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目的:探究糖代谢异常对慢性缺血性脑白质疏松(LA)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5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史及化验结果将糖代谢情况分为正常糖代谢、2型糖尿病以及前驱期糖尿病,依据头MRI结果对LA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分析比较不同糖代谢情况以及不同血糖化验指标(包括FPG、2hPG及HbA1c)对慢性缺血性脑白质疏松及其严重程度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慢性缺血性脑白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糖代谢异常、甘油三酯、2hPG(OR>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白质疏松与年龄、高血压病史、2hPG相关(P<0.05)。Spearman秩相关检验显示LA严重程度分级与年龄大小、高血压病史时长、2hPG水平呈正相关,与HDL、apoA、腔梗病史呈负相关(P<0.05,r=0.402、0.227、0.135、-0.154、-0.147、-0.312)。结论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糖代谢异常、2hPG、甘油三酯是脑白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年龄越大、高血压病史时间越长、2hPG越高、HDL及apoA越低,脑白质疏松越严重;而FPG、HbA1c、前驱期糖尿病、糖尿病及其时长与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选取102例T2DM患者,根据有无DR和DR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无DR(NDR)组38例、非增殖性DR(NPDR)组35例、增殖性DR(PDR)组29例,另选取4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检测4组血浆TMAO浓度,比较4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分析血浆TMAO浓度与各临床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DR的主要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TMAO诊断DR的效能。结果 PDR组的糖尿病病程长于NDR组、NP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C反应蛋白(CRP)和TMAO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TMAO与糖尿病病程、FPG、HbA1c、CRP呈显著正相关(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长和FPG、HbA1c、CRP、TMAO水平高均是DR的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MAO诊断DR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3,糖尿病病程、FPG、HbA1c、CRP联合诊断DR的AUC为0.802,糖尿病病程、FPG、Hb A1c、CRP、TMAO联合诊断DR的AUC为0.879。结论血浆TMAO水平升高与T2DM患者DR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有关,是DR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TMAO联合糖尿病病程、FPG、Hb A1c、CRP对DR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危险因素,为DR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按有无DR分为糖尿病非视网膜病变组(NDR组)50例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50例,检测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血镁、血脂、血压等,并进行组间比较,DR与各种影响因素间相关性检验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DR组年龄、病程、收缩压(SBP)、HbA1c、CRP、HCY、U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NDR组明显升高(P<0.05)、血镁水平较NDR组明显减低(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病程、SBP、GHbA1c、CRP、HCY等6个变量是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除血糖、血压和病程等因素外,血CRP、HCY、UA等的升高和血镁的降低可能也与DR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指标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4年2月在浙江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病人269例,并收集病人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压、糖尿病病程)以及血糖指标,以神经肌电图检查为金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 DPN 组(147例)和非 DPN 组(122例),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出危险因素。[结果]DPN组的年龄、身高、糖尿病病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随机血糖、空腹血糖(FPG)均明显高于非 DPN组(P〈0.05),而两组的体重、体重指数(BMI)、舒张压、2h血糖(2hP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随机血糖与 DPN 的发生有关(OR值分别为1.059,1.057,1.137,1.092,1.085)(P〈0.05)。[结论]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随机血糖为D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糖可有效防治DPN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121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视网膜病变组52例,无视网膜病变组69例,另设健康对照组50例,进行HCY、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检测。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糖尿病两组患者HCY、FBG、HbA1c、TC、TG、LDL-C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明显升高(P<0.01);(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HCY、HbA1c、TC、TG、LDL-C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明显高于无视网膜病变组(P<0.01);(3)各组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存在高HCY血症、脂代谢紊乱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检测糖尿病患者HCY、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及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 水平检测对2 型糖尿病继发干眼症的预测价值研究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择唐山市眼科医院2017 年8 月~ 2019 年8 月收治的60 例2 型糖尿病继发干眼症患者为干眼症组,另外纳入同期于该院治疗的6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为糖尿 病组。对比两组基础资料(年龄、性别、病程、泪腺功能、胰岛素分泌以及FPG,HbA1c 水平),采用ROC 曲线分析 FPG,HbA1c 水平预测2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干眼症价值;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明确2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干眼症 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两组年龄、性别以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4, χ2=0.186,t=0.223, 均P > 0.05);干眼症组存在泪腺功能障碍、胰岛素分泌不足患者显著多于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9,8.336, 均P < 0.05);干眼症组FPG,HbA1c 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2,5.925,均P < 0.05)。 经ROC分析FPG 和HbA1c 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8 和0.701,标准差分别为0.045 和0.047,95%CI 分别为0.651 ~ 0.825 和0.609~0.794,最佳截断值分别为8.765mmol/L 和6.875%,敏感度分别为0.567 和0.933,特异度分别为0.750 和0.400。 经Logistic 回归性分析证实存在泪腺功能障碍、胰岛素分泌不足、FPG > 8.765mmol/L 以及HbA1c > 6.875% 是2 型糖 尿病患者发生干眼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2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干眼症的危险因素较多,如存在泪腺功能障碍、胰岛 素分泌不足以及FPG,HbA1c,其中FPG > 8.765mmol/L 和HbA1c > 6.875% 是预测2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干眼症的最佳 截断值,在预防2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干眼症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临床应当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糖尿病颅神经病变(DCN)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征,并分析DCN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DCN患者和4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糖尿病患者合并DCN的危险因素和影响DCN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①DCN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吸烟、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比例均高于糖尿病组(P<0.01)。②DCN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均高于糖尿病组(P<0.01)。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PG、2 hPG、HbA1c及合并DR是糖尿病合并DCN的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HbA1c及合并高血压是DCN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 积极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患者合并DCN发生及改善DCN患者预后的关键所在;糖尿病病程长、HbA1c高及合并高血压可能与DCN患者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妊娠期糖尿病(GDM)筛查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对同时进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HbA1c检查的474例围产期门诊孕妇按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标准分为GDM组(30例)和非GDM组(444例),分析2组HbA1c结果。结果 GDM组HbA1c水平明显高于非GDM组(P〈0.01);HbA1c筛查GDM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69;当HbA1c的Cut-off值为5.4%时,筛查GDM的敏感性为73.0%、特异性为98.4%、阳性预示值为75.9%、可靠性为98.2%。结论 HbA1c可作为一个非常有希望的GDM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联合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指标检测在脑梗死中的意义。方法选取10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试验组,并按照病史及血糖检测结果分为糖尿病组、高血糖组及正常血糖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颈动脉IM T及外周血HCY、HbA1c水平。结果试验组IM T增厚的检出率(70%)高于对照组(10%) ,且试验组的IMT及HCY与Hb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与高血糖组的 HbA1c水平与IMT均高于正常血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联合 HCY、HbA1c及血脂指标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7.1%、87.5%、94.0%。结论颈动脉超声联合脑梗死相关生化指标检测可以提高脑梗死的检出率,增加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酮症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甲状腺功能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210例非酮症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HbA1c水平分为A组(HbA1c<7.5%)、B组(HbA1c为7.5%~10.0%)、C组(HbA1c>10.0%),每组70例.比较3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体质量指数(BMI)、RDW-CV、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24 h尿微量清蛋白(24 hUAE)、C反应蛋白(CRP)、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PCP)、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对HbA1c与TPOAb阳性率、病程、RDW-CV、TSH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对HbA1c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病程在A组、B组、C组中依次增加,RDW-CV、TSH水平,TPOAb阳性率在A组、B组、C组中依次升高,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与病程,RDW-CV、TSH水平,TPOAb阳性率呈正相关(r=0.679、0.641、0.443、0.449,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RDW-CV、TSH水平,TPOAb阳性率是非酮症糖尿病患者HbA1c变化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非酮症糖尿病患者HbA1c与RDW-CV及TSH水平、TPOAb阳性率之间关系密切,同时,RDW-CV、甲状腺功能指标是HbA1c变化的影响因素,血糖控制情况越好,红细胞形态改变的程度越小,甲状腺疾病发生风险越小.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13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两组并进行对照研究。了解病程,测定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24h尿白蛋白排泄量(UAE)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病程、空腹血糖、HbA1c、血压、UAE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程、HbA1c、高血压、UAE与DR发生为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HbA1c、高血压和UAE是影响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伴发单发性和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潮州医院收治的18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A组为单纯2型糖尿病(104例),B 组为2型糖尿病伴发单发性腔隙性脑梗死(59例),C 组为2型糖尿病伴发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22例)。对2型糖尿病伴发单发性和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内膜厚度(CIMT)、尿微量白蛋白(MA)、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重度颈动脉狭窄以及高血压病史是2型糖尿病伴发单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总胆固醇(TC)、CIMT、MA、CRP、HbA1c、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重度颈动脉狭窄及高血压病史是2型糖尿病伴发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单发性和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危险因素不太一致,应根据各自的危险因素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周血CD64和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对烧伤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97例烧伤患者,分为感染组48例(其中脓毒症组26例,局部感染组22例)和对照组49例.各组患者在入院治疗前后取外周静脉血1.5 mL,分别检测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水平及CRP.Logistic回归筛选相关指标,并建立相应回归方程,ROC曲线分析临床特性.结果:感染组CD64、CRP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烧伤感染患者CD64、CRP的表达与感染的严重程度相关,感染的程度越重,两者的表达水平越高,即脓毒症组CD64、CRP的表达水平较感染组高;治疗后CRP和CD64明显较治疗前下降.建立回归方程Y=-6.451+3.825X1+4.222X2,新变量Y诊断烧伤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80%和89.80%.结论:烧伤感染患者外周血CD64、CRP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监测外周血CD64、CRP有助于烧伤感染的临床诊断,运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及其发生和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300例,根据疾病不同阶段分为无DR糖尿病组、背景期DR组和增殖期DR组3组各100例,另选取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所有入选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测定比较血清25-(OH)D和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T2DM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与DR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2型DR发生和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组糖尿病病程和血清25-(OH)D、HbA1c水平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DR进展,正常对照组、无DR糖尿病组、背景期DR组和增殖期DR组4组糖尿病病程逐渐延长,血清25-(OH)D水平逐渐下降,HbA1c水平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2DM患者糖尿病病程及HbA1c水平与DR呈正相关(P<0.01),血清25-(OH)D水平与DR呈负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和HbA1c是2型DR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而血清25-(OH)D是2型DR发生的保护因素(P<0.01);血清25-(OH)D是2型DR严重程度的保护因素(P<0.01)。结论T2DM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下降,可能促进了DR的发生和发展,与DR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神经阈值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糖尿病患者42人纳入病变组,健康志愿者21人纳入健康对照组,其中,将病变组按照糖尿病病程长短分为两个亚组,病程<10年组(23人)、病程≥10年组(19人)。按照HbA1c水平将病变组分为两个亚组,HbA1c<9组(23人)和HbA1c≥9组(19人)。检测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浅神经感觉支的神经阈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从健康对照组、病程<10年组至病程≥10年组,神经阈值逐渐增高,病变组神经阈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病程≥10年组又明显高于病程<10年组(P<0.05)。从健康对照组、HbA1c<9组至HbA1c≥9组,神经阈值逐渐增高,病变组神经阈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HbA1c≥9组又明显高于HbA1c<9组(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尺神经的运动神经阈值和腓浅神经感觉支的感觉神经阈值与HbA1c水平呈正相关(P<0.05),而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阈值与HbA1c水平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3条神经的运动/感觉神经阈值与病程均呈正相关(P<0.05)。 结论 神经阈值随糖尿病病程及HbA1c水平变化而变化,反映了神经兴奋性的动态变化情况,有助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及周围神经功能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79例,试验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冠脉造影正常者92例,为对照组。采用冠脉狭窄程度积分评价冠脉狭窄程度,各组同时检测HbA1c等指标,分析HbA1c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HbA1c与冠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P〈0.05),STEMI组HbA1c稍高于NSTEMI组。结论 HbA1c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积分呈正相关,监测其水平可作为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未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防治尿路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首次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既往2型糖尿病患者459例。根据是否发生尿路感染,分为感染组(149例)和非感染组(31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包括年龄、性别、缺血性脑卒中类型、身体质量指数(BMI)、冠心病史、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葡萄糖(GLU)等;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有149例患者(32.5%)发生尿路感染。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吸烟、饮酒、缺血性脑卒中类型、合并冠心病、BMI、HbA1c含量、ALB含量可能与发生尿路感染有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3.917,95%CI(7.061,27.431),P<0.001]、HbA1c≥6.5%[OR=2.425,95%CI(1.397,4.209),P=0.002]、ALB<40g/L[OR=2.071,95%CI(1.207,30552),P=0.008]、肥胖(BMI≥28.0 kg/m2)[OR=2.240,95%CI(1.183,4.241),P=0.013]、非腔隙性脑梗死[OR=2.649,95%CI(1.639,4.280),P<0.001]是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女性、肥胖、高HbA1c水平、低ALB水平、非腔隙性脑梗死是其并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未来可针对以上危险因素进一步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血清vWF、IL-6、CRP与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von Willebrand因子(vWF)、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与糖尿病患者血管损伤的关联性。方法检测各期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vWF、IL-6、CRP、尿白蛋白和血压,研究各期患者检查指标之间的关联及差异。结果随着糖尿病的发展,所有检测指标的均值表现出明显的增高趋势。糖尿病患者Glu的升高和CRP之间相关系数(r)为0.491,尿白蛋白异常组血vWF、IL-5也增高;肾功能不全组vWF升高与其他组有显著差异;虽然HbA1c与尿白蛋白的r值为0.413,具有相关性,但HbA1c×血压(收缩)与尿白蛋白的r值为0.469,其关联性更强。结论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多种炎症标志物也随之上升,支持了糖尿病被认为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的观点。临床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控制时,应同时加强对患者炎症反应的控制,以减缓血管的病理变化。IL-6、CRP、特别是vWF可作为糖尿病血管病变控制是否有效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空腹血糖(FPG)、胰岛素(Ins)、C 肽(CP)、尿微量清蛋白(m-Alb)各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该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89例,按照 HbA1c 水平分为轻度糖尿病组45例;重度糖尿病组44例。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20例纳入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3组被试 HbA1c、FPG、Ins、CP 和尿 m-Alb水平,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3组被试在 HbA1c、FPG、尿 m-Alb、CP 的水平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前3项指标的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健康对照组、轻度糖尿病组、重度糖尿病组。重度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 Ins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轻度糖尿病组 Ins 水平高于重度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轻度糖尿病组 CP 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与 HbA1c 水平呈正相关(r =0.427,P <0.05),重度糖尿病组 CP 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与 HbA1c 水平呈负相关(r =-0.415,P <0.05)。结论HbA1c、FPG、Ins、CP 和尿 m-Alb 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病情的控制,胰岛功能的保护以及糖尿病肾病的预防有着积极的意义,CP 对胰岛分泌功能的评估优于 Ins,且 CP 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超声造影分级预测重度脑白质病变的价值。方法对85例脑白质病变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并进行新生血管分级,应用Fazekas量表评分将入选者分为重度组和非重度组,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度脑白质病变的独立风险因素,并应用ROC曲线评估独立风险因素预测重度脑白质病变的价值。结果重度组中高龄患者(70岁)比例明显高于非重度组(P=0.003),Ⅲ级和Ⅳ级颈动脉斑块患者发生重度脑白质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Ⅲ级和Ⅳ级颈动脉斑块患者(P=0.000),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超声造影分级均是重度脑白质病变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P=0.044、0.000),OR值分别为3.404、4.899。ROC分析显示以新生血管分级Ⅱ级预测重度脑白质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27%、81.25%,其曲线下面积为0.755(95%CI:0.650~0.842)(P=0.000);以年龄70岁预测重度脑白质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68%、56.25%,其曲线下面积为0.660(95%CI:0.549~0.759)(P=0.0017);以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Ⅱ级和年龄70岁预测重度脑白质病变的评估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69,P=0.2045)。结论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超声造影分级是预测重度脑白质病变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