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糖调节受损(IGR)患者神经损害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方法 对40例IGR患者(IGR组)、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40例及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四肢神经传导检测,对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GR组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NCV)减慢(P<0.05);T2DM组各神经NCV均减慢(P<0.05),以胫神经、腓总神经减慢显著(P<0.01)。IGR组和T2DM 组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程度重于运动神经,下肢重于上肢(P<0.05)。FBG、2 hPBG、HbA1c水平是IGR患者发生神经传导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GR患者早期神经损害在血糖轻微出现异常时已出现,电生理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临床病变,可用于IGR患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14例,根据肌电图中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评估糖尿病周神经病变情况,分为DPN组73例和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DPN)组41例,分别就其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腰围、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足部踝肱指数、感觉阈值等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 DPN 组年龄、病程、空腹及餐后血糖、HbA1c均高于NDPN组(P<0.05),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低于NDPN组(P<0.0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足部感觉振动阈值高于NDPN组(P<0.05)。结果表明,高龄、病程长、高HbA1c水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P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DPN的发生与年龄、病程、HbA1c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2011-2012
探究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采用依帕斯他联合舒血宁治疗的效果。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107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依帕斯他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依帕斯他联合舒血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肾功能指标、血糖血脂水平、神经传导速度。结果(1)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61.4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尿素氮、肌酐水平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3)两组患者FPG、P2hPG、HbA1c、TC、TG、LDL-C、BMI指数明显比治疗前降低,HDL-C明显上升,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FPG、P2hPG、HbA1c、TC、TG、LDL-C、BMI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4)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后腓感觉神经、正中感觉神经、腓运动神经、正中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更快,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采用依帕斯他联合舒血宁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MA)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6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95例DMA患者设为DMA组,剩余65例未出现DMA患者设为NDMA组,并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HbA1c、hs-CRP水平。将DMA组按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情况分为DN组30例、DR组35例、DN并DR组30例三个亚组,比较三个亚组HbA1c、hs-CRP水平。同时,比较HbA1c、hs-CRP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对DMA的诊断效能。结果 DMA组HbA1c、hs-CRP水平高于NDMA组、对照组,且NDMA组高于对照组(P<0.05)。DN并DR组HbA1c、hs-CRP水平高于DN组、DR组(P<0.05),而DN组、DR组HbA1c、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A1c、hs-CRP联合检测对DMA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高于单项检测(P<0.05);HbA1c检测对DMA的诊断敏感度、阴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与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质金属蛋白-9(MMP-9)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同期对103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103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HbA1c水平及血清MCP-1和MMP-9进行检测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HbA1c及血清MCP-1和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7.04、7.23、10.28,P均<0.05)。糖尿病患者血清MCP-1和MMP-9均与HbA1c呈正相关性(r分别=0.75、0.74、P均<0.05)。结论即使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也应全面筛查和评估有无发生糖尿病并发症和相关风险性;监测HbA1c也可间接反映患者体内免疫炎症反应的强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人参果实总皂甙类中药地精子为主要成分的振源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和肢体疼痛麻木症状的影响。方法:纳入2001-04/2003-08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门诊就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90例,均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按随机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给予口服振源胶囊(主要成分为人参果实总皂甙),2粒/次,3次/d,连用4周;对照组用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0.25mg,肌肉注射,1次/d,连用4周。①采用神经症状的评分和神经体征检查评分评价患者的周围神经症状。患者有针刺样痛,刀割样痛,异常冷热和烧灼感症状之一为1分,或夜间加重为2分,总分大于或等于3分为异常;双下肢的触觉,痛觉用尼龙单线检查,震颤觉用120Hz的音叉检查,无异常者至损害局限在膝关节分为0~5分,膝反射、踝反射正常为0分,增强引出为1分,消失为2分,总分大于或等于5分为异常。②采用丹麦KEYPOINT肌电仪测定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参与实验的90例糖尿病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用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在症状及体征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2.6±0.4,4.0±0.3,t=18.7830,P<0.01;5.9±0.4,7.0±0.2,t=16.500,P<0.05)。②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比较:组内比较,观察组用药后运动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较用药前均明显增快([46±6,36±4;46±6,32±4;50±6,42±6;49±5,41±5)m/s,t=9.3026,13.0236,6.3246,7.5895,P<0.05];对照组用药后运动神经(正中神经)、感觉神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较用药前均明显增快([39±3,34±5;45±5,40±4)m/s,t=5.7522,P<0.05;t=47.1440,P<0.01]。组间比较,用药后观察组运动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46±6,39±3;46±6,38±4;50±6,45±5;49±5,42±3)m/s,t=7.0000,7.4421,4.2945,8.0531,P<0.05~0.01]。结论:振源胶囊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体征,对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High-resolution ultrasonography,HRU)结合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lc)对早期糖尿病正中神经(Median nerve,MN)损伤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4例早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神经电生理检查(Neural electrophysiological test,NET)结果将其分为3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组(DPN组),34例糖尿病非周围神经病变组(非DPN组),另选取同期32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MN均行NET、HRU检查,并行FBG、HbA1c水平检测,并比较各组之间MN的HRU特征以及FBG、HbA1c水平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其对MN损伤的诊断效能。结果:DPN组与非DPN组、对照组中MN的HRU声像图特征、测量值以及患者的FBG、HbA1c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RU结合FBG、Hb1Ac水平诊断早期糖尿病患者MN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P<0.05),且敏感度、特异度最高。结论:HRU以及FBG、Hb1Ac水平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有一定帮助,而且HRU结合FBG、Hb1Ac水平有助于提高对早期糖尿病MN损伤的诊断效能,可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检测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肌电图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进行检测,并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大连市中心医院2002—06/2003—10住院的糖尿病患者54例。肌电图测定其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胫后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当正中神经、尺神经的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50m/s,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0m/s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病变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血脂、高血压、吸烟、饮酒等因素为自变量进行t检验及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以50例正常人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①54例糖尿病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其中74%存在周围神经病变,正中神经、尺神经、胫后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下肢比上肢更加明显;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仅正中神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有神经病变者的病程、高血压、空腹血糖、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躅醇与无神经病变组有明显差异。③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危险因素依次为病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论 肌电图检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评估更为敏感。病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影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归龙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以当归四逆汤化裁“归龙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4例(治疗组),并与西药甲钴胺治疗34例(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对照组总有效率70.6%,两组临床症状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腓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增快。结论:归龙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影响2 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的有关因素,指导临床进一步控制血糖.[方法]收集133 例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病程、血压、体质量指数(BMI)和平素就诊医院的级别,并检测HbA1c,分析其与HbA1c控制的关系.[结果]133 例2 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HbA1c为(7.3±1.9)%,其中HbA1c<7.0%的比例为15.7%.根据病程分组,病程5~ 10年组HbA1c明显高于病程小于5年组.平素在三级医院就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HbA1c最低.不同BMI者相比,BMI≥24 kg/m^2组HbA1c控制较BMI< 24 kg/m^2组差.血压、血脂和HbA1c均达标者仅3 %.[结论]病程、就诊医院的类别及BMI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纯采用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采取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正中运动神经、腓运动神经、正中感觉神经和腓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67.69&#177;3.29)、(49.09&#177;3.33)、(50.43&#177;3.51)、(49.94&#177;3.32)m/s,较治疗前的(46.23&#177;3.01)、(38.12&#177;3.20)、(38.96&#177;3.39)、(39.68&#177;3.01)m/s明显提高(P<0.05),较对照组治疗后的(56.34&#177;3.21)、(43.39&#177;3.06)、(41.11&#177;3.07)、(43.45&#177;3.22)m/s也明显提高;治疗后组间及组内治疗前后各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神经病变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安全性高,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30例,根据临床症状和四肢神经肌电图分为单纯糖尿病组(NDPN组)和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其中NDPN组173例,DPN组157例,分别比较2组性别比例、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BMI)、血肌酐、尿酸、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甲状旁腺激素(PTH)、纤维蛋白原(FIB)、空腹C肽(FC)、血钙/磷等指标,并测量比较2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依照结果判断2组患者维生素D营养状态,分析25-羟维生素D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DPN组年龄、病程及HbA1c均显著高于ND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3,P0.05);DPN组FC、25-羟维生素D均显著低于ND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7,P0.05)。DPN组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腓总神经MCV、腓浅神经SCV均显著低于ND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24,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5-羟维生素D水平与DPN的发病病程呈负相关(r=-0.465,P0.05);与HbA1c呈负相关(r=-0.678,P0.05);与正中神经MCV及SCV、腓总神经MCV、腓浅神经SCV呈正相关(r分别为0.310、0.362、0.596、0.523,P0.05);与年龄、血脂及其他指标无相关性。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病程、HbA1c、25-羟维生素D是合并DPN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5-羟维生素DPN的保护因素之一。结论 25-羟维生素D、DPN患者的病程和HbA1c相关,25-羟维生素D缺乏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补充维生素D可能对DPN起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人参果实总皂甙类中药地精子为主要成分的振源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和肢体疼痛麻木症状的影响。方法:纳入2001-04/2003-08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门诊就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90例,均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按随机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给予口服振源胶囊(主要成分为人参果实总皂甙),2粒,次,3次,d,连用4周;对照组用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12 0.25mg,肌肉注射,1次,d,连用4周。①采用神经症状的评分和神经体征检查评分评价患者的周围神经症状。患者有针刺样痛,刀割样痛,异常冷热和烧灼感症状之一为1分,或夜间加重为2分,总分大于或等于3分为异常;双下肢的触觉,痛觉用尼龙单线检查,震颤觉用120Hz的音叉检查,无异常者至损害局限在膝关节分为0-5分,膝反射、踝反射正常为0分,增强引出为1分,消失为2分,总分大于或等于5分为异常。②采用丹麦KEYPOINT肌电仪测定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参与实验的90例糖尿病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用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在症状及体征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2.6&;#177;0.4,4.0&;#177;0.3,t=18.7830,P〈0.01:5.9&;#177;0.4,7.0&;#177;0.2.t=16.500,P〈0.05)。②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比较:组内比较,观察组用药后运动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较用药前均明显增快[(46&;#177;6,36&;#177;4;46&;#177;6,32&;#177;4;50&;#177;6,42&;#177;6;49&;#177;5,41&;#177;5)m/s,t=9.3026,13.0236,6.3246,75895.P〈0.05];对照组用药后运动神经(正中神经)、感觉神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较用药前均明显增快[(39&;#177;3,34&;#177;5;45&;#177;5,40&;#177;4)m/s.t=5.7522,P〈0.05;t=47.1440,P〈0.01]。组间比较,用药后观察组运动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46&;#177;6,39&;#177;3;46&;#177;6,38&;#177;4;50&;#177;6.45&;#177;5;49&;#177;5.42&;#177;3)m/s.t=7.0000,7.4421,4.2945,8.0531,P〈0.05-0.01]。结论:振源胶囊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体征,对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患者检测甲状腺激素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与糖尿病类型、病情及病程的关系。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197例和健康体检者4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总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甲状腺激素rT3含量,观察糖尿病不同类型、病情、病程分组中T3、T4、FT3、FT4,TSHr、T3含量变化特点。结果 1型和2型糖尿病组T3、FT3、FT4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rT3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1型糖尿病组T3、FT3、FT4低于2型糖尿病组(P<0.05),而rT3高于2型糖尿病组(P>0.05)。7%≤糖化血红蛋白(HbA1c)<10%、10%≤HbA1c<13%、HbA1c≥13%3组的T3、FT3和TSH低于HbA1c<7%组(P<0.05或P<0.01)。随着病程延长,T3、FT3呈降低趋势(P<0.05或P<0.01),rT3呈现升高趋势(P<0.05或P<0.01)。结论甲状腺激素水平对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评估、病情估计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肌电图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进行检测,并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大连市中心医院2002-06/2003-10住院的糖尿病患者54例。肌电图测定其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胫后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当正中神经、尺神经的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50m/s,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0m/s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病变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血脂、高血压、吸烟、饮酒等因素为自变量进行t检验及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以50例正常人为正常对照组。结果①54例糖尿病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其中74%存在周围神经病变,正中神经、尺神经、胫后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下肢比上肢更加明显;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仅正中神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有神经病变者的病程、高血压、空腹血糖、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无神经病变组有明显差异。③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危险因素依次为病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论肌电图检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评估更为敏感。病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影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杨浩  李乔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1):1441-1442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A1(HbA1c)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 78例确诊的2型糖尿病无DR病变(NDR)老年患者纳入NDR组,42例2糖尿病合并DR患者纳入DR组,60例体检健康老年人纳入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对象HbA1c水平。结果 DR组HbA1c水平高于NDR组,而NDR组HbA1c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HbA1c测定可作为监测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DR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与剪切波弹性成像结合临床指标评估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胫神经病变风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糖尿病患者72例,其中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4例(DPN组),无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8例(NDPN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同型半胱氨酸(Hcy)、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高频超声所测参数胫神经的左右径、前后径、横截面积(CSA)及剪切波弹性成像所测弹性模量值;分析超声参数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对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超声参数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对结果进行量化评分。结果DPN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均高于NDPN组(均P<0.05),性别、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PN组胫神经左右径、前后径、CSA、弹性模量值、HbA1c、Hcy均高于NDPN组,IGF-1低于ND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胫神经左右径与Hcy、HbA1c呈正相关(r=0.339、0.288,均P<0.05);前后径与IGF-1呈负相关(r=-0.406,P<0.05);CSA与Hcy、HbA1c呈正相关(r=0.351、0.257,均P<0.05),与IGF-1呈负相关(r=-0.334,P<0.05);弹性模量值与Hcy、HbA1c呈正相关(r=0.246、0.192,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程、CSA、弹性模量值、HbA1c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OR=3.267、1.925、1.117、3.542,均P<0.05),而IGF-1是保护因素(OR=0.892,P=0.004);列线图结果显示评分达180分,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达70%。结论高频超声与剪切波弹性成像结合临床指标可评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胫神经病变风险,其中病程、CSA、弹性模量值及HbA1c的增高是评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胫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IGF-1增高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糖尿病颅神经病变(DCN)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征,并分析DCN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DCN患者和4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糖尿病患者合并DCN的危险因素和影响DCN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①DCN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吸烟、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比例均高于糖尿病组(P<0.01)。②DCN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均高于糖尿病组(P<0.01)。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PG、2 hPG、HbA1c及合并DR是糖尿病合并DCN的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HbA1c及合并高血压是DCN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 积极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患者合并DCN发生及改善DCN患者预后的关键所在;糖尿病病程长、HbA1c高及合并高血压可能与DCN患者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9.
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丹迪公司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分别测定了14例经B超测定残余尿大于50ml的糖尿病患者(膀胱组)及20例经B超测定残余尿为零的糖尿病患者(正常膀胱组)的双侧上下肢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神经传导潜伏时、病程和糖代谢状况。结果 与正常膀胱组比较,神经源性膀胱组的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较慢,相应的神经传导潜伏时较长,平均病程较长,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也较高(t=3.095,P&;lt;0.05)。结论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常常伴有广泛的周围神经病变,且与长期血糖控制不良有密切关系,临床上测定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潜伏时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间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8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分别用灯盏花素注射液75 mg/d和甲钴胺注射液1.0 mg/d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用甲钴胺注射液1.0 mg/d静脉滴注,疗程皆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及神经反射,肌电图检查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肌电图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均明显改善,其中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与甲钴胺注射液联用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提高DPN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