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QT离散度与预后关系孟照红郑州市中心医院(450007)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QT间期的变异——QT离散度(QTd)反映了心室复极时间的节段性差异。笔者观察分析了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QTd的变化,并与正常人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其对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AMI)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心电图 QT离散度(QTd)改变。方法对 100例AMI急性期及其中60例的恢复期心电图 QT离散度(QTd)进行测定。结果 AMI急性期的心电图 QTd和 QTcd均值均显著高于恢复期,分别为QTd50.40±20.25ms和24.83±12.69ms,QTcd57.48±25.14ms和27.31±13.84ms。结论QT离散度在AMI早期显著增大,在AMI急性期监测QT离散度的动态变化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QT离散度(QT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变异的程度,反映各部分心室肌内复极化不均匀,代表心室电的不稳定性。Pye等发现,急性心肌梗塞(AMI)后QT离散度(QTd)与心功能呈负相关。因此QTd可以预测AMI后心功能状况[1]。本文分析我院199...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早期QT离散度(QTd)及溶栓治疗前后QTd,QTcd的变化,探讨其在AMI时室性心律失常预测及溶栓疗疗评定中意义。方法:测量98例AMI患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QT间期及其中40例经溶栓治疗者溶栓前后QT间期,计算其QTd及校正后的QT离散度,并设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QT离散度变化与梗塞面积的关系一汽集团职工医院心内科王晓鹏,王曦云,马天宇心电图各导联间QT间期变异的程度为QT离散度(QTd)。QTd的增加,反映心肌各部分肌肉复极化不均匀程度加大。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心电图各导联QT间期...  相似文献   

6.
分析101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发病第3天心电图(ECG)的QT离散度(QTd)、JT离散度(JTd)与住院期死亡的关系。结果发现QTd、JTd与AMI患者住院期死亡的关系密切,对AMI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QT间期离散度(QTd)可用于预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近期预后和室颤的发生。本文对41例急诊环境下发病24小时内的AMI病人测定了QTd和QTcd(校正QTd),探讨其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1对象选择急诊确诊为AMI并于发病24小时内入院的...  相似文献   

8.
对7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发病48h内首次心电图与正常对照组60例心电图的QT离散度(QTd)进行测定,并对AMI出现室颤与无室颤患者QTd进行对照分析,结果:AMI的QTd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MI室颤组的QTd亦显著高于无室颤组。认为:QTd是AMI预后的一个有用的非侵入性的心电学和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69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首次心电图的QT离散度,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有严重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QTd有QTcd值均明显大于无严重心律失常组病人,而两组的QTd及QTcd及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有严重心律失常组内,有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患者的QTd及QTcd较同组其它病人明显延长,提示AMI后QT离散度增大,而QT离散度的显著延长,更易于发生快速性室性心律失  相似文献   

10.
QT离散度(QTd)是指节段性心肌复极差异,与心肌细胞除极后复极不均匀有关。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QTd较正常人明显增加,且与室性心律失常、泵衰竭及死亡率等密切相关〔1〕。笔者分析AMI46例心电图的QTd,旨在探讨QTd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PTCA)后QT离散度早期变化。方法对起病6h以内的24例AMI患者施行PPTCA,分析术前0.5h和术后2hQT离散度——未校正QT离散度(QTd)、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和QT离散度比率(QTdR)。结果术前与术后QT离散度相比无显著性差异QTd(70±27)ms对(67±24)ms,P=0.6136;QTcd(82±34)ms对(77±27)ms,P=0.5785;QTdR(10±4.8)%对(9.2±3.8)%,P=0.5060。结论PPTCA不影响AMI早期QT离散度。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其早期死亡原因多为心室颤动(Vf)。新近的研究表明,Vf的发生与患者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增加有关[1]。本文测定了50例老年AMI患者心电图QT间期(QTc)QTd的变化,旨在探讨老年人AMI后QT...  相似文献   

13.
本文观察了77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QT离散(QTd)变化以及8例住院期间猝死的AMI患者QTd改变,与正常人组和陈旧性心肌梗塞组比较,AMI患者入院时平均QTd明显大于正常人组和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P<0.01);猝死的AMI患者平均QTd明显大于69例有活AMI患者;AMI用者出院前平均QTd较入院时减小(P<0.01)。提示AMI患者入院时平均QTd增大,猝死者平均QTd增大更明显,且较存活者增大。连续观察AMI患者急性期体表心电图QTd变化,可为评价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QT离散度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蓉  郭战宏 《四川医学》1999,20(1):25-27
对10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急性期心电图及其中60例的恢复期心电图QT离散度(QTd)进行测定,结果分别为QTd:5040±2025ms和2483±1269ms,QTcd:57.48±2514ms和2731±1384ms,AMI急性期的心电图QTd和QTcd均值均显著高于恢复期;按心电图心梗导联数目多少把100例AMI分为:1~,4~,8~等三组,其早期心电图QTd值分别为:4474±1704ms、5308±2138ms、5800±2101ms,三组间无显著差别(F=27383,P>005);根据心电图心梗定位把100例AMI分为:前壁梗塞、后壁梗塞、复合壁梗塞等三组,其早期心电图QTd值分别为:5250±2234ms、4531±1665ms5417±1730ms,三组间无显著差别(F=15355,P>005)。结果提示:心电图QT离散度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显著增大,心肌梗塞部位和范围不是AMI早期心电图QT离散度改变的主要影响因素,AMI早期心电图QT离散度增大反映了心室肌复极不均匀,在AMI急性期监测QT离散度的动态变化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探讨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QT离散度及梗塞面积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比索尔(Bisoprolol)组,并以正常健康人做对照,测量用药前后QTd及梗塞面积的变化。结果:老年AMI患者发病早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QT 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人们已经注意到冠心病患者QTd较冠状动脉正常者显著延长[1]。本文观察分析急性心肌梗塞(AMI)早1宁夏盐池县第二人民医院7515002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75004期QT离散度与恶性心律失常及死亡的关系。1资料和方法1.1资料AMI...  相似文献   

17.
刘洁 《铁道医学》1997,25(4):218-220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比(QTdr)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时早期室颤、远期猝死的价值。方法 以心电图回顾性分析对比QTdr及QTd(QT离散度)与AMI时室颤、猝死的关系,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室颤组QTdr明显高于对照组(11.92%,4.4%),P〈0.01。特异度QTdr高于QTd(70.37%,62.16%)。结论 QTdr预测AMI室颤有肯定价值,优于QTd。4周后QTdr增加,可能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前后QT离散度(QTd)及QTc离散度(QTcd)与心脏危险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88例AMI的老年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并与AMI进行比较。溶栓用尿激酶150~20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然后测量溶栓前后及未溶栓患者同一时间的QTd及QTcd的变化。结果:两组在入院后或溶栓48h,QTd、QTcd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或0.01)。  相似文献   

19.
测定3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发病48h内首次心电图的QT间期离散度(QTd)和JT间期离散度(JTd)。结果表明,AMI早期原发性室颤病人的QTd为100.10±18.99ms;JTd为88.89±19.75ms,显著高于非室颤组的46.04±14.13ms,45.19±11.52ms,差异有极显著性(P均<0.01)。提示AMI早期QTd或JTd明显增大者,发生心室纤颤的可能性增大。测定QTd和JTd,对评估AMI近期预后具有临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塞(AMI)时梗塞部位与正常心肌之间存在缺血区域,缺血区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复极化延缓,各部位心肌细胞复极不一致,表现为心室复极的离散度增加,心室易损期延长,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高,ANI的病死率也相应增高。本文观察了36例AMI患者发病2或3日的QT、JT离散度,并与25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表明:AMI组QTd、JTd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发病后早期死亡组(8例)ATd、JTd较存活组(28例)明显增大(P<001)。认为用QTd、JTd增大来评价AMI患者的早期预后有一定意义,且QTd、JTd监测方法简便、易测、无创伤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