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浆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该抗体是诊断原发性血管炎的标志性抗体[1]。近年来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发现有ANCA,本研究发现ANCA阳性组的SLE患者血管炎表现明显高于ANCA阴性组,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2.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tic antibody,ANCA)是针对存在于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质颗粒中的抗原的一组抗体,通常被认为是与中性粒细胞胞浆中的嗜苯胺蓝颗粒和特异性颗粒反应的自身抗体.  相似文献   

3.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血管炎,尤其是Wagener肉芽肿,多发性动脉炎.特发性新月型肾炎的特异和敏感性标志.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查.此种自身抗体可分两型:一、胞浆型(C—ANCA);二、核周——核型(P—ANCA).大多数C—ANCA型具蛋白酶  相似文献   

4.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tic antibodies,ANcA)代表了一组与中性粒细胞胞浆成分反应的自身抗体。通常ANCA被认为是与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嗜苯胺蓝颗粒和特异性颗粒反应的自身抗体,也能与单核细胞的溶酶体反应^[1]。自1985年首次发现ANCA后,  相似文献   

5.
正1982年,在节段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中,Davies等首次发现一种IgG类性质的抗体,而这类抗体的靶抗原就是中性粒细胞胞浆抗原,又将其称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1985年,在Wegner肉芽肿(WG)患者血清中,Vander又发现其存在ANCA,他对ANCA与WG诊断的特异度给予肯定。从此以后,许多学者致力于其他血管炎与AN-  相似文献   

6.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针对中性粒细胞抗原产生的一类自身抗体。是Daves等1982年首次在一组坏死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发现的,从此引起医学界广泛关注。自身抗体与某些血管炎肾小球疾病关系密切,对肾脏病的发展起重要作用。笔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40例各种肾炎的ANCA并探讨ANCA在肾小球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谱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重要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是一种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浆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1982年,Davies等在8例节段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中首次发现了ANCA。1985年,Van derWouder等首先报告Wegner肉芽肿(Wegner’s granulomatosisW  相似文献   

8.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在肾脏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针对中性粒细胞抗原产生的一类自身抗体.是Daves等1982年首次在一组坏死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发现的,从此引起医学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临床表现特点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了解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所引起的多器官损害的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分析总结8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男4例,女4例,平均年龄62.2岁.c-ANCA阳性1例,p-ANCA阳性7例.诊断明确前曾误诊为肺部感染6例,肺结核4例,多发性周围神经炎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例.结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临床表现为多器官损害,首发症状不典型,误诊率高,ANCA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液流芯片法在诊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中的价值。方法选取AAV患者300例,非AAV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275例及健康对照者277名,分别采用线性免疫印迹法(LIA)和液相芯片法检测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和抗蛋白酶3(PR3)抗体,同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性能,并筛选诊断AAV的最佳检测方案。结果 LIA与液流芯片法检测抗MPO抗体、抗PR3抗体总阳性率较为一致,分别为83.1%、78.2%,kappa值均0.75。液流芯片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82.6%,均高于LIA的59.7%、56.6%(P0.05)。胞浆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抗PR3抗体、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抗MPO抗体联合检测模式在AAV组中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42.4%、45.0%。结论液流芯片法对ANCA的检测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IFA联合检测是诊断AAV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1.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及其相关系统性血管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ti 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y ,ANCA)是指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成份的一类。其靶抗原主要为MPO和丝氨酸蛋白酶 3(PR3)。临床上检测ANCA ,对多种血管炎性疾病有重要意义。与ANCA密切相关的系统性血管炎称之为ANCA相关系统性血管炎 ,ANCA在其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ANCA相应抗原的特性及其不同相应血管炎的比较 ,ANCA在ANCA相关系统血管炎 (AASV)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过敏性紫癜病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因其抗中性粒细胞的胞浆成分而命名,由Davies等[1]于1982年首先报道.此种抗体存在于不同种类血管炎病人的血清中,对血管炎的诊断、分类和预后评估均具重要意义[2].为探讨ANCA与过敏性紫癜病人肾脏受累的关系,本研究对63例过敏性紫癜病人的血清ANCA进行检测,并对部分肾型紫癜病人进行肾组织活检.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是1982年首次发现存在于节段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中针对中性粒细胞胞浆抗原的IgG类抗体,1985年发现Wegner肉芽肿(Weger granulomatosis,WG)具有特异性ANCA,以后已证实ANC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有诊断意义。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隆病(CD)目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也没有一个特异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4.
正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一种免疫球蛋白,属于自身天然抗体的一部分,其产生是受到各种因素所导致的抗原刺激了中性粒细胞,而后细胞质中的α-颗粒释放出蛋白酶-3(PR3)、髓过氧化物酶(MPO)及白细胞抗原生成素等,刺激机体后产生了ANCA。目前,已被证实为ANCA的靶抗原有十几种中性粒细胞胞浆成分,根据其靶抗原的不同来分类,分为MPO、PR3及镜下荧光特征不典型的一类非典型ANCA(a-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全国多中心实验室自身抗体检测比对活动,了解国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检测水平现状,以提高检测质量。方法由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风湿免疫病诊疗关键技术临床推广及转化应用研究”项目组(以下称“项目组”)制备自身抗体比对样品(液体血清),向全国175家自愿报名参加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的实验室发放比对品。比对品包含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或阴性、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阳性或抗蛋白酶3(PR3)抗体阳性,共计1组5支血清。由项目组统一寄送至各实验室。要求各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并将结果上传至项目组。采用Excel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加ANCA,抗MPO抗体及抗PR3抗体检测比对工作的实验室数目分别为134家,148家和148家。ANCA,抗MPO抗体及抗PR3抗体比对品检测结果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0.8%,98.0%和98.0%,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4.4%,96.1%和98.8%。间接免疫荧光法为国内实验室检测ANCA的主要方法,但回报的结果符合率参差不齐,荧光模型回报率尚不理想,仅为77.9%。结论2013年全国实验室检测ANCA比对品的阳性符合率尚不理想,且应用IIF法检测ANCA时荧光模型回报率不高。抗MPO抗体及抗PR3抗体比对结果较为满意。ANCA检测质量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 an-tibody,ANCA)是近十多年来才逐渐认识的一种自身抗体 ,1 982年由 Davies首先报道 ,是一种针对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浆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有关 ANCA在韦格纳肉芽肿 ( WG)、多发性微动脉炎 ( MPA)方面的诊断、治疗中的研究已较多[1 ,2 ] ,而 ANCA在其它疾病诊治方面的应用虽有报道但较少 [3~ 5] ,笔者用酶免疫染色法检测了 1 73例数种疾病的患者的血清及 30例对照者血清 ,证实 ANCA在MCTD、RPGN、Ig AN等疾病的诊治中也有一定的价值。同时对 ANCA阳性组、ANCA阴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清中胞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和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荧光模型与靶抗原不相符的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荧光模型cANCA、pANCA,用ELISA法检测靶抗原髓过氧化物酶(MPO)、蛋白酶3(PR3)。将pANCA合并MPO阳性、cANCA合并PR3阳性以外ANCA荧光模型以及靶抗原同时有阳性的其他特殊情况定义为ANCA荧光模型与靶抗原不相符,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ANCA荧光模型与靶抗原不相符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pANCA合并PR3阳性的患者组中,年龄(44.20±17.25)岁,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UC)的占56.8%,ANCA相关性血管炎占15.2%,其中诊断为UC与非UC的患者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2,P=0.001)。pANCA合并MPO、PR3阳性的患者组中,年龄(58.20±14.05)岁,诊断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最多,占48.3%。cANCA合并MPO阳性患者组中,年龄(56.06±20.39)岁,诊断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占61.8%,间质性肺炎以及甲状腺亢进各占8.8%。结论 pANCA、PR3阳性可作为UC的敏感性指标,pANCA、MPO、PR3阳性及cANCA、MPO阳性也可作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是以中性粒细胞异常死亡为主,导致血管发生坏死性炎性反应的自身免疫病,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全身各组织器官的血管,导致多器官多系统损害,病变多为中、小血管,累及大动脉比较罕见[1-3]。本研究对发现的3例主动脉病变伴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阳性病例进行报道分析,以警示临床医生加强对ANCA的重视度。  相似文献   

19.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tineutrophilCytoplasmAuto antibodies ,ANCA) ,在上世纪最初由Davies报道 ,系一种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浆成分为抗原的自身抗体。 1985年 ,Woude首先发现在韦格纳肉芽肿 (Wegenergranulomatosis ,WG)患者血液中存在这种抗体 ,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广泛兴趣和重视。近2 0年来 ,ANCA与血管炎的关系长期成为内科学家们的热门研讨课题。现已公认ANCA与WG、MPA(Microscopicpolyangiitis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和CSS(ChurgStraussSyndome ,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 )存在着相关性 ,故目前人们将WG、MPA、CSS称为…  相似文献   

20.
[英]/AitolaP…//JClinPathal.-1995,48(7).-645~647为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直肠结肠切除术对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滴度的影响,作者收集15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于施行直肠结肠切除术前,术后平均24个月时的血清,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CA。根据荧光图型分为核周型ANCA(P──ANCA),胞浆型ANCA(C──ANCA)和粒细胞特异性抗核抗体(GS-ANA)。血清标本1:16稀释,另用酶免疫法测定髓过氧化酶抗体和lgG型蛋白酶──3抗体。15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13名术前P-AN-CA阳性,l名患者有低滴度C-ANCA,另1名GS──ANA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