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解答:目前国际常用的压疮伤口分类有3种:1.Shea分类:(1)Ⅰ期压疮皮肤完整,但已出现红斑,压之褪色;(2)Ⅱ期压疮局部表皮丧失,已损伤表皮层和真皮层,表现为皮肤擦伤、水疱、溃疡;(3)Ⅲ期压疮以全层皮肤损伤为特征,溃烂深及皮下组织直达肌层,多数伴有感染,呈黄、白、  相似文献   

2.
正战友们在实战化军事训练中,难免遇到碰伤、划伤或摔伤等问题。如果伤口处理不当,可能引起细菌感染,进而留下难看的疤痕。为此,应当弄懂留疤原因,掌握防止皮肤损伤、正确处理伤口、避免伤口留疤的方法。伤口留疤是何因。伤疤是物理、生物、化学等因素的损害作用于人体皮肤软组织,导致皮肤软组织严重损伤而不能完全自行正常修复,转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转移术对促进伤口愈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伤口经换药或清创至基本清洁后,于伤口附近设计局部皮瓣,将皮瓣形成后转移至伤口。结果 38例难愈伤口经用局部皮瓣转移术处理,均一期愈合。结论局部皮瓣转移术能够通过提供健康组织、转移皮肤张力、用健康皮缘代替不健康创缘、填补组织缺损等促进伤口愈合,该方法对处理难愈伤口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华创伤杂志》2001,17(10):604-607
目的研究全身放射损伤对皮肤伤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 ix, ECM)成分的影响及康复新(W11-a12)的促愈作用. 方法 100只雄性健康昆明种小鼠被随机分为单纯创伤组(SW组)和全身放射损伤合并创伤组(CRW组),每组50只.CRW组采用6 Gy全身照射复合皮肤创伤模型.观察伤后1,3,5,7,10 d时伤口组织中Ⅰ、Ⅲ型胶原(CL-Ⅰ、CL-Ⅲ)、弹力纤维(EF)、纤维黏连蛋白(FN)含量的变化及W11-a12对其的作用. 结果合并全身放射损伤后,皮肤伤口内几种基质成分的含量呈不同程度降低.其特点是(1)对不同的ECM成分抑制程度不同,按含量降低由重到轻依次是FN、 CL-Ⅰ、EF、CL-Ⅲ;(2)对ECM不同成分抑制的持续时间不同,按降低时间由长到短依次是 CL-Ⅰ、CL-Ⅲ、EF、FN.使用W11-a12后,单纯皮肤创伤和合并全身放射损伤的皮肤伤口中几种主要ECM成分的含量均显著增高. 结论伤口内ECM成分含量减少是合并放射损伤后伤口难愈的主要原因之一,W11-a12具有促进单纯创伤伤口和合并全身放射损伤的皮肤伤口中ECM合成与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全身放射损伤对皮肤伤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成分的影响及康复新(W11-a12)的促愈作用。方法 100只雄性健康昆明种小鼠被随机分为单纯创伤组(SW组)和全身放射损伤合并创伤组(CRW组),每组50只,CRW组采用6Gy全身照射复合皮肤创伤模型。观察伤后1,3,5,7,10d时伤口组织中Ⅰ、Ⅲ型胶原(CL-Ⅰ、CL-Ⅲ)、弹力纤维(EF)、纤维黏连蛋白(FN)含量的变化及W11-a12对其的作用。结果 合并全身放射损伤后,皮肤伤口内几种基质成分的含量呈不同程度降低。其特点是:(1)对不同的ECM成分抑制程度不同,按含量降低由重到轻依次是FN、CL-Ⅰ、EF、CL-Ⅲ;(2)对ECM不同成分抑制的持续时间不同,按降低时间由长到短依次是CL-Ⅰ、CL-Ⅲ、EF、FN。使用W11-a12后,单纯皮肤创伤和合并全身放射损伤的皮肤伤口中几种主要ECM成分的含量均显著增高。结论 伤口内ECM成分含量减少是合并放射损伤后伤口难愈的主要原因之一、W11-a12具有促进单纯创伤伤口和合并全身放射损伤的皮肤伤口中ECM合成与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对唇裂患儿术后唇组织结构畸变及唇部伤口疤痕的影响.方法 分析影响唇裂手术后伤口畸变及皮肤疤痕形成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唇裂手术伤口系统护理的方法,主要包括高压氧辅助下的伤口持续性减张、使用上皮生长因子湿敷、持续性地保持伤口清洁3个方面.结果 经临床使用和统计学分析比较发现,系统护理组唇组织恢复率(9...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皮肤再生医疗技术和美宝湿润烧伤膏在基层医院门诊换药室的 临 床应用和疗效。方法:回顾我院门诊2011年10月至2012年8月,对103例门诊病例,在门诊换药室,采用皮肤再生医疗技术和美宝湿润烧伤膏(MEBO)外敷涂抹的换药方法,伤口换药。美宝创疡贴,覆盖体表肿瘤切除切口换药的临 床 资 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03例换药伤口。治愈率为100%,愈合平均时间为15 天,其中最短6天,最长24天。愈合创面实现原位再生修复,外观平整,光滑,无功能障碍。结论:应用皮肤再生医疗技术和美宝湿润烧伤膏在我院门诊换药室换药处理各种原因所致各类皮肤伤口,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方法简单,经济,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硬X线局部照射对猪皮肤创伤愈合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硬X射线局部照射对创伤愈合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TUNEL和图像分析等方法,动态观察不同剂量硬X线局部照射后大鼠伤口愈合的过程。结果:观察发现皮肤放创复合伤的愈合时间与照射剂量存在着密切关系,相关性非常显著,r=0.985。照射后伤口组织胶原的合成降低、排列紊乱,肉芽组织的结构不规则。放创复合伤皮肤伤口成纤维细胞凋亡较单纯创伤组显著增加,伤口局部增殖细胞较单纯创伤组显著降低。结论:局部硬X线照射后,猪皮肤放创复合伤伤口愈合延迟,在20-50Gy之间时,延迟时间随照射剂量的增大而延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温高湿环境下局部负压伤口治疗对创伤伤口的抗菌作用。方法以兔背部皮肤全层皮肤缺损的急性创面为模型,将24只创伤兔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常温实验组、高温对照组、高温实验组,每组6只。实验组给予局部负压伤口治疗,对照组用纱布覆盖,不给予负压引流。观察伤口细菌数量的变化和伤口大体情况。结果高温对照组创面细菌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直线上升趋势,与常温对照组、常温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温实验组细菌数量增长显著低于高温对照组(P<0.05)。结论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局部负压伤口疗法具有显著的隔离和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科1988年5~9月将西安化工研究所研制的ZT胶用于临床,粘合各种手术和外伤皮肤切(伤)口58例64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男性47人,女性11人。年龄12~63岁。其中60岁以上1人,40~59岁5人,20~39岁42人 12~19岁10人。粘合伤口最长者14cm,其中12~14cm 5例次,6~8cm33例次,5cm以下23例次。粘合伤口疾病分类详见附表: 二、使用方法:手术切口常规缝合皮肤以下各  相似文献   

11.
IV度烧伤骨外露创面的修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修复Ⅳ度烧伤骨外露创面的经验.方法:1994-04~2004-12,采用5种不同的修复方法治疗61例102处Ⅳ度烧伤骨外露创面,对其临床治疗与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除修复3例3处长管状骨外露创面的皮片完全坏死,板障层移植皮片成活率约为90%外,其余皮片、皮瓣和扩张皮瓣均100%成活,伤口一期愈合.15个扩张囊经超量注水,扩张容量达到390~820 ml,注水过程中无1例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1~15个月,创面愈合良好,毛发生长满意.结论:骨髓面或板障层皮片移植术可用于修复短管状骨或板状骨外露,但不能用于长管状骨外露创面的修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皮瓣或筋膜瓣可用于修复各种骨外露创面;头皮扩张术是修复颅骨外露创面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皮肤再生医疗技术在供皮区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探寻一种更利于供皮区创面修复的方法。方法 :应用皮肤再生医疗技术 (MEBT/MEBO)处理植皮手术供皮区创面 6 7例 (A组 ) ,与传统凡士林纱布处理供皮区 71例 (B组 ) ,在术后疼痛、愈合时间、愈合质量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皮肤再生医疗技术治疗组在愈合时间、愈合质量与凡士林治疗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皮肤再生医疗技术能实现薄皮片和中厚皮片供皮区创面皮肤生理性再生修复、提高皮肤愈合质量、减少瘢痕增生等作用。  相似文献   

13.
烧伤湿性技术在中小面积烧伤创面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总结烧伤湿性技术治疗各种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观察治疗过程中创面愈合情况。方法:将2003年4月以来正规使用MEBO烧伤膏处理烧伤创面的48例病人的治疗、恢复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8例深度烧伤创面应用MEBO后均在不同时间自行愈合,植皮创面应用MEBO后,皮肤的蔓延、融合速度加快。结论:湿润暴露疗法治疗深度烧伤及皮片移植创面具有促进烧伤组织自行修复,加速皮片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湿润疗法在大面积烧伤皮肤再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总结和阐述湿润疗法(MEBT/MEBO)在大面积烧伤,尤其是在深度烧伤创面皮肤再生修复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对我院近几年来治疗的46例大面积烧伤病人全程采用规范MEBT/MEBO治疗对深度创面进行早期耕耘减张处理。结果:46例病人全部治愈,创面愈合时间最短21天,最长58天,平均38天,无一例植皮,创面均达到生理性愈合,无畸形、无功能障碍。结论:湿润疗法对大面积烧伤疗效显著,深度烧伤创面能实现生理性愈合。达到了烧伤皮肤原位再生修复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MEBT/MEBO促进深度烧伤创面再生修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8,自引:14,他引:4  
目的:MEBT/MEBO可以促进深度烧伤创面残留皮肤组织和汗腺上皮细胞再生修复创面,使其达到上皮化愈合。方法:对深度烧伤创面组织应用MEBT/MEBO治疗的前期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应用组织胚胎学理论进行研究观察。结果:深度烧伤创面在MEBT/MEBO作用下,临床上达到显著疗效,肉眼观察创面修复外观良好,达到无疤或浅表疤痕愈合。病理切片观察,达到接近正常皮肤组织结构(愈合早期呈胎儿型皮肤结构)。结论:MEBT/MEBO有促进深度烧伤创面再生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烧伤再生医学及疗法的临床实践和应用研究的经验,进一步推广和指导烧伤皮肤再生医疗技术的普及应用。方法:通过对本人多年应用烧伤再生医学及疗法临床实践经验和教训的总结,结合对相关文献复习,归纳出烧伤皮肤再生疗法、湿性医疗技术救治大面积重度烧伤的成功经验。结果:对于烧伤病人无论是创面局部还是全身组织器官都需要生理性的湿润环境,包括烧伤创面的生理性原位再生修复和全身各脏器功能不全的调控与再生修复。以烧伤再生医学理论为指导制订的烧伤现场急救、休克复苏与全身性综合治疗方案有效的解决了大面积重症烧伤救治中的难点问题。皮肤再生技术与传统疗法最大不同的是对创面的处理方法,传统疗法的指导思想是惧怕继发细菌感染而始终保持创面干燥,甚至实行切(削)痂手术和皮肤移植方法治疗;而烧伤湿性医疗技术的指导思想是从烧伤出现创面开始,便立足于应用规范的烧伤皮肤再生疗法使创面生理性再生修复,恢复和提高全身免疫康复功能,保证烧伤患者生理功能的恢复以良好的生活质量回归社会。结论:以烧伤再生医学及疗法对大面积重症烧伤的整体系统治疗和局部创面处理方案和成功经验,对各种面积和深度烧伤的治疗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临床实用价值,烧伤皮肤再生医疗技术应列入各类烧伤的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17.
手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方法及愈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冶  贾立平  肖贵喜  胡亮 《西南军医》2009,11(3):398-400
目的探讨手部深度烧伤后,采取不同手术方法修复创面,针对手部深Ⅱ度至Ⅳ度创面,筛选出相应的手术方法。方法对85例不同原因手部深度烧伤患者,采用皮片移植、带蒂皮瓣移植及复合皮移植等方法修复创面,术后随访6个月到5年,观察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从两方面进行评估分析几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刃厚皮片移植优良率45.6%,刃厚皮片移植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爪形手”、瘢痕挛缩、关节畸形等。皮瓣移植优良率100%,术后功能较好,外观优良。中厚皮片移植、全厚皮片移植及复合皮移植效果接近,优良率为90%~94%。结论皮瓣移植是修复手部深度烧伤较好方法之一,中厚皮片移植、全厚皮片移植和复合皮移植,术后经过良好的康复锻炼,手部功能得到较好恢复,尽量避免使用刃厚皮片移植修复手部创面。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在整形外科中游离修复皮肤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对13例不同部位严重污染的全层皮肤组织缺损病人,经用湿润烧伤膏外用换药至创面感染被控制后,应用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修复皮肤组织缺损。结果:所有病例2周后拆线时皮片全部成活,术后3个月随访,病人全部满意。结论: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游离移植修复皮肤组织缺损方法简便,对经用MEBO使创面适合移植手术,手术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烧伤湿性医疗技术(MEBT/MEBO)对面颈部烧伤皮肤再生修复的疗效。方法:在146例面颈部烧伤病人中,114例采用MEBT/MEBO治疗(治疗组),32例采用烫伤膏治疗(对照组),比较创面愈合时间、治愈率和瘢痕形成等。结果:MEBT/MEBO治疗组除Ⅲ度烧伤形成瘢痕和实行植皮各1例外,上述各项指标均优于烫伤膏组。结论:MEBT/MEBO治疗面颈部烧伤创面皮肤再生修复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唇颏部损伤急诊处理与美容修复的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2004年9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37例185处唇颏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89例,女性48例,年龄1~52岁,平均12.2岁。遵照医学美学和整形美容外科原则,不刻意强调清创时机,采用高压冲洗技术彻底清创;若无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新的缝合技术分层严密缝合,针距和边距0.2cm;若有皮肤软组织缺损,按照"宁近勿远,宁简勿繁"的修复原则,分别选择各种皮瓣修复;注重康复治疗。结果本组137例185处伤口,139处不伴组织缺损的伤口美容缝合后伤口一期愈合;38处伴组织缺损的伤口,以29个局部皮瓣、9个皮下蒂皮瓣和3个黏膜瓣修复,各组织瓣均100%成活,伤口一期愈合;5处延期修复的伤口,2处直接缝合,3处伴组织缺损者以局部皮瓣修复,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伤口外形均良好,患者满意。术后3~12个月随访121例167处伤口,绝大多数瘢痕较轻,效果良好。结论在唇颏部损伤急诊处理中,遵照"创伤美容修复"理念,充分运用美学理论和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实施及时准确的治疗,即能实现美容修复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