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卵巢Brenner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科收治的29例卵巢Brenner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总结、分析其诊治特点。结果:29例患者术前多无特异性症状,大部分(19例)因B超检查发现附件或盆腔包块就诊,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良性26例,交界性2例,恶性1例;单侧20例,双侧9例;单纯性的卵巢Brenner瘤14例,合并其他卵巢肿瘤或子宫肿瘤15例;手术行肿瘤剥除5例,行单侧附件切除10例,行双侧附件切除术8例,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5例,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及盆腹腔淋巴结清扫全面分期手术1例。术后随访:失访1例;行肿瘤剥除者复发1例;恶性患者术后化疗6个疗程,随访2年,现健在;因其他原因死亡2例。结论:卵巢Brenner瘤大多数为良性,其临床表现、相关检查及治疗方案与卵巢上皮性肿瘤无异质性,临床上以术后病理回报确诊,手术治疗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1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 1 3例卵巢支持 -间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1 1例 I期单侧卵巢肿瘤者行单侧附件切除术 ,2例 II期双侧肿瘤者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术后 1 1例给予化疗 ,2例给予放疗。随访 1 2例 ,随访率为 92 .3% ,2例死亡 (1例合并妊娠 )。2例育龄妇女 ,手术后生育孩子。临床上手术为该肿瘤治疗的主要方式 ,年轻妇女尤其有生育要求者 ,行患侧附件切除 ,高龄及 II期患者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 ,术后辅以放疗或化疗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9,(2):213-216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卵巢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生育功能的影响。方法:125例早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前根据病理情况及家属意愿选择手术,手术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单侧附件切除术;(2)单/双侧卵巢肿物剥除术;(3)单/双侧卵巢肿物剥除同时给予分期手术。记录患者手术分组情况,术后随访及复发情况;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后月经情况及妊娠情况。结果:125例患者中,行单侧附件切除术者53例,单/双侧卵巢肿物剥除术者39例,单/双侧卵巢肿物剥除同时给予分期手术者33例,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化疗治疗。术后随访2年,复发9例,均为单/双侧卵巢肿物剥除术者。所有患者术后均月经回潮,术后1年内月经正常者96例(76.80%);月经无规律者29例(23.20%)。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后月经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χ2=9.403,P=0.009)。单侧附件切除组与单/双侧卵巢肿物剥除+分期手术组比较,单侧附件切除组月经正常者45例(84.91%),明显高于单/双侧卵巢肿物剥除+分期手术组的57.58%(χ2=7.979,P=0.005)。术后成功受孕者52例,妊娠成功率41.60%;未受孕者73例(58.40%)。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后妊娠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4.600,P=0.000)。三组患者术后妊娠情况两两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2.619,P=0.000;χ2=13.539,P=0.000;χ2=9.611,P=0.002)。结论:单侧附件切除术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卵巢移行细胞肿瘤18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田扬顺张春玲李素兰刘玉赵海波黄高升刘健目的:探讨卵巢移行细胞肿瘤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分析18例卵巢移行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检查并随访其发病规律与特点。结果:11例良性Brenner瘤及1例交界性Brenner瘤随访6~25年均健在,4例恶性Brenner瘤随访4~5年健在,1例移行细胞癌(期)术后2.5年健在,另1例(期)术后3月死亡。结论:良性与交界性Brenner瘤预后良好,恶性Brenner瘤及移行细胞癌属恶性,预后多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式.方法 对2009~2011年本院收治的15例卵巢交界性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组织学类型:黏液性10例,浆液性5例.临床分期:Ⅰ期9例,Ⅱ期4例,Ⅲ期2例,无Ⅳ期患者.行单侧附件切除术7例,子宫和单侧附件切除术3例,子宫和双侧附件切除术加(或不加)大网膜、阑尾切除术5例.术后未行化疗4例,余11例术后均进行了化疗,病例随诊1~12年,随诊期内均存活.结论 黏液性瘤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浆液性瘤.手术治疗是交界性肿瘤有效的治疗手段.对Ⅰ期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尽量保留生育功能,对年轻患者应至少保留一侧卵巢.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术后化疗与否不影响预后,尤其是Ⅰ期患者.CA125对交界性肿瘤的监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郑丽琴  赵霞 《农垦医学》2012,34(4):302-305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均为Ⅰ期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7例行单纯囊肿剔除,5例行单侧附件切除,5例行双侧附件切除,5例行全子宫+附件切除术.术后3例复发,复发率为13.64%.结论:本组资料显示:卵巢交界性肿瘤发病年龄较轻,预后良好,病变隐匿,术前不易诊断,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对早期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仍有一定风险,术后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处理卵巢交界性肿瘤在保留生育功能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妊娠结局及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腹腔镜手术处理的卵巢交界性肿瘤37例,其中浆液性16例,粘液性20例,子宫内膜样1例,患者年龄19-37岁,均有生育要求,要求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单侧卵巢交界性肿瘤行单侧附件切除术,双侧卵巢交界性肿瘤行双侧卵巢肿瘤剥除术,并进一步分析其妊娠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37例卵巢交界性肿瘤术后2年内妊娠30例,术后2-5年妊娠6例,1例未孕,术后随访6个月-8年,复发5例,病理证实仍为交界性肿瘤,行二次手术。结论腹腔镜在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中是安全可行的,但要严格控制手术适应症,并由经验丰富的腹腔镜医师施行,且术后要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支持-间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10例患者中,7例表现为月经稀发或闭经,其中4例合并腹部肿块;2例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1例表现为腹痛.5例未生育患者,4例行患侧附件切除术,1例行患侧附件切除、对侧卵巢部分切除术.5例已生育患者,2例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2例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十大网膜切除术,1例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0例患者中,除1例于术后第3年失访外,其余9例均健在,且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治疗以手术为主.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临床分期、分化程度以及肿瘤有无破裂来确定手术范围,总体预后远好于卵巢上皮性癌.  相似文献   

9.
王晓红 《当代医学》2011,17(35):113-114
目的 探讨卵巢Sertoli-Ledig细胞瘤(SLCT)的临床特征和病理诊断,以利于SLCT的准确诊断和生物学行为评价及指导治疗.方法 分析了 SLCT2例的临床特征、病理诊断和治疗方法及预后,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27、39岁,发生部位右侧卵巢1例,左侧卵巢1例.其 中1例行患侧附件切除术,术后化疗.另1例行全子宫加患侧附件切除术.经短期随访均健在.结论 临床上该瘤总的预后较好,手术为该肿瘤治疗的主 要方式,年轻患者或有生育要求者行保守性手术,高龄且中、低分化型患者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后辅以化疗.  相似文献   

10.
卵巢Brenner瘤是一种罕见的卵巢上皮肿瘤,约占全部卵巢肿瘤的1.5%[1],分良性、交界性和恶性,良性约占96%,交界性及恶性少见,多为单侧,偶见双侧发生[2],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例卵巢Brenner瘤患者的影像学和病理诊断,结合文献复习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分析卵巢勃勒纳(Brenner)瘤的临床和病理形态学特点,并阐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5例卵巢勃勒纳瘤进行临床病理学、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分析.结果:交界性瘤中可见良性瘤形态,但细胞巢增大、大小不一、排列较紧密、无巢与巢融合、无间质浸润.恶性瘤中可见交界性瘤区域,但不一定有良性瘤区域,且巢大、融合、有"出芽"现象等,并伴坏死、出血,向周围浸润或转移.结论:上皮巢和致密的纤维间质共存是勃勒纳瘤的基本结构成份.上皮巢和巢中上皮细胞形态的差别是鉴别良恶性瘤的要点.  相似文献   

12.
廖敏  王刚  韩玉斌  黄淑瑜  谢咏 《中外医疗》2009,28(21):16-1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4月至2008年6月间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3例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平均年龄44.2岁,其中10例行腹腔镜下患佣附件切除术,5例行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切除术,3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及双佣附件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协助阴式全子宫及双倜附件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及患佣附件切除术,1例子宫已切除者行腹腔镜下双倜附件切除术,手术均胜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83.0±12.9)min,术中出血20-100mL,中住出血量45mL ;LTH及LAVH术后留置尿管48h,其余术后6h拔尿管;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5±0.9)d,无一例出现手术并发症。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及术后常规石蜡病理学检查证实均为良性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术后随访5~84个月,未发现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是安全,可行的,术中应常规行冰冻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脏肿瘤的特点和外科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56例心脏肿瘤患者,其中粘液性肿瘤48例(85.7%),左房粘液性肿瘤45例,右房粘液性肿瘤3例;累及右心房的下腔静脉平滑肌瘤4例(7.1%),均为良性;原发性恶性肿瘤4例(7.1%),均为肉瘤,包括左心房恶性间皮瘤2例,右心室梭形细胞肉瘤1例,右心房血管肉瘤1例。52例良性肿瘤均完整切除;4例恶性肿瘤中,完整切除2例,大部切除1例,因广泛侵润转移者只行活检1例。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5例,二尖瓣替换术1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例,室间隔修补1例,三尖瓣成形术3例。结果:本组无围术期死亡,平均随访(33.46±11.35)个月,2例粘液瘤于3年内复发并手术,恶性肿瘤4例术后3个月至2年复发或转移死亡。结论:心脏肿瘤的疗效与病理性质和肿瘤生长部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卵巢Brenner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Brenner瘤患者的CT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8例中3例位于右侧,5例位于左侧,病变边界清楚,6例呈圆形或椭圆形,2例呈不规则或分叶状。其中实性病变4例,以实性为主,内见多发散在钙化影,增强后病灶中度强化;囊实性病变3例,CT表现为囊性与实性成分相互掺杂、成分相当,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未见明显强化;囊性病变1例,内见乳头状突起,增强后乳头状结节轻度强化。镜下肿瘤由上皮细胞巢和纤维间质组成,5例上皮巢中可见腺样囊腔,细胞无病理性核分裂相,8例病理诊断均为卵巢良性Brenner瘤。结论卵巢Brenner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特异性不高,最后诊断常需依靠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Mainz超声评分系统进行补充改良,探讨其鉴别盆腔肿瘤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55例患者,共275个盆腔肿块,肿块根据病理学分为良性组(198例)和恶性组(77例),其中恶性组包括交界性肿瘤12例。两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超声医师在双盲的情况下对患者行常规二维超声及三维能量多普勒(3D power doppler ultrasound, 3D-PDU)检查,其中一位医师应用改良版Mainz超声评分系统对肿瘤进行评分,绘制ROC曲线;另一医师则根据肿瘤的超声特征结合三维能量多普勒对肿瘤进行良恶性的鉴别。再选一名年轻医师应用改良Mainz超声评分系统鉴别盆腔肿块良恶性。结果255例患者中,术前超声检查出盆腔肿块275个,其中良性组184例患者198个肿块,双侧14例,单侧170例;恶性组71例患者77个肿块,双侧6例,单侧6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绝经状态、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截断值为13分时,改良版Mainz超声评分系统鉴别盆腔肿块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85%、73%、90%,而应用二维超声结合3D-PDU检查鉴别盆腔肿块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71%、63%、75%。年轻医师应用改良版Mainz超声评分系统鉴别盆腔肿块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79%、83%、76%,与高年资医师比较的Kappa指数为0.77。结论改良版Mainz超声评分系统对盆腔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应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然绝经后附件肿块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26例自然绝经后附件肿块患者的病例资料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例中恶性肿瘤共51例(占40.5%),交界性卵巢肿瘤6例(占4.8%),良性附件肿块69例(占54.8%);单房囊性肿块的恶性率明显低于实性、囊实性、多房囊性肿块(P<0.01),双侧肿块恶性率明显高于单侧肿块(P<0.01)。恶性卵巢肿瘤以60-65岁发生率最高,70岁以上发生率下降。在病理组织学上,良性卵巢肿瘤以黏液性囊腺瘤为多,恶性卵巢肿瘤以浆液性囊腺癌为多。结论绝经后妇女附件肿块恶性率高,多无症状,应定期进行常规妇科检查和体格检查,如有异常应及时进行影像检查及肿瘤标志物和病理检查,积极地进行治疗,尤其是双侧、实性、囊实性或囊性多房者,须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7.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临床特征和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临床结局。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手术治疗的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发生率为1:164,妊娠合并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浆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瘤的发生率分别为48.10%、15.19%、12.0%、8.86%,恶性肿瘤3例,占3.95%;行肿物剔出术68例,占89.47%,附件切除术6例,占7.89%,无一例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结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以成熟囊性畸胎瘤最多见,不同孕期卵巢良性肿瘤处理不同,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处理等同非孕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联合血清肿瘤标记物糖链抗原125(CA125)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良性卵巢肿瘤50例,恶性卵巢肿瘤42例,比较良、恶性卵巢肿瘤超声声像图表现、血流信号、RI及CA125水平,分析RI、CA125单独及联合检测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良性卵巢肿瘤超声多表现为囊性回声,恶性则多表现为囊实性混合回声。良、恶性卵巢肿瘤血流率分别为28.0%和85.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卵巢肿瘤RI值显著低于良性卵巢肿瘤(P<0.01),但CA125水平明显高于良性卵巢肿瘤(P<0.01)。RI联合CA125检测卵巢肿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RI、CA125单独检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RI联合血清CA125检测在鉴别诊断良、恶性卵巢肿瘤方面优于RI、CA125单独检测。  相似文献   

19.
潘忠勉  姚德生  李力  陈心秋 《广西医学》2000,22(6):1175-1177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测定在妇科肿瘤的诊断和对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疗效观察中的意义。方法:检测未经治疗的64例卵巢恶性肿瘤、34例子宫内膜癌、51例子宫颈癌、47例卵巢良性肿瘤、55例子宫肌瘤患者,57例正常女性血清TSGF含量,同时定期测定51例治疗后卵巢恶性肿瘤血清TSGF含量。结果:卵巢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患者血清TSGF值及阳性率明显高于子宫绒癌、妇科良性肿瘤者及正常对照组,卵巢恶性肿瘤组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治疗中卵巢恶性肿瘤完全缓解者血清TSGF值逐渐下降,部分缓解者先下降后上升,病情恶化者在较高水平上持续上升。结论:血清TSGF测定可作为妇科肿瘤诊断中的重要辅助指标,同时在观察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病情和疗效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