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张英丰  周莉玲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9):2616-2619
目的:考察微透析技术进行蛋白结合率研究的可行性.方法:以微透析技术为采样手段,以HPLV-UV为检测工具,采用零净通量法测定了高、中、低浓度下盐酸青藤碱的大鼠离体血浆蛋白结合率,同时采用超滤法测其蛋白结合率,比较二者结果的异同.结果:微透析法测定的盐酸青藤碱大鼠蛋白结合率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保持了相对稳定,约为26%,与超滤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区别.结论:盐酸青藤碱的蛋白结合率较低,微透析技术是可行的新型蛋白结合率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测定蟾毒灵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方法。方法: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不同浓度蟾毒灵与血浆的蛋白结合率。结果:蟾毒灵在透析外液中的线性范围为0.4~23.6μg/m L,透析内液中为0.3~11.8μg/m L。三种不同浓度的蟾毒灵在透析外液和透析内液中回收率分别为90.2%、94.1%、93.1%和89.4%、86.1%、85.7%。蟾毒灵的平均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6.82%。结论:蟾毒灵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跟药物浓度不呈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测定丹酚酸B和丹参素与大鼠、牛血清白蛋白(BSA)、人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方法,比较丹酚酸B和丹参与不同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差异。方法:采用UPLC测定丹酚酸B和丹参素含量,流动相乙腈(A)-1%甲酸溶液(B)梯度洗脱(0~2 min,18%A;2~3 min,18%~30%A;3~6 min,30%A),检测波长280 nm。通过平衡透析法考察丹酚酸B和丹参素与不同血浆的蛋白结合率。结果:丹酚酸B和丹参素在3种不同血浆中线性范围均为2~200 mg·L-1,透析外液均为0.5~20 mg·L-1。丹酚酸B在大鼠、人血浆和BSA中的平均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0.60%,92.25%,87.55%;丹参素在大鼠、人血浆及BSA中的平均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35.44%,37.71%,33.49%。结论:不同质量浓度的丹酚酸B和丹参素在同一种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无显著性差异,丹酚酸B与3种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丹参素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测定白藜芦醇与大鼠、小鼠、家兔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方法,并测定其结果,为白藜芦醇的药代动力学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滤法结合HPLC法对白藜芦醇与大鼠、小鼠和家兔血浆的蛋白结合率进行测定。结果:白藜芦醇在0.521~22.97μg的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为Y=11.434X-0.0409(r=0.9995)。白藜芦醇与大鼠血浆、小鼠血浆和家兔在0.504μg/m L、5.04μg/m L、20.16μg/m L的含药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为(90.32±0.09)%、(89.32±0.04)%、(91.52±0.12)%。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和专属性好,操作简单、快捷,能够满足样品定量分析测定要求;测定结果表明,白藜芦醇与血浆蛋白有很强的结合,且在考察范围内蛋白结合率对血药浓度无明显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HPLC法测定丁香酚与大鼠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晓宁  禹玉洪  李阳  李雪春 《中草药》2010,41(3):391-393
目的研究丁香酚与大鼠血浆蛋白的结合。方法采用大鼠血浆平衡透析法,HPLC法测定透析袋两侧溶液中丁香酚的质量浓度,计算丁香酚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丁香酚在质量浓度为144.62、28.92、5.78μg/mL时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52.43%、58.60%、61.49%。丁香酚具有中等强度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结论HPLC法测定丁香酚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试验具有简便、快速、灵敏与选择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注射用复方荭草中黄酮类成分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为临床安全用药及血浆蛋白测试方法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为检测手段,采用平衡透析法、超滤法考察荭草素、牡荆素、木犀草苷、槲皮苷等黄酮类成分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情况,并比较二者的差异。结果:注射用复方荭草在人血浆中质量浓度为5~100 mg.L-1时,荭草素、牡荆素、木犀草苷、槲皮苷等黄酮的结合率较强且无浓度依赖性,两种测定方法牡荆素和木犀草苷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建立的平衡透析法、超滤法均能够满足血浆蛋白结合率测定的要求,两种方法所测定的部分指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牡荆素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童成亮  吴小英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4):2168-2170
目的:建立血浆中牡荆素浓度的分析方法,测定牡荆素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采用平衡透析法透析,利用HPLC测定血浆中牡荆素浓度,计算牡荆素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并比较大鼠和人血浆中牡荆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在2~16 mg.L-1,药物浓度对血浆蛋白结合率无显著影响,但牡荆素在大鼠和人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牡荆素与人的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于与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结论:牡荆素与血浆蛋白具有较强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测定人和大鼠血浆及透析外液中番荔枝酰胺衍化物(FLZ)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测定FLZ与人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及FLZ与大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 以双环醇为内标,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流速 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20 nm。采用平衡透析法结合HPLC法,对5个浓度的FLZ与健康人及大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进行测定。 结果 人和大鼠血浆(透析内液)中FLZ在500~8 000 ng·mL-1范围内、透析外液中FLZ在25~5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低、中、高3个浓度透析内液中FLZ的回收率均大于90.3%,透析外液中FLZ的回收率均大于91.7%。透析内液及透析外液中日内精密度RSD均小于4.1%,日间精密度均小于6.2%。5个浓度的FLZ与人和大鼠的平均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2.3%和94.1%。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人和大鼠血浆及透析外液中FLZ的定量分析方法快速、简便、可靠;FLZ与人和大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均较高,且二者无种属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洋川芎内酯Ⅰ与大鼠和人血浆蛋白结合情况。方法: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洋川芎内酯Ⅰ与大鼠和人血浆蛋白结合率,以液相质谱联用法测定透析内外液中洋川芎内酯Ⅰ的浓度,计算其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血浆中其他成分对测定无干扰,洋川芎内酯Ⅰ在0.05~10μM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精密度及稳定性结果均符合方法学要求;实验选择紫杉醇为阳性对照,孵育8 h后,紫杉醇与大鼠和人血浆蛋白结合分别为92.3%~94.5%和93.8%~97.2%,与文献报道的范围88%~98%一致。孵育8 h后,洋川芎内酯Ⅰ与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3.5%~86.5%;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2.1%~83.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能满足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洋川芎内酯Ⅰ与大鼠和人血浆蛋白结合较强(>8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朝藿定C与人血浆的蛋白结合率。方法:采用HPLC结合超滤法对朝藿定C与健康人血浆的蛋白结合率进行测定。结果:当朝藿定C质量浓度为10.65,26.62,106.5μg.mL-1时,朝藿定C与人血浆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83.24±0.73)%,(85.85±0.74)%,(86.22±1.21)%。结论:体外朝藿定C与人血浆蛋白有较强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陈斌 《湖南中医杂志》2012,28(4):148-149
目的:探讨黄芩提取物中黄酮类成分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法.方法:利用平衡透析法对大鼠血浆内药物浓度进行测定,以高丽槐素为内标,生物样本用甲醇沉淀蛋白预处理,采用HPIC法测定4种黄酮类成分在透析内、外液中的浓度.结果:在低、中、高3种浓度下,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与给药浓度均呈负性关系;而汉黄芩素和千层纸素则呈现出非质量浓度依赖性,平均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89.66±1.19)%和(88.56±1.87)%.结论:HPIC法测定具有简便、灵敏以及专属性高等特点,4种黄酮类成分在大鼠体外均有较高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测定淫羊藿苷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采用超滤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淫羊藿苷与健康人血浆的蛋白结合率进行测定.结果 淫羊藿苷与人血浆在200、100、50 μg/mL浓度下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89.51%±1.08%、90.12%±0.78%、90.26%±0.64%.结论 体外淫羊藿苷与人血浆蛋白具有较强的结合,且蛋白结合率对血药浓度无明显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测定巴西苏木红素与血浆结合率的平衡透析方法,并测定其体外与血浆总物质及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率。方法 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巴西苏木红素与血浆总物质及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率,采用HPLC测定各成分的血药浓度及游离药物浓度,生物样品用乙酸乙酯液萃取的方法。 结果 在低、中、高3种浓度下,巴西苏木红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率为38.5%~50.8%,与大鼠血浆总物质的结合率为86.2%~97.3%。结论 巴西苏木红素与大鼠血浆有较高的结合率,血浆中的磷脂部分可能为参与两者之间结合的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马钱子碱与大鼠血浆蛋白的结合率.方法 采用大鼠血浆平衡透析法,HPLC法测定透析袋两侧溶液中马钱子碱的质量浓度,计算马钱子碱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 马钱子碱在质量浓度为2.5,1,0.4μg·mL-1时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59.679%,59.935%,56.387%.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马钱子碱的生物样品测定具有简便、快速、灵敏与选择性高的特点;马钱子碱具有中等强度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蓝萼甲素与大鼠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蓝萼甲素与大鼠血浆蛋白的结合。方法采用大鼠血浆平衡透析法,HPLC法测定透析袋两侧溶液中蓝萼甲素的质量浓度,计算蓝萼甲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蓝萼甲素在质量浓度为20、10、1μg/mL时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74.46%、77.87%、75.29%。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蓝萼甲素的生物样品测定具有简便、快速、灵敏与选择性高的特点。蓝萼甲素具有中等强度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枳实中辛弗林、N-甲基酪胺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方法。方法 采用超滤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枳实中辛弗林、N-甲基酪胺在SD大鼠和新西兰兔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以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 5μm)为色谱柱,甲醇-0.14%庚烷磺酸钠水溶液(60∶40,加磷酸调pH至3.0)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1,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75 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 在低、中、高浓度(5、10、20μg·mL-1)下,辛弗林的鼠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14.85±3.18)%、(11.47±1.46)%、(3.70±0.93)%(n=3),兔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4.28±1.52)%、(5.34±1.45)%、(8.54±2.97)%(n=3);N-甲基酪胺的鼠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21.27±2.62)%、(9.49±4.58)%、(4.36±0.91)%(n=3),兔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7.40±8.50)%、(9.85±1.83)%、(15.18±...  相似文献   

17.
微透析法研究磷酸川芎嗪体外血浆蛋白结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测定磷酸川芎嗪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方法 采用微透析法测定磷酸川芎嗪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用反透析法进行探针回收率校正。血浆蛋白结合率用 f =(<>ρ0 - <> ρ f )/<>ρ0 计算。 结果 磷酸川芎嗪与牛血清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和人血浆、大鼠血浆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 79.51±1.66 ) % 、( 68.34±1.43 ) % 、( 56.17±1.44 ) % 和( 70.97±2.19 ) % 。 结论 磷酸川芎嗪与血浆蛋白具有中等强度的结合,采用微透析进行血浆蛋白结合率研究可行。  相似文献   

18.
宁慧  莫微 《中国现代中药》2015,17(4):321-325
目的:同时测定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采用加标血浆样品测定超滤管对药物的非特异吸附系数,对超滤法进行校正,并用已知血浆蛋白结合率的药物紫杉醇验证、校正超滤法的准确性。结果:测得木香烃内酯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8.25%~92.14%,去氢木香内酯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5.34%~89.37%。结论:木香烃内酯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略高于去氢木香内酯,该校正超滤法可以广泛应用于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测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血浆中白头翁皂苷B4的分析方法,测定白头翁皂苷B4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采用96通道高通量平衡透析系统(HTD 96b)进行透析,利用UPLC-MS/MS测定透析内外液中白头翁皂苷B4的浓度,研究白头翁皂苷B4在大鼠血浆中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使用Waters XTerra MS C18色谱柱(2.1 mm×50 mm,5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7 m L·min~(-1),柱温40℃,进样量5μL。结果:白头翁皂苷B4在5~2 000 ng·L-1线性关系良好,其精密度RSD及准确度均8.0%,重复性RSD9.0%,稳定性的RSD均15%;提取回收率和基质效应均在80%~115%。白头翁皂苷B4在低、中、高(6,12,24 mg·L-1)3个质量浓度下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5.32±0.37)%,(94.32±0.63)%,(88.64±0.37)%。结论:白头翁皂苷B4与大鼠血浆具有较强的蛋白结合率,且结合率不具有质量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制备葛根素脂质体并建立其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葛根索脂质体,正交设计优化处方.利用透析法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葛根索脂质体的包封率,在250nm处测定脂质体中的含药量.结果 最优处方为:大豆卵磷脂:胆固醇=2∶1(m∶m),大豆卵磷脂∶葛根素=12∶1(m∶m);葛根素质量浓度在2.0~10.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低、中、高3种质量浓度的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2%;游离药物回收率为98.0%~99.9%,符合要求;空白脂质体透析24h内无渗漏,对葛根素质量浓度测定无影响.结论 薄膜分散法可制备出包封率较高的葛根素脂质体;透析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简便可行,可用于葛根素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