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阐述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常用模型,介绍模型的造模方法、效果及优缺点.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NASH发病率呈明显增加趋势,现代医学证实部分NASH可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而导致严重后果,许多学者都在着眼于研究NASH的病因学及治疗和预防等,而建立理想的大鼠NASH模型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工具,本文旨在对常用大鼠NASH模型,着重大鼠营养失调性脂肪肝模型进行探讨及分析.  相似文献   

2.
唐小静  张压西 《安徽医药》2017,21(9):1583-1585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是一种代谢综合性肝病,是在肝脏细胞脂肪变性基础上进一步诱发炎性反应及纤维化.枯否细胞(KCs)是一种肝巨噬细胞,NASH进展过程中,KCs能够在脂质、内毒素、氧化应激等刺激作用下分泌炎性因子,引发肝细胞炎性反应,损伤肝脏.该文就KCs激活分泌的炎症因子在NAS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3.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由于过多的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在肝脏实质内的沉积,从而引起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ASH)、肝纤维化、肝硬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发病逐年增加,对该病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则是NAFLD的最严重的形式,也是一种进行性的纤维化病,它的肝硬化和因肝病病死的发生率在近10年分别在20%和12%以上,NASH相关的肝硬化可以发展成亚急性肝衰竭、肝细胞癌、移植后再移植[1].本文概述NASH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病理学评估、影像学诊断、疾病诊断以及治疗,以期能为临床医师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刘彩红  侯少聪  李平平 《药学学报》2023,(12):3528-3538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正在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慢性肝病,与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等代谢风险因素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肝脏糖脂代谢紊乱、胆汁酸毒性、氧化应激、炎症、纤维化、肠道菌群失调和易感基因变异之间的相互作用。NASH治疗药物研发进展十分缓慢,本文重点综述前景较好的几类NASH治疗药物临床研发进展及其作用机制,如靶向肠肝轴类药物、改善代谢类药物、抗炎及抗纤维化类药物等,旨在为NASH的新药研发提供最新参考。  相似文献   

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指组织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炎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其组织学具有肝细胞脂肪性变、气球样变性和点状坏死以及混合性炎细胞浸润的特征,可伴Mallo-ry小体和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1]。该病也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一种较严重的类型,可进展为肝硬化,被认为是隐源性肝硬化的原因之一[2]。自1980年Ludwig等首次提出NASH以来,对NASH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在其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就有关NASH的治疗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指没有过量饮酒史,有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病的背景,肝脏组织学所见呈现类似于酒精性肝损害,即:有肝细胞脂肪变性、小叶和汇管区炎症,有时也有Mallory小体形成和肝纤维化等表现.1979年Adler等[1]就已发现在部分肥胖患者的肝活组织检查与酒精性肝损害很相似,可发展成肝纤维化和肝挝硬化,并最早作了报导.1980年Ludwig等[2]报告了20例没有长期饮酒史但肝脏组织学所见呈现类似于酒精性肝损害的病例,并将该病命名为NASH.脂肪肝是NASH的基础,脂肪肝的发病率世界各地差别很大,在西方国家发病率高.有报告美国脂肪肝占人口的20%,NASH约占2%~3%,经过最长9年的观察,其中27%发展成肝纤维化、19%发展成肝硬化"[3-5].Wanless等分析351例非饮酒尸解病例,NASH的检出率在肥胖者中高达18.5%,在非肥胖者中占2.7%[6].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制备槲皮素-白蛋白纳米粒(Que-HSA-NPs),并评价Que-HSA-NPs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纤维化的体内外抑制作用.方法 运用去溶剂化-化学交联法制备Que-HSA-NPs,观察其外观特征并检测其粒径、多分散指数(PDI)、Zeta电位和载药量.将槲皮素(Que)和Que-HSA-NPs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洁 《重庆医药》2009,38(15):1956-195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NAFLD包括单纯性脂肪肝及由其演变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印atitis,NASH)和NASH相关性肝纤维化、肝硬化,是一类与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的肝脏疾病谱。  相似文献   

10.
王建青  李俊  邹宇宏 《安徽医药》2007,11(4):289-291
肝脏中大量的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NK)、自然杀伤T细胞(natural killer T cell,NKT)等构成了天然免疫系统.这一系统细胞功能紊乱,发生Th-1极化,使促炎症因子产生增多,促进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形成;肝脏持续的暴露于这些炎症因子,可以促进多种促纤维化因子产生,但Th-2细胞因子分泌的不足, 使NASH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的现象却相对比较少见.本文就肝脏天然免疫系统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中的调节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常见的肝脏疾病,多认为是一种相对良性的疾病,约30%的NAFLD患者,肝脏脂肪变伴随着肝脏炎症,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而NASH则可能进一步发展致肝纤维化,进展至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或肝癌[1]。因此对其诊断及治疗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然而,肝脂肪变和肝纤维化的诊断金标准是肝活检,而肝活检有创伤和风险,其  相似文献   

12.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指排除过量饮酒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研究发现约20%的NASH可进展为肝硬化,而后者发生原发性肝细胞癌、肝功能衰竭和移植肝复发的概率高达30%~40%[2]。现在普遍认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只有在NASH的基础上才会发生,无炎则无硬化。可见探讨其发病机制及寻求有效的临床用药,对阻断NASH向终末期肝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通过建立NASH大鼠模型,检测不同阶段相关指标的水平,以评价降  相似文献   

13.
中药双利肝合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防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而防保措施相对滞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ASH)发病率逐年上升 ,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过去一直认为 ,NASH是一种良性的可逆性病变 ,但目前研究发现NASH患者的肝纤维化发生率可达 2 5 % ,约 5 %~ 8%可演变为肝硬化。到目前为止 ,对NASH尚无好的治疗方法。为此 ,我们通过高脂饮食建立NASH动物模型 ,同时应用中药双利肝 ,以探讨治疗NASH的有效方法。1 材料与方法1 1 动物模型的制作[1,2 ] :健康Wistar大鼠 2 2只 ,体重 14 0~ 16 0g ,均为雄性 ,购自山西医科大学实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白果内酯(BB)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高脂饲料诱导建立NASH大鼠模型,检测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浓度; HE染色观测肝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ELISA检测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1β表达; 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和TLR4/TAK1/NF-κB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与NASH组比较,BB组(中、高剂量)血清TG、ALT和AST浓度明显降低,HDL浓度明显升高;肝组织病理损伤减轻;同时BB组大鼠肝组织α-SM A的阳性表达明显减少;给予BB 8周后,大鼠肝组织MMP-1表达明显增多,TIMP-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炎症因子IL-6、TNF-α和IL-1β表达也明显被抑制;此外,BB还可显著促进NASH大鼠TLR4和TAK1表达,升高p-p65/p65比值。结论 BB能通过抑制TLR4/TAK1/NF-κB通路激活减轻NASH大鼠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锋  范建高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9):1995-199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与饮酒、嗜肝病毒感染等明确的病因无关的肝脏实质细胞脂肪变性的一大类肝病,包括单纯脂肪变性和伴有炎症、坏死、纤维化或硬化的脂肪变性,后者即NASH。单纯的脂肪变性预后是良好的,不进展至肝硬化;而NASH则可能进展至肝硬化,甚至引起肝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鳖甲煎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的保肝和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 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0.25 mg/kg)阳性对照组以及鳖甲煎丸4个剂量(3.0、1.5、0.75和0.375 g/kg)组(n=10).给予高脂乳液诱导NASH模型,各组在造模第7周分别给予对应药液,连续用药4周后称重,计算各组肝脏脏器系数;测定大鼠血清ALT、AST、ALP、TBIL、ALB、CHO、TG、HDL-C、LDL-C、PCⅢ、CoⅠ、CoⅢ、CoⅣ、HA和LN指标,并采用Masson染色和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纤维化程度和肝脏细胞形态.结果 鳖甲煎丸各剂量组大鼠的体重及肝脏脏器系数均得到改善(P<0.01或0.05);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3.0 g/kg剂量组大鼠血清ALB、ALP和TG水平降低显著(P<0.01或0.05),鳖甲煎丸3.0和1.5 g/kg剂量组大鼠肝匀浆PCⅢ、HA和LN水平降低显著(P<0.05或0.01);Masson以及HE染色显示,鳖甲煎丸各剂量组大鼠肝脏纤维化均出现不同程度改善甚至消失.结论:鳖甲煎丸对大鼠NASH模型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月华  陈伟良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9):2961-2962
糖尿病可引起各种类型的肝脏损伤,其中最常见的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包括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脂肪性肝纤维化及脂肪性肝硬化[1].……  相似文献   

18.
郑瑞丹  赵欣羽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4):2143-214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逐年上升,起初通常为无明显症状或有转氨酶升高,严重者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并可发展成肝硬化,部分患者最终发生肝功能衰竭和(或)肝细胞癌。尽管影像学迅速发展正日益取代肝组织活检,但肝组织活检在区分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肝炎(NASH)、评判肝脏脂肪病变程度及炎症分期与肝纤维化分级、区分良恶性病变及对治疗反应的评估,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TNF-α与非酒精性脂肪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胰岛素抵抗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重要致病因素,TNF-α及其受体在胰岛素抵抗机制中的核心作用已被公认。TNF-α不仅与脂类和葡萄糖的代谢异常有关,而且参与从单纯脂肪肝进展为NASH再到肝纤维化的整个过程。现对TNF-α在NAFLD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由肥胖、Ⅱ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快速减肥、长期全肠道外营养(TPN)、空-回肠旁路手术及药物等多种危险因素引起的一种较新的临床病理综合征。NASH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许多前期研究虽然获得了初步资料,但对NASH的发病机制还没有十分明确。目前认为,FFA蓄积、氧化应激、胰岛耐受、P450(CYP2E1或CYP4A)、瘦素、Kupffer细胞及细胞因子等在NASH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