.846],Sv02[(69.1±4.2)%比(59.2±6.9)%,t=5.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昴示动脉向乳酸清除率、芹心宰舒张末期内径县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死亡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7.773(95%CI1.364-44.306,P〈0.05),15.186(95%CI2.758-83.162,P〈0.01)。结论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可以作为评价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应用不同吸痰装置对心外科术后感染预防和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外科术后行机械通气患者159例,随机分为密闭式吸痰组77例和开放式吸痰组82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当天及术后第1,2,3 d的白细胞计数,ICU期间痰培养阳性率及带管时间。结果:密闭式吸痰组与开放式吸痰组在术后当天和第1 d的白细胞计数无显著差别(P>0.05),而密闭式吸痰组术后第2,3 d白细胞计数高于开放式吸痰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密闭式吸痰组痰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开放式吸痰组,带管时间长于开放式吸痰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开放式吸痰装置发生感染率较低,更适合心外科术后短期带管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心房颤动和IL-6、IL-10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利多卡因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利多卡因组采用三阶段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负荷量(1.5mg/kg持续输注5min)、3h维持量[2.3mg/(kg·h)]和21h维持量[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中采用不同术式和切削比对术后角膜地形图参数变化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08年8月至2009年2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接受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治疗的患者52例(103眼), 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组(L组)27例53眼和新型表层屈光手术组(A组)25例50眼。两组中, 再按切削比分为亚组1(切削比≤ 0.15)和亚组2(切削比 > 0.15)。术前及术后第1周、1个月和3个月进行常规眼科检查, 包括角膜地形图检查, 测定指标包括角膜表面不规则指数(surface asymmetry index, SAI)、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urface regu-larity index, SRI)、垂直子午线的角膜镜度数及其差值(Δsimulated keratoscopy reading, ΔSimK)和最大模拟角膜镜度数(simulated keratoscopy reading, SimK)等效值。分析不同术式组、不同切削比组之间术后角膜地形图参数变化的特点。  结果  在L 2和A2组术后各时期SAI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00), 而L1和A1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L 2组, 术后1周SRI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0), 而术后1个月及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A2组, 术后1周及1个月SRI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00, P=0.005), 而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L1和A1组术后各时期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各组中, 术后各时期ΔSimK及SimK等效值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均=0.000)。术后SAI和ΔSimK的变化受手术方式和切削比的共同影响(P均 < 0.05), 而SRI和SimK等效值的变化仅受切削比的影响(P均 < 0.05)。  结论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地形图参数均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的变化程度大于新型表层屈光手术, 且切削比越大, 变化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评分模型预测维吾尔族(维族)患者心脏瓣膜手术在院死亡的准确性。方法行外科治疗的心脏瓣膜病患者361例,其中维族209例,汉族152例,术前分别采用EuroSCORE累加评分、logistic评分、EuroSCOREⅡ模型和CARE评分对患者手术死亡风险进行评估,比较各种评分模型的校准度和鉴别度。结果logistic评分与EuroSCOREⅡ模型对汉族与维族患者的预测校准度较好(P〉0.05),累加评分与CARE评分的预测校准度差(P〈0.01);CARE评分对维族患者心脏瓣膜术后在院死亡预测的鉴别度较好(AUC-0.703),对汉族患者的鉴别度较差(AUC-0.545);Eurosc0RE累加评分、logistic评分、EuroSCOREⅡ模型对维族和汉族患者瓣膜术后在院死亡预测的鉴别度均较差(AUC均d0.7)。结论EuroSCORE累加评分、logistic评分与EuroSCOREⅡ模型均不适合用于本地区实施心脏瓣膜手术的维族或汉族患者的死亡预测;维族瓣膜手术患者可优先采用CARE评分进行风险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