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伤害导致的潜在寿命损失评价指标--期望寿命损失年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较多学者在研究中普遍引用潜在寿命损失年数、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数等指标衡量伤害的危害性,但它无法衡量在各种死因中伤害所发挥的作用,即无法确定伤害作用的大小,为解决此问题,本研究提出一个新的指标——期望寿命损失年数(Years of Life Expectancy Lost,YLEL)。  相似文献   

2.
某人群死因资料之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数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死亡率和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两类指标对某人群1996~1998年的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YPLL位次和死因顺位有较大差异,意外伤害在死因顺序中居第五位,而在YPLL位次中跃居首位。男女性别YPLL位次基本相同,除了心血管疾病,男性SYPLL率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女性。提示YPLL能合理地反映低年龄死亡的危害,应综合YPLL和死亡率来评价人群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徐州市市区1998年潜在生命,工作损失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进一步评价徐州市市区居民健康状况和各类疾病的危害性。方法 对市区疾病监测资料通过ICD-9分类,应用潜在生命损失年数,潜在工作损失年数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徐州市市区居民在死因平均减寿率46.50‰,主要死因平均YPLL为9.84a,按平均YPLL顺位为:意外伤害,消化系病,肿瘤,泌尿生殖系病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11-2020年金昌队列人群冠心病死亡率变化趋势与寿命损失,为制定冠心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获取2011-2020年职工死亡数据,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人均潜在减寿年数(AYLL)、潜在工作损失年(WYPLL)、人均潜在工作损失年(AWYPLL).采用J...  相似文献   

5.
中国疾病监测区域伤害死亡负担的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萍  王生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7):1408-1411
目的 了解和评价我国伤害所造成的死亡负担及其特征。方法根据中国疾病监测区域的10年伤害资料,结合 全人群及非全人群的潜在期望寿命损失年敷(PYEL)、伤害非全人群潜在寿命损失年敷(YPLL)、期望寿命损失年敷(YLEL)、平均人群损失生存年敷(AYSL)等指标,对我国因伤害所导致死亡负担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10年期间总的伤害死亡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自杀与自伤、交通事故、淹死为死因前三位的伤害类型,但其中交通事故、失火或火焰、他杀呈逐年上升趋势。0~69.999岁伤害人群在不同情况下,均是PYEL大于YPLL,伤害非全人群的PYEL均大于伤害全人群的PYEL,全人群的YLEL即dE为1.64,男性YLEL高于女性,伤害发生类型中,YLEL的值按大小顺序排列为:自杀与自伤〉交通事故〉淹死。在伤害导致的平均人群生存损失年敷方面,男、女差别不大,在伤害发生类型中,AYSL的值按大小顺序排列为:淹死〉交通事故〉自杀与自伤。结论 对伤害的危害性及其对人群生命质量影响的较全面评价,可为伤害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唐山市城区人群糖尿病死亡状况,为糖尿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死因调查获得死因资料,采用ICD-9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确定死因并进行编码,用Excel-97建立数据库,应用标化死亡率(SMR)、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标化潜在寿命损失年数(SYPLL)等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3年累计死亡率为11.92/10万,SMR为12.82/10万,YPLL率为0.83‰,SYPLL率为0.74‰.女性SMR及SYPLL率均高于男性.结论男女合计SMR率1996~1998各年度低于但较接近全国城市地区,女性糖尿病死亡日益加重,死亡总体呈年轻化趋势,对本地区特别是低龄组人群及女性的糖尿病防治工作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上世纪90年代末期宁夏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对居民健康危害的主要死因.方法对1997-2000年宁夏死亡监测资料应用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潜在工作损失年数(WYPLL)和潜在价值损失年数(VYPLL)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997-2000年宁夏居民全死因YPLL率、WYPLL率和VYPLL率分别为61.22‰、68.17‰和2.15‰,男性的YPLL率、WYPLL率和VYPLL率均高于女性.结论应用减寿分析可为确定重点防治的疾病和制定疾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相关指标研究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并评估其死亡造成的社会负担。方法:以中国乳腺癌年龄别死亡率资料为基础,计算去死因经验价值损失年数(EDEVYPLL)、潜在生命损失年数和期望寿命损失,分析其时间趋势、年龄分布和城乡差异。结果:2002—2010年,城市和农村地区指标变化趋势不同;2010年乳腺癌引起的寿命损失城市地区比农村多0.03岁,EDEVYPLL率多0.17/万。结论:9年来乳腺癌在我国引起的社会损失呈上升趋势,城市女性人群是预防乳腺癌,减少寿命损失和社会价值损失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9.
评价贵州省疾病监测区人群的疾病负担情况。方法:分别统计各死因的潜在期望寿命损失,评价城乡和男女性别人群的疾病负担状况。结果:从1999到2004年贵州省疾病监测人群的潜在期望寿命损失(EYPLLP)下降了16.21%。2004年的EYPLLx为1377.40天。EYPLLP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未来一段时间内,导致监测区人群早死的前5位疾病负担是伤害、心血管疾病、肿瘤、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第一位疾病负担,城市为心血管疾病,农村为伤害,男性为伤害,女性为心血管疾病。结论:用潜在期望寿命损失评价疾病负担有一定的前瞻性。今后一段时间的防制工作应以伤害、心血管疾病、肿瘤为重点,同时注意城乡、性别及不同年龄阶段等应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贵州省监测区人群主要死因,为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3年死亡监测资料,计算潜在期望寿命损失年数EYPKL。结果:人群EYPLL0为1523.68天,导致EYPLL损失最严重的前3位死因依次为意外伤害、心脑血管病和肿瘤;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25岁之前,意外伤害是首位死因;25岁以后,心脑血管病成为首位死因。结论:意外伤害、心脑血管病和肿瘤应是今后贵州省预防和控制的重点;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人群,预防控制措施的重点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云南玉溪市伤害死亡与潜在寿命损失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玉溪市不同地区居民伤害死亡及其潜在寿命损失的情况。方法选择不同的地区,对2003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伤害死亡居民进行调查。结果2003~2005年伤害死亡率为46.13/10万,YPLL(潜在寿命损失年数)率为17.18‰,其中男性的伤害死亡率为72.39/10万,YPLL率为24.82‰;女性为26.68/10万,YPLL率为9.25‰。死因为交通事故、中毒、溺水、施工等14类。去伤害后死亡预期寿命为77.7岁,伤害死亡平均减少预期寿命为4.35岁,有效控制伤害死亡预期寿命平均可增加5.93%;男性增加7,37%,女性增加4.78%。山区的伤害死亡率较高,达70.14/10万,彝族的伤害死亡率较高,达247.36/10万,初中文化死亡占38.75%。结论当地伤害死亡率和YPLL率低于全国,但高于发达地区水平。伤害死亡率高低与地区、年龄、民族和文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居民死因分析是研究居民健康水平和卫生状况的一种手段 ,又是评价一个地区在特定时期的卫生保健成效和制定卫生工作重点的重要依据。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1,2 ] ,为了解恶性肿瘤死亡对该区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程度 ,我们采用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数 (yearsofpotentiallifelost ,YPLL)、潜在工作损失年数 (workingyearsofpotentiallifelost ,WYPLL)等指标对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来源与方法1.1 …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市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方法:应用死亡率及潜在寿命损失等评估指标对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居民1999年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无论使用死亡率还是潜在寿命损失,呼市居民死因顺位前三位均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与中毒,这三类疾病占总死亡率构成的86%,占总YPLL构成的89.22%。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意外伤害已成为呼和浩特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其防治工作的开展应作为今后疾病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的洪灾对人群健康损害程度的影响。方法:应用标化死亡率和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对湖南省洞庭湖水域部分洪灾区人群的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积水区、溃垸区与非灾区人群的死因顺位是一致的,损伤、中毒和肿瘤死因的死亡专率积水、溃垸区显著高于非灾区。溃垸区和积水区人群的YPLL标化率高于非灾区,以30~45岁年龄组人群更为明显。男性因灾减寿较女性更为突出。结论:洪灾已经影响到当地居民的健康及寿命。降低洪灾区人群损伤、中毒和肿瘤死亡率和重视30~45岁年龄组人群劳动力的保护对提高该人群整体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掌握赣州市章贡区居民死因构成及其顺位,分析寿命损失情况,为政府制定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死因监测系统收集2008~2010年居民死因资料,采用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损失年数(PYLL)、平均期望寿命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0年赣州市章贡区居民平均死亡率为634.85/10万,标化死亡率为448.22/10万;前5位死因为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占全死因的84.79%;对居民潜在寿命损失最大的是肿瘤,达到每千人13.52年;损伤和中毒造成平均减寿年数最高,达到30.97年。结论: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损伤和中毒是造成居民寿命损失较为严重的疾病,是居民"早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后疾病控制工作的重点应是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伤害和中毒的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6.
死因分析是评价一个地区在特定时期中公共卫生和人群健康状况的主要手段 ,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卫生状况的客观综合指标。为了解目前威胁唐山市路北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本文应用死亡率 (Crudemortalityrate ,CMR)、潜在寿命损失年数 (Yearsofpotentiallifelost,YPLL)、潜在工作损失年数 (Workingyearsofpotentiallifelost,WYPLL)等指标对该区居民 1996— 1999年 4年来的死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1 资料来源与方法1.1资料来源  1996— 1999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广州市人群死亡谱及潜在寿命损失。方法根据广州市卫生局提供的2003~2005年广州市7个区的全部70201例死亡个案资料和相应年份的人口统计资料,分析前10位死因,并用死亡率无残差分解法对粗死亡率进行分解以及计算潜在寿命损失。结果 2003~2005年广州市居民前3位死因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以及呼吸系统。人口老龄化是粗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因素。造成寿命损失较多的死因有肿瘤、循环系统疾病以及损伤及中毒。结论循环系统疾病仍然是广州市疾病防治的重点,肿瘤、损伤及中毒引起的潜在寿命损失较高。  相似文献   

18.
1.医用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对医用综合评价方法及综合评价指标的理论及应用进行了15年的系统研究,首次提出了潜在健康生命损失天数指标、总率指数、平均信息量指标、λ^-指标;修订和完善了潜在损失寿命年数、预期劳动寿命指数、信度系数、一致性系数、等级评价信度系数等指标;研制完成了中国高中生生存质量评定量表;同时引进了死亡差别指数、  相似文献   

19.
某钢铁公司7年死亡资料减寿年数分析杨永坚,余秋月,戴惠玲,何圣香,鲁保山,冯宝华减寿年数(PotentialYearofLifeLost,PYLL)即可能的寿命损失年数,为一项衡量某死因对一定年龄范围的某人群危害程度的指标,特点是重点突出人群"早死"...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疾病负担情况,为制订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2007-2009年监测点收集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原始资料收集整理,根据ICD-10做疾病分类,输入Death Reg2002、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标化减寿年数、标化减寿率、平均减寿年数等指标。结果 2007-2009年居民伤害年均死亡率40.41/10万,居全死因第3位;男女性死亡率分别是59.05/10万和19.5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主要伤害死因不同;交通事故居伤害死因之首,其潜在寿命损失占伤害的59.39%;标化潜在减寿年从高到低依次为交通事故、中毒、触电、自杀、溺死、跌落。平均减寿年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溺死、触电、跌落、交通事故、中毒、自杀。结论交通事故对石家庄市居民潜在减寿年影响最大,溺死、触电和跌落多发于低年龄组人群;减少伤害死亡的危险因素,控制伤害死亡的发生势在必行,应针对不同年龄的主要死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男性人群是干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