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媛  李萍  郑佳佳  臧佳佳  平芬 《临床荟萃》2022,37(3):275-278
本文综述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哮喘患者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和创伤后应激反应等,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文玲  李彩  郭君  欧阳莉 《当代护士》2021,28(1):33-36
目的 调查疫情期间肿瘤患者的心理现状,探讨肿瘤患者对新冠肺炎的了解程度及其对心理的影响.方法 从2020年2月2日—2020年3月20日入我科就诊的肿瘤患者中,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 ,抽取103例患者行一般资料、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AS&SD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调查.结果 疫情期间的103例肿瘤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且问题显著,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都是影响肿瘤患者心理的重要因素.结论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年龄和文化程度因素影响肿瘤患者的心理.这提示我们在新冠疫情期间,需要对肿瘤患者进行心理调查,并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配合肿瘤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以后当我们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可以以此为基础,采取适当的措施,为患者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血液肿瘤患者心理状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50例血液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和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调查和评估。结果患者GAD-7评分(10.76±4.89)分,PHQ-9评分(13.82±5.59)分。焦虑检出人数105(70.00%)例,抑郁检出人数95(63.33%)例。患者焦虑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婚姻状况、是否携带中心静脉导管、目前是否住院、是否清楚家庭防护、疫情是否影响睡眠(P<0.05);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家庭每月收入、是否携带中心静脉导管、目前是否在住院(P<0.05)。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血液肿瘤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高,需要医护人员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医疗机构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保证患者按时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糖尿病病人心理状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75例糖尿病病人的焦虑、抑郁状况进行横断面调查及分析。[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糖尿病病人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41.33%、49.33%;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对疫情担忧、用药遵医行为是其焦虑情绪的主要影响因素;居住地、身边是否有人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其抑郁情绪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糖尿病病人存在焦虑、抑郁心理,应关注糖尿病病人的精神心理健康,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5.
穆婵娟 《全科护理》2020,18(8):952-955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北京社区中老年普通居民对该疾病的认知及其心理状况。[方法]对随机抽取的217名居民进行电话访视,利用自制的“新冠肺炎基本知识知晓程度的简易问卷”评估居民对新冠肺炎的认知程度,利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病人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评估居民的焦虑及抑郁状态。[结果]“新冠肺炎基本知识知晓程度的简易问卷”得分为(8.59±0.71)分,知晓率99.08%;GAD-7评分为(1.15±2.13)分,焦虑检出率为7.83%;PHQ-9评分为(0.70±1.89)分,抑郁状态检出率为5.53%。是否伴有慢性基础疾病是中老年居民抑郁、焦虑的危险因素。[结论]社区中老年普通居民,对新冠肺炎认知率高,心理状况普遍平稳。患有慢性病的居民在疫情期间需要更加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为评定工具,对86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病情等对心理状况的影响.结果 重症肌无力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48.8%和60.5%;病程长、病情较重、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 针对性的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可改善焦虑、抑郁症状,有助于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94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实习护生SAS评分为(39.20±8.32)分,其中8.8%的护生焦虑评分50分;SDS评分为(43.10±11.36)分,其中26.5%的护生抑郁评分50分。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身边有疑似或确诊病例、对疫情的防控态度是SAS及SDS评分的重要预测因素。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实习护生存在一定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尤其是非自愿选择护理专业、有疫情暴露风险和防护能力不足的护生,其焦虑和抑郁更为严重,提示护理管理者应为实习护生提供专业学习帮助、疫情防护知识及择业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浙江省居民焦虑、抑郁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0年1月30日—2月10日,采用滚雪球抽样法选择浙江省内1 183名居民,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对其进行在线问卷调查。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被调查的浙江省居民抑郁、焦虑得分为(50.93±11.58)、(47.49±12.69)分,抑郁症状阳性率为48.43%,焦虑症状阳性率为41.4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居民抑郁的主要因素为年龄、月收入、家人最高受教育程度、自评健康状况、当地疫情情况、疫情关注度、疫情了解度及最近出门情况,影响居民焦虑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婚姻、月收入、自评健康状况、当地疫情情况、疫情了解度、疫情管控力度及最近出门情况。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浙江省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情绪,社区护士可针对有关影响因素开展相应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020年1月29日至3月7日间7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出院2周内心理状况,以研究新冠肺炎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治疗出院的76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最终排除新冠肺炎好转出院的7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均给予相应的2周内随访干预,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观察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SCL-90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SAS焦虑、SDS抑郁情况均无差异(P>0.05),干预后SAS焦虑、SDS抑郁情况均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干预后SAS焦虑、SDS抑郁情况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冠肺炎患者及排除新冠肺炎患者出院2周内心理状况仍然较差,尤其是新冠肺炎患者,其心理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治疗和恢复过程中,对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可以维护患者的心理健康,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住院骨肉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焦虑自测量表(sAs)和抑郁自测量表(sDs)对94例骨肉瘤住院患者进行焦虑、抑郁情况测评,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94例骨肉瘤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分别为27.7%和44.7%。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总标准分分别为(44.95±11.11)和(50.22±12.40),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33.80±5.90),(41.85±1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6.878,4.629;P〈O.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性别、疾病分期及文化水平是骨肉瘤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结论骨肉瘤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对于焦虑、抑郁危险因素暴露者应及早予以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和必要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患者心理亚健康特征及影响因素,为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08~2010年于本院体检的高血压病患者100例(病例组)和体检健康者100例(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对各组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高血压病患者心理亚健康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100例高血压病患者中,62例存在心理亚健康表现,占62.00%;高血压Ⅰ、Ⅱ、Ⅲ级患者心理亚健康发生率分别为61.29%、84.85%、100.00%,高血压Ⅲ级患者心理亚健康发生率最高(P<0.05)。病例组SCL-90量表抑郁因子得分、焦虑因子得分及总分分别为(1.57±0.60)、(1.59±0.37)、(146.8±44.2)分,对照组分别为(1.43±0.49)、(1.41±0.39)、(129.8±29.1)分,病例组以上3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抑郁和焦虑对高血压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结论大部分高血压病患者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随着病情发展,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逐渐升高。抑郁和焦虑是影响高血压病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应通过多角度的心理护理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抗击新冠肺炎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心理韧性与焦虑、抑郁的状况,并了解疫情中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心理韧性与焦虑、抑郁相关性。方法采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抗击新冠肺炎临床一线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用Pearson分析其相关性。结果90名抗击新冠肺炎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韧性总分为(87.178±16.639)分,坚韧性、自强性、乐观性三个维度得分为(44.022±9.236)分、(29.800±5.773)分和(13.356±3.014)分,在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工作年限、职称、月收入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为(45.333±10.539)分,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为(51.956±11.777)分,未达到焦虑、抑郁水平,但略高于全国常模,但在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工作年限、职称、月收入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心理韧性与焦虑、抑郁呈负相关,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击新冠肺炎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心理韧性与焦虑、抑郁呈负相关,心理韧性水平越高,焦虑、抑郁程度越低。  相似文献   

13.
重症肌无力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调查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线妮  朱以芳  闫荣  郭睿 《现代护理》2007,13(23):2238-2239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为评定工具,对86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病情等对心理状况的影响。结果重症肌无力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48.8%和60.5%;病程长、病情较重、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针对性的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可改善焦虑、抑郁症状,有助于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2020年2月1日至3月10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行择期手术的233例术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得分为46.24±6.52,抑郁得分为50.16±7.97,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5)。担心自己被传染的程度、家人的关心程度、对疫情的关注程度和延迟手术的想法既是导致患者术前焦虑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患者术前抑郁的主要因素(P0.05);此外,年龄、婚姻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因素。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手术患者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且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医护人员应对手术患者术前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5.
王玲玲  田雨同 《全科护理》2020,18(9):1069-1073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儿科护士的心理弹性水平,并分析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20年1月—2020年2月选取284名儿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儿科护士心理弹性总分为(57.47±13.03)分,条目得分为(2.30±0.52)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各维度得分分别为力量感(2.58±0.57)分、坚韧性(2.19±0.57)分、乐观性(2.10±0.56)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编制情况、子女个数是影响儿科护士心理弹性水平的因素(P0.05),且相关性分析显示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403,P0.01)。[结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儿科护士心理弹性水平有待提高,尤其在坚韧性及乐观性方面,可考虑通过给予护士全面社会支持等提高护士心理复原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住院的肿瘤放疗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态,为肿瘤患者疫情期间的心理护理提供思路。方法 选取新型冠肺炎疫情期间在院接受放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58例,通过线上结合线下干预,使用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于干预前1天,干预结束后1天对患者总体心理状态及抑郁焦虑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为期三周的心理干预,住院的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的心理状态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九个维度和整体心理状态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在抑郁和焦虑严重程度上改善效果明显。经过心理干预,严重焦虑和明显焦虑检出率由81%降至53.4%。抑郁方面,重度抑郁的检出率由34.5%降至10.3%。结论 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全面改善疫情期间在院的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可缓解焦虑及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研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民的睡眠质量、焦虑、抑郁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寻居家干预策略。方法 2021年7月30日至8月12日,以南京市江宁区常住居民为抽样调查对象,通过线上或线下形式发放问卷,包括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抑郁自评量表(PHQ-9),对居民的睡眠质量、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居民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调查了779名居民,ISI评分为(15.40±5.99)分,中、重度失眠发生率为47.37%(369/779);GAD-7量表评分为(5.52±5.34)分,中、重度焦虑发生率为36.97%(288/779);PHQ-9量表评分为(7.97±6.31)分,中、重度抑郁发生率为38.51%(300/77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医务人员、黄码人员、中度焦虑、抑郁与失眠的发生呈正相关,是失眠的危险因素;而高文化水平、接种疫苗与失眠的发生呈负相关,是失眠的保护因素。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民易出现失眠、焦虑、抑郁等问题,应关注相关影响因素,针对涉疫地区居民及时进行线上睡眠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8.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抗疫医务人员在临床一线,与病患第一时间零距离接触,其心理状态(尤其是抑郁和焦虑)值得关注.抗疫医务人员的负面心理应激状态会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及日常工作和生活.本文就新冠肺炎疫情中,抗疫医务人员抑郁和焦虑状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急诊科护士心理焦虑状况,为改善急诊护士心理焦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4月上海市某区域医疗中心急诊科护士61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星的形式对其发放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制问卷进行心理测评。结果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急诊护士焦虑标准评分为(43.74±12.27)分;出现焦虑情绪的急诊护士约占总调查对象的30%(18/60)。其中工作强度的增加、疾病认知、传播途径知识的欠缺、工作和家庭角色的矛盾、外部防控局势的日益增强、信息媒体的多维宣传是影响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部分急诊护士存在一定的焦虑情绪,需要加强疾病的流行病学科普,强化防护训练;相关部门加大对媒体信息的监管力度;对新护士及有焦虑情绪的护士要加强心理干预、情感支持,以缓解急诊护士的焦虑水平,提高心理健康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癌症化疗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实施科学的心理评估及护理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William WK Zung编制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和自行设计的心理影响因素调查表对213例住院癌症化疗患者进行调查,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用x2检验、t检验、Logistic逐步进入法进行单因素、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 213例癌症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分别为29.11%、25.35%,同时存在焦虑、抑郁的发生率为19.72%。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抑郁有显著相关因素有睡眠障碍、感知压力、自尊下降、未来期望、情绪变化等,与焦虑有显著相关因素有睡眠障碍、感知压力等;多因素分析显示,与抑郁显著相关因素有感知压力和自尊下降,与焦虑显著相关因素有睡眠障碍和感知压力。结论 癌症患者住院期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状态,根据心理相关因素,及早为其提供针对性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