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在乳品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之一。目前通用的检验方法(国标法)是将样品稀释液先接种于增菌液培养24h,然后转种于血平板和Baird-Parker氏平板,再培养24h,挑取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进行染色镜检、血浆凝固酶试验进行确认,耗时较长。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是一种仅通过观察菌株的颜色,便能在24h分离和用肉眼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新型培养基。应用于乳及乳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大大提高了微生物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科玛嘉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和Baird-Parker琼脂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效果。方法参照国标GB/T4789.10-2010,用科玛嘉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和Baird-Parker琼脂对食源性样品及人工染菌样品进行检验。结果在52份样品中,Baird-Parker平板和科玛嘉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的可疑菌落分别为26株,24株,确认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数均为21株,可疑菌落的阳性率分别为80.77%,87.50%,两种培养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05)。结论灵活选择和运用两种培养基,两种培养基筛查到疑似菌落后,都需进行确认试验,提高样品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为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 ,提高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的检出率 ,降低 MRSA的漏检率 ,我们通过改良培养条件 ,对 4 0例纸片法和仪器检出的对苯唑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菌株进行 MRSA的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1999年 1~ 8月分离的葡萄球菌 ,经细菌鉴定仪 VITEK-32 GPI、GPS卡及手工 K- B法鉴定为 MSS(对苯唑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 )的菌株 4 0例。将菌液稀释成 0 .5 MF,然后画线接种 M- H培养基 +4%Na Cl(W/ V) +苯唑西林 (6 μg/ m l)平板 ,置 30℃孵育 2 4 h观察 ,只要生长菌落即是 MRSA ,…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提高实验室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及水平,保证检测结果持续有效,控制管理实验室检测质量。方法依据国家标准GB 4789.2-2010和GB 4789.10-2010,采用两种定量方法,两种增菌液和分离培养基,对代码为A398菌落总数和B873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菌落总数(代码A398)结果为2.3×104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代码B873)结果为平板计数法630 CFU/ml,MPN法为1 100 MPN/ml。两份样品测试结果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给出评价,菌落总数Z分值为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Z分值为0.36,取得满意结果。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比Baid-Parker平板更适合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显色培养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的检测效果。方法本实验室研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HKM-CSA),与国外科玛嘉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CHROMagar-CSA)及传统经典培养基Baird-Parker琼脂作比较,对标准质控菌株、分离菌株以及实际样品进行对比测试。结果实验室研制的HKM-CSA检测效率略优于CHROMagar-CSA,明显优于Baird-Parker琼脂;经统计分析,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在3种培养基上的灵敏度差异不显著;HKM-CSA与CHROMagar-CSA均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选择性,优于传统培养基Baird-Parker;在实际样品检测中,HKM-CSA与CHROMagar-CS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和符合率一致,优于传统培养基BairdParker。结论利用显色培养基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较传统的Baird-Parker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的诱导和检出方法.方法 将107 cfu/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13565分别采用4℃冷藏、-20℃冷冻及添加0.01~0.05 mmol/L铜离子的方法进行诱导,并对VBNC菌体进行了检测;采用逐步升温和化学促进法对VBNC菌体进行复苏试验.结果 -20℃低温冷冻诱导72 h或经0.015 mmol/L Cu2+诱导4 d均可诱导菌体进入VBNC;在培养基中添加0.5%吐温20或1%过氧化氢酶培养24 h均可使处于VBNC的菌体实现复苏.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通过诱导进入VBNC;而经过复苏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正常菌体在通用的检验培养基中菌落形态和生理生化反应均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肉类、海产品中4种致病菌在进口科玛嘉培养基与国产培养基上的检出率。方法:增菌后分别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与国产培养基分离培养4种致病菌。比较检出率。结果:沙门菌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与国产培养基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2χ检验),副溶血性弧菌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与国产培养基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2χ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与国产培养基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2χ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与国产培养基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2χ检验)。结论:进口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在副溶血弧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上比国产培养基有较高的检出率,而在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上的检出率与国产培养基无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固体培养基螺旋接种代替涂布接种方法的可能性。方法以国内外6个厂家的7种固体培养基(麦康凯琼脂、亚硫酸铋琼脂、HE琼脂、沙门菌显色培养基、平板计数琼脂、营养琼脂、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分别用螺旋平板法与传统的涂布平板法对7株不同菌株(鼠伤寒沙门菌、伤寒沙门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福氏志贺菌)进行比对测定。结果对用2种接种方法在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进行方差统计,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在平板计数琼脂和营养琼脂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菌株基本上在7种培养基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大部分菌株的接种,螺旋平板法可代替传统的涂布平板的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分析复合显色培养基在食品检验中快速测定大肠菌群的作用。方法 以大肠菌群标准菌株及其他食源性致病菌标准菌株、85份食品样品为研究对象对象,同时采取国标GB4789.3中对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以及复合显色培养法进行大肠菌群的检测,比较两者的检测时间﹑准确性等。综合评价该复合显色培养基的效果。结果 将标准菌株大肠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阴沟肠杆菌、阪崎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接种在复合显色平板及VRBA平板,均见生长,呈蓝绿色。而福氏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非大肠菌群属细菌在复合显色平板上培养18 h后,菌落无生长。检测食品样本的阳性率与国标大肠菌群VRBA平板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显色培养基可以快速检测食物中大肠菌群并且准确度高,值得在食品检测中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制用于沙门菌、志贺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时增菌的培养基.方法 根据微生物营养素需求,筛选可添加成分进行单因素比较试验,确定出培养基合适的组分,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和多重PCR法验证培养基增菌效果.结果 成功研制出能够用于沙门菌、志贺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复合增菌的培养基(3S),当接种量约为1 CFU/mL,37 ℃培养12 h后,3种目标菌以相对一致的速度增殖,可达到107~108CFU/mL;应用多重PCR可同时扩增出目的 条带.结论 3S可用于沙门菌、志贺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复合增殖培养,配制方便、增菌快速、节约成本和时间,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寻求更加简便易行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和羊血营养琼脂两种平板进行对照,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用普通营养琼脂的平板进行采样和检测,细菌总数超标率为15.67%,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用羊血营养琼脂两种平板进行采样和检测,细菌超标率为14.33%,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溶血性链球菌1株。细菌总数超标率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1cfu/皿至〈5cfu/皿各区间分布的样品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致病菌的检测,羊血营养琼脂的检出率高于普通营养琼脂。结论采用羊血营养琼脂平板对医疗机构空气采样培养,效果好于普通营养琼脂平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真菌显色培养基及培养时间对假丝酵母菌和新型隐球菌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医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临床分离的酵母菌104株,甲酸萃取法提取菌体核糖体蛋白,MALDI-TOF MS法获得其在真菌显色琼脂平板、血琼脂平板及沙保罗琼脂平板培养24 h、48 h、72 h的鉴定结果,记录质谱分值并分组,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除光滑假丝酵母在血琼脂平板培养24 h生长欠佳而难以获取质谱分值外,受试菌株在3种培养基无论何种培养时间经MALDI-TOF MS均得到准确鉴定。显色琼脂平板和血琼脂平板上培养24 h、48 h、72 h鉴定分值一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1,1.857,0.084;P=0.462,0.173,0.772);显色琼脂平板与沙保罗琼脂平板培养经MALDI-TOF MS鉴定,24 h、48 h鉴定分值一致,但在72 h时鉴定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88,P<0.001),表现为热带假丝酵母和新型隐球菌在显色琼脂平板的鉴定结果优于沙保罗琼脂平板(χ~2=7.000,9.167;P=0.008,0.002)。结论真菌显色培养基上生长菌落对MALDI-TOF MS鉴定结果无影响,适于临床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接触式培养皿和显色培养基在采血人员手部消毒效果检测中的作用。方法采血人员手部消毒前后,左右手分别采用接触式培养皿法和棉签擦拭法进行取样培养、菌落计数,并将菌落转种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鉴别培养基上进行鉴别。结果32名采血人员手部消毒前,接触式培养皿法和棉签擦拭法检出的细菌总数分别为27 CFU/30 cm2和15 CFU/30 cm2,消毒后分别为5 CFU/30 cm2和3 CFU/30 cm2。结论接触式培养皿法操作简单,结合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鉴别培养基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采血人员手部消毒效果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h-VISA)的分离检测方法,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住院患者血流感染标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0株,采用简易菌群分析法筛选h-VISA,筛选阳性后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万古霉素的MIC值。结果全部50株试验菌株中共有2株在4μg/ml万古霉素的M-H培养基培养48h后生长频率≥10-6,且在不含万古霉素的M-H平板上培养9代后MIC值仍能保持在中介耐药范围内,判定为h-VISA,检出率为4.0%。结论系统地监测h-VISA的流行情况,选择有效的检测方法,对指导临床正确使用万古霉素,有效控制h-VISA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CHRMOgenic MRSA显色培养基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所致血流感染的快 速诊断方面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9年1-12月临床常规送检的血培养使用全自动仪器孵育,仪器报警阳性后及时取出血培养瓶,涂片镜检后如发现镜下细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呈葡萄状排列者,转种CHRMOgenic MRSA显色培养基;琼脂稀释法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双重PCR方法检测菌株nuc、mecA基因;比较CH RMOgenic MRSA显色培养基鉴定结果与实验室常规鉴定及PCR方法鉴定结果.结果 2009年1-12月医院阳性血培养瓶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72份,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48份,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91份,血培养分离MRSA耐药率除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米诺环素较敏感外,对其他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90.0%,CHRMOgenic MRSA显色培养基直接检测阳性血培养瓶中MRSA结果,与常规鉴定及PCR检测结果的符合率高,特异性为98.8%,敏感性为97.9%.结论 阳性血培养涂片镜检与CH RMOgenic MRSA显色培养基相结合,将实验室诊断MRSA血流感染的平均报告时间提前1d,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简易方法,适于临床实验室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和分析速冻米面制品中金黄色球菌计数的两种方法。方法:采用直接生理盐水稀释和用7.5%的NaCl肉汤4 h前增菌处理两种样品对含一定浓度(2.6×105 CFU/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加菌样品进行处理并采用Baird-Parker培养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结果:4 h前增菌处理法优于生理盐水稀释法,更接近于人工加入的细菌数2.6×105 CFU/ml。结论:采用4 h前增菌处理后计数更接近于加入的细菌数,没有增加,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遂昌县山区基层医疗机构消毒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根据《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GB15 981— 1995 )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15 982—1995 )进行。参加者均为经系统培训的专业人员。1.2 调查时 ,对室内空气 ,选择消毒处理后医疗活动前 ,每室设 3~ 5个点 ,用 9cm2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暴露 5 min,送 37℃培养 48h计数菌落数 ,并作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鉴定。结果判定 ,细菌总数以 类区域≤2 0 0 cfu/ m3, 类区域≤ 5 0 0 cfu/ m3,致病菌未检出者为合格。对操作台等物体表面 ,于消毒后 4h内 ;对医护人员手于消毒后开始医疗活动前 ;…  相似文献   

18.
慈溪市医院消毒质量监测工作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 对象和方法1.1 随机抽取12家医疗单位,其中市级医院4家,乡镇医院8家。监测内容:空气(手术室、分娩室、供应室)中的细菌总数、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物体表面(手术床、工作室)中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手(医生、护士)中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压力蒸气灭菌效果监测(嗜热脂肪芽胞杆菌)。1.2 方法。1.2.1 空气检测:采用沉降法(平板直径为9cm),采样设点按东西南北中5个点(<30m~2对角线设3个点)各放一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和血平板,暴露5min后,置37℃温箱,培养24h,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三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选择性分离培养基的检测效果。【方法】分别使用BairdParker培养基(BP)、兔血浆纤维蛋白原培养基(RPF)和科玛嘉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CHROMagar~(TM) Staph aureus)对标准菌株、食品分离株以及食品样品进行对比检测。【结果】三种选择性培养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回收率均达到95%以上;RPF和CHROMagar~(TM) Staph aureus培养基的检测效率明显高于BP培养基;且两种培养基敏感性、特异性均优于传统的BP培养基。【结论】应用RPF和CHROMagar~(TM) Staph aureus培养基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较传统的BP培养基具有更好的检测效果,建议将RPF和CHROMagar~(TM) Staph aureus培养基作为可靠的分离检测培养基应用于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检测。  相似文献   

20.
周玲 《职业与健康》2007,23(21):1935-1936
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食品一旦被它污染后,在20~30℃,4~8 h很快产生毒素,由此引起的食物中毒屡见不鲜。因此,我们对食品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是为防止食物中毒的一项重要的卫生指标。2006年我们对158份食品进行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样品来源上海市奉贤区食品厂、超市、熟食店等的抽检样品和委托样品。1·2检测方法按GB/T 4789·10-2003[1]操作。按无菌操作吸取检样25 g(m l),加入225 m l的灭菌生理盐水制成混悬液。吸取5 m l的上述混悬液,接种于7·5%氯化钠肉汤中,36℃,24 h培养;转种Bair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