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闭孔疝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把术中剥离废弃的远端疝囊片作为一个组织层次,在传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998-2012年行游离疝囊片在疝修补术中应用的106例各类型疝患者进行经验性回顾,并表达了手术取材方法、修补位置、修补方法。结果:本组106例中93例得到随访1~14年,92例无疝术后复发,经观察早期疝囊片坚韧度差,随着时间延长,经过一系列组织学变化,越来越坚韧,形成第2个疤痕层,其良好的自身生物性优点是假体网无法比拟的。结论:本法是将游离疝囊片在疝经典手术术式基础上加强一个组织层次修补的良好术式,作为外科补偿,成为临床一种选择性术式,节省部分医疗材料资源,尤其适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3.
闭孔疝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膈疝     
  相似文献   

5.
腹股沟斜疝后,因各种因素造成疝颈部肌肉紧缩,使腹壁肌层通道近乎堵死,疝出的肠管被卡在疝颈部,不能还纳回到腹腔。这些肠管因肠腔堵塞和血液供给不良,而出现肠梗阻,即肠管中内容物不能下行,是急腹症一种;严重时会发生肠管坏死。与此同时,疝出的肠管所形成的肿物增大、发紧而有触痛,出现阵阵腹痛、呕吐、腹胀、便秘等症状,为腹股沟斜疝嵌闭,简称嵌顿疝。这种由斜疝突然发展成嵌顿疝的机会占全部病例的1/6。腹内脏器或网膜经腹腔内正常或异常的孔道、裂隙转离原有位置即构成腹内疝。[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无张力疝修补术于1989年Lichtenstein首先提出,近年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我省尚属起步阶段。2000年4至12月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股疝、切口疝共11例,现简要介绍、探讨腹膜外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的适应症和网塞、网片使用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我院 2 0 0 0年 2月— 2 0 0 2年 12月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 31例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1例 ,男 2 1例 ,女 10例 ,平均年龄 5 8岁 ,最大 82岁。单侧腹股沟斜疝 2 5例 ,股疝 5例 ,双侧腹股沟斜疝 1例。1.2 手术方法 本组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取常规疝切口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 ,游离精索 ,但不作广泛分离 ,注意保护髂、腹股沟神经 ,寻找疝囊并高位游离至显露腹膜外脂肪为止 ,游离的疝囊不作高位结扎 ,将其经疝环口回纳入腹腔。若疝囊体积明显大于疝环填充物 ,则…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男性,40岁。恶心、泛酸,上腹部烧灼样疼痛伴胸闷1年,加重并黑便20天入院。患者于1年前曾有外伤史,右股骨骨折行切开内固定术,伤后始觉恶心、泛酸、胸闷,并有上腹部烧灼样疼痛,渐加重,憋喘。查体:胸廓对称,左肺呼吸音低,血压110/8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60次/min,律齐,上腹部轻压痛。消化道钡餐检查示:左侧中下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收集1994-10/2004-09来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小儿腹股沟多疝囊斜疝23例,临床均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其中男性21例, 女性2例(男:女≈10.5: 1);右侧16例(69%),左侧4例(17%),双侧3例(14%);年龄1~3岁12例(52%),4~8岁8例(34%),9~10岁3例(14%);合并隐匿性阴茎1例;尿道下列1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高分子材料无张力修补老年人腹股沟巨大疝和复发疝。方法 老年人腹股沟巨大疝及复发疝共42例,用人工网片(膨体聚四氟乙烯网片,e-PTFE)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 该术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低,随访率达93%,无复发。结论 对老年人腹股沟巨大疝和复发疝应用人工网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并能扩大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Lichtenstein手术是肌前无张力修补术,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可在局麻下进行,费用低,且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证实[1],但Lichtenstein手术仅在腹横筋膜浅面进行加强,难以对腹横筋膜后方的股疝进行修补,本文参照Mc Vay手术原理,采用改良的Lichtenstein手术治疗了1例双侧腹股沟直疝合并左侧股疝及白线疝的病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腹腔内脏器经由一个先天存在或后天形成的裂口自原来的位置脱出,叫作疝。腹腔器官自一异常的裂口或薄弱区脱出于体外时叫腹外疝。腹腔内脏器自其原来的位置通过腹腔内一个正常或异常的孔道进入另一位置时就称为内疝。无论是外疝还是内疝,疝入的脏器往往是肠管,所以能发生肠梗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价值。方 法比较2000年6月~2005年4月我院102例腹股沟嵌顿疝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1992年12月~2000年6月我院124例腹股沟嵌顿疝传统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手术时间(1.18±9.387)min显著短于传统组(79.73±11.840)min(t=-12.845,P=0.000),切口疼痛22例显著少于传统组53例(χ^2=11.315,P=0.001),下床活动时间(17.12±4.340)h显著短于传统组(75.02±7.331)h(t=-73.653,P=0.000),切口感染6例显著少于传统组26例(χ^2=11.613,P=O.003),术后肺部感染、尿潴留、阴囊血肿、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共5例显著少于传统组30例(χ^2=21.167,P=0.000),住院(7.0±1.395)d显著短于传统组(7.98±1.876)d,(t=4.048,P=0.000),术后复发0例显著少于传统组6例(χ^2=119.320,P=O.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无张力、疼痛轻、住院时问短、复发率低、康复时间短等优点,也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4.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共有9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斜疝修补术在手术时间,平均下床活动时间以及疼痛等并发症方面优于传统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斜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寻找疝囊的技巧.方法 小儿腹股沟斜疝择期手术278例(299侧),采用增大疝囊冠状面寻找疝囊.结果 全部病例均顺利找到疝囊,平均寻找疝囊时间40s.结论 增大疝囊冠状面是寻找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的好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安全.  相似文献   

16.
患儿,女,8岁。因右腹股沟可复性肿物2年余入院。2年前洗澡时发现右腹股沟有一肿物,站立活动时出现,平卧消失。无疼痛,当时未就诊。现因肿物渐增大而就诊。查体:腹软,无压痛,右侧反下环扩大,站立时右腹股沟有2cm×2.5cm×3cm大小半球状肿物,质软,无压痛可还纳。平卧时肿物消失。入院诊断右腹股沟斜疝。手术中发现皮下环直径25cm,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内倒,疝囊壁薄。  相似文献   

17.
普理灵疝装置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维网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美国强生公司产品——普理灵疝修补装置,行疝修补术52例。对手术方法、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伤口疼痛、局部不适感、并发症等进行近期疗效观察。结果手术时间平均30min,术后病人能下床活动;伤口疼痛可耐受,无需止痛药物,疼痛时间约2~3天,术后排尿困难,低热4例。伤口异物不适感4例,无切口感染。术后6个月无复发。结论本法是一种集各种无张力修补术优点于一身,更加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和疝的病理生理的手术方法,操作简便,损伤轻,恢复快。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解剖学的不断发展 ,近几年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国内外大中型医院已广泛开展。我们自 2 0 0 1~2 0 0 3年对 42例患者 45例次进行了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 (meshplum修补术 )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共 42例 ,45例次 ,其中男 40例 ,43例次 ,女 2例。年龄 1 7~ 82岁 ,平均 63 .2岁。老年患者较多 ,有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前列腺增生、糖尿病、肝硬化等并发症 1 7例。右侧斜疝 2 0例 ,右侧直疝 6例 ,左侧斜疝 1 1例 ,左侧直疝、复发性斜疝、双侧斜疝各 2例 ,复发性直疝、双侧直疝各 1例。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19.
屠政斌 《吉林医学》2011,(6):1247-1247
<正>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可分为斜疝和直疝两种,当同侧直疝和斜疝并存,又可称为马鞍疝[1]。《外科学》教材及《黄家驷外科学》等专著均认为斜疝疝囊可突入阴囊而直疝疝囊不突入阴囊[2-3]。但江苏省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近期收治1例腹股沟疝患者,术中发现系腹股沟马鞍疝,且以直疝疝囊突入阴囊为表现。现针对这个问题就此少见病例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陈永春 《河北医学》2000,6(6):532-533
我院自1997年底引进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疝环充填物和成型补片产品,共施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36例,疗效满意,并均获得随访,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共施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35人36例次,男性34人,女性1人,年龄均>55岁,该组病人中伴有心肺疾病及前列腺增生者占68%。1.2 本组35例病人中病史由3月~12年不等。2例有配戴疝带史,1例斜疝病史6年,因急性坏疽性阑尾炎、腹膜炎而急诊行阑尾切除、腹腔冲洗引流术,术后4d发现疝囊增大、质硬有触痛、不能还纳,误诊为斜疝嵌顿而行急诊手术,术中发现为疝囊积脓,仅行疝囊高位结扎、腹股沟管及阴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