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鼻饲是最为普遍的一项医疗操作之一,使用胃管是为了满足患者的营养支持、药物服用、检查及诊断、评估胃内容物等作用[1]。鼻饲在应用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各种并发症,如误吸导致的相关性肺炎、胃肠道反应、导管相关并发症、代谢异常等[2-3]。鼻饲护理就是鼻饲过程的管理及护理。鼻饲护理包括确定并维护鼻胃管的位置,鼻饲营养物质,鼻饲药物,预防鼻饲相关并发症等方面[3]。目前国内外众多研究证实,鼻饲护理能有效降低鼻饲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基于证据的成人经鼻胃管喂养的临床实践指南,为促进鼻饲护理实践,保证鼻饲安全提供参考。 方法 以JBI 循证卫生保健模式为理论框架,严格按照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方法,构建《成人经鼻胃管喂养临床实践指南》草案,采用 AGREE 系统对指南草案进行专家评审,根据专家评审结果和建议对指南进行修改,形成正式指南。结果构建的指南推荐意见涵盖了鼻饲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胃管的选择及置管、确定胃管位置的方式、鼻饲喂养、营养配方、鼻饲给药、鼻饲相关并发症等内容,最终形成19 个方面,99 条推荐意见的指南草案。指南的 AGREE 评价得分较高,符合临床实践指南编写原则,也适用于我国成人鼻胃管喂养临床应用的现状,是一份实用性的指导意见。 结论 成人经鼻胃管喂养临床实践指南是根据我国临床实际、患者意愿和偏好、专业人员判断以及最佳证据而形成的循证指南,可为鼻饲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证据转化和临床应用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鼻饲法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营养液、水分和药物的方法。此操作为临床护理基础操作之一,其中以鼻胃管置入为关键。鼻胃管置入方法较易掌握,但由于在置管过程中患者易出现不适使置管困难,常导致置管失败的现象屡见不鲜。近些年来,诸多专家对鼻胃管置入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使之更具有人性化和科学性,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桂荣  李艳 《天津护理》2010,18(6):360-361
鼻胃管置管是一项常用的护理技术,临床常用于鼻饲、胃肠减压.传统方法是置管前用液体石蜡润滑胃管,由于鼻黏膜、会厌部黏膜对异物的刺激会产生一定的不适反应,个别患者影响置管效果,甚至置管失败.为了减轻患者在鼻胃管置管中的痛苦,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我科采用将利多卡因胶浆与塞洛唑啉滴鼻液联合应用于鼻胃管置管的操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鼻饲法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营养液、水分和药物的方法[1]。此操作为临床护理基础操作之一,其中以鼻胃管置入为关键。鼻胃管置入方法较易掌握,但由于在置管过程中患者易出现不适使置管困难,常导致置管失败的现象屡见不鲜。近些年来,诸多专家对鼻胃管置入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使之更具有人性化和科学性,现综述如下。新生儿鼻胃管置入方法由于新生儿既听不懂语言,又不会自述感觉,加之吞咽、咳嗽反射不完善,因此增加了置管的难度。冯曰珍等[2]根据新生儿在置管中易哭闹的特点提出屏气间歇置入鼻胃管法,即利用患儿“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鼻胃管和鼻空肠管两种肠内营养(EN)治疗方式对危重症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 按住院日期单双号将63例重症患者分为鼻肠组33例(单)、鼻胃组30例(双).监测EN前后营养指标,观察患者胃肠道功能失调指标和并发症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置管14 d后,鼻肠组患者反流、肺部感染方面并发症明显低于鼻胃组(P<0.05);鼻肠组的胃肠功能失调为30.3%,鼻胃组的胃肠功能失调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鼻肠组仍较鼻胃组低.结论 与鼻胃管营养方式相比,鼻肠管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重症患者营养指标,减轻胃肠功能失调,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安全性与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循证护理在鼻胃管鼻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胃管的置管时间;单次鼻饲量和鼻饲间隔时间;鼻胃管的更换时间。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通过提出循证问题、循证支持、根据相关实证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鼻胃管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留置胃管至拔管期间有无呛咳、营养不良及鼻腔咽部黏膜有无异常、胃管有无阻塞等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患者在留置鼻胃管至拔管期间在呛咳、误吸、胃潴留、腹泻、鼻腔咽部黏膜异常、胃管阻塞等方面差异元统计学意义,在营养不良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循证护理科学地提出了鼻胃管的置管时间为发病后3d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个性化的单次鼻饲量和鼻饲间隔时间;4周更换1次鼻胃管。达到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护理工作量,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和护理人员知识的更新,有利于不断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鼻肠管和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在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62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鼻肠管,对照组采用鼻胃管,鼻饲2周后观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对照组中需长期鼻饲患者20例,2个月后改为鼻肠管肠内营养,观察其营养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长期鼻饲患者使用不同肠内营养方法,其血清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鼻肠管喂养期间优于鼻胃管喂养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肠内营养患者,经鼻肠管比经鼻胃管更为安全有效,并能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测定法在指导鼻胃管置管正确率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选择自2016年6月份开始入我院呼吸内科监护室的患者,准备置入鼻胃管的患者实施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测定法来指导鼻胃管置管正确率,对比实施方法和传统方法在护理操作中的准确率以及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结果 采用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测定法在指导鼻胃管置管正确率以及工作效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通过采用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测定法在指导鼻胃管置管正确率与传统方法判,具有操作简单、缩短了操作时间、利于早期喂养、降低了误插的发生率,同时也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和早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何立娜  常红  何心 《现代护理》2007,13(14):1353-1354
目的探讨预防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误吸发生的相关因素与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针对脑卒中鼻饲患者误吸发生的相关因素(意识状态改变、鼻饲管位置、体位不当、鼻饲管径、胃内残留量、气管切开与机械通气、输注速度、喂养量与方法),对86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与分析,采取护理措施。结果预防误吸发生的措施有保持气道通畅、妥善固定及监测胃管深度、保证准确卧位、严密监测胃内残留量、控制输入速度与输入量、定时监测气囊压力。结论严格正规操作,严密监测,严格喂养可以减少肠内营养过程中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预防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误吸发生的相关因素与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针对脑卒中鼻饲患者误吸发生的相关因素(意识状态改变、鼻饲管位置、体位不当、鼻饲管径、胃内残留量、气管切开与机械通气、输注速度、喂养量与方法),对86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与分析,采取护理措施.结果 预防误吸发生的措施有保持气道通畅、妥善固定及监测胃管深度、保证准确卧位、严密监测胃内残留量、控制输入速度与输入量、定时监测气囊压力.结论 严格正规操作,严密监测,严格喂养可以减少肠内营养过程中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合成胶胃管留置时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严重脑卒中后长期鼻饲老年患者留置一次性合成胶胃管适宜的胃管更换时间。方法对7例严重脑卒中后长期鼻饲的老年患者胃管的留置时间进行临床观察。比较不同的置管时间对患者鼻、咽部黏膜的影响,以及胃管前端颜色、老化程度的变化。结果不同的置管时间对老年患者鼻、咽部黏膜的影响无明显差异,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胃管前端颜色由黄色到灰色,老化程度由无到逐渐加重。结论需长期留置胃管鼻饲的严重脑卒中后患者,使用一次性合成胶胃管置管更换胃管的适宜时间为14 d,最长不应超过21 d。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2015年构建的《成人患者经鼻胃管喂养临床实践指南》进行更新。方法 于2022年1月-2023年3月,基于NICE更新流程,通过专家函询和护士访谈确定需要新增和修订的章节,系统检索专业网站和数据库中关于鼻饲护理的最佳证据,3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证据汇总,通过专家函询确定推荐级别;根据CheckUP更新指南报告清单形成指南初稿,通过现场论证和外部评审对指南进行修改及完善,形成指南更新的终稿。结果 与原版指南相比,更新版指南新增了改善胃肠道功能和血糖控制章节,删除了营养配方和鼻饲不良事件的上报章节,重点更新了鼻饲置管前评估、胃管置管、鼻饲喂养等13个章节,指南更新及补充的条目共67条,52条强推荐,15条弱推荐。结论 本研究汇总了目前成人患者鼻饲相关的最新证据,对原有的《成人患者经鼻胃管喂养临床实践指南》进行更新,可进一步为临床鼻饲护理管理提供最佳临床决策,规范鼻饲护理流程。  相似文献   

14.
鼻胃管肠内营养应用于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临床营养支持根据营养供给途径分为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与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两种,是临床危重病治疗不可缺少的措施。肠内营养分口服和肠内管饲(enteral tube feeding,ETF)两种途径,后者包括鼻胃管、双腔胃-空肠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及各种造瘘管。随着人们对营养及供给途径的深入认识,营养支持已由PN为主的营养供给方式,转变为通过鼻胃管、鼻空肠管或胃(肠)造口途径的EN支持为主[1]。鼻胃管在临床管饲应用中最为普遍,一般经鼻插管,也可根据临床具体情况经口插入[2]。现将鼻胃管应用于重症患者肠内营…  相似文献   

15.
徐建仙  童家维  诸纪华   《护理与康复》2017,16(8):855-857
目的观察经鼻空肠管和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治疗小儿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效果,以寻求安全有效的护理方式。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例急性胰腺炎患儿分为鼻空肠管组24例和鼻胃管组24例。两组在常规胰腺炎治疗基础上分别通过鼻胃管和鼻空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患儿肠内营养治疗的耐受性(腹痛、腹胀、呕吐、胃潴留等症状)、管道相关并发症、代谢异常、拔管时间、恢复经口喂养时间等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在胃潴留、反流误吸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消化道症状、管道并发症、代谢异常、拔管时间、恢复经口喂养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空肠管营养治疗在减少胃潴留、反流误吸方面优于鼻胃管营养治疗法,但在护理中仍要注意防止管道堵塞、非计划拔管等相关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工作坊赋能教育在胃管带管出院患者的照顾者鼻饲实践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1月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的50例脑卒中意识障碍后留置胃管带管出院患者及其照顾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选用复尔凯胃管经鼻留置,对照组照顾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鼻饲技能培训。试验组采用工作坊模式进行为期7~10d的培训。比较出院前1d两组照顾者鼻饲操作合格率和出院后1个月患者胃管意外拔管率、堵管率、误吸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照顾者鼻饲技能考核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意外拔管率、堵管率、误吸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工作坊模式有利于提高脑卒中意识障碍后留置胃管带管出院患者的照顾者鼻饲技能水平,降低胃管带管出院患者鼻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工作坊在胃管带管出院病人的照顾者鼻饲实践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4月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后留置鼻胃管带管出院病人的家属46例,按病人入院时间不同将照顾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照顾者24例,观察组照顾者22例。两组病人均选用复尔凯胃管经鼻留置,对照组照顾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鼻饲技能培训。观察组照顾者采用工作坊模式进行为期7d~10d的培训。比较出院前1d两组照顾者鼻饲操作合格率和出院后1个月病人胃管意外拔管率、堵管率、误吸率。[结果]观察组鼻饲操作技能考核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鼻饲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工作坊模式有利于提高胃管带管出院病人的照顾者的鼻饲技能水平、降低胃管带管出院病人鼻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胃管因素对机械通气患儿误吸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并进行肠内营养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共收集患儿599例次样本,通过测定患儿支气管分泌物中胃蛋白酶含量判断误吸发生情况,同时收集鼻胃管相关因素,分析鼻胃管因素对误吸的作用。结果鼻胃管直径以8 Fr为主(64.77%),96.49%的患儿采用间断注射器重力输注,鼻胃管置入深度15~40(30.05±6.75)cm,鼻饲液量中位数为100 ml;15.86%的患儿出现了胃潴留。胃管置入深度、鼻饲液种类、鼻饲液量、鼻饲方式及胃残留量对误吸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鼻胃管是机械通气患儿进行肠内营养的主要途径,喂养时应保证患儿鼻胃管的置入深度,根据患儿病情需要选择适宜的营养液,匀速低速喂养,严密监测胃残留量,以降低误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鼻饲法是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饮食、水和药物的方法。为不能进食者通过胃管供给流质饮食,以保证病人的营养和治疗的需要,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之一。近年来,国内护理同仁对胃管的选择、胃管插入的长度、胃管的留置时间、鼻饲液的灌注方法、昏迷患者插管技术的改进、鼻饲患者的预见性护理、鼻饲液的保温和配置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1胃管的选择1.1橡胶胃管由于橡胶胃管管壁厚、管腔小、有异味、弹性差、质量重、对鼻及咽部有刺激性等缺点[1],临床上留置胃管时基本不用。1.2一次性硅胶胃管由于硅胶胃管对…  相似文献   

20.
马传荣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5):1387-1389
目的 探讨经鼻空肠三腔喂养管行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 3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入院1~3d后在X线引导下置入鼻空肠三腔喂养管至Treitz韧带下15~20 cm处,给予肠内营养(EN)治疗,并进行针对性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置管后并发症,预防不良反应.结果 39例均1次插管成功.EN过程中,1例发生腹泻,经降低营养液浓度后症状缓解;7例咽喉部疼痛不适明显,给予西瓜霜含片治疗和雾化吸人后症状缓解;2例腹胀,经鼻饲四麿汤口服液后症状好转;2例鼻孔边缘处皮肤发生压疮,经改变固定方法,局部处理后一周痊愈;1例喂养管脱出25 cm,在X线引导下调整到位;3例发生堵管,其中1例重新置管.EN 1~8周后,39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经鼻空肠三腔喂养管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安全有效,有效护理可减少并发症,促进疾病恢复,患者住院时间缩短,费用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