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DWIBS)序列臂丛神经成像的可行性,及其用于臂丛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32位自愿者及14例臂丛神经病变患者行臂丛神经DWIBS及常规序列(T1WI、T2WI及STIR/long TE)MR扫描。观察DWIBS与STIR/long TE序列获得的臂丛神经图像,计算32位自愿者共64侧可清晰显示的臂丛神经根、神经节、锁骨上神经及锁骨下神经的数目,对两者臂丛神经的显示率进行配对资料的χ^2检验。分析臂丛神经病变患者的MR图像,描述臂丛神经病变的MR影像学特征。[结果]32位自愿者总共64侧臂丛神经中在DWIBS序列上能清晰显示的臂丛神经根、神经节、锁骨上神经及锁骨下神经的数目分别为60、57、56、50;在STIR/longTE序列为37、28、52、44。DWIBS序列对臂丛神经根及神经节的显示率高于STIR/longTE序列(P〈0.05)。14例臂丛神经病变患者中,臂丛神经创伤4例,臂丛神经转移性病变7例,炎症3例。DWIBS序列臂丛神经显示为高信号影,臂丛神经节前、节后部分得到清晰显示,臂丛神经病变则呈现更高信号影。[结论]DWIBS序列与常规序列相比,能更清楚显示臂丛神经解剖形态,而且对准确判断病变累及范围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宋宏伟 《黑龙江医学》2014,38(9):1030-1031
目的探究在治疗臂丛神经损伤中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磁共振技术对25例健康的自愿者和14例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双侧臂丛常规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加权横轴位(T1W/TSE)、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加权斜冠状位和横轴位(T2W/TSE)、重T2WI反转恢复脂肪抑制技术成像序列冠状位扫描(STIR/long TE)、弥散加权背景抑制成像序列轴位扫描(DWIBS)成像。结果 T1WI轴位、T2WI轴位与斜冠位用于显示臂丛神经的椎间孔段和椎管内段成像具有较大优势;STIR/long TE和DWIBS用于显示臂丛神经干成像较好;T1WI可用于特异性显示血肿信号、局部或者脊髓内软组织的内出血;冠状位STIR/long TE、DWIBS可用于显示节后神经损伤或病变,可显示出神经干的信号异常或增粗,准确定位神经损伤。结论磁共振常规的扫描序列加以结合磁共振神经成像技术在对臂丛神经损伤的定性定位诊断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薄层短翻转恢复成像(Short Tau Inversion Recovery,STIR)序列在臂丛神经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对6名接受颈部MR检查的患者(男3例,女3例,17-46岁)在1.5T磁共振设备上行臂丛神经冠状位常规层厚T2WI序列及STIR序列扫描。对STIR原始图像行多平面重组(Multi-Plane Reconstruction,MPR)及最大信号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重建。观察常规层厚T2WI图像与薄层STIR成像,可清晰显示的臂丛神经根、神经干的数目及显示平均长度。结果 12侧臂丛神经中(60支神经根,36支神经干),STIR冠状位薄层扫描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神经根及神经干分别为56支和33支,显示平均长度为168mm,常规层厚T2WI扫描显示神经根及神经干分别为51支和24支,显示平均长度109mm。结论 STIR能满意地显示臂丛神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磁共振影像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4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磁共振影响资料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健康志愿者检查结果比较。结果健康组臂丛神经显示,DWIBS序列在臂丛神经节、神经根显示率显著高于STIR/long TE序列,P0.05;两种成像技术在锁骨上神经、锁骨下神经方面的显示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34例臂丛神经损伤组患者中,椎管内节前神经损伤10例,椎管外节后神经损伤8例。结论对于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可以采取磁共振成像技术常规扫描序列结合的方式,其不但对患者的创伤较小,并且安全性较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3种常见MRI序列对于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显示率。方法采用1.5TMR对两组共25名受试对象进行双侧臂丛神经扫描,扫描序列包含单方向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序列(DWIBS)、重T2脂肪抑制序列(STIR/long TE)和脊髓造影序列(MYELO-3D),各序列所用扫描层厚、层间距、扫描范围均相同。分别统计出3种序列单独、3种序列进行两两组合运用和3种序列共同运用的诊断效能。结果 DWIBS序列对于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无诊断作用。MYELO-3D序列优于STIR/long TE序列,而MYELO-3D序列与STIR/long TE序列联合应用优于3种序列单独运用。结论 MYELO-3D序列与STIR/long TE序列联合应用对于显示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DEAL(etry and the least-squares estimation)联合FRFSE序列在节后臂丛神经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名颈椎MR检查的成人患者,均无臂丛神经损伤病史,分成两组(每组男性8位,女性7位),用GE signa HDx3.0T磁共振机行臂丛神经成像,采用冠状位薄层扫描,分别扫描IDEAL-FRFSE序列和STIR序列。对IDEAL及STIR原始图像在SUN ADW4.4工作站上进行多平面重组(Multi-Plane Reconstruction,MPR)及最大信号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后处理。观察分析各序列可清晰显示的臂丛神经节、锁骨上神经、锁骨下神经数目。结果每组30侧臂丛神经,STIR序列清晰显示神经节16、锁骨上神经24、锁骨下神经17,信噪比(38.3±2.30),对比噪声比(21.5±1.30)。IDEAL序列清晰显示神经节27、锁骨上神经30、锁骨下神经23,信噪比(56.5±3.20),对比噪声比(32.4±2.10)。结论 IDEAL序列可以清楚地显示节后臂丛神经,与STIR序列比较具有明显优势,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技术在显示臂丛神经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在治疗前行磁共振常规冠状T1WI与STIR(短T1反转恢复序列)、C4~T3连续横轴位T1WI与抑脂T2WI、病变侧斜冠位STIR、扰相位梯度回波脉冲序列(3D-T2*GRE)成像.结果:轴位T1WI与T2W1在显示臂丛神经椎管内段与椎间孔段较好,冠状STIR与斜矢状STIR在显示臂丛神经干病变价值高,3D-T2*GRE三维立体显示臂丛神经干的总体结构,对于神经干的大小、形态及走向效果较好.结论:磁共振检查臂丛神经损伤,是一种无创的影像检查,能够明确显示臂丛神经损伤及相关的病理改变,多方位多序列检查有利于病变的显示.  相似文献   

8.
颜广林  曹刚  苗重昌  史良玉  杨涛  王峰 《河北医学》2007,13(11):1273-1275
目的:探讨MR常规序列及STIR序列在骨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骨肉瘤患者MRI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6例患者在MRI常规序列(SE)检查中,6例T1WI/T2WI表现为低信号;2例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其余均表现为T1WI不规则低信号,T2WI为不规则高信号。SE与STIR均能显示肿瘤的形态、部位,STIR序列显示为病变区及周边呈片状高信号,且范围比SE序列显示更大。结论:MRI常规序列可以显示肿瘤的形态、部位,STIR序列在显示肿瘤的侵蚀范围上,显示比较明显、准确,更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张杰 《黑龙江医学》2011,(12):934-936,945
目的 对髋关节一过性骨质松疏症(TOH)MR表现进行分析,以提高TOH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4例髋关节TOH患者临床症状及MRI表现(行常规MR轴面T1WI、T2WI、STIR和冠状面STIR序列),并复习文献.结果 4例均为单侧髋部病变,于T1WI呈低信号、T2WI及STIR呈高信号,病变涉及股骨头、股骨颈部至粗隆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兔坐骨神经急性挤压伤的MRI成像最佳序列及其可行性,为MRI研究动物外周神经损伤提供客观基础.方法:24只新西兰白兔左下肢作为损伤侧,建立坐骨神经急性挤压伤模型,右下肢为假手术侧,于损伤后1周对所有动物坐骨神经进行MRI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WI、3DT2WI、T2WI/SPIR、STIR、T2WI/SPAIR,观察各序列对损伤侧坐骨神经近、远段显示情况.结果:损伤侧坐骨神经术后1周在T1WI上未见异常变化,3DT2WI、T2WI/SPIR、STIR、T2WI/SPAIR上挤压伤远段神经明显增粗,信号增高,挤压伤近段所有序列未见异常改变.3DT2WI、T2WI/SPIR、STIR、T2WI/SPAIR对损伤神经远段的显示分别为95.65%(23/24)、60%(15/24)、70.83%(17/24)、60%(15/24),提示3DT2WI对损伤神经的显示明显高于其他三序列(P<0.05),其他三序列对损伤神经的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STIR序列的图像较SPIR、T2WI/SPAIR清晰.结论:3DT2WI对损伤神经显示率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序列,常规MRI可以清晰显示兔坐骨神经损伤,3DT2WI及STIR序列是显示外周神经损伤最好的序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磁共振影像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方法把我院2011年9月到2012年3月所接收的25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治疗前所进行的磁共振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常规冠状T1WI与STIR,病变侧斜冠位STIR、C4-T3连续横轴位T1WI与抑脂以及扰相位梯度回波脉冲序列(3D-72*GRE)成像.结果经过分析,磁共振影响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效果如下:轴位T1WI与T2WI可以对臂丛神经椎管内段和椎间孔段进行较好的显示;冠状STIR以及C4-T3连续横轴位T1WI与抑脂可以对臂丛神经干病变进行很好的显示;3D-72*GRE可以臂丛神经干的总体结构进行显示,包括神经干的大小、形态以及走向,都具有很好的显示效果.结论磁共振影像在臂丛神经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但可以对臂丛神经损伤进行显示,还可以对相关病理进行改变,如果进行多方位多序列检查,更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IDEAL序列及3D FSE-Cube序列臂丛节后神经成像图像质量.方法 利用3.0T磁共振对30名志愿者采用IDEAL序列及3D FSE-Cube序列进行臂丛节后神经成像,每名志愿者在进行3D FSE-Cube序列扫描时均进行两次扫描,第2次使用了自制匀场辅助装置.将所得图像进行MIP、CPR等后处理,计算两种序列臂丛神经各水平显示率,进行神经成像质量评分,测量神经、肌肉、背景噪声信号,并计算神经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使用辅助装置前3D FSE-Cube序列臂丛神经神经节、锁骨上区神经、锁骨下区神经显示率分别为73.33%、56.67%、40.00%,使用辅助装置后为100.00%、97.67%、93.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EAL与3D FSE-Cube序列神经节显示率分别为96.67%、100.00%,锁骨上区神经显示率分别为86.67%、96.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下区神经显示率分别为70.00%及93.33%,3D FSE-Cube序列显著高于IDEAL序列(P<0.05);两序列神经节水平成像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斜角肌水平、胸锁关节水平、腋动脉水平3D FSE-Cube序列神经成像质量优于IDEAL序列(P<0.05);IDEAL序列神经节水平神经信号高于3D FSE-Cube序列(P<0.05),斜角肌水平、胸锁关节水平、腋动脉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DEAL序列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均高于3D FSE-Cube序列(P<0.01).结论IDEAL序列和3D FSE-Cube序列均能清晰的显示节后臂丛神经,3D FSE-Cube序列结合使用匀场辅助装置具有更高的神经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3.0 T磁共振成像(MRI)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可变翻转角序列(Fast-3D-MPV)成像序列在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在太原市中心医院影像科进行颈椎病诊断的可疑患者30例者,采用TOSHIBA 3_0 T titan磁共振扫描,扫描序列包括SET1WI、FSET2WI、Fast-3D-MPV。结果 20例Fast-3D-MPV成像显示神经前根显示清晰,23例Fast-3D-MPV成像显示神经后根显示清晰,12例颈椎常规MRI显示神经后根显示,Fast-3D-MPV成像神经干连续、走行自然,Fast-3D-MPV序列的臂丛神经椎管内神经前、后根显示率分别为93.3(28/30),96.6(29/30);Fast-3D-MPV序列与常规MRI序列相比(P<0.05)。结论 Fast-3D-MPV序列可很好地显示椎管内外臂丛神经结构,能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做出准确的定性及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14.
岑裕铭 《广西医学》2009,31(8):1132-1133
目的总结骨挫伤的MRI影像表现,探讨MRI在骨挫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X线及CT检查为阴性的骨挫伤患者83例,在低场磁共振常规进行SE序列T,WI、TSE序列T2WI和脂肪抑制(STIR)序列检查,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83例膝关节骨挫伤患者X线平片及CT未发现病灶,而MRI能有效显示不同部位骨挫伤的病变部位、范围及形态(地图状、斑片状或不规则),T1WI低信号,T2WI等或高信号改变,STIR序列病变呈高信号。结论MRI对骨髓变化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尤其是STIR序列的应用对提高骨髓细微病变的检出率有很大帮助,目前MR是诊断骨挫伤的唯一检查方法,可以减少对骨损伤的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低场强MR机STIR对诊断乳腺肿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5例共26个临床可扪及的乳腺肿块患者行T1WI和STIR横断及矢状面扫描,逐个记录肿块的MRI形态和信号特征,重点观察肿块的形态、边缘、纵横比、内部信号、周围腺体及皮肤改变、腋窝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密切结合临床和MRI特点对乳腺肿块性质进行判断。结果 乳腺囊肿于T1WI信号特异,乳腺实性肿块于T1WI信号无特征性,但可以显示肿块形态及与腺体下脂肪垫的关系。STIR可清晰显示乳腺肿块的形态和信号特征,并可同时显示肿块同腺体、皮肤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的关系。良恶性肿块间在形态、边缘、纵横比及内部信号特征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结合STIR所显示的乳腺肿块的形态和信号特点及临床触诊,MRI诊断乳腺肿块的灵敏度为92.3%,符合率为81%。结论 低场强MR机STIR是显示乳腺肿块的理想序列,对诊断乳腺囊肿、乳腺炎和典型的浸润性导管癌及乳腺纤维腺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化脓性肌炎的MR表现特点,探讨MR对化脓性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化脓性肌炎的MR表现并进行总结。结果 8例MR显示受累肌肉弥漫性肿大,T2WI上表现为较明显不均匀高信号,STIR上为明显高信号;而TlWI上呈与邻近肌肉等、略低或略高信号改变,邻近肌间隙水肿。4例病灶中见单个或多个Tl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脓肿形成,周围脓肿壁在T1WI上为相对高信号。增强扫描受累肌肉呈明显弥漫性强化2例,2例脓肿形成者呈环状强化,脓腔及小的炎性坏死区无强化。结论 MR可清晰显示化脓性肌炎病变部位、特点及范围,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彭俊玲  彭湘晖 《中外医疗》2009,28(22):39-40
目的评价STIR序列对骨挫伤的效果与意义。方法通过126例膝外伤病人,进行常规FSET1WI.FSET2WI,STIR扫描,比较各序列对病灶的检测率。结果29例膝部骨挫伤病例.有38个病灶,其中T1WI发现35个,T2WI发现19个,STIR显示38个。STIR序列与T2WI序列相比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STIR序列与T1WI序列相比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IR序列对骨挫伤的敏感性较高,能增强骨髓病变T1和T2组织信号对比,显示细微的骨髓水肿、充血及骨小梁的微骨折,对膝关节外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膝关节外伤检查的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短反转时间的反转恢复(STIR)序列在颅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5例脑部疾病患者同时行常规T2WI及STIR检查,比较两种序列对病灶的显示情况。结果:在50例脑白质病变中,STIR序列显示病灶与常规T2WI像相比对比度更高;在20例头皮损伤方面更有优势;对15例颅内脂肪瘤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结论:STIR序列可作为颅脑MR检查常规序列的补充,以提高疾病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比较STIR、准T2 WI、重T2 WI 3种序列最优参数扫描磁共振脊髓成像图像质量优劣 (扫描时间一定 ) ,寻找一种磁共振脊髓成像最优参数序列。方法 :首先将 6 0例病员或自愿者分成 3组 ,其中STIR扫描 2 0例 ,反转时间 (TI)取 80ms、10 0ms、12 0ms 3种参数 ;准T2 WI扫描 2 0例 ,翻转角 (FA)取 15°、2 0°、2 5° 3种参数 ;重T2 WI扫描 2 0例 ,回波时间 (TE)取 15 0ms、2 0 0ms、2 5 0ms 3种参数 (TR固定在 6 0 0 0ms) ,扫描后再行磁共振脊髓成像 ,选择出各序列中磁共振脊髓成像最优参数组合。然后将 5 0例病员或自愿者 ,同时进行STIR、准T2 WI、重T2 WI各序列最优参数组合扫描 ,扫描出的图像由甲、乙、丙 3位专业技术人员对 3种序列磁共振脊髓成像质量进行双盲法审阅片 ,根据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评价 3种序列扫描磁共振脊髓成像最优序列。结果 :STIR、准T2 WI、重T2 WI 3种扫描序列分别取参数TI =10 0ms、FA =2 0°、TE =2 0 0ms磁共振脊髓成像时以重T2 WI为最优序列。结论 :磁共振脊髓成像技术最优参数组合及最优序列为 :TR =6 0 0 0ms、TE =2 0 0ms的自旋回波 (SE)重T2 WI序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STIR序列对膝关节外伤后骨挫伤的显示。方法创伤后骨挫伤患者36例,常规行磁共振SE序列T1WI、GE序列T2*WI扫描成像外,均行STIR序列扫描。结果36例患者发现骨挫伤49处,TIWI显示35处,均呈低信号,T2*WI显示24处,呈低信号11处,高信号13处,STIR脂肪抑制序列呈对比明显的高信号49处。结论STIR脂肪抑制序列能精确显示骨关节外伤性骨挫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