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研究醋制老瓜头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层萃取物抗炎、镇痛活性,明确活性部位。 方法: 将小鼠分为11组,分别为:阳性对照组、模型组、醋制老瓜头二氯甲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分别设低、中、高剂量组(按生药量计为400,800,1 600 mg·kg-1),给药3 d后进行实验,以热板法、醋酸扭体法为镇痛实验模型,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小鼠炎性组织前列腺素E2(PGE2)含量为抗炎实验模型,进行活性测定。 结果: 镇痛实验,热板法模型中醋制老瓜头各萃取层与模型组比较能显著延长热板所致的小鼠舔后肢的时间,扭体法模型中,醋制老瓜头各萃取层能显著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次数,并呈现一定的药物依赖性(P<0.05,P<0.01);抗炎实验,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中醋制老瓜头各萃取层与模型组比较能不同程度地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鼠足肿胀模型中醋制老瓜头各萃取层能不同程度抑制角叉菜胶致鼠足肿胀,各萃取层能显著降低小鼠炎症组织中PGE2含量(P<0.05,P<0.01)。 结论: 二氯甲烷层为醋制老瓜头镇痛、抗炎活性最强部位,醋制降毒后仍有较强生物活性,表现为延长小鼠舔后肢的时间,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足肿胀并显著降低小鼠炎症组织中PGE2含量,其抗炎作用可能与PGE2相关。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6,(1)
目的:观察复方威茯颗粒的抗痛风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冰醋酸致小鼠扭体法、热板法及甲醛致痛法观察复方威茯颗粒的抗炎镇痛作用;以微晶型尿酸钠(MSU)致小鼠足趾肿胀及MSU致家兔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探讨复方威茯颗粒的抗痛风作用。结果:复方威茯颗粒可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冰醋酸致小鼠疼痛的扭体反应,并能显著提高热板所致小鼠疼痛的痛阈值,显著降低甲醛致小鼠晚期相疼痛反应评分(P0.05或P0.01);抑制MSU致小鼠足趾肿胀度及降低MSU致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滑膜组织各项病理改变组织学评分(P0.05或P0.01),降低痛风家兔血清TNF-α、IL-1β、PGE_2含量(P0.05或P0.01)。结论:复方威茯颗粒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及抗痛风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胆止痛胶囊抗炎镇痛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利胆止痛胶囊的抗炎、镇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利胆止痛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小鼠:0.36,0.72,1.44 g·kg-1,大鼠:0.18,0.36,0.72 g·kg-1)和阿司匹林组(小鼠0.20 g·kg-1,大鼠0.10 g·kg-1)。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腹腔液渗出法和大鼠足跖肿胀法研究利胆止痛胶囊的抗炎作用;采用小鼠热板法及醋酸扭体法评价利胆止痛胶囊的镇痛作用;通过测定大鼠肿胀足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前列腺素E2(PGE2)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分析利胆止痛胶囊的抗炎作用及其可能的抗炎机制。 结果: 中、高剂量组的利胆止痛胶囊明显减轻小鼠耳廓肿胀和大鼠足跖肿胀(P<0.05或P<0.01),减少小鼠腹腔液的渗出(P<0.05或P<0.01);中、高剂量利胆止痛胶囊明显提高小鼠热刺激致痛阈(P<0.05或P<0.01),显著减少化学刺激致痛的扭体次数(P<0.05或P<0.01);利胆止痛胶囊中、高剂量可明显降低肿胀足中IL-1,MDA的含量(P<0.05或P<0.01),而高剂量可明显降低肿胀足TNF-α和PGE2的含量(P<0.01)。 结论: 利胆止痛胶囊具有一定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性组织中的IL-1,TNF-α,PGE2和MDA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八味痛风康微丸的抗痛风作用。方法:采用尿酸盐结晶(MSU)致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及次黄嘌呤所致的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观察八味痛风康微丸的抗痛风作用,并通过热板法、醋酸扭体法和甲醛法观察该药的镇痛作用;利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观察该药的抗炎作用。结果:八味痛风康微丸16.4g/kg以上剂量可明显抑制尿酸盐结晶(MSU)诱导的大鼠足跖肿胀,降低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并能降低次黄嘌呤所致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血尿酸水平;能提高小鼠的痛阈值,减少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次数,并能够降低甲醛致小鼠镇痛实验中足中PGE2含量;八味痛风康微丸也可抑制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抑制角叉菜胶大鼠足趾肿胀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结论:八味痛风康微丸具有抗痛风、镇痛、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PGE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妇舒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醋酸致扭体法进行镇痛试验;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法、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及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测定法观察抗炎作用。结果:妇舒能使小鼠热板致痛反应的痛阈值明显延长,醋酸所致扭体次数明显减少,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并明显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结论:妇舒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抗炎镇痛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大鼠足肿胀法和小鼠腹腔液渗出法研究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的抗炎作用;采用小鼠扭体法、热板法及大鼠温浴法研究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的镇痛作用;通过测定大鼠后足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初步分析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的抗炎镇痛作用机制。结果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高低两个剂量组均可明显减轻小鼠耳和大鼠足肿胀,减少小鼠腹腔液的渗出,提高小鼠扭体法、热板法及大鼠温浴法所引起疼痛的痛阈值,降低大鼠肿胀足中IL-1、TNF-α和PGE2水平,与相应空白对照组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颈复康颗粒中挥发油成分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1、TNF-α和PGE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香附油滴丸抗炎镇痛作用及其物质基础,为香附油滴丸运用于防治妇科痛经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及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模型,考察香附油滴丸的抗炎作用;运用醋酸致小鼠扭体、热刺激致小鼠疼痛模型,考察香附油滴丸的镇痛作用,并与阿司匹林和四制香附丸比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香附油滴丸灌胃给药后在大鼠血清中的移行成分,考察其抗炎镇痛作用的可能物质基础。结果: 香附油滴丸连续5 d ig给药,100, 200 mg·kg-1组均可显著减轻小鼠足跖及耳廓肿胀,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小鼠扭体法、热板法致疼痛的痛阈,香附油滴丸在血清中的移行成分主要为α-香附酮。结论: 香附油滴丸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其物质基础可能主要是α-香附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健脾通络方的消肿和镇痛作用,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120只ICR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健脾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5、10、20 g·kg-1)、阳性药塞来昔布组(0.03 g·kg-1),每组10只,每天1次经口灌服,采用小鼠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慢性炎性痛模型、二甲苯诱导耳肿胀实验、热板实验和乙酸扭体实验4种急、慢性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的健脾通络方的消肿和镇痛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慢性炎性痛小鼠血清和致炎足中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慢性炎性痛小鼠致炎足中水通道蛋白(AQP)1、AQP3、环氧化酶(COX)1、COX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家族的蛋白表达情况,探索健脾通络方的初步作用机制。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二甲苯所致模型小鼠耳肿胀度显著升高,热板实验小鼠热缩足潜伏期缩短(P<0.01);与模型组比较,健脾通络方能显著提高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度抑制率(P<0.05,P<0.01),延长小鼠乙酸致扭体潜伏期和减少扭体反应次数(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慢性炎性痛小鼠足肿胀度显著升高,机械痛阈值降低同时冷敏痛阈值升高(P<0.05,P<0.01),致炎足中的AQP1和AQP3的蛋白含量增加,血清和(或)致炎足中IL-1β、IL-6、TNF-α、PGE2及致炎足COX2含量升高,致炎足p-p38 MAPK、p-JNK、p-ERK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健脾通络方显著降低慢性炎性痛小鼠的足肿胀度、升高机械痛阈值并降低冷敏痛阈值,镇痛持续4 h,且给药后2 h为镇痛最佳时间点(P<0.05,P<0.01);进一步,健脾通络方下调慢性炎性痛小鼠致炎足中AQP1和AQP3的蛋白含量,降低血清和(或)致炎足中IL-1β、IL-6、TNF-α、PGE2及致炎足COX2含量,但对COX1无明显影响,同时降低致炎足p-p38 MAPK、p-JNK、p-ERK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 健脾通络方具有消肿和镇痛作用,其机制与下调MAPKs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产生有关,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2):148-151
目的:考察二黄凝胶贴膏的镇痛抗炎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小鼠福尔马林致痛法与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法,贴敷给药7天,分别考察镇痛或抗炎作用,分别测定小鼠或大鼠血清中IL-1β及TNF-α的含量,探索镇痛或抗炎机制。结果:二黄凝胶贴膏4.57g/cm~2能显著减少福尔马林致痛小鼠舔足时间,二黄凝胶贴膏4.15g/cm~2能显著提高热板法小鼠痛阈值、减少福尔马林致痛小鼠舔足时间、降低小鼠血清中TNF-α含量,对IL-1β无影响,二黄凝胶贴膏4.57g/cm~2能显著减小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度、降低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结论:二黄凝胶贴膏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可能通过影响血清中IL-1β与TNF-α含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蜣螂水提取物对小鼠的镇痛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醋酸扭体法、甩尾法、热板法研究蜣螂水提取物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鸡蛋清致小鼠足趾肿胀实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实验观察蜣螂水提取物的抗炎作用;测定胸膜炎大鼠胸腔渗出液中总蛋白含量、血清中前列腺素E_2(PGE_2)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探讨其镇痛抗炎作用机制。结果:蜣螂水提取物低、中、高剂量均能显著延长小鼠在热板法和甩尾法中的耐热时长,减少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次数,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鸡蛋清所致的小鼠足趾肿胀以及醋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并能有效降低胸膜炎大鼠胸腔渗出液中蛋白含量、血清中前列腺素E_2(PGE_2)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论:蜣螂水提取物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其作用与降低PGE_2和TNF-α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3.
探析神阙穴与气及脏腑经络关系及现代医学对脐中的认识,介绍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病证关系,分析了“病”与“证”的内涵,认为疾病是决定证候的内在稳定的因素,而证候是疾病的外在综合表现。辨证论治以证候处方用药,会产生病证重合与分离两种情况,病证重合时疗效就肯定,而病证分离时则疗效就会远离预期目标,这就是辨证论治疗效重复性差的客观原因。为了提高病证的重合,避免病证的分离,应该重视方药与疾病的联系,不能只讲“方”与“证”的联系。笔者认为,方药对疾病的疗效是根本的,而方药对证候的疗效是附属的,疾病与疾病证候具有不同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立冬凌草乙素药物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研究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情况以分析冬凌草乙素的血清蛋白结合机制。采用超滤法结合LC-MS/MS测定冬凌草乙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蛋白结合率及相关结合常数,以Scatchard方程计算冬凌草乙素与BSA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并对冬凌草乙素与BSA的结合机制进行分析探究。结果显示冬凌草乙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平均结合率为57.2%,且结合类型主要为一类强结合,相关参数为结合常数2.54×104L·μg~(-1),结合位点的数目为n=0.75。冬凌草乙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在考察浓度范围内无浓度依赖。该研究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操作简单,能够满足分析要求,结合常数的求算为临床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动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郭振球 《天津中医药》2008,25(6):441-444
用中医药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控制过度炎症反应.微观证治学.脏腑、神经、激素、免疫和代谢调节病机链.分析过度炎症反应.从过度炎症反应分始动、放大和损伤3个阶段,提供了证治方药.创新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微观证治学的理法方药.  相似文献   

17.
郑莉  郑林 《天津中医药》2003,20(3):78-79
论述了非典发病与传播的特点。阐述遵循科学控制疫情、总结经验中西合治、心身调节防病健身在论治非典的系统性。从科学严谨的手段、积极努力的态度、正确的应对措施、适宜的心身调节等方面,说明防治的整体优势。  相似文献   

18.
从中医精气神辨识角度认识虚劳病,总结虚劳病病因病机。通过观察面容、形态、神色、五官、舌象、脉象等辨识精气神状态,确立虚劳病精气神调治原则。在精气神辨识理论指导下,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相关条文、方药进行解析,总结虚劳病相关治则治法。根据精气神调养原则,为虚劳病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的形成与素体阴虚,五脏虚弱,饮食不节,形体肥胖,精神刺激,情志失调,外感六淫,毒邪侵害,滥用丹药,化燥伤津,房劳纵欲,肾精亏耗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首先要进行有效的糖尿病社会宣传与教育,防治于未然,即病之后的临床护理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包括生活调理,饮食调理,精神调理。  相似文献   

20.
魏星 《光明中医》2013,(11):2415-2416
目的 探讨中药饮片党参在临床使用中的鉴别方法,确保中药党参的正品,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方法 通过性状、显微、理化鉴定的方法,比较党参、银柴胡、家种防风之间的鉴别点.结果 可以明确鉴别所使用中药党参的真伪.结论 尽管党参与银柴胡和家种防风有相似的一面,但是仔细辨别还是有其鉴别特点,希望引起药房中药技术人员的重视,区别真伪、正确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