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寻芳霞  雷慧玲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2732-2733
目的:评估胸痛结合心电图ST-T改变在确诊冠心病方面的价值,为临床提供简便可行的方法。方法:将144例心电图有ST-T段改变的患者,根据有无典型胸痛分为A、B两组,均行冠脉造影,若造影中发现有一支冠脉狭窄且≥50%为阳性,最后做统计学处理。结果:冠脉造影阳性率A组为82.1%,B组为17.9%,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心电图ST-T改变结合胸痛确诊冠心病价值高,单独心电图ST-T改变不能确诊冠心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肾移植患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征,分析对此类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入选2005年至2011年在我院心内科接受冠脉造影的6例肾移植患者,对一般资料、冠脉造影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肾移植患者中,3例冠脉造影阴性,另3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确诊为冠心病的3例患者中,1例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分2次行支架植入,共植入5根支架;1例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冠脉造影提示右冠脉完全闭塞,植入2根支架;1例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冠脉造影提示3支血管多节段弥漫病变,未能植入支架.6例患者造影前和造影后肾功能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出现肾功能恶化.结论 对肾移植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可显著提高肾移植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倪艳  于鸿 《吉林医学》2009,30(17):1963-1963
目的:探讨心电图ST—T改变诊断冠心病的可靠性。方法:对160例有ST—T改变的患者行18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冠脉造影检查,并对ST—T改变与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60例ST—T改变有动态变化的患者确诊冠心病例数为42例,符合率70.0%,而100例ST—T改变始终无动态变化的患者确诊冠心病例数为40例,符合率40.0%。结论:ST—T改变无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可靠性小,应尽早行冠脉造影明确诊断;ST—T改变有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CHD)可靠性大,对临床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在我院行冠脉造影正常的87例有胸痛症状的患者,探讨此类病人的临床特点及病因.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有胸痛症状疑诊冠心病的患者87例,行冠脉造影术结果正常,总结相应的临床资料,结合最后确诊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87例疑诊冠心病者,2例临床证实急性心肌梗塞,其余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后最后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电图ST-T段的动态变化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对206例有ST-T段改变的患者行18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根据心电图是否存在ST-T段改变的动态变化分为ST-T段改变有动态变化组和无动态变化组,分别对ST-T段改变与冠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心电图ST-T段改变有动态变化组对冠心病的确诊率高于无动态变化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心电图ST-T段改变有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与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结果中度一致。结论心电图有动态变化的ST-T段改变可提高对冠心病的确诊率,临床医师可通过发现心电图有ST-T段动态改变,尽早对患者行冠脉造影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超声对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07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有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并对上述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观察冠脉有无病变及狭窄程度,至少一支冠状动脉内径狭窄大于50%则可诊断为冠心病。结果:超声对冠心病的诊断符合率为74.8%,定位准确率为85.2%,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符合率为96.4%,定位准确率为93.8%,冠脉造影对冠脉狭窄诊断率及定位准确性优于超声。但有部分患者超声显示有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而冠脉造影检查为阴性,最终临床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川崎病等。结论:对临床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首选的无创检查方法属超声心动图,而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两者相结合对冠心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部位及PCI治疗心电图与临床的关系及其它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心内科自2003年5月至2007年5月,对1280例冠心病有心绞痛及其它临床症状,心电图ST-T改变部分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的患者年龄31~83岁共1280例,行冠脉造影并分析.结果 冠脉造影阳性率39%、46%、35%;男性>女性,汉族>维吾尔族及其它民族,除对少数行PCI治疗,其它选择的治疗也随造影阴性排除冠心病治疗并改变治疗方向.讨论冠脉造影是目前全球公认的冠心病诊断金标准.通过冠脉造影排除了曾经诊断的冠心病,解除了患者的紧张,焦虑心情,对症下药,有利于身心健康及生活方式的调整,减少不必要的冠心病治疗的费用,改善生活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造影对女性冠心病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女性冠心病的临床诊断问题,本组回顾性分析50例女性患者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绞痛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的临床资料。方法:冠心病组:以冠脉造影血管狭窄≥75%诊断为冠心病,冠脉狭窄50%-75A%且临床有心肌缺血证据者也诊断为冠心病,共23例。将冠状动脉狭窄〈5%或正常者为非冠心病组、共27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耳折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因疑诊为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女性住院患者207例,其中确诊为冠心病者139例作为冠心病组,冠脉影像正常者68例作为非冠心病组.采用目测法判断两组对象耳折程度,分析耳折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女性冠心病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耳折与冠脉造影在诊断冠心病时有正向一致性(Kappa值0.58,标准误0.06,t=7.93,P=0.00).耳折判断女性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6.98%,特异性为85.29%,误判率为14.71%,漏诊率为23.02%,阳性预测值91.45%,阴性预测值64.44%,阳性似然比5.23,阴性似然比0.27.结论 耳折与冠脉造影在诊断冠心病时有较好的正向一致性,耳折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他汀类药物在临床治疗冠心病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择取我院在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期间接诊的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或经心电图、心肌酶学、冠脉造影等确诊为心肌梗死的患者100名,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对参照组行以常规治疗方式,对实验组则加以行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干预,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做以总结。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干预,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参照组,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在临床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比较理想,能调节患者的血脂情况,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可以进行深入的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1.
58例平板运动试验可疑阳性患者临床实际效义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可疑阳性的临床实际效义。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58例确诊或疑似冠心病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可疑阳性并有完整的冠脉造影资料,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8例患者中,冠脉造影阳性42例(72.4%),冠脉造影阴性8例,管壁不光滑2例,大致正常3例,未见明显狭窄1例,心肌桥2例。结论平板运动试验可疑阳性的患者中冠脉造影结果阳性率较高(72.4%),对于平板运动试验可疑阳性的患者应及时行冠状动脉造影,让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何文一  张冬颖 《重庆医学》2011,40(29):2973-2975
目的观察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比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心肌桥患者77例、冠心病患者107例及阴性患者88例的临床症状、基本特征、生化指标、心电图、心脏彩超情况,随访造影后6~12个月治疗情况。结果 693例行冠脉造影患者共检出心肌桥77例,男49例(64.3%),除1例位于回旋支,其余均位于前降支(98%),孤立性心肌桥65例。肌桥组与冠心病组、对照组相比,空腹血糖(FG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及临床症状与冠心病组相似,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肌桥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总有效率85%。结论 心肌桥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引起心绞痛,冠脉造影是心肌桥诊断的金标准,治疗以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为主,必要时可考虑行冠状动脉支架安置术或行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介入技术治疗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对21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照影检查,有介入治疗指征的患者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其中单纯球囊扩张术治疗43例,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36例。结果 冠脉造影检查心肌梗死82例,造影阳性率为100%;心绞痛80例。造影阳性率为80%;可疑冠心病48例,造影阳性率为19%。左主干及主支病变血管共169支,43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随访545.5年。38枚支架置入36支冠脉病变血管内。随访647年,再狭窄6例,再狭窄率1l%。结论 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冠心病远期疗效肯定。但是有一定的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QTC离散度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对98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及同期疑有冠心病而行冠脉造影结果正常者记录常规12导联心电图,加以对比。结果 冠心病患者的QTC离散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冠心病患者中急性心肌梗塞者的QTC离散度明显大于陈旧性心肌梗塞组,陈旧性心肌梗塞组的QTC离散度明显大于心绞痛组。结论 QTC离散度的增大与冠心病的程度有关,冠心病的程度越重,QTC离散度越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320排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比较.方法 对80例确诊或疑似冠心病患者行多层CT成像(MDCT)检查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及分级诊断有无差异.结果 以冠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320排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总体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2%、81.1%、62.3%和89.8%,二者分级诊断具有中度至高度一致性.结论 320排CT冠脉成像可对冠状动脉疾病作初步评估,作为冠心病的一种无创筛查手段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冠脉造影及平板运动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冠心病和可疑冠心病患者同步进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冠脉造影,其中69例同时行平板运动心电图,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依次为:核素心肌灌注显像(85.7%)>冠脉造影(79.6%)>运动平板心电图(70.7%);特异性依次为冠脉造影(87.1%)>核素心肌灌注显像(66.7%)>运动心电图(60.7%)。结论核素心肌显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检出率相符,二者对冠心病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平板运动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如冠脉造影和核素心肌显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与冠心病非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选择从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为观察组(DM组),再随机抽取同时期我院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明确为冠心病但不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NDM),对患者的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与NDM组相比,DM组高血压、高血脂比例高于NDM组,EF值低于NDM组;DM组冠脉病变的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比例高于NDM组,单支病变比例低于NDM组。结论 2型糖尿病能够使冠脉病变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X线影像,以便为临床治疗、介入治疗提供依据。对76例冠心病及可疑冠心者,经股动脉穿刺,采用Judkins冠脉造影法,17例同时行左心室造影18例行PT-CA介入治疗15支架置入。76例冠脉造影术结果显示,冠脉正常者39例(51.3%),冠脉异常者37例(48.7%)。冠脉造影术对冠心病具有定性、定量诊断意义,为介入及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确切依据。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董艳彩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6):149-149,15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75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抽取同期冠脉造影的非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Judkins法行冠脉造影,对两组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和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及冠心病家族史间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观察组中无痛性心绞痛史、高血压、高血脂明显多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多伴有高血压、高血脂、无痛性心绞痛史,其冠脉病变为多支弥漫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70岁以上冠心病(CAD)患者行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对18例有症状、经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70岁以上CAD患者经冠脉造影确诊后施行CABG.结果 移植血管共57支,平均每例3.2支,术后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支持治疗4例,无死亡病例.18例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均消失,治愈出院.结论 CAD患者行CABG治疗临床效果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