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目的合成一种新型阳离子聚合物聚氨基酯(PBAE),并以此作为基因载体进行研究。方法通过迈克尔加成反应合成PBAE,以自主装法制备PBAE/pDNA纳米复合物,并考察PBAE/pDNA纳米复合物在HEK293细胞中的转染效率。结果当PBAE/pDNA的质量比为50∶1时,pDNA被完全包裹;在HEK293细胞转染实验中,当PBAE/pDNA质量比为200∶1时,其转染效率高于阳性对照组PEI/pDNA的转染效率(43.3%±3.7%vs 30.3%±2.1%,P<0.05)。结论带正电荷的PBAE能够通过静电作用浓缩包裹pDNA,在体外转染实验中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  相似文献   

2.
盐酸万古霉素阳离子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万古霉素阳离子脂质体(cationic liposomal vancomycin,CLVs),确定其最佳处方制备工艺,并研究其性质。方法采用正交法确定逆相蒸发法制备CLVs的最佳处方;采用HPLC法测定药物含量;用微型葡聚糖凝胶柱分离脂质体混悬液中的CLVs与游离药物;在电镜下观察CLVs的形态,并采用激光散射法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结果制备的CLVs为多囊脂质体;通过正交实验,确定逆相蒸发法制备CLVs的最佳处方为∶磷脂∶硬脂酰胺∶胆固醇的摩尔比为7∶3∶1,脂质∶药物的质量比为15∶1,有机相∶水相的体积比为3∶1;制备的脂质体平均粒径、Zeta电位、pH值以及包封率分别为(185.75±16.33)nm、(69.11±4.62)mV、(6.98±0.01)和(8.58±0.045)%,脂质体在4℃和-80℃条件下保存3个月,稳定性良好,药物泄漏率〈5.0%。结论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万古霉素阳离子脂质体,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包封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F与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1,HSV-1) VP22融合表达的DNA疫苗,并研究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 pVAX1-OprF、 pVAX1-VP22、 pVAX1-VP22-OprF、 pVAX1-OprF-VP22.原核表达VP22 的碳端蛋白,以电洗脱的方法得到纯化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VP22蛋白的抗血清,West-ern blot鉴定抗体特异性.最后,以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真核细胞,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制备了抗VP22的抗血清,重组质粒在真核细胞中得到了表达.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OprF与 HSV-1VP22融合表达的重组质粒能够在真核细胞中表达,这为进一步的动物实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阳离子脂质体包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制备工艺以及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效应.方法 通过优化如脂质配方、药脂比、挤压次数、冻融次数以及孵化温度等各个工艺参数在保持bFGF高活性的前提下来提高bFGF的包封率.分别用bFGF阳离子脂质体、bFGF弗氏佐剂以及PBS分3组免疫4周龄Balb/c小鼠,连续免疫4次,ELISA测定各组小鼠血清的抗体滴度.结果 优化得到脂质体配方为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DOPE)∶1,2-二油酰-3-三甲铵基丙烷(DOTAP)=2∶1;药脂比为7.5%;液氮速冻,4 ℃孵化60 min,反复冻融6次;过膜挤压10次.通过工艺的改进,bFGF在脂质体中的包封率得到显著提高,达到50%.免疫实验中通过与弗氏佐剂免疫效果比较,阳离子脂质体作为佐剂产生的bFGF的抗体滴度为1∶3200,免疫效果比较令人满意.结论 免疫实验中发现阳离子脂质体作为免疫佐剂,具有很好的佐剂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复方鸦胆子油脂质体的处方筛选及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质体包封率。以脂质体包封率为主要指标,对制备工艺中可能影响脂质体性质的工艺参数和处方因素进行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优化制备工艺。用不同冻干保护剂进行冷冻干燥,以筛选合适的保护剂。测定Zeta电位、粒径大小及分布。结果: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复方鸦胆子油脂质体;最佳制备工艺为磷脂浓度为1.5%,磷脂胆固醇质量比为5∶1,油水两相体积比为1∶10,甘露醇∶蔗糖∶磷脂质量比为1∶1∶1,水相介质为蒸馏水,温度为50℃,搅拌速度为30 rpm。最佳处方制备的平均包封率为91.9%,Zeta电位为-32.1 mV,平均粒径为170.3 nm。结论:该实验制备的复方鸦胆子油脂质体具有包分率高、稳定性好、表面带负电等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复方鸦胆子油脂质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大豆卵磷脂和胆固醇等为载体制备龙胆苦苷脂质体。方法 采用复乳法考察乳化剂的用量、药脂比、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等因素对脂质体制备过程的影响;以外观形态和包封率为考察指标,优化龙胆苦苷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 复乳法制备的龙胆苦苷脂质体最佳工艺为:大豆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6∶1,药脂比为1∶8,助乳剂量为30∶1,包封率可达82%。结论 复乳法制备龙胆苦苷多囊脂质体均匀、稳定,粒径分布(414.8±50.0)nm,Zeta电位为(?29.2±5.0)mV。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的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对氮气干燥后的大鼠颈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 ,以期为临床防治再狭窄提供一种新的基因治疗策略。方法 动物分为六组 :反义组、正义组、错配组、阳离子脂质体DOTAP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 ,以压力为驱动系统 ,阳离子脂质体DOTAP为转染系统 ,局部、靶向将不同反义寡脱氧核苷酸转染于大鼠颈动脉内膜损伤段 ,阳离子脂质体DOTAP组仅应用DOTAP ,对照组剥脱内膜后不作任何处理 ,假手术组仅用 0 .9%生理盐水冲洗颈动脉。饲养 2周 ,处死动物 ,对所取的血管段进行组织切片和HE染色 ,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计算机彩色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图像分析 ,计算血管腔面积、内膜面积、内膜 /中膜面积比值、最大内膜厚度、内膜 /中膜厚度比值和内膜覆盖率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反义组管腔面积大于正义组、错配组、阳离子脂质体DOTAP组及对照组 ,小于假手术组 (P <0 .0 5) ;内膜面积、内膜 /中膜面积比值、最大内膜厚度、内膜 /中膜厚度比值和内膜覆盖率 :反义组小于正义组、错配组、阳离子脂质体DOTAP组及对照组 (P <0 .0 5) ;而正义组、错配组、阳离子脂质体DOTAP组与对照组两两相比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在内膜形成的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制备盐酸特比萘芬二元醇质体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 采用乙醇注入-超声法制备二元醇质体;以粒径、Zeta电位和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处方;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对不同脂质体进行体外皮肤渗透试验.结果 最优处方为:药物质量分数为0.5‰,药脂比为1∶5(g∶g),二元醇相体积分数为30%,乙醇-丙二醇体积比为7∶3;以优选的处方制备的二元醇质体粒径为(36.2±1.0)nm、Zeta电位为(-23.22±2.02)mV、包封率为(97.61±0.09)%,表皮真皮层滞留量最高为(23.18±2.38) μg/cm2.结论 所选工艺合理可行,可用于制备盐酸特比萘芬二元醇质体,二元醇质体增加盐酸特比萘芬在表皮真皮层滞留量.  相似文献   

9.
中心组合设计法优化前阳离子脂质体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法优化前阳离子脂质体的制备工艺,考察前阳离子脂质体的有关性质。方法:以薄膜分散膜挤压法制备前阳离子脂质体,以平均粒径、转染效率为指标,对鱼精蛋白(protamine)与质粒DNA的质量比、CHETA([2[[4-[羧甲基]二硫-1-亚氨丁基]氨基]乙基]氨基甲酸胆固醇酯)摩尔百分比浓度、CHETA与质粒DNA的质量比3个自变量的各个水平进行二项式拟合,通过响应面分析选取较佳工艺条件。以LacZ为报告基因转染HepG2细胞,定量测定β-半乳糖苷酶活性和总蛋白含量计算转染效率。结果:影响平均粒径、转染效率的3个主要因子的最佳取值分别为:protamine/DNA,2.5∶1;CHETA(mol%),45;CHETA/DNA,4∶1。优化条件制备的前阳离子脂质体形态近似于球体,平均粒径为(228.9±8)nm,多分散指数为0.122±0.02(n=3),Zeta电位为-(25.08±2.5)mV(n=3),载基因前阳离子脂质体转染HepG2肝癌细胞转染效率为(24.26±2.6)mUβ-半乳糖苷酶/mg protein。结论:中心组合设计应用简便、预测性好,制备的前阳离子脂质体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制备包裹蛋白脂质体的包封率和转染率 ,评价蛋白转染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逆相蒸发法和冻融超声法制备包裹人IgG的阳离子脂质体 ,测定包封率并分别转染小鼠脾细胞 ,用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法、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效果。结果 逆相蒸发法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高于冻融超声法 (P <0 .0 1)。两种方法制备的脂质体转染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逆相蒸发法制备的阳离子脂质体更适合作为蛋白转染的载体有效地将目的蛋白导入细胞  相似文献   

11.
中药配伍中相反指两种药物合用产生或增强毒性或使疗效降低,而“十八反”是重要的配伍禁忌,也是现代药性理论争议最多的问题,且至今尚未形成较统一的判断标准和结论。主要介绍了“十八反”中有关海藻、芫花反甘草的毒性和机制研究,探讨了影响“十八反”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确定其特定部位的安全药理实验内容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正相及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石斛碱(1)、石斛醚碱(2)、邻苯二甲酸丁酯(3)、松脂素(4)、N-反式桂皮酸酰对羟基苯乙胺(5)、N-反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穆坪马兜铃酰胺,6)、N-顺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7)、N-反式香豆酰酪胺(8)、N-顺式香豆酰酪胺(9)、山药素III(10)、二氢松柏醇二氢对羟基桂皮酸酯(11)。结论 化合物35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其中化合物9为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小花八角Illicium micranthum的化学成分。方法 小花八角的枝叶提取物经醋酸乙酯萃取,余下水相经过反复的柱色谱分离、通过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了1个新化合物和9个已知的成分,分别是小花八角苷(1)、7-β-D-glucosyl pseudomajucin(2)、4, 7, 9-trihydroxy-3, 3′-dimethoxy-8-O-4′-neolignan-9-O-α-L-rhamnopyranoside(3)、icariside E3(4)、isolariciresinol-3a-O-β-D-glucopyranoside(5)、芦丁(6)、杨梅树皮素-3-O-α-L-鼠李糖苷(7)、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8)、山柰酚-8-C-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9)、莽草酸(10)。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是首次从八角属植物中分离到的seco-prezizaane型降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合成2类两亲性壳聚糖(chitosan,CS)衍生物,自组装成聚合物胶束作为难溶性药物的新型递药载体。方法 先将CS与碘甲烷反应生成N-三甲基壳聚糖(trimethyl chitosan,TMC),然后在TMC的氨基上引入长链脂肪酸(软脂酸和癸酸),合成了两亲性的N-脂肪酰-N-三甲基壳聚糖(N-fatty acyl-N-Trimethyl chitosan,FA-TMC)衍生物。通过FT-IR、1H-NMR和元素分析法,对衍生物的分子结构和N-位取代度进行表征,同时以疏水性药物蛇床子素(osthole,OST)为模型,探讨其胶束增溶特性。结果 实验合成了2类6种不同的新型CS衍生物,分析显示季胺化程度和脂肪酰基接枝率对FA-TMC的胶束性质有较大的影响;对于超声法制备的OST载药胶束,季胺化程度为62.00%、软脂酰基接枝率为13.37%的N-软脂酰-N-三甲基壳聚糖(N-palmitoyl-N-trimethyl chitosan,PA-TMC)和季胺化程度为43.06%、癸酰基接枝率为22.00%的N-癸酰-N-三甲基壳聚糖(N-caprinoyl-N-trimethyl chitosan,CA-TMC)的包封率分别为76.67%、79.11%,载药量分别为19.01%、19.08%,可使OST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两个数量级。结论 FA-TMC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增溶载体,其在水中能自组装形成胶束,并对OST有明显的增溶作用,为OST制剂深入研究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黄连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与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黄连9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顺式阿魏酰基酪胺(1)、唐松草林碱(2)、(S)-2-吡咯烷酸-5-甲酸乙酯(3)、5-羟基吡啶-2-甲酸甲酯(4)、3-吲哚甲醛(5)、环-(苯丙-亮)二肽(6)、环-(苯丙-缬)二肽(7)、开环异落叶松脂醇(8)、n-butyl 3-O-feruloylquinate(9)、methyl 3-O-feruloylquinate(10)。结论 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青枯菌诱导广藿香的致病过程及防御相关酶同工酶的动态变化。方法 利用青枯菌粗毒素诱导广藿香试管苗,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诱导植株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带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青枯菌诱导1~7 d后的广藿香植株,表现渐进的发病过程,开始时,植株失绿、少数叶片萎垂;逐渐植株茎杆弯曲、整株叶片萎蔫。同工酶电泳分析表明,SOD同工酶在第1、3天时分别出现了新谱带,与对照共有的谱带,强度先增后减;CAT同工酶在第3、5天时分别出现新谱带,第6天时强度达到最大;POD同工酶在第1、4天时分别出现了新谱带,强度先增后减,第7天时所有谱带消失。结论 青枯病的发生呈现渐进的过程。青枯菌诱导1~7 d,广藿香SOD、CAT和POD同工酶谱带在数目和强度上均有所不同,呈动态变化,表明SOD、CAT和POD在广藿香抵抗青枯菌入侵时可能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药西瓜Citrullus colocynthi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手段结合重结晶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药西瓜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α-菠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2)、α-菠甾酮(3)、双-[(2-乙基) 己基] 邻苯二甲酸酯(4)、对羟基苯甲酸(5)、6-C-对甲基苄基牡荆素(6)、双氢葫芦素E(7)、葫芦素E(8)、异表双氢葫芦素D(9)、双氢异葫芦素B-25-乙酯(10)、葫芦素E-2-O-β-D-吡喃葡萄糖苷(11)。结论 化合物6为新化合物,命名为6-C-对甲基苄基牡荆素;化合物157910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布渣叶Microcos paniculat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大孔树脂等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数据等鉴定结构。结果 从布渣叶的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异鼠李素(1)、表儿茶素(2)、黑麦草内酯(3)、去氢吐叶醇(4)、香草酸(5)、丁香酸(6)、咖啡酸甲酯(7)、对羟基苯甲酸(8)、对香豆酸(9)、木栓醇(10)、豆甾醇(11)、β-谷甾醇(12)。结论 化合物37912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单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选取嗜肺军团菌mip/flaA优势抗原表位基因,构建mip/flaA二联优势抗原表位基因融合表达载体,并在原核系统中表达,为后续制备嗜肺军团菌蛋白疫苗提供初步的实验基础。方法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Mip和FlaA蛋白的二级结构和表面特性如理化性质、亲水性、可塑性、抗原指数以及胞外区等方面进行分析,选择其活性表位可能存在的区域为优势抗原表位区。通过PCR扩增和T4连接酶构建pET-mip、pET-flaA和pET-mip/flaA优势抗原表位基因融合表达载体,并诱导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结果 Mip和FlaA都存在多个潜在的抗原表位位点,选取其优势抗原表位区域进行克隆和表达获得成功,并成功表达了mip/flaA二联优势抗原表位融合蛋白。结论 DNA Star软件和Expasy在线蛋白分析系统能够成功预测嗜肺军团菌Mip和FlaA 抗原的表位;选取其优势抗原表位成功构建了pET-mip/flaA二联原核表达载体,并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长药隔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 pseudothibetica根茎中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及扩大重楼属植物的药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正反相制备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ESI-MS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长药隔重楼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薯蓣皂苷元(1)、薯蓣皂苷元-3-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2)、偏诺皂苷元-3-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3)、偏诺皂苷元-3-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4)、偏诺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5)、β-谷甾醇(6)、豆甾醇(7)、胡萝卜苷(8)、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9)、山柰酚(10)、β-蜕皮激素(11)、蔗糖(12)。结论 化合物1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