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摘要:目的:高效获取大样本用药人群中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相关肝损伤的真实世界发生率等风险数据。方法:借助"医疗机构ADE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ADE-ASAS),回顾性自动监测我院2013年7月~2018年6月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住院患者,双人评价系统报警病例,获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相关肝损伤的发生率与发生特征;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22 573例次用药患者中发生肝损伤166例,发生率为0.74%。关联性评价结果:很可能34例,可能132例;肝损伤类型:肝细胞损伤型75例,胆汁淤积型80例,混合型11例。高龄、低体重指数(BMI)患者发生胆汁淤积型肝损伤的比例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用药时长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肝损伤的影响因素,病例组用药≥5 d患者比例(83.73%)与对照组(61.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相关肝损伤发生率属偶见。高龄、低BMI患者可能更易发生胆汁淤积型肝损伤,用药时应重点监测AKP等相关指标、选择合适的保肝药物。合理控制用药时长,并重点关注用药≥5 d患者肝功能状况,减少肝损伤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中南药学》2017,(11):1509-1512
目的研究多西他赛相关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并对其血液系统ADR发生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利用"医疗机构ADE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筛选本院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使用多西他赛化疗的住院患者,报警病例经人工评价后进行多西他赛相关ADR研究。结果系统共监测住院患者984人,共计2831个化疗周期。多西他赛致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4.65%、13.67%、4.11%和15.21%,其严重ADR发生率分别为5.14%、4.67%、0.32%和0。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17.84%,有1例发生严重ADR。急性肾损伤和皮肤变态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31%和0.30%,无严重ADR发生。本研究显示胸腹膜转移(OR=1.637,95%CI:1.113~2.407)与用药前肾功能异常(OR=5.502,95%CI:1.046~28.932)均为多西他赛血液系统A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西他赛致血细胞减少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高且血液系统ADR严重,临床上要对患者做好用药监控,防止严重ADR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我院102例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用药情况、肝肾功能、血清白蛋白含量、凝血功能,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为42.16%(43/10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应用天数、血肌酐、血清白蛋白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可增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风险,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应用天数越长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的风险越大,临床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4.
109例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2年1月~2012年10月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109例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一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血液系统、胃肠系统、肝胆系统及全身性损害。多数不良反应出现在用药后30min内,且以联合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的症状较重。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不良反应与其化学结构、患者个体体质、饮食、联合用药等有关。加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合理使用及用药监护,可以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正>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主要是由舒巴坦钠和头孢哌酮钠按照一定比例配比而成的一种复方制剂,其药物性质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1])。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其他头孢菌素类药物一样会导致不良反应,其中过敏反应最为常见,患者主要表现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斑丘疹、发热等,特别是对青霉素过敏或既往存在过敏史的患者,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时更易导致过敏反应~([2])。近年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表现出逐年升高的状态,有关报道也逐渐增多,其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性问题~([2,3])。本文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114例炎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刘幸  刘向芳  陈洁  陈永刚  孙辉  杨敏  刘媛 《中国药事》2021,35(7):776-783
目的:分析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在昆明市医疗机构中使用的安全性,探索其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影响因素,以及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构建其发生ADR的预测模型,为本品在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提取2015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昆明市ADR报告监测数据库中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ADR报告242份作为观察组,同期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未发生ADR的250份病例作为对照组,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ADR的相关因素,根据结果拟合构建发生ADR的预测模型;由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统计学计算结果显示,年龄与原患疾病的例次呈正相关关系(Kendall''s tau-b=0.490,P<0.01);用药时间与住院时间呈负相关关系(r=-0.244,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肝肾功能损伤患者、用药时间在(11~15)d是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发生ADR的相关因素,其预测模型为Logit(P)=1.642+1.543×老年人+1.356×肝肾功能损伤+1.835×用药天数(11~15),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29,预测模型的灵敏度为90.7%,特异度为73.7%。结论:老年人、肝肾功能损伤、用药时间是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发生ADR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引起临床医师及药师的重视,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报告1例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严重不良反应,分析基本情况并对此提出建议。结果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严重不良反应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可导致患者死亡。结论应继续加强该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  相似文献   

8.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不良反应7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所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4~2009年国内公开报道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所致ADR75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所致的ADR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其中双硫仑样反应45例,占60.00%;过敏性休克11例,占14.67%),其次为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等不良反应。结论:临床医生应重视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ADR,注意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陈庆年 《中国药业》2010,19(14):87-88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方法查阅近年来相关医药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药物热、过敏反应、血液系统改变、肝脏损害、三叉神经痛、双硫仑样反应等的发病原因有线索可寻。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所致不良反应与其结构、患者过敏体质、年龄及饮食、合并用药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菲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0):130-131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的相关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42例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老年患者发生率较高。结论:临床医师应加强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用药监护,对其不良反应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子宫中隔切除术后预防粘连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宫腔镜术后不同处理方法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 55例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行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TCRS),术后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术后处理措施,包括宫腔放置与不放IUD,是否进行人工周期治疗,部分患者术后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第1、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宫内放置IUD的患者;于术后第3个月取环.结果 54例患者术后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其中40例分别于术后第1、3个月完成了术后2次宫腔镜检查,另14例只完成一次检查.宫腔术后放环与否对术后宫腔形态影响无差异(P>0.05),术后使用人工周期治疗患者较未使用者子宫内膜厚,此两者术后第3个月宫腔镜检查发现宫底创面均已有内膜覆盖.使用GnRH-a类药物患者术后官腔形态满意.结论 TCRS术后宫腔放置IUD无助于预防术后粘连的发生;术后人工周期治疗应更个体化并有针对性的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及时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可防止术后宫底新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许明哲  杨昭鹏  李波 《中国药事》2011,25(12):1243-1246
目的介绍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为国内药品监管机构和原料药生产企业提供信息,促进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国际化。方法通过查阅调研欧盟相关药品法规和与EDQM同行面对面的交流,详细了解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的组织机构和具体程序。结果与结论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在对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有重要作用,加强了药典的监管力度,进一步保证了原料药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狂犬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近十二年来,我们共遇见狂大病23例,其中10例被误诊为其它疾病,现就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8例,女2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岁。发病季节为3月~11月。首诊科室,儿科3例、内科3例、转院3例、急诊科1例。1.2 临床表现:发热7例,恐风5例,恐水6例,怕光3例,流涎10例,胸闷、气促、呼吸困难4例,烦躁不安10例,多汗7例,恐惧6例,肢体麻木4例,抽搐4例,恶心、呕吐2例,昏厥1例。所有病例发病至死亡时间为2天~6天,死亡原因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个县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县乡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提高医疗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将2009-2010年1504例县乡级医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按性别、年龄、院别、付费方式、疾病分类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秩和检验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间及院别间平均住院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平均住院日为10.39 d,女性为8.69d,乡级医院为9.27d,县级医院为9.50 d.不同年龄间平均住院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15岁组、15 ~24岁组、25~44岁组、45 ~65岁组、大干65岁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8.10 d、7.66d、8.83 d、10.26 d和11.33 d.自费患者平均住院日为8.39 d,新农合组为9.10 d,商业保险组10.17 d,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患者则为11.08 d.不同疾病分类间平均住院日差异明显,妊娠类平均住院日最短,为6.73 d,而肿瘤患者则为14.26 d.结论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分类及不同付费方式间平均住院日存在差异,县级医疗机构和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16.
住院患者精神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目前住院精神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调查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403例住院精神患者诊断和治疗情况,并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04年调查结果相比较。结果:①传统精神药物使用显著减少,新型精神药物使用占据首位;②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趋向小剂量化;③本组联用丙戊酸盐类药物显著增多;④我院精神药物使用情况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近年来精神药物使用情况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新型精神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