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门体分流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对16例门脉高压患者行门体分流术的术后护理进行总结。结果通过护理手段及预见性护理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16例经门体分流手术治疗的门脉高压症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分析临床表现,提供良好的术后护理,是防治术后并发症、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张忠涛  王宇 《中国医刊》2004,39(2):10-13
门体分流手术是最早应用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在其不断发展和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类手术,即:全门体分流术(非选择性门体分流术)、部分门体分流术(限制性门体分流术)和选择性分流术.  相似文献   

3.
<正> 目前国内外对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方法很多,总括起来有两种:一种是以降压为主的门体分流术,如门腔、脾肾、脾腔、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等.另一种是以控制食道静脉破裂出血为主的直接手术,如门奇断流术、食道离断术及广泛性血管结扎等.我们综合上述两类手术的优点,采用经胸切除脾脏门奇断流脾肾分流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获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肝移植时代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门静脉高压症是慢性肝病、肝硬化的主要合并症之一,它所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死亡率可达30%~50%,是肝硬化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最近20~30年来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方法上出现了许多革新,如内窥镜下曲张静脉套扎,硬化剂注射,门体静脉选择性分流(远端脾肾分流),附加限制环的门腔静脉分流术、小口径人工血管搭桥门腔分流或肠腔分流术,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IPSS),门体分流加断流(分流加断流),以及在Hassab手术及Sugiura手术基础上改良的断流手术等,这种改良的Sugiura手术最先在西方国家出现,其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Sugiura手术出现之前,在国内通常称为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断流术),是开展得最为广泛的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占国内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总数(不包括肝移植手术)90%以上.成为国内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5.
门体分流术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常用术式,其中肠系膜上静脉与下腔静脉侧侧吻合术是门体分流的较好术式之一。但由于肠、腔静脉间的距离因人而异(有的甚短,有的颇长),术前若不判明,许多外科医师则不愿贸然采用此术式。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脾肿大、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是我国的一种常见疾病,病人常因难以控制的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而死亡.外科手术是控制大出血的最有效的手段,手术种类包括门体分流术和门奇断流术2种主要类型,其中门奇断流术因为对肝脏的影响较小而且止血效果可靠被广泛应用.总结我院1998年2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42例门静脉高压症接受门奇断流术加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门静脉高压症并发食道静脉曲张以及破裂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很多,大致可分为门体分流术和直接手术两类。分流术有1945年Blakemore等的端侧门腔分流术,1945年Linton等的脾肾分流术、1951年Preshaw等的侧侧门腔分流术、1959年Clatworthy等的肠系膜上静脉与下腔静脉分流术。此外还有脾腔分流术、Warren的选择性脾肾分流术。这类手术的目的都是为了降低门静脉压力或选择性降低食道静脉压力。直接手术有  相似文献   

8.
断流术与分流术联合应用治疗门脉高压症龚汉昌金运平(徐州市矿山医院221006)关键词门静脉高压手术治疗联合应用中图法分类号R657.34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大致可分为分流术和断流术两种,但无论何种分流术或断流术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易解决的难处。我院自1...  相似文献   

9.
李星 《中原医刊》2007,34(24):91-92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分流术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86例门静脉高压症分流术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采用外科分流手术,患者术前心态稳定,术后均能积极配合治疗。256例术后止血效果好,腹水改善明显。30例出现并发症,经保守治疗等措施,23例治愈出院。结论分流术是预防和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措施,及时正确的围术期护理措施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门静脉高压症继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中,通常认为有效的门体分流术是控制出血和预防再出血的最好方法。但是,急症分流术的死亡率极高,有报导竟达46.6%。术后脑病发生率也高。再者老年,顽固性腹水,明显肝功能损害的病人均不能  相似文献   

11.
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是临床尚未完全解决的难题.1945年 Whipple 开展门腔分流术以来,各种方式的门体分流术曾风靡一时,当时认为“只有能使门静脉降压的手术才是能防止出血的有效手术;降压愈彻底愈好,只要门静脉压降至25厘米水柱以下,就能防止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迄至  相似文献   

12.
门静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是迄今未能解决的一大难题。为使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科研工作更深入地开展。我省第一届普外学术会议对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现综合报道如下。一、关于门体分流术门体分流术已有30多年历史,传统的完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52例用择期门奇断流术的门静脉高压症(1966年1月至1981年5月),所有病例均为肝内型,其中71%为门脉性肝硬化。手术死亡率为1.92%,显然低于各型择期门体分流术。术后3、5及10年绝对生存率分别为84.8%,82.1%及81.8%。无术后脑病发生,生存者肝功能好,生存质量佳,且此手术技术较门体分流术易于掌握。虽然本手术远期有17.3%的再  相似文献   

14.
肝硬变引起门静脉高压症发病率甚高,由此所致充血性脾肿大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外科治疗尤显重要。我院自1965年至1980年就收治了门脉高压症患者700余例,成功地施行了门体分流手术74例,其中以脾肾静脉分流术为首选术式,计64例,取得了较满意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本文就脾肾静脉吻合术的手术配合与体会介绍如下; 一、体位:一般先取平卧位,向右倾斜  相似文献   

15.
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Warran 氏)自创建到今巳有15年历史。因它是一种先择性门体分流术,可保留一定数量的入肝的门静脉血流,术后代谢性脑病发生率较其它分流术低。据文献报导约8—10%,因此目前国内外均较流行。我院自1980年9月至1981年5月,采用此术式治疗肝炎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道下端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6例,现报导于下。  相似文献   

16.
肝性脊髓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肝性脊髓病(hepaticmyclopathy)是一种肝硬变门脉高压症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自然形成的广泛的门体静脉侧支循环或门体静脉分流术后出现的,以脊髓病变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隐袭起病的双侧对称性下肢痉挛性瘫痪,进行性加重。由于对此...  相似文献   

17.
门静脉高压症是由于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或 /和血液量异常增多而导致的以门静脉压力增高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是以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腹水、呕血及黑便为主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多年来 ,由于研究的不断深入 ,手术方法的逐步改进 ,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但术后再出血仍然是临床上较常见且十分棘手的问题。据报道 ,分流术中 ,脾肾静脉分流术术后再出血率约为 2 3% ,门体分流术后约为 2 9% 〔1〕;断流术中 ,贲门周围离断术术后再出血率约为 17% 〔2〕。下面就我院普外科 1988至 1998年 10年间共收治的 74例门脉高压病人术后再出血问题进行讨论 :1…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17例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患者施行断流术与分流术,分别于手术前后作胃镜检查,探讨不同术式对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影响。结果表明,断流术加重PHG的发生和发展,而分流术则明显改善或治愈PHG。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外科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本文总结了65例门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的治疗情况。结果 47例采用了不同术式的外科治疗,其中行肠腔侧侧分注术29例,肠系膜下静脉腔静脉分流术6例,肠系膜上静脉属支腔静脉分流术4例,肠系膜上静脉属支左肾静脉分流术2例,断流术6例,手术死亡5例。结论 外科治疗目前仍是治疗门脉高压术后再出血的主要手段,且以择期手术为宜,其中肠腔侧侧分流术是断流术  相似文献   

20.
从1945年采用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以来,在控制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方面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创造了许多门体分流的术式。但近十余年来由于临床资料的随诊分析和诊断技术的进展,并基于肝血流动力学的研究,许多临床工作者对分流术有了新的看法;提出了选择性分流的概念。然而,目前不论何种分流术都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远期效果,究其实仍属对症治疗、而非改善其潜在的肝病过程。本文就近年来治疗本症的概况结合我们的实践体会,试以探讨治疗本病的可循规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